高中教师教案

时间:2024-06-11 18:17:22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教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教师教案

高中教师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流通手段的含义。

  2、明确商品流通的概念及过程。

  3、理解商品生产者要如何才能生存和发展。

  【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商品交换的两个阶段中货币所起的作用,提升分析事物的能力。

  2、在分析商品流通过程中,提升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参与市场活动的经济意识,正确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难点】

  正确理解商品生产者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辨识,如美元、英镑、泰铢、港币、人民币等,同时补充20xx年瑞士的Ticino州政府表示:将发行自己本地的数字货币的新闻。说明不管货币的'形式如何,它在各国的经济生活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借机复习商场中商品的标价是货币在执行何种职能,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引导,除了价值尺度的职能还有另一基本职能——流通手段,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流通手段

  活动一:观看视频,内容为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滢将自家的地卖出去后获得钱之后去与棉农订购棉花,后与制作布匹商进行交易进而去订购下一年棉花的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

  1、视频中哪个部分是买的环节,哪个是卖的阶段?

  2、货币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活动二:让学生继续列举现实生活中货币起流通手段这一职能的例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更明确经济就在身边。

  (二)商品流通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何谓商品流通,并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职能的区别。师生总结:流通手段强调的是在商品交换中货币的职能作用是什么。而商品流通是从交换方式上进行定义,它对应的概念是物物交换这种交换方式,物物交换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商品——货币——商品”。在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三)商品生产者的生存与发展要求

  活动:小组讨论。

  老师提问:物物交换有不便之处,但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环节三:巩固提高

  案例分析:小明在放学回家后感觉很口渴就进了小区门口小卖部,看到矿泉水2块一瓶,由于特别渴,他就打开喝了一口走到交钱处才发现没带钱,只好跟店主说半小时后从家里拿钱给店主。店主答应了。请问案例中的2块钱以及小明半小时后才来给钱,这个时候的钱分别体现的是什么职能。

  学生回答: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小结:今天主要学了货币的流通手段,明确了商品流通与其的区别,并了解了商品生产者要生存与发展该如何去做。

  作业: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知识,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其必要性是什么,下节课谈自己的观点。

高中教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衰老细胞的特征,明白细胞衰老的原因。能辨析清楚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图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高观察辨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能正确看待生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

  难点:辨析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呈现“满头白发的老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讲解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白头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头发往往会越来越多。白头发生成的直接原因是毛囊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功能下降。并顺势提问:老年人白头发的形成与毛囊细胞的衰老有怎样的关系?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年轻人的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在学生疑惑之际,引入本节课题——《细胞衰老》。

  (二)新授

  环节一:细胞衰老的特征

  教师呈现“细胞衰老特征示意图”,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一示意图,对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描述。学生在观察示意图后,教师随机请学生描述衰老细胞的特征并对发言的学生给予相应评价。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衰老细胞的特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教师再对细胞衰老特征进行补充讲解,如可用“水、酶、色、核、透”五字对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记忆等。

  环节二:细胞衰老的原因

  教师提问:细胞为什么会衰老呢?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之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24页相应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毕后请学生对细胞衰老的原因进行阐述。教师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在发言完毕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细胞衰老的原因包括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教师则对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进行补充讲解。

  环节三: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后,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开展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随机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和学生对学生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为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但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然而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紧接着教师呈现教材125页中“思考讨论”中的两个实验,并提问:年龄因素和细胞衰老之间有什么关系?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对细胞分裂的影响大一些?学生在观察两个实验后可以得出细胞核对细胞分裂影响较大,年龄越大细胞增殖代数减少。此时教师顺势补充讲解: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例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以替代衰老的细胞,血液中的红细胞快速地更新,可以保障机体所需氧气的供应但是机体中众多细胞及组织的衰老,就会引起人的衰老人衰老后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弱等现象。

  (三)巩固

  教师多媒体呈现多道练习题,学生思考后进行作答。

  (四)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

  (五)作业

  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怎么抗衰老?

  四、板书设计

  细胞衰老

  一、衰老细胞的特征:水酶色核透

  二、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三、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

高中教师教案3

  一、课标要求: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1)知识与技能: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分析自然灾害的经验和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四、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合作探究】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教师总结】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合作探究】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教师总结】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兵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合作探究】

  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后讨论:

  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

  (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

高中教师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说出太阳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阅读太阳大气层的示意图,得出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提高读图识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太阳活动的表现,培养同学们乐于发现、勤于思考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大气层的分层及太阳活动。

  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展示多幅美轮美奂的极光图片,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见到过这种光?它又是怎么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带着疑惑步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

  【活动】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

  (1)太阳大气层一共有几层?

