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06 14:39:5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声音,人们都喜欢乐音,不喜欢噪音。

  2、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听噪音和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小铃、钢琴声、圆舞板、勺子、盒字等。

  2、录有噪音的磁带、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请三位幼儿逐个操作小铃,钢琴、圆舞板。

  1、感受悦耳的声音,你们听了这三种声音,心里感受怎样?(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舒服)2、仔细听发出噪音的物品(摇椅子、撞东西等等)。你们听了这些声音,又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难受)3、刚才,小朋友听了许多声音,谁知道什么声音是乐音?什么声音是噪音?

  4、:周围世界有许多声音,有些声音很好听,这种声音叫“乐音”,还有的声音很难听,这种声音叫“噪音”

  二、听录音分辨“乐音”和“噪音”

  1、平时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乐音”?哪些“噪音”?

  2、请幼儿听磁带里的声音。提问: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平时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噪音?这些噪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讨论噪音的产生及危害。

  1、为什么不喜欢听“噪音”(对身体有害:头疼、心情烦躁、听力下降、失眠、影响健康)2、小朋友听到噪音怎么办?

  3、幼儿讨论: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社区里、怎样减少噪音?

  四、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在外貌方面的差别。

  2、知道基本的交往语言,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

  3、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人手一面镜子。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用词语描述人的外貌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比较,发现人与人之间外貌的不同。

  难点:能够观察到自己和别人在五官、穿着、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导人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请一位幼儿上前跟老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五官、头部、身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扩大观察的范围: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跟XXX的脸有什么不同,老师跟XXX的身体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他们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说说自己跟别人哪里不一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镜子照着自己,说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后交换。

  【活动渗透】

  绘画活动:我自己。

  科学领域的活动:我的身体真奇妙。

  情境渗透: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图片粘贴在一起,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差别。在平时的生活,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家庭渗透:请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和妈妈,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活动分析】

  本活动让幼儿在互相观察中,尝试用语言描述对方的主要特点,既让幼儿学会了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符合小班幼儿全语言教育“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这一目标。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音乐厅大镜子前面,大家一起照镜子,比较自己跟别人的不同。

  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帮幼儿拍照,然后在电视机或电脑上展示,一起来比较每个人的不同。

  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的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引导大家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感到无从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小处人手,并举例。

  要观察细致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如:我们的头发不一样,我的长,他的短。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

  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叠高活动感知纸盒、木片、积木、插塑从低到高的变化。

  2.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初步体会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大纸盒、木片、积木、插塑、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纸盒,请小朋友来做建筑师把他一个一个叠起来。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他们能叠多高。

  2.纸盒拼拼乐。

  幼儿自由探索叠高,教师指导孩子叠高的技能。

  讨论:宝宝叠了几个纸盒呀?后来为什么就倒下了呢?怎样才能不倒下呢?(要一个一个对齐了叠)

  3.物品叠叠乐。

  教师说我们除了拼纸盒,还可以怎么玩呢?(木片、积木、插塑)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

  幼儿再次尝试用各种物品叠高,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实践和记录。

  4.幼儿说说自己叠高的记录结果和感受。

  表扬活动中认真探索和认真记录的的幼儿。

  5.幼儿整理活动区域,回教室休息。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张向前飞的更远。

  2.在活动中体验距离的远近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如:纸的外形、纸的轻重、投掷的力量等)

  3.体验科学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牛皮筋、夹子、绳子、透明胶、剪刀。

  2.相同质地大小的纸若干张。

  3.幼儿用记录单人手一张,教师随堂记录单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主题,引起幼儿设想。

  1.用什么办法能让纸离开你跑的很远?(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2.教师肯定幼儿提出的各种办法,鼓励幼儿思考还需要什么工具。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出示几种物品,“老师这儿有一些物品,看看你能用得上吗?

  2.大家站在同一条线上,第一次尝试。“谁的纸跑得远?怎么能记录他的纸跑到了这个位置?”“你用的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怎么会让纸跑的比其它纸远呢?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能不能再想办法让纸跑的比这个位置更远?”

