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

时间:2023-02-09 15:03:28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地理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地理教案(精选1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1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七年级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xx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3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地理教案4

  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

  1、 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 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 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探究二:

  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答: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探究三: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答: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科学考察的宝地

  探究四: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答:(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3、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答:长城站崛起在乔治王岛上,在西经60度,南纬60度附近。中山站耸立在南极大陆上,在东经70度,南纬70度附近。

  4、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答: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5、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6、南极考察如火如荼,阅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答: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答:

  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五、课堂小结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内的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南极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极"

  极地地区 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科学考察宝地: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极地区的(即在南极圈以内)为中山站。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南极条约》,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七年级地理教案5

  【重点】

  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难点】

  经济特点

  【教具】

  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

  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

  (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

  (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

  (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

  (简要讲解)

  (课件展示)开普敦

  (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

  (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

  (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

  (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

  (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

  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

  (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黄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提问)南非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利用丰富矿产发展以矿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和先进的工矿业国。

  (课件展示)南非的矿产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约翰内斯堡

  (讲解)南非最大的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中心

  (承转)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该大陆最富裕的国家,被誉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非在国家上的声誉却很不好,那时我国与南非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原因在与当时的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抵制。

  (课件展示)南非人种统计图

  (提问)南非的主要人种有哪些?

  (讲解)南非的长期统治者是白种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才被废除的。

  (课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讲解)曼德拉的事迹

  (设问)我们能够从曼德拉从囚犯到总统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南非最大港——开普敦

  2.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1)主要矿产

  (2)经济特征

  3.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七年级地理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并能够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情感目标

  培养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七年级地理教案7

  第一、二课时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臵和范围

  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臵。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二)亚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臵,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陆位臵、经纬度位臵[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臵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臵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臵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臵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从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

  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学生读图分析: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图3南亚——捕鱼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七年级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

  教学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

  (四)夏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

  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五)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

  教师活动:

  1.联系生活,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解释温度带的划分。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

  3.提问家乡的农作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讨论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降水差异

  2.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台北、武汉、兰州和乌鲁木齐,找出所在地区的降水范围,根据柱状图估计数值,给全班同学展示,一起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讨论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击不同的地区,引入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七)降水的时间变化

  学生活动:

  1.讨论说出家乡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

  2.读图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讨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雨季的长短。

  3.读课本北京年际减少分布图,讨论完成1、2题

  4.观看视频,加深对于年际变大引起灾害的认识。

  5.观看图文资料,加深对于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理解。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一年中家乡降水的季节分配。

  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3.要求学生读图,讨论总结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4.播放视频,解释年际变化大引起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5.展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八)干湿地区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了解干湿的含义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2.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家乡和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

  3.读图了解各个干湿地区中地面景观、农业类型等的区别。思考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区别,课下去探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强调“干”和“湿”和含义。

  2.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指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强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3.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类型图片,解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范围,启发学生对于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思考和探究。

  (九)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

  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十)达标测试

  学生活动:

  读题、讨论,做出答案

  教师活动:

  提问,反馈测试结果

  板书设计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

  2.夏季

  3.温度带

  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1.空间

  2.时间

  3.干湿地区

七年级地理教案9

  一﹑自学质疑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国土辽阔,完成以下问题:

  1、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有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这就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找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二、交流展示

  1、读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并找出俄罗斯周围的大洋有哪些?

  答:纬度范围:50°N—70°N;经度范围:20°E—180°E。

  周围的海洋:北临北冰洋、西邻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2、再读图7.45“俄罗斯的地形图”,完成以下几个小题:

  (1)找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答: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龙__,注入太平洋。

  3、读图7.46“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问题: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4)描述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三、互动探究

  根据以下材料,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罗斯海军的中坚舰艇“库尔斯克”号多功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沉没,全世界为之震惊,一年后的9月,俄罗斯开始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工作。

  材料二:亚欧分界的趣闻

  第一个以乌拉尔山脉来划分欧洲和亚洲的是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瓦里塔季谢夫。乌拉尔山脉,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欧亚大陆上纵贯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标。塔季谢夫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发现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个地区的'动植物有许多显著区别。考察发现,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河流往两个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马河,另一面流向东方,注入鄂毕河,而且向西面和东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鱼,体呈红色,如娃鱼、茴鱼。在东面河流中虽然他们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样,如折乐鱼、聂利玛鱼,但鱼体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据乌拉尔山脉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它的东西两部分地区所在的各种不同特点,塔季谢夫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他的这个看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俄罗斯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内陆国,中国 是面积的邻国。

  (2)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有3/4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但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请说明其原因。

  答: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欧洲,全国的工业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欧洲。

  (3)俄罗斯的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东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四、精讲点拨

  1、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2、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地区为寒带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10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七年级地理教案11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7,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说明亚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环境和发展的压力。

  8,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4、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5、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四、本单元知识结构

