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模板(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模板(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1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3、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
4、认识散文问题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李白的诗,酒,剑引入,并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含义。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3、作者介绍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4、题目解说
(1)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3)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5、层次结构
第1段入梦缘由
由神山的难以觅求,引出天姥山。刻画天姥山的壮阔和遮天蔽日的气势,由此入梦。
第2段梦游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第3段叹梦
写梦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绪,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全文分析
1。为何从“瀛洲”谈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体现?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作手法:比较、衬托、夸张。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梦到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4。"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读李白的这首诗,总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从此都有了一个你自己的李白。我们可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请写一篇随笔《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2
教材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技能目标
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
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难点
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一种。“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四、字,词,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
五、赏析第一节
1、齐读并思考:
①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对比、衬托。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2、小结:
概括大意
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六、赏析第二节 (结合多媒体)
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梦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梦境消失五个层次,请概括景物的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1)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挂云帆济沧海——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 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壮美奇绝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飘飘欲仙的李白
(5)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
总说:这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
这不也是人生历程的写照吗?满怀理想,苦苦追寻,始达目的,但曲终人散,终归沉寂。
但这里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发作者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个梦境即如是美好,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赏析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
3、“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明确: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八、鉴赏要点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的人性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诗人美好的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概括主题:通过描写梦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写出了诗人憎恨现实,追求自由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一、梦之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景仰向往 对比衬托夸张
二、梦之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兴奋、轻松愉快
著屐登山 壮美奇绝 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迷惘、困惑
神仙洞府 绚烂辉煌 极度兴奋、愉快 绘声绘形绘色
梦境消失 无限哀痛、留恋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3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
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啦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啦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啦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啦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
(二)对象页面转换的便捷性。为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媒体的使用效率,考虑到学生欣赏诗歌和朗诵诗歌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象之间、页面之间,比如,范读的各个片断之间、配音的各种音乐之间转换非常方便,或通过鼠标,或通过键盘左右键,或通过快捷键。
(三)体现媒体设计的充足性原理。现代媒体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那种媒体满堂“灌”的语文课自然热闹非凡、新奇无比,但语文课的特点(语文课应着力表现语言文字的艺术)却失去啦。该设计中,不管是导入新课的体现诗人个性的名句动画展示(让学生快速走近李白、啦解李白、亲近李白、喜爱上李白)、还是风格各异的配乐曲子的选择(与诗歌中丰富而多样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着充足性原理: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利用自修课投影或印成讲义发放
资料一:创作背景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来到啦,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高采烈地到啦长安,但仅被任命为供奉翰林,这只是一个御用闲职,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却有幸目睹啦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他那种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的处世态度,和桀骜不驯的顽强性格,招致啦权贵们对他的谗毁。不到三年,便以“赐金还山”为名,被玄宗赶出啦长安。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啦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啦这首诗,留赠给他的朋友。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
资料二:李白五首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4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弄懂诗句的含义,反复诵读本诗,力求成诵。
2.阅读教师印发的材料,知人论世,理解他的.作品风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关系。
2.学习叙事写景的方法。
3.理解这首送别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作者为什么开篇描写瀛洲。
2.为什么把描写重点放到暮色上。
3.品读最后一句,理解李白的诗风和人格。
【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首句的作用。
2.如何理解详细描写的好处。
3、结合其他学过的文学作品谈一谈你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梦游天姥是所记的内容,留别说明写作缘起(引出写作背景),吟是古诗体裁,类似歌、行体,多有悲愁慷慨之意,如《梁父吟》。
2.齐读,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矫正读音,强调朗读要注重节奏、强弱和韵律。关注读音(瀛、剡、渌、著、屐、殷、訇、鸾、骑)
二、赏析诗歌
(一)师生共同探究第一段。
1.提问:本诗的描写对象是“天姥山”,为什么以“瀛洲”起笔?
明确: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传说固然美好,但不可遇不可求,现实虽然平常,但可遇而可求。以虚衬实,暗喻了作者对天姥山的向往,对现实的热烈追求。写得既富有神奇色彩,又不离现实,引人入胜,为下文描写梦游天姥仙境蓄势。
2.提问:天姥山有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神秘(侧面描写) 高大(夸张、衬托)
(二)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段。
1.学生齐读,教师引领学生积累字词。关注实词意义用法(因、栗、惊),通假字(著、列)。
2.提问:这段是梦境描绘,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如果按时间顺序,记梦的部分怎么划分?
