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赤壁》
二、解题并简介作者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即东坡赤壁。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三、朗读古诗《赤壁》。
听音频朗诵,老师强调生字戟(读音:jǐ))的读音,学生朗诵。
四、词义和诗句的翻译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地名,在今湖北省。折戟指折断的戟。
销锈蚀。将拿起。前朝以前的时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喻。
参考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五、分析古诗:
1.前两句是写兴感之由。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2.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诗人他认为周瑜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偶然的东风,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3.诗人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六、这首诗的亮点:
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a.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b、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2.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七、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语文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口语交际”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学生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学生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学生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二:( )三:(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语文课文教案 篇4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根据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朱自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朱自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你的问题和作者朱自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
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朱自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朱自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
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
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朱自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作者朱自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6、那么,作者朱自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朱自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朱自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朱自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
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根据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朱自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朱自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0、当作者朱自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11、其实,让作者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两个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
(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
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
(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
(课件)(我赤——回去罢?)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
(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朱自清不想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
(作者朱自清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朱自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
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
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朱自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14、作者朱自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
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朱自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
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
语文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
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交流)(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9----12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
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埋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
四、抓住重点,复述故事:(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场战争,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1、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
(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
2、请生复述。
五、积累词语,结束新课
(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
作业(4分钟)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完成课后选做题)
语文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
3.辨别通假字:采、圜
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主讲于梅花、紫阳等书院40余年。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
汶(wen)水 南麓(lu) 石磴(deng) 山颠(dian)
徂(cu)徕(lai)岱(dai)祠 行(xing)宫 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
二、补充释字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三、理清课文结构
写泰山地理形势泰山地理位置
周围山川形势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时间路径
山顶所见
描写泰山日出日出前———风、雪、云
日出时——形、色、光
日出后——色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建筑
古迹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四、.说明游踪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
明确: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归纳总结;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2、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语文课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得段落。
3、解作者对时间流逝得伤感以及珍惜时间得感受,唤起学生得生活体验,体会时间得稍纵即逝。
4、感受语文得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得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得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什么?谁能告诉我?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得一篇关于时间得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预习,你来告诉我,读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说得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得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得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 选择自己喜欢得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得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罢:
现在又到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得意境,诗一样得语言。
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得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得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得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得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得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得宝贵就在于它得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得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得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语文课文教案 篇8
一.引入
昨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喜欢吗?
神笔神在哪里?你们听了故事有什么想法?
是呀,我们都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有一首小诗表达了我们的愿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假如》
二.自由读诗
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小诗。
讨论:小诗中谁需要我们的帮助?
板书:冬天的小树
饥饿的小鸟
不幸的西西
读一下板书。
问:你们想先帮助谁?
三.第一段教学预设
1.指读第一段
2.冬天的小树遇到什么困难?(冷)
出示:它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朗读,读出冷。
讨论:它会怎样叹息?
3.寒风中的小树最需要什么?(温暖、太阳)
好,让我们来帮助小树吧。
出示: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朗读。
有了太阳,小树怎么样了?
出示:有了太阳,小树——。
4.在阳光里,小树笑了。让我们再为快乐地朗读第一段。
5.小树得到了帮助,下面我们来帮助谁?
四.第二段教学预设
1.自由读第二段
2.讨论:小鸟遇到什么困难?(饥饿)
它为什么饿得哭泣?(它妈妈去寻食还没回来)
3.出示: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朗读。读出遥远的感觉。
读这一句,小朋友们明白什么?想到什么?它为什么要飞这么远呢?
4.鸟妈妈飞呀飞,天黑了还没找到食物,还没回来,小鸟在家里怎么样?
出示:小鸟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朗读。
想象,小鸟在家里会怎样等待?
5.如果我们有一支神笔,会怎么做?
出示: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画了怎么样的谷粒?朗读指导。(许多、好吃)
6.许多有多少?鸟窝有多大?那么这里的许多能画多少?
对呀,鸟窝太小,其实画不了多少谷粒?可能一次就吃完了,或者二次就吃完了。那么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个更好的办法,让小鸟天天有吃不完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去寻食。(画一棵神稻,吃了会自己长出来。或者一棵神稻,只要说芝麻芝麻,我要谷粒,它就会长出来。或者画一个聚宝盘似的鸟窝,盘里会自动长出谷粒。)
7.小朋友们真有办法。下面我们再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还有谁正等待我们的帮助呀?