  世界第一大洲东方日出之地

  地形与河流

  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人口带来的压力

  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世界第一大洲2

  第二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1

  第三课人口最多的大洲2

  第四课经济发展差异1

七年级地理教案12

  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初中阶段的重点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优秀生在1/4,中层生占1/2,有1/4的学生成绩不是很理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通过组内、组间、师生合作互助交流,解决问题,实现全体学生成绩的提升。

  2、七年级学习过的内容,现在有所遗忘,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课标考纲要求

  1、分别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课标)

  2、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考纲)

  3、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考纲)

  4、懂得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考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看教学视频、动画等,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2、熟悉地球公转中的知识点并系统化。

  3、分析图形,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播放视频、动画,投屏,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理解抽象理性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2、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统筹分配时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展示、评价、互助,面向全体学生。

  3、投屏包括:平板屏幕投影,平板控制讲台电脑,平板充当移动的实物投影仪,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角色扮演,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实现学生上的“精准扶困”,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地轴倾斜指向。

  2、地球公转过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位置及昼夜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2、系统化地球公转中的知识点。

  3、分析图形、数据,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感性到理性认知法、问题导学复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原创ppt课件,投屏教学的软硬件,自制教具等。

  【学生准备】导学案、地理书、图册等。

  【应用的新(相对)技术】

  利用路由器(或随身wifi等)及希沃授课助手实现同屏(投屏)教学,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无线操作讲台电脑,减少被讲台的束缚,提高效率;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投影到讲台电脑屏幕及白板,打开录像功能,实时拍摄学生答卷或活动过程并同步投影到讲台白板,变成移动实物投影仪。

  利用PPT功能创作: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变化的动画,控制歌曲播放时间,ppt中有ppt对象,控制答案显示。

  地理功能室应用:白板书写,双屏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三合一: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跟岗老师汇报课

  斗门区城东中学地理室验收展示课

  珠海市初中地理小组合作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整合研讨课

  总设计意图:

  整理加工知识,构建思维线索和知识网络。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已经讲过的知识,设置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爱听,加强理解,加深记忆,并能思考应用。疏理系统、整理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相同知识归纳,不同知识重组,相似知识迁移,相关知识联系。

  通过小组合作、投屏等教学技能的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练习

  课后制作环保教具

  教学后记

七年级地理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聚落;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城、乡景观的差异

  难点: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农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各位同学,你们来自哪里呢?

  一、乡村和城市:

  (出示图片)周村大街、威尼斯水城、东方明珠、乡村……。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把人类的这些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

  现在请大家欣赏几幅聚落的图片,观察总结什么是聚落?聚落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回答略,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什么后有什么?乡村聚落又包括哪些呢?

  聚落仅是人们的居所吗?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出示图片)农村、渔村、牧村、林场。

  (承转)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乡村和城市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样吗?

  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由于人们生产方式的差异,使得不同的聚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提问),你是住在哪里呢?你这里的景观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对抗赛,全班分为甲乙两大组,甲代表城市,乙代表乡村,各组说说自己的优点,看哪一组说得多,再让甲乙两组各说对方的缺点,看哪一组说的多。

  (小结)甲乙两组选一名代表各总结一下各自的景观。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把乡村和城市景观对比一下,完成下表。

  分类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多少学校多少医院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

  乡村密集度高度

  城市

  (承转):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同样是农村,不同地区的景观又如何呢?

  (多媒体显示):“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

  读图分析:这些图片的内容,各有哪些特点?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多方面了解了各地城市、乡村的景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难以忘怀。为什么世界各地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有如此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居所、场所)

  2、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造成原因:生产活动生产方式不同

  3、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二课时)

  万州天兴学校 黄郁寒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对知识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

  3、。理解聚落的价值,初步形成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是人类的祖先,现在让你选择一处地方修建房屋,并定居下来,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呢?

  新课教学:

  二、聚落与环境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在定居时,也和同学考虑的差不多,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安家落户”,那这是为什么呢?

  生: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从而推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师:同时这也都说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和环境密不可分的。

  师:多媒体显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说一说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师: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承转:既然多种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世界各地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聚落的景观也是不同的。

  (多媒体显示图片)观察几幅图片的景观一样吗?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师: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各异。

  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由此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读图4.23-4.25,讨论各图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下表:

  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因纽特人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窑洞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到,早期聚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约束。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呢?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阅读课文,结合所见所闻,讲一讲: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生: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来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思考:留有什么遗憾呢?

  学生回答: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学生朗读82页阅读材料,从而加深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问题如下:

  1、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2、 关于北京城市建设中四合院的问题,有几种观点和看法,你是怎样认识的?

  师: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损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传统聚落不仅是古老建筑,同

  时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要给予保护。

  板书设计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水源、土壤、交通、自然资源

  2、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聚落:因环境而异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聚落发展的主要表现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七年级地理教案14

  教材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

  2.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4.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3.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七年级地理教案15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教案02-02

七年级地理教案12-14

七年级地理教案12-27

七年级地理教案12-2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23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2-2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09-30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2-22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