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听口令,准确找出终点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并绕过障碍跑向终点给小动物送食物。
2、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小兔、小猴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3、培养勇敢爱护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用纸盒瓶子制成兔子、小猴、小狗等动物形象。
2、不同质地的纸做成桃子、胡萝卜、骨头等。
3、设置好有障碍的跑道。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模仿小动物走路。
幼儿围着教师站一个圈,教师说高个进来,孩子们踮起脚尖走向圈内;教师说小个子进来,孩子们蹲着走向圈内;教师说小乌龟进来,孩子们匍匐进来;教师说小鸭进来,孩子们模仿小鸭走进圈内;教师说小兔进来,孩子们学小兔跳进来。
二、情景游戏。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冬天到了,一些动物都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过冬了。可是,有几只小动物因为贪玩儿忘记准备食物了,它们肚子饿了,怎么办呢?
幼儿积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可以给小动物送食物。
2、介绍玩法和游戏规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去给它们送食物。可是去小动物家的路上有很多障碍,我们要勇敢地绕过障碍,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送到小动物的家。
(1)请个别幼儿试一试。(提醒幼儿注意,不要送错了,小狗爱吃骨头,要把骨头送到小狗家。而且过河时要踩在石板上,不能掉进河里。)
(2)请两个孩子来比一比,看谁送的又快又好。
3、给小动物送食物。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看哪一组又快又好。(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那么多小动物,给他们送去了爱吃的食物,小动物们可感谢我们了,还邀请我们下次去做客呢!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难点: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海绵、纸巾、积木、胶头滴管(若干)杯子 1 个、水盆 4 个、记录表 1 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
(一)、出示材料:一个不锈钢杯子(里面藏海绵)
你们看!我现在要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你们可要看仔细哦! 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水去哪里了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3、请该幼儿将杯子里的海绵取出,用手拧,会发现有出水现象。
4、小结: 当我们把水倒入杯子里时,水都被能吸水的海绵全吸住了,所以杯子里的水会倒不出来。
三、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介绍材料。
师: 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有海绵,来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还有纸巾,最后的一样是小朋友玩的积木。
2、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
3、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想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
师:吸水的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不吸水的又用什么来表示呢?(和幼儿一起来讨 论并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
1、师:“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交代要求:8 个小朋友为一组;保持桌面整洁;听到老师手摇铃响,马上回座位坐好。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用胶头滴管滴一滴水上去观察,这滴水会不会被材料吸走?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一起来验证幼儿猜想:你是用的什么材料,它容易吸水吗?那一起来看 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5、小结:海绵、纸巾可以吸水,刷了油漆的积木不能吸水。
四、经验迁移:
1、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吸水,它有什么作用?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在组织教育教学中 主要以一个魔术贯穿整个活动,从导入部分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魔术来结尾,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奥秘的同时也知道了哪些物品吸水与不吸水。在亲手操作中来探索水不见的奥秘,先猜想再验证,鼓励幼儿对于科学能想、敢想、畅想,同时学会做记录,能将看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实际教学中整个活动目标达成较好,但在幼儿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有所欠缺, 可以让每个幼儿都去完成每个物品的操作,亲自感受,积累经验。
中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属于自然科学现象。孩子们每天都在接触勺子,有的小朋友会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各种不锈钢勺子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二、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三、活动准备
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教师记录纸(大张);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指导语: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自己的宝贝的,小仙子有魔法棒,老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的成像现象,进而了解凸面和凹面。
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
提问:
1、在勺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你都在勺子的哪部分看见自己了?
