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2-10-19 12:04: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锦集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中的故事,尝试运用完整地语句表达故事对话。

  2、初步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运用完整地语句表达故事对话。

  能根据小动物的需要来说对话内容。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课件《小马蹬蹬》

  经验准备:有初步观察画面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起幼儿兴趣

  1、师:马上要过年了,过的是什么年?(马年)

  2、过度: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听一听故事里会发生什么呢?

  3、一天,小马噔噔买了新鞋子。小朋友能告诉我他买了几只新鞋子吗?

  4、提问:新鞋子怎么样啊?

  5、小结:小马噔噔买了4只美丽,鲜艳,好看的新鞋子。

  6、提问:小马噔噔的新鞋子买好了,为什么他不穿在脚上,而是挂在尾巴上呢?

  7、小结:这是小马噔噔买的新鞋子,他舍不得穿,就把鞋子挂在了尾巴上。他向前走,会遇见谁呢?

  二、听听讲讲

  ——理解画面中的故事,尝试运用完整地语句表达故事对话

  1、观看图片,学习讲述

  师:小马蹬蹬背着新鞋子高兴地走啊走。

  提问:

  (1)小马噔噔可能遇见了谁?

  (2)小猫怎么了?小猫为什么哭?

  (3)小结:小猫妈妈说:我的宝宝没有摇篮,这可怎么办?

  (4)小马噔噔会说些什么呢?(别着急别着急,我来帮你想办法)

  (5)小马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猫呢?(小马说:“我把鞋子送给你当摇篮”)

  (6)小马噔噔说了什么?让我们大声地说给小猫听……

  小结:小猫说:“谢谢你,小马噔噔!”漂亮的新鞋子只剩下三只了,但是小马噔噔却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2、提问

  (1)小马遇见了谁?

  ( 2)小蚂蚁准备干什么?

  (3)小蚂蚁说:“我想过河,可是我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呀?”

  (4)小马噔噔会怎么对小蚂蚁说呢?(我把鞋子送给你当小船)

  小结:小蚂蚁说谢谢你,小马噔噔,说完小马噔噔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3、提问

  (1)现在小马噔噔还剩几只鞋子?

  ( 2)他背着两只鞋子高高兴兴地向前走。遇见了谁?

  (3)小兔子在干什么?小兔说:我采了许多草莓,可是我拿不了,这可怎么办呢?

  (4)后面的故事谁会接着说呢?

  小结:小兔说谢谢你,小马噔噔。说完小马噔噔仍旧高高兴兴的向前走。

  4、提问

  (1)现在小马噔噔还剩下几只鞋啦?

  (2)他背着一只鞋子高高兴兴地向前走。他还会遇见谁呢?

  (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把好听的故事说出来。

  小结:母鸡说,谢谢你小马噔噔,说完小马噔噔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5、完整地听故事(配乐)边听边想:没有新鞋子之后的小马噔噔为什么更加高兴了?

  三、说说讲讲

  ——初步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师:小马噔噔把鞋子都送给了他的好朋友。

  提问:

  1、他比之前更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

  2、你做过哪些有爱心的好事情呢?

  总结: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自己就会更开心。看来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围绕“小马蹬蹬把鞋子送给了好朋友们”开展。环节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同时,每一个环节的提问体现了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符合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丰富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表述的过程中尝试用“因为……所以……”等复杂语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幼儿的活动情况而言,整个活动取材十分吸引幼儿。孩子们对于给动物朋友介绍什么工作十分感兴趣,而且想象力十分丰富,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素养”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大胆表述的特点。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于幼儿如何理解帮助别人自己会快乐这个问题,由于没有想到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合适,我在如何回应、继续开展活动的问题上

  小百科: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量词。

  2、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增进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幼儿学会念一首造火车的儿歌"火车头点兵点将,点到谁,谁就是我的小车箱"

  2、三十张图片及火车、公交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语:上次我们学会了使用量词。使幼儿明白:知道了数字后面的字都叫量词。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名称叫《造火车》。

  二、规则:老师先挑一个人做火车头,其他小朋友都做小车箱。游戏开始时,大家一起念刚才念的儿歌(要伴随手指点的动作),当儿歌念完后,点到的小朋友站起来从火车头手里轮流点摸出一张图片,并用'一……'说出图上的物品,如'一桶水'。说对的小朋友站在火车头后做一节车厢;说错了,不能做车厢,大家重新寻找车厢。

  三、老师先示范说一次,从图纸里抽一张:"一棵树。"展示图片,全班小朋友一起说:"这是一棵树"。

  说对了,扮火车的幼儿一起说:"对对对,请你快来做车厢。"说错了,扮火车的幼儿则说:"不对,不对,请你再想想。"没说对的幼儿,则念:"点到谁,谁就是我的小车厢。"并重新点将,让后面的幼儿再说这幅图。