  (2)由内向外分别叫什么?

  (3)他们在半径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

  (1)3层。

  (2)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日冕层的半径最大,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

  【教师总结】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光球层,其它层次日全食的时候或者用仪器才能观测到。光球层和色球层相对于太阳的半径都非常薄,但日冕可以一直向星际空间延伸。

  2.常见的太阳活动

  【教师活动】播放《太阳的活动》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课本思考:

  (1)什么是太阳活动?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他们分别发生在哪一层上?

  (3)太阳活动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有,其变化规律又是如何的?

  【学生回答】

  (1)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其中黑子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在日冕层。

  (3)有联系,根据视频介绍可得其变化规律为11年。

  【师生总结】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叫做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

  据观测当太阳黑子增多的时候,也是太阳耀斑频繁爆发的时候,太阳黑子与耀斑的同步起落,其周期大约为11年,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指南针指示方向偏差、"极光"和气候异常变化周期资料卡,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为时5分钟的小组讨论。

  【师生总结】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干扰地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干扰地球大气层;两极的极光;气候异常等。二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的时候会影响到卫星导航、空间通讯、电网、航空航天等,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提出疑问:如何减轻太阳活动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学生活动】目前减轻太阳活动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的措施包括:建立空间天气预报体系,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和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看历史上有哪些事件是受太阳剧烈活动造成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太阳活动。

  五、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后滚翻成跪立—跪跳起动作要点,动作协调连贯具有美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分解练习,保护与帮助练习等多种练习方法,发展协调性、柔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运动兴趣,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前滚翻两腿交叉后成蹲立,向后腿“扭开”转体180°。

  【难点】

  交叉腿的时机和转换方向腿的确认,动作的协调、连贯。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在街头跑酷的视频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跑酷运动员在一条简单的小路上能借助地面做出各种各样的滚翻动作,无论多么难的动作都能做的无比流畅,让整个视频显得非常有趣、引人入胜,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已经能猜到我们要学什么了,没错就是滚翻组合动作。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慢跑热身

  方法:学生成一路纵队在体操馆慢跑3圈,慢跑过程中注意呼吸节奏和队形。

  2、配乐徒手操:扩胸运动,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示范

  方法:完整常速动作示范。

  提问:谁来说一说前滚翻和后滚翻之间是如何流畅衔接的以及跪跳起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组织教学:全班成扇形围绕在体操垫前。

  2、讲解

  动作要点:前滚翻两腿交叉后成蹲立,向后腿“扭开”转体180°;动作要协调、连贯;跪跳起摆臂制动,脚面、小腿压垫,提腰、收腿要快。

  3、练习

  (1)复习前、后滚翻。前滚翻要求:滚动圆滑、速度均匀;后滚翻要求:后倒迅速,肩后插手位置准确,在此基础上练习成蹲立或成跪立。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在体操垫进行练习。

  (2)学习交叉转体180°:

  ①原地交叉腿练习,向后腿“扭开”转体180°;

  ②在站立转体的基础上练习蹲立转体,强调以前脚掌为轴。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在体操垫进行练习。

  (3)学习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

  纠错:练习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转体方向不对的现象,组织两人一组强调先辨别转体方向再以两前脚掌为轴转动。

  (4)练习跪跳起。

  教师强调“摆臂制动与脚面、小腿压垫、提腰动作要同时,整个动作连贯、协调,收腿要快。”

  (5)整体动作完整练习。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在体操垫进行练习。

  4、检验—优生展示。

  (1)自荐:以体育小组为单位,每组自由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2)评价:表扬做得好的,鼓励有不足之处的,帮助其改正。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体操垫20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六、课后反思

  略

高中教师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难点】

  用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展示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提出问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燃煤发电的过程能量是怎么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教师引导】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那如果想要使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原电池的概念

  【提出问题】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子的转移。

  【教师引导】要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就需要使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时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可以促进电子的定向移动。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原电池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说出铜片、锌片、电流表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铜片表面有气体产生;锌片表面没有气体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提出问题】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氢气

  【提出问题】根据你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么流动的吗?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正极到负极,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该装置的正极是铜,负极是锌。

  【教师引导】该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像这种能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叫作原电池。

  2、原电池的原理

  【提出问题】回忆之前学习的锌、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知识,实验2—4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阴离子聚集在哪一极,阳离子聚集在哪一极?