明确:夜行赏景(我欲因之梦吴越——身登青云梯),拂晓见闻(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曲径昼游(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色洞天(熊咆龙吟殷岩泉——仙之人兮列如麻)。
3.提问:游仙部分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类似?在叙事绘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类似于《湘夫人》中描写湘君为湘夫人建造水中华居的部分。诗写梦幻,脱尽现实时间、空间的拘牵,任由想象驰骋,把一个天姥山写成一个洞天打开,光明璀璨,祥云缭绕,神仙群集的仙境。诗人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详略得当,重点描写暮色。
4.追问:李白为什么重点描摹黄昏所见?
明确:黄昏所见的神仙世界的场面盛大而热烈,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应,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印迹,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李白被赐金放还,虽然还年轻,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经是日落西山之时,此时作者尽力渲染黄昏所见正是对现实不满的反应,仙人世界写得越夺目光耀,越衬托现实丑陋昏暗。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梦境破灭之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紧接着作者对梦游进行了总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在世间行事的快乐就像东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了。跋山涉川的李白从浪漫的梦境中回到了现实,感慨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但哀而不伤。
(三)师生共同探究第三段。
1.指定一名同学朗读第三段。
2.提问:李白是否回答了“别君去时何时还”的问题?
明确:李白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用“且放白鹿青岩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样一个场景侧面回答了东鲁诸公。白鹿是传说中神仙或隐士的坐骑,如今我李白随时随地可以骑上它去访问大川名山,白鹿是自由的,我是自由的,如今我是羁鸟返林池鱼回渊,这句话不正是李白追求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生命终极理想的形象概括吗?我想当朋友们看到这句告白,谁还会为李白担心呢,有的只是放下、欣慰、羡慕和祝福。这样一种浪漫场景的描绘胜似直面告白,符合李白的人品,符合李白的文风。一个随意洒脱,轻松自在的李白再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样回答令所有人满意。
3.提问:最后一句怎么读?
设题意图:以读带赏,以赏带读。
指导:最后一句是李白的再一次呐喊,是李白的第二次觉醒,又一次从浪漫回到现实。跟其它大多数送别诗不同,大多数送别诗表达的是伤感不舍,这首诗表现的是自由洒脱,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一种向黑暗官场彻底决绝的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这句话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要一气呵成读出狂放、不屑的味道。教师范读,因声求气,感知音乐美和情感美。
4.探究讨论,交流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文中对神游仙境浓墨重彩,但不是说就放弃了对现实主义的描摹,诗歌当中两次提到现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请结合其他学过的文学作品谈一谈你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关系的理解。
明确: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虽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但却经常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无论是屈原、李白、关汉卿,还是杜甫、白居易、曹雪芹等,从他们对社会的积极的、严肃的态度来看,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者,从他们对理想的不倦的追求来看,又可以说都是理想主义者。许多作家当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社会力量和正确的道路时,往往不是偏重于暴露现实的黑暗,就是宁肯弃现实而取幻想与梦想,当然也有不少是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的。如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戏曲《窦娥冤》、小说《红楼梦》,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都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正如高尔基所说,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他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小结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很多,《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被赐金放还时期别东鲁好友准备南游吴越期间创作的一首颇能代表李白诗风李白志趣的一首诗歌。文章通过丰富、曲折、奇谲、多变的辉煌形象,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主情调。但浪漫主义不是李白的全部,全诗有两次回归现实的描绘,“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虽然着墨不多,但这是李白的创作根由。《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咏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李白借梦游勾勒出一副潇洒出尘的仙境,但到最后却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看似矛盾,实则融洽自然。纵观这首诗正是把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李白现实主义人格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四、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第一段:神秘(侧面描写) 高大(夸张、衬托)
第二段:夜行赏景 浪
拂晓见闻 漫
曲径昼游 主
暝色洞天 义
第三段:觉醒呐喊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
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
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
(见ppt)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力求达到“和谐高效”的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6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揣摩语言,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发现作品的美。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方法。
三、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能生成对本诗的个性品读。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揣摩语言,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进而感受、发现作品的美。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收集、积累到的素材去帮助理解作品,特别是梦境内涵;
2、通过学习,能生成对本诗的个性品读。
教具辅助:
多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经常写梦。《红楼梦》写黛玉梦见宝玉用小刀划开心窝,掏心诉情;《三国演义》写曹操在军帐中梦见天上三日对照,一日坠于山中;《阿Q正传》写阿Q梦见自己当了“革命党”后分财产、娶媳妇;《包法利夫人》既描述过爱玛陷入热恋时的浪漫之梦,也写过她遭遗弃而病危时的升天之梦,辛弃疾的“梦回吹角连营”,鲁迅的“梦里依稀慈母泪”,这是因为精彩的梦幻描写更容易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
李白与我们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人,证据之一就是他与我们一样爱做梦;但他又跟我们不一样,他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梦可能就显得非常瑰丽。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看看他究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他想借这个梦表现什么呢?