五.第三段
1.自由读,谁来说说西西的不幸?
它为什么失去双腿呢?
当西西看到小伙伴们……西西多么希望自己……多么希望自己……
2.我们忍心看着他天天流眼泪吗?
让我们来帮助他吧,读前五行。有感情朗读。
出示:有了一双好腿,西西。
六.第四段
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还会帮助哪些人?
放苦难的画面。世界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爱心洒满这个世界吧。
语文课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喝、渴、石、找、许、办、法"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能用"渐渐"说句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并读懂课文的字音,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教具:乌鸦的图片,瓶子,碎石子,吸管,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大家先猜一猜是什么?(身穿红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2、生:乌鸦。
3、师:对,谜底就是乌鸦。
4.、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人认识它吗?(出示"乌鸦"),让会读的同学念给大家听一听,老师在教学生认识。
5、识记生字:大家认识了这两个字,能不能想办法记住它们。(熟字加偏旁:出示:牙+鸟=鸦)
6、师:对,一个牙加个鸟是乌鸦的鸦,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乌鸦喝水》。
(板书:乌鸦喝水)现在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动画)
7、师:你觉得故事讲得怎么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
老师能把故事讲得比较好的原因是因为我读了好多遍,如果同学们也读上几遍的话,也一定能讲得很不错,下面我们就拿起课文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
1、师:我们就先来读读课文吧,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注意什么呀?(生答:注意课文的字音,句子读通顺)
2、师:对,那么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能做到吗?(能)那就开始自由的读吧,注意把身体坐正。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
读好的同学请把书放在桌上。刚才生字宝宝看到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就想跑出课文和大家见面。看看谁的反应快,最先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乌、鸦、喝、渴、法、找、办、石、许)
(3)老师指着让同学们认读。
(4)师指名读
3、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一会儿就认识这些字,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回到课文里,和同学们捉迷藏呢!那我们就去课文中读读它们吧!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那我们就分三组读读课文吧!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4、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生:读了课文,我懂了乌鸦聪明能干,爱动脑筋)
三、细读、感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大家初读课文就读懂了这么多知识,沈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与这只聪明可爱的小乌鸦亲密接触。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带着问题欣赏课文第一段,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朗读)
(指名答)
(课件单独出示第一句)
(1)(点击"渴"和"喝"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生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渴"为什么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师演示动作和表情,请学生猜字。
(2)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天空中,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只乌鸦流了许多汗,很渴很渴到处找水喝。我们看到乌鸦飞到哪些地方找水呢?(生答)
师小结:到处就是每一个,许许多多的地方。
(3)乌鸦口渴难忍,乌鸦一边找,一边还在说着什么?(生答)
(4)这只到处找水喝的乌鸦,心里一定很着急,谁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乌鸦的着急。(指名读,"找"是翘舌音,——师读——生读——指名读——齐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乌鸦的着急和辛苦。
2、师:乌鸦不怕困难,到处找水,终于找到了水,它心情怎么样?小女孩,让我们高兴来读读第二句。(女生和男生比赛读)乌鸦终于在瓶子里找到水了。
(1)师出示3个瓶子,你们比一比应该是哪一个?请你到课文中找找描写瓶子的句子。
(2)师:乌鸦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水,高兴万分,原以为可以喝着水了。(课件演示乌鸦喝水却喝不着)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师范读)
3、师: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我们的小乌鸦,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正开动小脑筋积极想办法呢?如果你是小乌鸦该怎么办呢?分组讨论,交流。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那我们小乌鸦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二三自然段,朗读)
(1)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于是,它把——"
(2)师:小乌鸦的办法行不行呢/?看老师演示。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子里后,瓶子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很快的上升吗?(慢慢地,一点一点的上升)
师:我们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说?
师:你能不能模仿课文用"渐渐"说一句话好吗?
生:小朋友渐渐长高。天渐渐冷了。太阳渐渐升高了。
(4)师: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心理怎么样?想高兴的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的小朋友请站起来,读。
(5)师:你觉得小乌鸦怎样?用一句话来夸夸它吧!
(生:聪明,爱动脑筋)
四、小结
(1)师:同学说的真好,它就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朗读全文
今天,小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那我们就把"办法"两个字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吧!