  【小组讨论】锌片失电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高中教师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蒸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Cl-的检验方法。

  2.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蒸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海边,渔民们都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的呢?如何把盐水变为淡水呢?我们今天就来帮助渔民们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

  学生回答:不是,自来水中除了含有Cl-,还含有很多未除去的可溶性杂质。

  提出问题:那么怎样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

  学生回答:可以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确实含有氯离子。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加入硝酸银溶液除去?

  学生回答:不能加入硝酸银溶液除杂,会引入新的杂质。

  引导启发:联系在家里烧开水的.时候,锅盖上常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什么?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锅盖上的水珠是纯净的水,为了得到纯净的水,可以先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收集冷凝后的水蒸气。

  提出问题:怎样确认我们得到的液体就是纯净的蒸馏水?

  学生回答: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存在Cl-。

  视频展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装置及蒸馏过程。

  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蒸馏经历了哪两个过程,各部分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蒸馏是蒸发和冷凝两种操作的联合,在这里烧瓶:通过加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冷凝管:冷凝水蒸气重新变为液态水;牛角管、锥形瓶:把冷凝水导入锥形瓶中。

  提出问题:那么利用这套装置得到纯净的蒸馏水,蒸馏原理是什么?

高中教师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培养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统看国画发展历程。

  三、教学用具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齐白石像》写实,《太白行吟图》写意。

  20世纪中国画处于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和矛盾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1、探究历史之路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历史长河,也蕴含着深厚地文化底蕴。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社会状况、意识形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出示黄宾虹作品。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游记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

  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3、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们喜欢齐白石的画,从他的画中不只是看到各种生动的形象,而且会被他洋溢在作品之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仔细观察,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

  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

  学生分组讨论。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对比欣赏《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

高中教师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曲,感受长江的雄伟壮丽,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聆听、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作品的鉴赏,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3.了解长江之歌背景,感受混声四部合唱,并能够用有感情哼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鉴赏歌曲,感受领唱与四部混声合唱的歌曲特点。

  【难点】

  感受长江的宏伟壮丽,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的《话说长江》电视剧短片,并提问:视频中播放了哪些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长江与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中华文明因黄河、长江而诞生,又汲取了这两条母亲河的乳汁,在母亲河的共同哺育下发展壮大、繁荣昌盛。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顺势揭示课题《长江之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亲切、热情、激昂、豪迈,这首歌就像江河奔流,跌宕起伏,给人以亲切、热情、激荡、豪迈的感觉。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提问歌曲的曲式结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A+B+A+尾声”的结构即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第一段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上下起伏,就好像长江波浪起伏跌宕。

  2.再次感受第一段旋律,教师提问学生:

  这一主题有何特点?

  学生自主演唱,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多遍重复会加深对歌曲主题的.印象,体现出对长江母亲河源源不断的赞美和热爱。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段节奏为为强拍起,采用模进的手法,每个乐句不断向前进由低到高,形成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段,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在旋律和形象描写上有何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段旋律平稳,抒情,由女高音演唱,就像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是对长江风采的描绘;第二段旋律由低到高,由合唱形式进行,形成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对长江的力量进行了阐述,把歌曲推到了高潮。

  5.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并哼唱再现A部分以及尾声,仔细的聆听歌词,说说哼唱之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描绘了长江宏伟壮丽、波涛汹涌的雄姿,进一步抒发了对长江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6.完整聆听并进行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长江为主题,请学生分享与长江有关的诗词作品。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收货,教师呼吁学生秉承长江奔腾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描写长江的歌曲,在下节课分享。

高中教师教案10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人教版]

  【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地理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地理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讲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而学生正是处于西北地区,所以对于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意志薄弱、情感偏差、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差生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在教学中要调整对差生的期望值、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教会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课本,网络图片)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特定的参考资料(课本)

  参考网址(中国荒漠化防治网);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

  【教学思路】

  1.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2.“对症下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高中教师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瓷艺术,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2.通过学习陶瓷艺术的历史,了解有关装饰手段,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尝试独立完成制作。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

  【教学难点】

  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三、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等

  四、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陶艺”视频,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为大家介绍了什么?学生观看回答

  教师总结:陶瓷的分类(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引出课题——釉上彩工艺

  环节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釉上彩”、“釉下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装饰工艺和窑炉有着较大区别,釉上彩绘装饰效果更接近工笔画,并且彩料的颜色十分丰富。

  环节三:具体分析

  教师继续展示“釉上彩”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讲解釉上彩的分类以及含义。教师总结:釉上彩绘又包括古彩、粉彩和新彩,他是用陶瓷彩料和调色剂,在烧成的白瓷上进行装饰的陶艺施釉工艺。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请同学找出釉上彩作品。