教学策略分析:课堂切入点贵在定点准确,角度新鲜,既能自然地导入课堂教学重点,又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本课从列举古今中外的文学常写梦境来表达丰富内含,引导学生思考本诗写梦境的意图,能有效地体现本诗构思的主要特点,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主要针对预习学案中练习一关于诗歌字词句意的理解)。
2、指导诵读
A、播放多媒体电子白板中名家诵读音频,示范朗读。
B、请三个学生各读一段,教师结合预习学案练习二诵读指导部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朗读指导点拨。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表现作者对天姥山心驰神往的急切和喜悦,应读得轻快些。“送”要读得亲切,因为诗人一向爱月,视月如友。“栗深林兮惊层巅”以下,节奏变化极快,六字句写诗人惊时所见,宜读得舒缓,为下文蓄势。“列缺霹雳……訇然中开“表现诗人惊奇于自然界之神力,应读得字字铿锵。“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是描绘神仙世界的灿烂辉煌,应读得舒缓些。“忽魂悸以魄动……烟霞”表现诗人梦醒之叹,宜读得缓而有力,余味悠长。等等。
C、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对某些句子重点指导与训练。
教学片断1:
师:我刚才听你在底下读“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句,你能站起来把它读一遍吗?
生读一遍。声音怯且弱。较紧张,没有读出诗味。
师:你觉得应如何理解这一句诗?
生:这句诗要表现天姥山的气势,它不仅高大,而且广远。用了衬托的手法。
师:你理解得很好。那么你觉得朗读它时,应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味道传递出来?
生:要雄健有力些,要读出天姥那种不可逾越的气势。
师:很好。你现在试一试。
生读,较先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你的悟性真好。现在再读一遍,要真正去想象这种气势。为了使朗读更有表现力,你可以重读“向天横”“掩赤城”这几个字。
教师激情示范。生再读,效果与前截然不同,赢得同学热烈掌声。
D全体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教学策略分析: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进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已是基本要求。设计预习学案,有利于起始阶段的学生增强自学观念和养成自学习惯。
诗歌教学,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便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去亲炙文心,揣摩文义,品味文情。新课标也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本环节中,有名家诵读示范,有学案中提供的详细的诵读指导,有学生个体的试读,有自由朗读,有教师的当堂点拨、指导、示范,让学生在愉快的诵读中充分品尝诗歌的“原汁原味”,从而更完整更亲切地感知课文。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宜强调,只要能有激情地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就可算是好的朗读。
三、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一:
通读全诗,请概括,围绕梦,本诗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这个梦境又包含了几个层次的场景。
要点:诗的层次梦因……梦游……梦醒;
梦境场景镜湖飞渡……登山览景……自然巨变……神仙下临。
点拨:概括语言要简明。
教学策略分析:如果说诵读侧重于对诗歌整体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通过对诗歌层次的概括,则达到对诗歌整体的理性认识。新课标要求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对文本的整体认识是很有意义的,可以避免肢离破碎地理解文本,可以使学生能从整体语境理解局部言语,避免误读。这一步也是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基础,但要干净简洁。
探究活动二:
细读诗歌,请揣摩语言,展开想象,对这个梦境的描写美在哪里?