3、勺子里的两面有什么不同?小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很光滑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子。
(三)填画“魔法秘笈”,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魔法秘笈”的填画要求。
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来照照自己,看看在里面你是什么样的?记录在纸上。
2、幼儿交流填画的结果。
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填画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
教师介绍要求: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来做动作。例如:我说变形术,你就要用凸面照自己。
(五)活动延伸,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其他可成像物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魔法宝贝,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回去找一找再和小朋友分享。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绘本PPT、背景音乐《告别小苏西》
2、图片:情景图(大海和太阳)(月亮和星星)、柳树、围巾等3、头饰(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多个)、黑板
三、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2分钟)
1、直接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书名,着重引出"爱"字,导出故事。(2分钟)
2、教师播放幻灯片分情节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钟)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1),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兔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爱得多?(请一位幼儿和老师比谁爱得多)
(2)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2,情节3),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妈妈的爱?(幼儿站起来做动作并用语言说说)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我们班小朋友谁爱得多?谁来比比?(请2位幼儿比比谁爱得多)师:小兔子举着手表示爱,他还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我们班谁跳得高谁就爱得多。(请1,2位坐着的孩子起来比一下)
3、请幼儿用景象中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4),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师:这幅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妈妈看到了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师:你能够用其它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用一句话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师: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幼儿观察)师:你能用这里的一样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呀,这样别人才知道的'。(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子体会故事中妈妈和孩子间的爱)教师和幼儿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户外找找还能用哪些东西表示爱。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碘遇到淀粉会变色这一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
2、动手调制淀粉液,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绘画纸、淀粉、水、小盘子、棉签、小勺(以上材料人手一份)淀粉糊画好的画一张、喷壶一个(喷发胶的瓶子效果较好)
2、说明:碘酒用医用碘酒按1:3的比例加入水,装入喷壶。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熊:(幼儿扮演):今天我过生日,好朋友送我什么礼物呢?
小猴:(戴头饰,幼儿扮演)上场:今天小熊过生日,群殴送给他一张贺卡,小熊请收下
小熊说:"谢谢你,(翻来覆去的看)怎么什么也没有呢?"
小猴说:别急、别急,这是一张神奇的贺卡,我来变出来(用碘酒往画上一喷,出现生日快乐及图案)小熊高兴地拍手说:真神奇、真神奇。
小朋友,我们也来做神奇的贺卡吧
二、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1、先调淀粉糊:请小朋友用小勺把淀粉(加入小盘内,用棉签悄悄搅拌,调成稀糊状,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注:(幼儿掌握不住淀粉与水的`比例,教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2、用棉签沾上调好的淀粉糊在纸面上画画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说一说想在贺卡上画什么(提问几个幼儿、启发思路)
请小朋友在纸上绘画,让小朋友看画的痕迹、吹干
观察幼儿画的过程,个别指导。
3、画完的幼儿把画贴在黑板上,教师用碘酒喷洒,幼儿感受淀粉变色现象带来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都用碘酒和淀粉做了一个神奇的贺卡,回去后可以把贺卡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体验分享水果的快乐,对水果感兴趣。
2、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特征,知道其名称。
3、逐步养成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4、激发了幼儿对秋天的水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特征,认识水果名称。
2、大胆与同伴交流尝试给水果分类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水果图
2、幼儿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布袋、水果盘、牙签。
3、家长带幼儿一起参观水果店的各种水果,幼儿对水果有初步的认知。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好,我是红苹果,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朋友,除了红苹果还有谁来做客?
二、出示神秘布袋:
1、让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长长的有点软,形状像小船的是什么水果?
2、用同样的方法闻一闻、看一看来感知水果特征:看看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摸摸看什么感觉
尝一下什么味道?”
幼儿自由选择水果,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水果的主要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个别、全体)尝试说说对各种水果的感知
教师小结:
出示水果图卡,教师以水果皇后的身份(教师戴上皇冠),请幼儿按教师指定的颜色、形状、口味、触觉、吃法(剥皮、削皮、切开、洗净直接吃)等等分类。
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身上有许多的水分和营养,多吃水果会使小朋友更聪明。
3、以卖水果为例鼓励新朋友说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4、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尝一尝、(出示水果拼盘)尝完后你要说说你品尝的'是什么水果,它们的味道怎样?
5、请品尝同一种水果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回答你吃的水果的味道怎样?