(3)我们知道要写好字,就要按一定的笔顺书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
师教学字"办、法",办写时注意两点位置,师范写,生书空。法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学生书空。生在书上进行练习,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五、总结全文
师: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要像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课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选自一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必选科目。它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一只可爱、聪明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易懂,描述了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却能给学生以启迪。课文贴近儿童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脑和动手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情分析
本课设置于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园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读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能力有限。因此,老师在教课时应提高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阅读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文章道理,逐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好的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区分“渴”和“喝”,学会用“渐渐”说话。
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乌鸦急着喝水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学会用“渐渐”说话,感悟课文内容。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
小石子、瓶子、记号笔、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谜语导入
谜语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贴乌鸦图片,与乌鸦打招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拦路虎。
认识字宝宝,带拼音读
wū yā hē kě píng shí bàn fǎ jiàn
乌 鸦 喝 渴 瓶 石 办 法 渐
去拼音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乌 鸦 喝 渴 瓶 石 办 法 渐
2.生字巩固练习 辨析形近字
渴-----喝 为---办
右----石 鸟---乌
丢 法 鸦 鸭
3.选词填空练习
喝 渴
小弟弟口( )了,要( )水。
为 办
这个( )法真好!
他( )班级做了很多好事。
鸟 乌
这种( )的名字叫( )鸦。
4.听课文朗读,思考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要求:标出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情升华
精读第一自然段
1.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 标出序号。
2.用“﹏”划出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喝不到水
3.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到处就是处处,四面大方)现场表演“到处找”。
4.指导朗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语速稍重,突出四处找水的辛苦。)
5.乌鸦找到水了,有没有喝到,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来表达呢 瓶子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细品第二、三段。
思考: 乌鸦没有喝到水,它放弃了吗?它想了什么办法?细读第二、三段。用“-----”画出想的办法。
乌鸦是怎样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会怎样?讨论并板书。
做实验: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出示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石子、记号笔)
请同学上来做实验。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仔细观察瓶子的变化,记号笔做好标记。
指导朗读:“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语气应慢、重读,体会乌鸦的不容易。)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渐渐”应重读)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渐渐”的含义。用“渐渐”造句。
师:想得好,也说得好。那乌鸦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那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会渐渐升高,就可以喝到水了。)
(三)背诵课文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多有意思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赶快试试吧!
大屏幕提示:
乌鸦口渴了, 。 它看见 瓶子,———。但是,瓶子里——,瓶口——,乌鸦——。
呢?
乌鸦看见 ,终于 办法 。它把小石子 瓶子里。瓶子 渐渐升高了,乌鸦 。
四.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这是一只( )的乌鸦,因为……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能帮乌鸦想到办法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乌鸦不但善于观察,动脑解决问题,它还是个孝顺的孩子。
请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 我在课堂中创设了 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 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做试验用的长颈瓶子、小石子、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引入: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3、指导学生写字。
4、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生兴趣很浓,生字能很快学会。
语文课文教案 篇12
设计说明: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反文旁”,会写“多、出”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初步培养学生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反犬旁”。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搜集关于乌鸦的小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猜谜语,引出“乌鸦”二字,并学习。
1、今天,讲新课前,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身穿黑袍子,
长个丑样子,
懂得爱妈妈,
是个好孩子。,
你们猜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它就是乌鸦。(板书:乌鸦)出事乌鸦图片:看看乌鸦长得什么样?
识记“乌鸦”这两个字。(“乌”字长得很像我们学过的一个字“鸟”字,他们的区别是什么?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孩子们你们真棒!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再看“鸦”字,鸟前长牙就念“鸦”)。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齐读。
2、学生分享关于“乌鸦”的小故事。
教师简介乌鸦: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它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小故事。看看它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乌鸦到处办法旁边许多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zhī石子放进找水看见一只kǒu kě口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开火车读词语。
3、学习生字“放、找”。
师:看来孩子们都认识了,同学们,小乌鸦说你们真了不起!字音都读准了,下面看看“找、放”字,你能想到联系学过的字来记新字,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偏旁反文旁“放”。
(1)跟老师一起书空“反文旁”。
(2)方文旁与折文的区别。并举例:处——冬
(3)出示“找”字,指名说偏旁,所学过提手旁的字有哪些?