1、学生自由读梦境部分描写
2、交流品读成果
A、教师先展示对第一段进行了下水式的示范品读。
展示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关于梦境内容的品读要点,可从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并指导学生如何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就是指对语言意味反复进行思考推求,认真琢磨品味,从而领会其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换句话说,即揣摩语言的意思、情味。揣摩语言的前提是理解语言,先要弄情字面意义,然后再探求深刻含义。注意语境中语言具有特定的内容、情味和色彩。具体的方法有:学会揣摩遣词造句之妙;学会揣摩句式使用之妙;学会揣摩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妙;学会揣摩运用修辞的丰富贴切之妙,学会比较揣摩等。
B、学生交流品读成果
教学片断2:
生1:我觉得“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特别好。它写出了月对李白的款款深情,一个“送”字,用字虽普通,却很好地传递出这种情味,月仿佛成了李白的化身。写得很飘逸,很符合李白的特点。
生2:我喜欢“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句诗。它境界雄阔,充满美的想象,表现出的是一个大丈夫式的李白,一个浪漫的李白。前面的写剡溪的几句好像秀丽了些,没有这句诗中的豪气。
生3:“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四句诗在节奏上的特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这里是神仙洞府出现前的征兆,起畜势作用,而四言诗句则用短紧的节奏把这种气氛渲染出来了。这给我一个启示,形式对内容的表达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点评:生1能抓住重点动词进行品味,好的动词能传递出感情的特点;生2能抓住意象,感知意境,并理解意境与作者表达需要之间的和谐性;生3则注意到句式对表达感情的重要性,同时还考虑到句式对营造气氛、情境的影响……
教学策略分析:梦境描写部分是本诗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想象的高潮,所以宜作探究重点。但探究性学习不是骤然可以实现的,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否则探究只能是空中楼阁。本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给学生探究的范例,再指点探究的角度,使学生的有章可循,思路打开,从而实现高质量探究活动的开展。
课标认为鉴赏文学作品,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环节的设计正立足这一点,探究的重点在于紧扣文本,多角度品析语言,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则适时点拨。
探究活动三:
结合课前自己积累的和提供的素材《一代诗仙——李白》
1、请分析,李白为何会做这样的梦,这个梦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如何理解他的这些感受?
点拨:李白生起了万事幻如梦,惟愿访名山念头。面对这种的情形,他突兀地冒出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应理解到李白的消极情绪是由于对现实的极端失望而发出的出的愤激之语,并非真正的一种避世思想。而从主旨句的潜台词则可看出李白对人格独立精神的追求与真诚的济世情怀。这一声啸出了多少怀才不遇者的抑郁之气,树立一座封建士人的精神丰碑。
连读主旨句三遍,教师引导其读出气势。
2、请评价,你能透过文字读出一个怎样的李白?
点拨: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从物之色彩,也可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我”。出自感悟,抓其一点或数点特点,自由表达交流:如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一个心胸可藏丘壑的李白,一个飘逸浪漫的李白,一个爱月的李白,一个富有幻想力的李白,一个幻想着象神仙一样潇洒自由的李白,一个喜欢清幽又爱热闹的李白,一个追求功名又傲视权贵的李白,一个敢爱敢恨有欢乐有失意又天真又多情的李白,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的李白,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带着浓重浪漫色彩的李白,一个地地道道的是也只能是诗人的李白。
3、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此诗后对李白的理解。
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我读李白”《你这个爱做梦的李白》的部分片断。
总结: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感知;揣摩语言,领悟情思。
教学策略分析:课前给学生发了唐之韵《一代诗仙——李白》的素材,使学生对文化名人李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并培养阅读李白作品的兴趣。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所搜集到的素材,谈对李白的理解。学生用或优美或精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形式活泼,气氛愉悦,思路开阔,再生高潮。既起总结课堂的作用,又从深层留下和开放了思考空间。
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着眼于这一点。
鉴赏基本方法的总结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是授人以渔,不可遗漏。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读李白的这首诗,总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从此都有了一个你自己的李白。我们可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请写一篇随笔《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老师发下水作文《你这个爱做梦的李白》,结束全课。
教学策略分析:作业设计要认真对待,这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课堂学习进行延伸。
作业1是基本作业,目标是加强积累。
作业2则是属于个性化作业,由于已有课堂的有效学习,又有教师的下水作文的引导,学生兴趣浓,信心充,相信在作业中能充分反映学习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7
一、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满热情地、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对本课的设计,我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让学生去搜集信息、自由讨论、踊跃发言、概括归纳;老师则宏观调控、穿针引线、补充完善。
本诗是李白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对本诗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学生的“读、写、论”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3)正确理解诗人呐喊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3)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品味心灵的自由,感受生命的坚持。
(二)教学重点
1、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人呐喊的历史意义;
3、想象力、审美力、语言表现力、自主阅读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难点
1、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人呐喊的历史意义;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语言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情景描绘法、研讨法、比较法、诵读法。
(五)教学安排
两课时
二、教学的实施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创作背景,通过诵读,初步感知作品,欣赏诗人笔下天姥山的美景。
(一)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任务
要求在正式上课前,读熟作品,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搜集诗词中关于“留别”和李白的诗篇名句。
2、导入
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作者;教师朗读全诗)