6、秋天天气干燥,小朋友一定要多吃水果,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三、活动延伸:
1、小朋友齐唱英文歌曲《苹果、苹果我爱你》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秋天的水果,这个活动进行完后,漏洞及不足之处颇多,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反思,以待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准备不足。在讲课之前就应该做到熟记教案并且做到备学生,并且在讲课之前就应该预设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怎样对待。
2、注重表皮,无本质。本节教学目标应该让幼儿更深层次的去认识一到两种水果,通过一种水果深入到对其它水果的认识。可以认识水果的"果皮、果核、果肉。"
3、教师对待课堂的突发情节不能灵机对待。像"幼儿到超市一个挤一个的拿水果,有个别幼儿拿起后还咬了一口水果"对待这种突发环节,教师不知所措,这时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到超市选水果应该是有规则的,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训斥。
4、缺少适当评价。我在活动中缺少教育机制,教育评价语言匮乏。像"你太棒了、你的手真灵巧、你真不错。"评价语言单一。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回答和表现没有即使给予评价。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没有即使给予小结,尤其是作品完成后没有给予总结性评价。《纲要》中指导教师评价应自然伴随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幼儿时时获得成功体验。
5、问题提出注意有效性。问题的提出总有指示性属于无效提问。像"你喜欢吗?你感觉漂亮吗?"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对于幼儿来说缺乏有效性,活动中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性观察与思考,明确参与目标,这样活动有针对性,结果才会更有效。
6、上课下课毫无界限,应该做到有紧有松。
以上几点不仅是在公开课活动后进行反思,更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注意多积累多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奇妙的蛋》主题。在进行该活动时,《奇妙的蛋》主题的开展处于主题结束即最后的阶段。在前面的小主题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蛋,分辨了真假蛋宝宝,还一起分享了茶叶蛋、小卤蛋、红蛋等,孩子们对蛋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新奇感,针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组织了这次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我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尝试了用故事、幻灯、小实验有机结合的形式来开展。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预设教育目标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激发幼儿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和蛋玩游戏,激发幼儿探索鸡蛋在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盐后浮起来的现象,从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初步了解在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准备: 1、实物:鸡蛋人手一个、盐若干
2、矿泉水瓶人手一个(瓶头已剪去)、勺子、筷子、抹布、纪录表。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幻灯,边引出故事情节
师:"鸡妈妈家新造了房子要请客,一大早,鸡妈妈就带着蛋宝宝一块儿去买东西,它们买了青菜、萝卜、盐,可当鸡妈妈用篮子装好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蛋宝宝不见了,鸡妈妈着急地到处找,找呀找,发现蛋宝宝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水沟里,鸡妈妈急的大叫:怎么办呢?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教师以"蛋宝宝掉进水沟"为悬念,把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孩子们也身临其境似的大喊:"蛋宝宝、蛋宝宝掉水里了,快救救它!")
二、请幼儿帮鸡妈妈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析:孩子们的办法很多,有的幼儿认为让鸡妈妈去拉蛋宝宝,有的幼儿说用绳子绑,还有的说让船来救……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但孩子们的办法都被同伴一一否定了。没有一个孩子的办法被认为可行的,此时,活动陷入了僵局。)
三、继续出示幻灯画面,探讨鸡妈妈的办法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原来鸡妈妈把刚才买的盐都放进了水沟里,它这样做,能把蛋宝宝救上来吗?
(评析:对"蛋宝宝能否救上来"幼儿争论的相当激烈,最后形成了强弱两大观点:大多数幼儿认为这样做是不能把蛋宝宝救上来的,也有几个小男孩认为应该可以的,其中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盐是可以让蛋宝宝浮上来的。)
四、幼儿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但要小心,不要把盐撒出来。"
(评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都表现地很投入。但不一会儿,情况出现了,有的幼儿的'鸡蛋浮起来了,可有的却还沉在瓶底,此时,孩子们之间出现了波动,觉得很奇怪,都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大家都放了盐,为什么有的蛋浮不上来呢,孩子们都着急了。我就示意他们去问问鸡蛋浮起来的小朋友,原来他们放了好多勺盐。)
五、教师小结:原来盐放的少,蛋宝宝是浮不起来的,要多放盐,才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六、幼儿第二次分组实验,请幼儿记住自己放盐的勺数。
1、教师巡回了解、记录幼儿的实验情况。
2、幼儿互相交流,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分享实验结果。
(评析:蛋浮起来的探索活动从第一次的无指向性自由探索-有目的的探索(记住放盐的勺数),循序渐进,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了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才可以使鸡蛋浮起来这一现象,激发了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七、继续看幻灯,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有没有把蛋宝宝救上来,哦,蛋宝宝真的上来了,盐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它还会浮吗?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幼儿中班05-1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制作手套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教案:美丽的天空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教案:果汁的颜色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安全教案 中中班安全教案10-11
《鱼》中班教案关于鱼的教案中班10-08
实用的中班教案中班教学常规教案10-13
中班的教案04-02
中班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