  环节四:教师演示,学生实践

  教师结合视频讲解“釉上新彩”的制作方法①设计画稿,准备工具和彩料

  ②拓图样在瓷器或瓷板上

  ③用水胶调艳黑,勾线

  ④用油料调和颜色,海绵或丝绵进行拍拓装饰纹样。

  ⑤待干燥后,可入窑烧制。从常温升温至780—850度,可根据不同色料的特性做一段时间必要的保温,然后止火降低到室内常温。

  2.学生尝试制作,并进行多角度评价。

  环节五:小结作业,课后拓展

  1.回顾本节重难点,掌握陶瓷装饰的手段,并尝试制作。

  2.课后查找釉下彩作品并进行赏析。

  五、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了解纯碱和小苏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难点】

  树立元素守恒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20世纪初,中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我国有一位专家在1926年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半个多世纪的垄断。这个人是谁?

  【学生回答】侯德榜。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如何用海水“制碱”。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海水中的资源特别丰富,那么海水中有纯碱吗?

  【学生回答】没有。

  【提出问题】海水中有氯化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晒制食盐,可海水中没有碳酸钠我们怎么“制碱”呢?

  【教师引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分析、研究如何以海水资源为基础来获取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碱。

高中教师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85%能够准确做出该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球动作抛球要稳、准,挥臂路线准确,击球点正确。

  【难点】

  上下肢协调用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传球的五大基本技术中最有效的得分方式,唯一不受他人限制的技术是什么?

  对!是发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项基本发球技术——正面上手发球。

  (二)准备部分

  1.听数接球

  方法:将学生分为四组,围成一个圆圈依次报数,选出一名队长站在圆圈中央,喊出一个数字,相对应数字的同学过来接球,如果没有接住球,角色互换。

  规则:按要求进行,注意安全。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发球抛球的高度?发球的发力顺序?

  学生回答:右肩上方4球高;转体挥臂,成鞭打动作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讲解

  身体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前后开立,手臂弯曲,托球于身前。将球平稳垂直地抛向右肩上方,高度适中,抛球瞬间,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关节略比肩高,转体收腹带动手臂,挥臂动作如鞭打。用全手掌击球中下部,击球后做推压动作,身体顺势入场。

  3.练习

  (1)原地做正面上手发球的徒手练习。

  组织教学:在教师口令下练习(数“1”时准备,数“2”时转体引臂,数“3”时挥臂击球)。体会发球正确技术动作。

  (2)抛球练习。

  组织教学:每人10次自抛球练习,抛球平稳。

  (3)排球两端发球区发球。

  教学组织:两端线两组分别站在两端边线对发。要求动作动作完整控制球的落点。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击球的位置,发球动作完整性。

  (4)分组比赛。

  方法:划分发球,将排球场中间画一条直线,把场地一分为二,发直线与斜线球。要求控制球的落点,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5.检验—发球积分。

  方法: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站在发球端线每人发球4次,以小组得分最高的获胜。

  规则:发球时不能踩线,按老师要求进行。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五、场地器材

  排球30个、标志物12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排球场。

  六、课后反思

高中教师教案14

  一、小学美术

  1.剪纸

  2.欣赏课,能区分油画,国画,雕塑,照片的特点,四幅画的描绘形象,价值观的取向。

  3.低年级的漫画欣赏课

  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5.玩玩水粉画

  要求:让学生了解水粉工具及特点,认识三原色以及三间色,水粉线条的`粗细,水粉的厚薄特点,画纸绘或板绘。

  6.低年龄段了解线条纹样。

  要求:为衣服画上条纹的纹样。粗细深浅。

  7.《画中画》

  8.我们身边的线条

  要求: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线条;合理示范,不同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一些范画,罗冠中的春如风。

  9.认识交通标志,低年级。

  要求:制作头饰,步骤也要写。

  10.小园艺师

  11.阴刻与阳刻

  12.给您提个醒,手工设计警示牌现场有道具

  13.《记忆大比拼》

  14.交通标识

  要求:(1)认识并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2)设计并制作交通标志。

  15.巨匠童心鉴赏齐白石画作

  二、初中美术

  1.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2.希施金的造船林

  3.《静物》,要求用静物改画的方法让学生画一副静物图。

  4.达利油画:永恒的记忆

  5.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6.了解纹样

  7.狼牙山五壮士

  8.水墨中国画

  三、高中美术

  1.《卡通画》

  要求:试讲十分钟示范方法过程

  2.近代雕塑断臂维纳斯

  答辩题目: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是什么?