  四、分批开展游戏,老师观察指导。

  尽量让每位幼儿都能成为小车箱。当选好了一列长长的火车后,"小火车"即可带领"车厢"玩开火车游戏,绕教室一周。为增加趣味性可以在教室周围设置一些障碍物,如由两对小朋友用手搭成高低不同的山洞等。

  注意:

  1、对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教师应当尽量用动作、手势、或者语言提示,引导他使用量词。当没说准量词或不会说时,老师可面向全体提示,让更多的儿童学习。

  2、给儿童提供的物品可从熟悉(的程度较容易的量词)到陌生(的程度要难些的量词)。

  小百科: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中班美术活动添画——《我的妈妈》

  目标:

  1、运用不同的线条绘画表现自己妈妈的五官特征。

  2、喜欢与同伴交流描述自己绘画的妈妈。

  3、通过说说画画,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准备:不同脸型的轮廓纸、水彩笔、范画

  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师:你的妈妈漂亮吗?妈妈什么地方长得漂亮?(引导幼儿欣赏妈妈的美并了解自己的妈妈和别人长得不一样,能说出自己妈妈的特点。)

  二、教师出示范画,进行添画。

  ①师:你的妈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脸部轮廓)

  ②师:看看妈妈的脸上少了什么呀?(引导幼儿给妈妈画上鼻子,嘴巴和眼睛。)师:妈妈的眼睛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引导幼儿运用圆形、线形表现妈妈不同形状的眼睛。)

  师;妈妈的眉毛是怎样的?(粗粗的?细细的?弯弯的?平平的?)

  师;妈妈的鼻子是怎样的?妈妈的嘴巴什么颜色的?笑起来会怎样?

  ③给妈妈设计发型。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运用曲直不同的两种线条表现妈妈的不同发型。)师:妈妈还喜欢戴耳环和项链,我们也给你的妈妈戴上吧!戴上耳环和项链。给妈妈的脸上擦点胭脂,红红的,真好看。

  三、操作过程

  ①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妈妈画下来介绍给你的小伙伴?要画的像自己的妈妈!幼儿自己选择不同轮廓的纸,根据对妈妈的观察绘画表现自己妈妈五官的特点。(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对妈妈的观察和了解,鼓励其在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妈妈与别人的妈妈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脸上的痔、有没有戴眼镜、头发长短曲直等。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绘画表现自己的妈妈,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的五官,会说出自己妈妈的特点。)

  ②引导幼儿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是让妈妈高兴的话,并予以记录。

  四、延伸活动

  将幼儿的作品和祝福语剪下一起贴在墙面上,布置成《我爱妈妈》的专栏。反思

  本节活动是家长开放日的一节活动。首先整个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比较新颖的。其次,幼儿能够大胆地运用不同的线条绘画自己妈妈的五官,从幼儿的作品看创新能力强。欠缺的是幼儿在表达自己绘画的妈妈时比较拘谨,不够大方。

  五、展示美丽的妈妈。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谁的妈妈最好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

  2、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3、能安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盒火柴(或塑料小棉签),教师事先拼好的范例《有趣的数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拼火柴棍图。

  (1)教师用展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2)请幼儿说说用了几根火柴棍。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2)说说自己拼出了什么?如用4根火柴棍,你拼出了什么?用6根火柴棍呢?

  3、练习《有趣的数学》中的"数一数,连一连"。

  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将相同数量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

  4、教师,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通过故事懂得一个人玩很孤单,大家一起才快乐的道理。

  2.不要嫌弃同伴有缺点,学会和他们友好相处,共同分享玩具、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立体教具:小房子、小姑娘、小鸟、小狗、小羊、小猴。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立体教具金色的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操作立体教具讲故事《金色的房子》(故事内容见附录)

  3.提问并议论:

  (1)故事叫什么名字?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姑娘拒绝小动物进屋,她一个人在屋里玩感觉怎么样?她高兴吗?为什么?你有没有一个人玩觉得很没意思的时候?讲讲看。

  (3)小姑娘和大家一起玩才觉得快乐,为什么说一说你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的事。

  4.教师结合生活中幼儿的表现总结小朋友共同分享很重要,以及分享时不能嫌弃同伴。

  5.带领幼儿学习讲这个故事。

  6.将教具投放语言角,供幼儿摆弄复述故事。也可以投放故事中角色头饰,供幼儿表演用,体会故事的深刻涵意。

  附故事:

  金色的房子

  田野里有一座金色的房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大阳一出来,照得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

  有一个小姑娘,她就住在这金色的房子里。每天早晨,她提着一只花篮,到草地上去采花。

  一天,小姑娘又去采花了,一只小羊跑过来对她说: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亮堂堂!”