4、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提出“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同学互评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词语“到处”。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师范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师提出问题:乌鸦口渴了,他去哪里找水喝?
(预设,生:有可能去了树林、田野、花园...)
师:是啊!去了很多地方叫“到处”,我们读的时候这个词要读的慢一些,才能更看出乌鸦四处找水的辛苦。
(2)区分“渴”和“喝”两字。出示“渴”和“喝”,指名读,学生再观察找不同。因为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因为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师: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那最后乌鸦找着水了吗?
2、从文中找找“喝”字的词语,并圈出来,读一读。(找水喝——喝不着——喝着了)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多、出”,学生根据拼音拼读,课件出示,学生说笔画名称。观察范字关键笔画,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位置说一说。(“多”上半部分在田格的上面,下面的“夕”从田格的中央起笔。“出”,中间竖在竖中线。)
2、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学生跟着书空,说笔画名称。
3、学生书中书写“多、出”字,师提出要求。
4、书写展示。
五、拓展、总结:
因为乌鸦利用瓶子旁边的石子喝到了水,所以说这是一只()的乌鸦。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假如你是这只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水吗?(指名说)
老师希望你们能像文中的小乌鸦一样,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一个聪明的小学生。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关于乌鸦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3、乌鸦喝水多找水喝——喝不着——喝着了多少、不多出
出来、出去
语文课文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一只乌鸦口渴了,自己想办法把瓶子里的水喝到嘴里的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解决困难,学习乌鸦的聪明才智,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使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读准字音,认清部分字形,按笔顺正确描红书写部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猜谜导入新课,教学生字。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乌鸦图)谁认识它?教师板书:乌鸦。你是怎么知道的?
2、边看边想:乌和哪个字有点像?学生书写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两个字? 老师总结:因为小乌鸦长得黑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没有一点。
3、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4、板书喝水(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5、认识渴──喝这一组生字。师: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二、初读课文。
1、翻开书,看看图,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们首先来读准字音。(口渴、看见、办法、终于、渐渐、叼起、乌鸦、瓶子、)
A、自己读读。
B、请小老师领读。
(2)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准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自己再读读课文。
3、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请小老师来评一评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好的表扬,有错误的请纠正。
4、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联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我们读好书,还要写好字。
1、我们刚认识的朋友,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组词读)
2、有两个偏旁,就藏在生字字中。(课件:看、起)
(1)教学看。
A、(出示看字的生字卡片,用红笔描红偏旁。)看是手字旁,请小朋友看看,手字旁和我们平时写的手有什么区别?(第三笔变成撇)是呀!用手搭在眼睛上就是看。跟我读:手字旁。
B、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C、生描红、临写。点评。
(2)教学起。
A、(出示起字的生字卡片,用红笔描红偏旁。)起是走字旁。写走字旁时要注意什么?(第七笔捺要写长一些。)跟我读:走字旁。强调走字旁里面是个己而不是已。
B、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C、生描红、临写。点评。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找到水了吗?又是怎么喝到水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按笔顺正确描红书写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题)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和小乌鸦见了面。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
2、你会认吗?乌、鸦、石、法、渐、瓶、办(书空,强调点的写法)、喝、渴(怎么分清喝和渴?)
3、你会用吗?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抽生填空后齐读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好。(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 大家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乌鸦到哪里找水喝?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带着你们的想象去读这句话,一定能读好。(生练读后做动作齐读)
(2)乌鸦继续飞呀,飞,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乌鸦看到水图片)你能感觉到乌鸦现在的心情吗?(出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请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
(3)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此句。
(4)(图?)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出示: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5)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可边读边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继续读读课文的二自然段,把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2)出示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请小朋友想想,乌鸦看见小石子是一下就想出办法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指导读好终于边读边想象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你知道这时,小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带着兴奋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把你勾的句读一读: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4)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我们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慢慢)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指导读好这个词。
(6)用渐渐说话(结合看图,说说瓶子里、外石头的变化、春天来了,天气同着互相说)
(7)乌鸦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三、朗读课文,启发学生。
1、教师:同学们,如果当时,那儿没有石子,乌鸦还可以想什么办法喝到水?
