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能用三个或更多的物体比较高矮。
2、能认真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P11,
2、三个不同高度的帽子。
3、一个大方块。
活动过程
1、玩比高矮的游戏。
(1)、两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我让她们都站在这平平的地面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比较。
"又来一个小朋友,我也让他站在这平平的的地面上,并站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小朋友。看看她比哪个小朋友高?比哪个小朋友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3)请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大方块上,与其他两个小朋友比一比,现在谁高谁矮。
(4)请幼儿认真观察、思考: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想一想比高矮,怎样比最公平?
2、再次尝试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幼儿自己练习比高矮,并按高到矮(或矮到高)顺序排队。
3、再请三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戴着高矮不同的帽子,请其他的小朋友比一比,说一说哪顶帽子高,哪顶帽子矮,怎么比?
(1)请小朋友将帽子摘下来,放在桌子上比一比。
(2)与小朋友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相比较的物体必须都放在同一个面上,也就是说都在桌面上或都在地面上,而且这些地方一定要是平的。
4、做练习《我的数学》P11,比一比谁戴的帽子高,谁的帽子矮。在高帽子上打勾,矮帽子上画小三角形。后讲评幼儿做练习的情况。
5、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比别人高呀?那我们要怎么做呢?(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少吃零食,多运动,才长得高。)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此处,让学生在分类放东西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在这里,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不同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 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
[实物图中的蛇是特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我就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有趣。]
问:程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因为程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游戏。
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师观察,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注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来区别。)
[排队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把一些细小环节考虑在内,想出不同的方法让7位同学排成一排。]
教学设计说明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这部分知道无论从内容设计还是从呈现形式上都给我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实际操作,感知以小组合作形成长短、高矮的概念。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乐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这节课力争突出以下特点。
1.设悬念,引发兴趣。
一个精美的纸袋里是什么?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他们的注意力在一下子就会集中在纸袋上。可能有的学生会用手摸,或用闻的方法猜测里面是什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会带着问号进入下一个环节。
2.人人参与。
整堂课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比长短的各种方法。特别是比蛇和鳄鱼长短时,学生都有自己比较长短的一套方法,且方法多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多种活动,多种收获。
在诸多活动中,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
专家评析
长短、高矮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上述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的内容,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具体活动情境教学的新理念。程老师按《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一个个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程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用语言和不同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例如,上课伊始,教师用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简捷问话,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学具袋上,促使学生产生用学具袋里的`东西进行活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学生高高兴兴地展示学具袋里的东西,并在分类摆放的操作活动中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再如,在学生探寻到比的方法之后,安排了比长短的游戏,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这使学生感到新奇:老师让我们自己玩学生活动的兴趣高,主动积极地选择各种比的对象,并认真比出长短。在学会比高矮之后,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动中,并体尝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程老师教学时,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各组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指出比的方法,容易产生不同的或说多种比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成多种方法的产生。各组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和自己(本组)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同的方法。这正体现了《标准》中提倡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成果,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活动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对“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幼儿分辨高和矮的区别,和‘大小”也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础,并且涉及的知识面不是太广,再次实施起来就有些经验了。可万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所表露出来的现象却是比较笼统、模糊的。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4
一、活动内容:
比较高矮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3、乐意参与比较高矮操作并用语言交流表达出来。
配套课件:
中班数学课件《比高矮》PPT课件
下载地址:
三、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比高矮。