  3.写实主义雕塑

高中教师教案15

  一、阅读课的教学方案

  1. Teaching aims:

  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

  3. Stimulate(激发)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

  2. Teaching methods:

  1. Fast reading to get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 Careful 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3. Teaching procedures(程序):

  Step1 Lead-in

  Use some pictures of ... to lead in the topic.

  Step 2 Pre-reading

  1. Play a guess game: ...

  2. Play another guess game: ... Step

  3 Predict(预测)

  1. Ask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the reading passage talks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illustrations(插图) of passage. The teacher can give some clues by talking about the illustrations: ... ...

  Step 4 Skimming(略读)

  1. Let the students skim the whole passage to get the main idea, then evaluate their predictions. During this activity,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some guidance(指导) on reading skills.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2. Let the students skim the passage and divide it into different parts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very part an the topic sentences.

  Part 1 (paragraph 1...) ... ...

  Step 5 Careful reading ... (问题)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second part and complete the chart(图表)with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

  ...Read the statements and decide whether it is true or false and give the reason. (设计一些问题或判断对错等)

  二、听说课的.教学方案:

  Knowledge aims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2.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

  (一些句型) Ability aims

  1. Enable students to catch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2.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get special information and take note while listening.

  3. Get students to learn and use the expressions of ... Emotional aimEnable stu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Play a game ...

  1. Put students into pairs. Give them each two minutes to think of ... ...

  (游戏过程)

  Step 2 Pre-listening

  1. Tell students they will listen to a dialogue about ...

  2. Give students some directions and make them predict what the listening text is about.

  Step 3 While-listening

  1. Tell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irst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decide whether their prediction gist right or not.

  2.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Let them liste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Show th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3. Students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 third time for checking. Let them have the correct answers.

  Step 4 Post-listening

  Give 2-3 minutes to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if they have any.

  Show students the listening text and let them read it aloud.

  3. Let students read aloud the questions and expressions on the blackboard: ...

  (之前目标里的句型)

  4. Make sure they will understand and enable to use the, Then let them in Pairs discuss ...

  5. G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5 Homework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expressions in the lesson.

  2.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

  三、 给一篇文章用来讲语法的课堂设计

  Knowledge objectives

  To learn the use of ... (语法点) Ability objectives

  To use ... (语法) correctly and proper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Emotional objectives

  To become interested in grammar learning.

  To develop the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Get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grammar item: ... (语法)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 correctl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

  2. Let students dictate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tep 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the passage ... , pick out the sentences where ...(语法) are, and then underline ... (语法)

  2.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translate these sentenc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

  3. Have students observe the sentence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

  Step 3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1.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on how ... are used. (Show the following on the screen) ...

  Step 4 Using structures

  (Show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on the screen or give out exercises paper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using ... ...

  1.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 of four.

  2. Give them four minutes to finish the work and ask each group to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3. Ask students to choose the best sentences. Step 5 Playing the game

  Get into groups and play the game: Step 6 Closing down by a quiz. (Show some exercises on the screen.)

  Let students finish them within a few minute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四、写作课的教学方案

  Knowledge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1.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 advertisement.

  2. will grasp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a good restaurant such as: ...

  Ability objectives

  1. To grasp the use of persuasive sentences.

  2.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 gathering, analyzing, comparing and making conclusion.

  Moral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2. To 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confident.

  3.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discussing.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ask-based approach, cooperating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 lead in

  First check the homework of last class.

  Then let the students swap the homework with each other and discuss in groups of 4, take notes, find out and category the impressive sentences into 5 kinds of information: ...

  Step 2 Discussing

  1. Show students 4 pictures of ...

  2. Ask 3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work, show them the pictures of ...

  Step 3 Pre-writing

  1. Show them the sample ...

  2. Read the ... and think over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 , encourage som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tell their opinion.

  Step 4 While-writing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text.

  2. Ask them to write the topic sentence first, and then write at least 6 supporting sentences to ...

  Step 5 Post-writing

  Let them swap their passage with each other and recommend 3 most successful ...

  Step 6 Homework

  1. Polish students’ writing and write some more aspects of ...Their final work will be modified and selected, then the most successful ones will be put up on the English Corner.

  2. Review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高中教师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教师招聘《单手肩上传球》教案12-02

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 教案05-29

高中物教案12-29

劝学高中教案04-01

高中舞蹈教案03-17

高中劝学教案04-01

高中主题教案10-26

音乐高中教案05-26

舞蹈教案高中10-23

高中艺术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