  3.第二次尝试。“谁的纸超过了这个距离?(做个记号)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怎么会想到使用这个物品呢?再试试别的办法。如果你每试一次都比前一次远,就将这种方法记录下来。”

  4.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使用什么方法让纸越跑越远。

  三、评选出让纸跑得最远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纸张跑得这么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获得物体穿越弯管需要具备的特性,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操作,大胆交流,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弯管玩具,螺帽(直径小于弯管的直径)、毛线、较长的硬钢丝、米、手电筒、小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弯管拼搭

  教师:看,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常玩的管子玩具,请你们搭一根弯管,比比谁搭得又快又有创意。(幼儿拼搭,教师计时。)

  教师:举出你的弯管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说说你搭的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回应。)

  2.预测假设

  (1)寻找弯管共同点

  教师:你们搭的弯管各不相同,真有趣呀,可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弯管,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幼儿仔细观察,允许和同伴小声交流。)

  小结:弯管的造型无论怎么变化,中间都是空的。

  (2)预测

  教师:弯管的中间都是空的,像一条弯弯的隧道,今天来了许多的小东西,它们想钻到弯管的身体里去旅行!看看,有哪些小东西?(出示统计表,表上有空气、米、毛线、电筒、硬铅丝的图片。)请你们想一想,猜一猜,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哪些东西不能穿过弯管,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

  (3)统计猜测结果

  教师: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的猜测结果,你是怎么猜的?有不同的吗?

  3.验证、记录

  (1)教师: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那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去做个实验,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1)空气:空气是流动的,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还有哪些东西是流动的,也能穿越弯管呢?(风、水、声音、气味等)

  (2)米:颗粒比较小,能在管子里滚动、穿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东西呢?(米、小豆等)

  教师:怎样可以快速地穿过弯管呢?(个别幼儿试验后教师小结:放入沙子后,晃动弯管,更容易快速穿过。)

  (3)毛线:因为线是细细的,软软的,不容易穿过。我们可以想想办法请谁来帮忙呢?出示螺帽。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使它能够更加方便地穿越弯管。)

  (4)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是直射的,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5)钢丝:因为长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有什么办法让它穿越弯管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过弯管。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示钢丝弹簧),钢丝变成螺旋形的样子后,可以伸到长长的弯管里帮助清理堵塞在弯管里的垃圾了!

  小结:通过实验,小朋友发现流动的、小颗粒的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穿过弯管,但是一些不能一下子就穿过弯管的东西,想想办法,可能也会穿过弯管。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科学角试一试,怎样让光穿越弯管。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征,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标记区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重点: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标记区分生蛋和熟蛋。

  活动准备:

  电筒、生鸡蛋和熟鸡蛋人手一个、鞋盒若干、盆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生蛋和熟蛋

  1.师: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它,猜一猜哪一个是生蛋宝宝?哪一个是熟蛋宝宝?

  师: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那谁有好办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摇一摇,转一转(教师同时将这些办法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探索操作,并请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好办法来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师用标记记录下来。

  三、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

  师:现在海宝要用好办法来做实验,并且要把实验的结果用标记贴在蛋上,做区分。

  1.摇一摇,通过感官感知生、熟鸡蛋的不同

  师:海宝先邀请两个蛋宝宝都要开始玩摇摇乐的游戏,请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的两个蛋宝宝,仔细的听一听?

  要求:请你轻轻地从盒子里取出蛋宝宝,然后放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有声音的蛋宝宝就贴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个蛋宝宝区分开来!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了。现在轻轻开始!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视,操作过后教师指导一名幼儿演示操作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感觉到1号蛋宝宝是怎么样的?2号蛋宝宝呢?(1号蛋是晃动的,有声音的;而2号蛋是不晃动的,没有声音的)教师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那我们先给会发出声音的1号蛋宝宝贴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线区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师请幼儿来示范电筒的使用方法

  师:接下去海宝邀请来小电筒,等一会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大电筒,请你小心的把蛋宝宝放在电筒上,而且要用身体把光线挡起来,仔细的看一看,哪一个蛋宝宝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给透明的那个蛋宝宝贴上五角星。

  幼儿小组操作,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发现透光和不区别)

  在投影一下,教师验证幼儿的发现:原来1号蛋宝宝是透光的,2号蛋宝宝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师记录下来)师:好,那我们给透光的蛋宝宝贴上五角星!

  3.转一转,通过旋转区分生蛋和熟蛋

  师:接下去海宝要请两个蛋宝宝进行转圈比赛了,看一看,他们谁的本领大!