3、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由学生自己说出李白的生平思想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明确: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诬,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诞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极其驳杂矛盾:“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龚自珍《最录李白集》)这在历代诗人中,也是极为突出的。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虚,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志向是真。本诗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5、研习课文
全班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各组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要求学生做到提问言之有物,回答言之成理。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却大谈“瀛洲”等仙岛众山?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开篇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作者使用起兴、夸张、烘托等手法来表现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入梦缘由)
(2)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各组可选择其中一景,调动自己的想象,作一段情景描写。(评出描写出色的作品,现场朗读点评)
明确:(板书:梦游历程)
月夜——剡溪清幽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碧波荡漾,偶尔传来几声猿猴凄清的啼声。(可以自由添加各种意象,只要符合“清幽“的特点即可)
白昼——山中壮美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传来的天鸡响亮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却总是柳暗花明。山上的奇花异草真是迷人啦,(我)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这是,就听见熊在怒吼,龙在长吟,雷鸣般的声音在岩石和泉水中间震响,使深林为之战栗,峰峦为之震惊。(重点品味飞、送、殷、栗、惊等:“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从听觉上表现天姥山景致的壮美)
(板书:仙境出现)
傍晚——洞外恐怖
黑云沉沉,狂风怒起,暴雨将至,水波摇动,烟雾升腾,电内雷鸣,山峦崩塌。(一定要表现出大自然令人惊心动魄的伟力)
夜晚——洞中极乐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深不见底,日月光华夺目,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楼阁。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猛虎鼓瑟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纷纷嚷嚷,难以计数。(重点表现仙境的“神奇”)
(板书:梦醒时分)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却发现不过是美梦一场,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第二课时
探究本诗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唐诗常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主旨。本诗也不例外,诗人用夸张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天姥仙境。那么,诗人想通过“景”来抒写什么“情”呢?
2、研习课文
(1)从情感这一角度,说一说本诗和其他一些留别诗的不同。
明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很多留别诗,虽然表现手法各异,但在情感上,往往是忧愁的。诗人送别友人,黯然魂销,心中满是离愁别绪,所以离别之语往往也是低沉忧郁的。但李白的这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一扫离人心头之愁云惨雾,愤然长啸,唱出了千百年来压抑在读书人心头,想说有不敢说的激越与风骨。
(2)谈一谈本诗的主旨。
明确:本诗的主旨,前人的结论概括起来大体有四种:第一种是“世事虚幻”说,如明唐汝询“托言寄梦,以见世事皆虚幻也”;第二种是“光明象征”说,认为梦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征,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说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地多;第三种是“神仙世界”说:“诗中表现对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与追求”;第四种是“回首宫殿”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借天姥以寄意”。
“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所表现的梦境美丽空虚。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一说)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社会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二说)这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诗人觉得人生就应该去追求这样自由自在的极乐之境,何必在俗世的名利争斗中沉沉浮浮。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俗世,在青山绿水间品味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
根据李白的思想性格以及李白的生平,我们倾向于将本诗的主旨理解为第二说,也就是(板书:本诗的主旨)诗人借梦游天姥的奇特际遇来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权贵的永不妥协和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肯定与生命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板书)
A、想象丰富瑰丽
诗人从实处落笔,虚处展开,通过梦境,描绘理想,他写景不事雕琢,想落天外。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变得熠熠生辉;我们想象不到的景象,诗人则以生花之笔信手绘出,其超人的语言表现力与天才的想象力,令人击节赞叹。
B、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C、表现手法多样
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以七言为主,兼用四言、五言、六言、九言,节拍有缓有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3、总结
(1)全班朗读课文;
(2)由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归纳,教师补充。(重点是对本诗的理解认识和鉴赏评价)
4、引申扩展
(1)李白诗歌名句摘录(由学生回答):
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西楼月下吟》)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肆留别》)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阳清泠泉》)
(2)李白诗歌的风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清新明快的特点,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我们可以用“清新飘逸”来概括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板书:清新飘逸)
5、结束语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1-07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12-2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1-26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08-28
梦游天姥吟留别03-15
《梦游天姥吟留别》10-25
梦游天姥吟留别10-29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彩教案(精选12篇)11-14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03-17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