  一只小鸟飞来对她说: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一只小狗跑过来对她说: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一只小猴跑过来对她说: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小姑娘听到小羊、小鸟、小狗、小猴都说她的房子好,心里真高兴,就带了小羊、小鸟、小狗、小猴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快到中午了,小姑娘要回家了,小羊、小鸟、小狗、小猴给她采了许多花,一直送她到金色的房子跟前。

  小鸟说:“小姑娘,让我进去玩吧!”

  小姑娘说:“不行,你朴棱朴棱地乱飞,会把我的房子弄脏的。”

  小狗说:“小姑娘,让我进去玩吧!”

  小姑娘说:“不行,你汪汪汪地乱叫,会闹得我睡不着觉,”

  小猴和小羊说:“小姑娘,让我们进去玩玩吧!”

  小姑娘说:“那更不行,你们啪嗒啪嗒地乱跑,会把我家的地板踩坏的。”

  小姑娘说完了话,就自个儿走进房子里去,“嘭一”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小姑娘在家唱了一会儿歌,可是没人听她的;跳一会儿舞,可是没人看她的。她觉得闷极了。

  她打开窗子一瞧,小羊、小鸟、小狗、小猴在草地上玩得正热闹呢,,小鸟飞着叫着,小狗跳着唱着,小猴骑在小羊的背上,像个猎人,多神气。

  小姑娘悄悄地打开门,悄悄地走出去,悄悄地走近草地。

  小羊看见她,说:“小姑娘,快来,快来,跟我们一起玩儿呀!”

  小鸟看见她,说:“小姑娘,快来,快来,跟我们一起玩吧!”

  小狗和小猴也都欢迎她。

  小姑娘说:“请你们到我家去玩吧!”

  小鸟问:“你不怕我弄脏你的房子?”小姑娘摇摇。

  小狗问她:“你不怕我闹得你睡不着觉吗?”小姑娘摇摇头。

  小羊和小猴问她: “你不怕我们踩坏你家的地板吗?”小姑娘又摇摇头。

  大伙儿都高兴极了,一起跟着小姑娘到金色的房子里去。他们一起唱歌:“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狼来了的教学,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个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说话表达能力,让学生分角色对这个故事进行表演,体会不同角色带给他们的感受。让孩子们更深刻更形象理解故事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活动目标

  让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突出表现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大胆地表现出角色特征。

  活动准备

  1、欣赏故事《狼来了》,熟悉并掌握故事内容。

  2、动画片《狠来了》的VCD、角色头饰。

  1、欣赏动画片《狼来了》。

  引导幼儿观察片中角色的表现形式。

  2、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对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对话,再次练习。

  3、教师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尝试表演。重点指导幼儿运用表情和动作表演。提醒幼儿当孩子第三次喊“狼来了”的时候,山里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如第一次的着急、第二次的气愤、第三次的不屑一顾。以及说谎的孩子无助的焦急。

  4、全班分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布置舞台,准备道具,进行分组表演。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教学,提高了大部分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深刻的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事,怎么做人。同时也提升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多运用,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两个物体的长短。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卡纸做的小蛇头饰2个。

  活动过程:

  1.认识长短。

  教师伸出同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看看这两个手指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手指的长短不同,这根手指长(伸出中指),这根手指短(伸出食指)。

  教师请幼儿伸出双手,引导幼儿观察手指间长短的差异,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教室里的物体,鼓励他们大胆说说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

  2.游戏:贪吃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贪吃蛇。

  教师先选出一位小朋友做裁判,在游戏结束后比较队伍的长短。

  教师让幼儿随意站在教室各个位置,选出两个小朋友做蛇头(戴头饰),教师喊开始时,这两个小朋友从同一起点出发,让他们去碰站在教室里的其他小朋友,被碰到的小朋友成为它的蛇身(被碰到的小朋友可以拉着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一分钟后教师喊结束,比较两队的长短,教师加以指导。(可循环多次进行游戏,每次选出不同的幼儿做裁判)

  有效提问:

  1.这两根手指有什么不一样?

  2.什么东西是长的,什么东西是短的?

  3.哪条小蛇长,哪条小蛇短呢?

  有用词汇:长的、短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可提供一些用于链接或拼插的玩具,让幼儿进行长短练习。

  区角活动:在区角处提供长短不一的物体或玩具,让幼儿加深对长短的认识。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通过对比判断长与短。例如:妈妈的头发是长的,宝宝的头发是短的;爸爸的手指是长的,宝宝的手指是短的等。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10-30

中班教案06-08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制作手套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教案:美丽的天空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教案:果汁的颜色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安全教案 中中班安全教案10-11

实用的中班教案中班教学常规教案10-13

《鱼》中班教案关于鱼的教案中班10-08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