  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盒子,所以请你把你的蛋宝宝分别用小手让它转动起来,看一看哪一个转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给他。

  幼儿小组操作: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桌上的盒子里,然后让幼儿用手转动鸡蛋,并在会转的鸡蛋贴上五角星,教师在旁指导。

  师:你发现了什么?幼:一个鸡蛋宝宝转的很快。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记录表,他们摇的时候有声音,在电筒下看是透光的,请你们来猜一猜,这些蛋宝宝是生蛋还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为生蛋宝宝里面是液体,所以会发出声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转的很慢。

  4.教师将贴有两个五角星的1号蛋敲开,放在盆子中,验证猜测,并小结:原来,生蛋里面是液体,摇一摇会发出声音,照一照,看一看会透光,转一转能够转的很慢,有这些特征的蛋就是生蛋。

  那谁来说一说,有哪些特征的是熟蛋呢?

  幼儿验证自己的蛋宝宝,猜测正确的幼儿举手。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方法来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试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活动延伸:请幼儿拨蛋并品尝熟蛋。

  活动反思: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意在创设一个情境,让幼儿在猜测中激发起兴趣,但是提的问题不是很到位,应该更改为“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在不敲碎蛋宝宝的情况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你有什么好办法?”,将“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去掉,猜测过后,可以根据教师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判断是否可行,从而在第二环节添加一个步骤,幼儿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会有什么发现?”在环节二中,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为三个小操作,第一个操作幼儿基本上都没有问题;而在第二个操做中,活动中我使用了幼儿操作代替教师教的办法,但是发现不可行,还是需要教师教幼儿使用电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鸡蛋,从而有利于帮助幼儿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临时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环节;

  在第三个操作中,同样也发现了幼儿转的时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儿像教师一样双手转鸡蛋,但是有的幼儿是单手转鸡蛋,从而导致熟鸡蛋没法转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掩饰转鸡蛋的方法,让幼儿从中发现在转圈比赛时需要我们用力转,才能真正的比出转圈本领大的鸡蛋,因为又添设了一个再次操作的环节,所以时间有些拖沓。在讨论中,其他教师也认为可以适当调整三个操作的顺序,从而便于幼儿在照一照操作时,仔细的探索,在照一照时需要教师的细致要求,如电筒的摆放位置,电筒照的时候该如何握,最好夹在腿的中间,将鸡蛋放在电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体遮挡住其他光源,才有利于实验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师们都设想了多种操作的情况,从而让幼儿更自主。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因为一时疏忽,让幼儿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儿敲鸡蛋的技能还没学会,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动调整后,需要引导幼儿敲熟蛋,从而便于延伸活动品尝鸡蛋的开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创造“工具”,解决简单的移动问题。

  2、了解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准备:

  玩具小汽车、双面胶、夹子、垫板、滑轮车、扭扭棒、塑料纽扣、游戏棒、卡纸、塑料环扣、吸铁石、塑料棒子、塑料圆环、报纸、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移动小汽车

  1、关键提问:什么是移动?

  小结:物体从原来的位置改换到另一个位置,就是移动。

  2、游戏介绍:用桌面上的材料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汽车移动了?

  4、小结:相同的办法,却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帮助小汽车移动。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使小汽车移动。

  几种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让小汽车移动的工具。

  二、第二次游戏:移动小汽车

  1、游戏介绍:用一张报纸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结:小小的游戏,你们却有大大的发明。在生活中还会有更大的用处。

  三、活动延伸:欣赏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索水蒸气秘密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实验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热水数杯、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事先在一个有杯盖的杯子里倒好热水。

  师:口好渴哦!(打开杯子准备喝水)咦!杯子上飘起来的是什么呢?

  二、感知观察。

  1、提问:你看到过水蒸气吗?

  观察:观察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样子。

  2、提问:水蒸气是怎么来http:///的呢?

  将玻璃片放在一杯热水上面,感知水蒸气的形成。

  三、玩玩画画。

  1、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水蒸气?

  2、今天水蒸气要和我们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教师示范在窗上呼气作画。

  3、幼儿尝试在窗上作画。

  4、相互观赏玻璃上的画。

  四、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水蒸气。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本次活动比较适合在冬天进行,在室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样子,在窗上也比较容易形成水蒸气进行后面的游戏。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小水滴旅行记”,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

  2、本次活动中仅说到水蒸气的形成,而没有说到水蒸气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会发现水杯上的水蒸气又变成了水,教师在活动延伸中可以继续让幼儿进行探索发现。活动后,也可以让幼儿继续探索露珠的形成及雨的形成。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6-21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