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课的教案

时间:2021-09-02 11:06:19 教案 我要投稿

手工课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工课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手工课的教案

  手工课的教案1

  设计思路:

  每当我跟小朋友们做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的时候,他们对毛毛虫都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但兴趣点各不相同。孩子们的兴趣点达到了共鸣。同时,教师应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由此,我设计了此手工活动《毛毛虫》,来进一步延伸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托盘、小筐、塑料碗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教师:今天,刘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它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它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它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刘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

  2、现在,刘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刘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刘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再塞进一个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2、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五、讨论分享。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好吗?

  手工课的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折纸上没有一点经验,通过学习让幼儿学会折纸的最基本的折纸技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小鹿头,并涂画鹿的眼睛、鼻子、嘴巴。

  2、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3、培养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折纸的最基本的折纸技巧。难点:掌握折纸的基本要领。

  活动准备

  1、每组各种彩色正方形纸若干张;油画棒数盒。

  2、大正方形一长(教师用)

  3、折纸步骤失意挂图一张,教学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出示教学挂图,师:“这幅图上有什么?”待幼儿幼儿回答后,:“那这幅画上有什么会和大家见过的不同?”“今天老师教同学们用折纸的方式来折小鹿头好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分析小鹿头的特征及折法。

  1、教师拿出一张较大的彩色正方形纸做范例,引导幼儿学会看图示和教师一起完成小鹿头。并与幼儿互动折纸的过程。

  (1)教师把一张彩色正方形纸有色的一面朝下,一个角和对面的角对齐(这时强调对折时应注意要边对边、角对角折,对好之后用手轻轻地将折痕抹平)

  (2)这时正方形的纸就变成了三角形的了,再将三角形边上的两只角往下折,小鹿头就折好了(强调:在讲述耳朵的折法时应告诉幼儿是把三角形比较长的边往下面的外边折。)

  (3)“小鹿头折好了,大家看看上面还缺些什么?”教师用油画棒为小鹿头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2、与幼儿一起看着图示回顾刚才小鹿头的折法,并重复重难点。

  三、引导幼儿按图示折纸,独立完成小鹿头。

  师:“小鹿头折好了,“大家想一想试一试?折折小鹿头?”引导幼儿按图示折纸,学习简单的对角折法,提醒幼儿折三角时要角对角、边对边、抹平,并涂上小鹿的眼睛。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现在小鹿要回家了,小朋友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请幼儿把做好的作品贴到教学挂图上,请幼儿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并选择个别小鹿头进行简单的点评。(从折法、五官等方面入手)。

  教学反思

  本堂课幼儿积极性较高,非常感兴趣,幼儿手部的力量得到很打的提高,幼儿在折纸过程中比较抢先折,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对折纸的基本技巧掌握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动手动脑能力。

  手工课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用的封口方式及用途;

  (2)初步学会布老虎设计步骤,编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3)知道常用手针的型号和用途,掌握缝针、缲针、回针的操作方法,学会织物与织物,独立缝制一个布老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收集到的布老虎资料的分析、整理,根据需求,确定布老虎的设计要求和构思方案。

  (2)通过思考、交流,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出笔袋图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

  (3)通过相互交流各自的设计,发现、提出笔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理排料、裁剪等实践活动,养成质量与效益意识。

  (2)具有初步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互助、进取的品质。

  (3)深化劳动体验,培养劳动光荣、创造至上的劳动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布老虎的构造与设计表达;

  (2)织物的连接方法及应用;

  (3)布老虎的加工工艺设计与制作。

  难点(1)布老虎的分解图、裁剪图的设计与绘制。

  (2)织物与织物的连接。

  三、教学器材

  1、工具:手工缝纫针、剪刀、尺、铅笔

  2、材料:铅画纸、布料

  教具:棉线、布老虎实物。

  学具:收集不同外形、不同材料、不同封口方式的布老虎。

  3、技能体验2——民间玩具“虎”

  (1)创设情境:实物展示

  文字概要介绍民间玩具的历史、名称及人们是怎样制作民间玩具的。让学生从各种民间玩具中学习形状特色、图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等。

  (2)介绍分析:书P61、62布老虎“加工工艺流程”、“‘布老虎’各部件样板”

  (3)技术点:

  ①裁剪:根据织物的纹理,画好身体、底与耳朵。(第一、二课时)

  ②缝制:

  A、将两片身体正面相叠,沿虚线缝合(回针)。注意:背部留出填棉花的口。

  B、将底与身体正面相叠,沿底的虚线缝合(回针)。注意:底上的刀口对准虎头的拼缝,尾部的刀口对准底部的尖角。

  C、翻至正面,并填塞晴纶棉。注意:要坚实、饱满。

  D、缝合背部与耳朵(缲针)。注意:耳朵缝合时要左右对称

  ③装饰:粘贴(眼、鼻、嘴、眉毛);笔绘(纹样)。注意:毛笔绘制时,不能含水分太多,否则花样会模糊,影响效果。

  ④学生实践:剪样板→样板画在布上→裁剪→缝制→装饰

  ⑤交流、评价、修改。

【手工课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元宵节手工课教案(精选6篇)01-20

快乐的手工课_600字01-26

元宵手工教案01-10

快乐的手工课作文(6篇)12-22

快乐的手工课作文600字12-22

快乐的手工课作文6篇12-22

大班手工元宵教案01-08

小班春节手工教案01-08

大班手工折纸说课反思01-25

书包大班折纸手工活动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