2、讨论、交流:从乌鸦喝水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集体反馈。教师引导:是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4、怀着对乌鸦的赞叹之情,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1)想不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讲给家里人听。可以看着黑板上行的板书,我们按照这个顺序,把课文内容回忆一下(引读)。
(2)记住课文内容了吗?同桌抽背齐背:愿意背的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一看书;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24乌鸦喝水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到水 要动脑筋解决困难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乌鸦为什么把瓶子里的谁喝到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抓住描写乌鸦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重点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对本课的字词教学指导的比较扎实,学生书写正确、优美。
语文课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办”3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语气。
3、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整体感知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乌鸦图片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乌鸦(师生唱笔画书空)
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有关乌鸦的故事吗?(生:想)
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乌鸦反哺”的故事吧,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一只孝顺、孝敬老人的乌鸦)
(老乌鸦把小乌鸦养大后会脱毛而不能飞行,此时小乌鸦会到处觅食喂养老乌鸦,直到它重新长出羽毛。当乌鸦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便将觅来的食物嘴对嘴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3、今天我们学得课文也是写乌鸦的,想知道课文里的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板书:喝水(讲解:喝是口字旁,跟嘴巴有关。书空“喝”字)
4、齐读课题:乌鸦喝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找到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一圈,并用横线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2、“你听我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说一说:生字发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5、识记生字:
A、“我会认”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谁先最早找到它们?(喝、渴)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它们?(看偏旁,想意思)
B、应用比较的方法:两个字长得很像,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如:右---石 办---为 乌---鸟
C、猜字谜识记生字:
瓦片层层并一起(瓶)
水车千斤重(渐)
三、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乌鸦口渴四处找水喝,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却又喝不到水。)
2、齐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乌鸦想出了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终于喝到水了。)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口渴了,特别想喝水?(到处)
A、到处是什么意思?(四处、处处)
B、现象说话: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你就是那只乌鸦)
4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汇报
C、重点指导读“到处”两字(突出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心情)
D、齐读第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句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A、 想一想: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适当引导: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它的心情会如何?
B、齐读第二句话
3、齐读第三、四句话
A思考:乌鸦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出句子。
B、瓶子里有水可乌鸦却喝不到,它的心情会怎样呢?
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指导读好“怎么办呢”中的“办”字(体会乌鸦有水喝不到的失望、着急的心情)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指导
1、认读“可、石、办”3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说应注意的笔画
3、师范写,生唱笔画书空
4、生描红,练习书写各一个
六、作业布置
1、读课文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
2、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法、找、许”3个生字。
2、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的聪明机智。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遇事认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写字
难点: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的聪明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生字复习:猜字对答游戏
师:什么字三点水,谁猜对了谁组词。
生:渴字三点水,我猜对了我组词,渴,口渴的渴。
2、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图文结合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2、思考: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帮助乌鸦,好吗?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
3、同桌交流,寻找答案
4、汇报:
(把瓶子打破、放入沙子、用吸管吸、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4、质疑问难
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B、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去后,瓶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渐渐升高)
理解“渐渐”两字,应用词语说句子
C、图中的乌鸦为什么这样高兴?
5、齐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是只怎样的乌鸦?(聪明能干)
你喜欢它什么呢?(遇事会思考,观察认真)
6、乌鸦聪明的事例很多。谁知道乌鸦还会做什么? 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随机表扬)看来,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已经知道从不同的地方去获取知识了。
7、老师也知道一些乌鸦的故事,想不想听?(简介乌鸦的聪明):
乌鸦会收藏食物,会模仿人的哨声、咳嗽声和其它许多种声音。还能学会各种各样的动作。英国一位教授在野外发现一只乌鸦能使用小树枝来挑东西,将其“请”到实验室来观察。当这只乌鸦意识到自己不能直接找到食物后,就开始寻找可能的工具。只见这个乌鸦叼来实验室内的一段铁丝,将其弄成了“钩状”,随后就在这种“鱼钩”的帮助下,顺利吃到了食物。专家根本没有想到,乌鸦竟然能“亲手”打造自己需要的工具。
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1、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展示读
3、自由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4、选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背
四、生字指导
1、认读“法、找、许”3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一说应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生唱笔画书空。
4、生描红练习各写一个。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乌鸦的故事
【语文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秋天》教案05-13
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案05-10
故乡课文语文教案05-10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05-10
语文课文《赵州桥》教案05-09
语文课文穷人的教案05-10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05-12
打赌课文的语文教案05-19
语文春蚕课文教案05-19
语文课文青花教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