四、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说:“我最高!我最高!”小猴子这样说对吗?无论你们认为小猴子是高是矮,你们都是把小猴子与其他小动物比较才得到的结果。所以说小猴子自己是没办法比较高矮的,高矮要通过与其他物体的比较才知道的。小猴子听了朋友们的建议,说:“好!那我来和长颈鹿比比高矮吧!”小猴子和长颈鹿站在什么地方比高矮呢?同一高度、同一平面上。小猴子和长颈鹿谁高谁矮?长颈鹿高,小猴子矮。小猴子可不服气了,他说:“那我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小猴子的做法对吗?这样比出来是椅子加上小猴子的高度,而不是小猴自己的高度,结果是不准确的。所以比较高矮必须要在同一高度同一平面上。
2、小兔子也来比较高矮了,小猴、小兔子、长颈鹿它们站在了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小猴和小兔谁高谁矮?小猴和长颈鹿谁高谁矮?小兔子最矮,长颈鹿最高,小猴不高也不矮在中间。
3、今天我们参加森林比较高矮大赛,知道了比较高矮的三个秘密:高矮是通过比较才知道结果的,比较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同一平面上,比出来的结果才准确。和不同的对象比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4、老师请三个小朋友一组比较高矮,其中两个小朋友背靠背,第三个小朋友在一旁仔细观察谁高谁矮。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置,给最高的房子涂上绿色,最矮的涂上蓝色(操作材料)。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5
活动目标
学习用目测比较的方法区分两个物体的高矮。
活动重点
能正确区分高矮。
活动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卡、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小猪和小猴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俩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二、操作卡片,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
请小朋友帮小猪和小猴比一比他们的房子、树等物体,是谁的高,谁的矮,给高的物体涂上喜欢的颜色。
三、亲自体验,学会比较高矮
幼儿分成三人一组,两个人比高矮,一个人做裁判,说说谁高谁矮。
四、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可高矮不是绝对的,会随比较对象的不一样而改变,我们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实践成果:这节活动应用了专家所讲的观察认识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探究、观察、自己动手尝试,从而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受到了比较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上完后觉得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目标。也用实践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6
教学目的:
1、使同学学会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特征
2、 让同学能了解引起高、矮、胖、瘦的原因。
3、培养同学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了解引起胖瘦与高矮的的原因,和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
难点:能否找到引起胖瘦与高矮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
1、采用让同学自主探索、尝试、发现寻求答案。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同学,让他们去发挥,去探索,去想象。
2、采用启发、诱导同学进入教学情景,通过电化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并渗透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教学。以同学为主体,通过同学尝试与猜测和同学实际参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出示图片。考虑问题,寻找两张图片的区别所在,举手发言
2、引出讨论话题
①提出疑问:“引起胖瘦和原因是什么?”
②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③各组代表发言
④教师归纳总结,展示正确的原因
一、引起肥胖的原因:
1、遗传:家长一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机率为40%;家长双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机率为70%。
2、饮食:摄入热量过多,往往容易引起肥胖。
3、运动少:运动量缺乏,导致能量供给与消耗的失衡,常会引起肥胖。在这种情况下,应调整饮食与增加运动
二、引起偏瘦的原因:
1、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没有食欲。
2、慢性疾病,如呕吐、腹泻等, 吃下事物不吸收。
3、偏食、挑食、厌食,不按时进食,吃零食。
4、缺乏身体锻炼。
3、展示新图片
①集体回答图片中的人物名字,身高
②引出疑问:“我们人会有高矮的区别呢?”
③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④教师归纳总结,展示正确的原因
1、遗传因素和性别:男女身高分别有79%和92%属于遗传因素的作用 。
2、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
3、营养水平 :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加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缺乏,也会造成小朋友个子矮。
4、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条件 :我国北方的小朋友比南方的小朋友要高些。
4、肥胖与偏瘦对身体的危害
“你们觉得一个人太胖或太瘦对身体有利吗?”过渡到肥胖与偏瘦对身体的危害
教师讲解——肥胖:身体方面的危害:身体笨重,行动缓慢,活动能力差 ;易得疾病。心理方面危害 :影响体型美 ;影响智力发展 ;影响心理健康 偏瘦:身体方面的危害:容易得疾病;力量相对较差。心理方面的危害:影响型体美
5、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该如何控制自身的体型。“
①同学举手发言
②教师归纳总结: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注意饮食习惯;积极预防治疗疾病
6、室内活动:哑巴传话
为了我们的健康,也为了我们能更好的控制自身的体型,那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吧!
7、回顾
①举手讲述自身学到的知识
②教师点评
③师生再见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些简单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2、学习在比较高矮的过程中,懂得高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投放材料
活动过程:
(一)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分散探索:
(1) 带幼儿到操场上自由寻找比较操场上的各个物品 “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
(2) 在能比较高矮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寻找,操场上有什么东西是 “一样高” 的。
2、集中探索:
(1) 请幼儿回答在自己探索比较的结果。
(2) 请几位幼儿上前比身高,全体幼儿讨论 “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谁和谁一样高”。
(3) 每队请一名幼儿将本队的同伴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大,考吧.幼,师,网全体幼儿做监督。
(二)探索高矮的相对论
1、请一高一矮两名幼儿比较身高,然后高的幼儿和教师比较。让幼儿发现,某个东西的高矮是不能绝对的,看它和谁比较(高的幼儿和矮个比是高的,跟高个比是矮)。
2、请幼儿在同伴中寻找一个比自己高的小朋友,然后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比他(她)高。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白高矮的相对论。
(三)小结总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比高矮】相关文章:
《比高矮》幼儿园中班教案08-07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高矮》09-22
中班教案认识高矮07-07
《比较高矮》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和朋友比高矮》09-23
认识高矮的公开课教案设计06-11
中班科学比高矮教案03-31
比较高矮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