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时间:2022-09-29 10:26:0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通用10篇)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1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

  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矮?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大班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

  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

  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

  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

  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3)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四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

  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活动评价。

  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知道比高矮的标准,值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二、量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平面上。

  难点:知道与不同对象比有不同的结果,感知高矮相对性。

  三、材料与环境的创设:

  三种颜色大插塑积木若干;操作小方块积木若干3欢快、轻松的音乐;气球二只。

  四、设计思路: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

  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用积木搭高比赛、找朋友比高矮等,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五、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六、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拍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拍到,一人拍不到。

  (2)引导讲述:为什么XX拍到了气球,XX拍不到?

  ——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体验理解

  (1)请两位幼儿同时在桌面上进行大插塑积木搭高比赛:

  听到信号后马上停止,比比谁搭得高。

  (2)请两位幼儿同时在桌面和椅子上进行搭高比赛:

  引导判断:“谁搭得高?能比出来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在同一平面上”。

  “要比出高矮怎么办?”

  ——“都放在桌子上,或都放在椅子上”。

  (3)请三位幼儿同时在桌面上进行搭高比赛:

  “XX比XX高,又比XX矮”。

  ——引导讨:X×一会儿说是高的,一会儿说是矮的,那么它到底是高还是矮呢?(引导感知,高矮是相对的,与不同的对象比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4)集体搭高比赛:

  用小方块积木进行搭高比赛,先二二结伴比高矮,再在一组中比出最高和最矮的。

  3、内化迁移

  (1)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

  朋友后比高矮。

  (2)二二结伴比,也可三、四个同伴一起比,找出最高最矮的朋友。

  七、活动延伸:

  (1)弟弟、妹妹幼儿分两大组,按个子从矮到高排好队后到户外活动。

  (2)教室中的用具亦可比高矮,如组合柜最高。

  教后感:

  四五岁的幼儿缺乏对物体量守恒的认识,在比较高矮时,引导幼儿感知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理解高矮是相对而言的,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来源于入的内部。因此,幼儿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幼儿自己本身,即数概念是每位幼儿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结合数学教育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相应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体验理解,并内化迁移为自己的概念知识。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学习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对性,体验比较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PPT演示图片。

  (1)小猴。

  (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5)身高测量仪图片

  2、分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条抹布

  (2)房子涂色:人手一张操作图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图①

  提问:图片上有谁?小猴子说自己最高?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图②③

  提问: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出示PPT图④

  提问: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2、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①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最后三个人按从最高到最矮或从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进行排队。

  ②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③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④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幼儿分组操作。

  ①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组操作材料“房子涂色”: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房子,请小朋友给最高的房子涂上绿色,给最矮的房子涂上红色。

  第二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标志,帮助5只小熊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或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②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操作结果,分析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教师针对幼儿操作过程和结果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3、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4

  一、设计意图:

  比较高矮是中班上学期数学领域中的

  二、活动目的

  1.学会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初步会按照高矮排序特征进行排序。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学过大小、长短等计量单位。

  2.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高矮不同的树、房子以及不能用高矮比较的实物;

  (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筒。

  四、活动过程

  1.出示高矮不同的房子与动物,引导幼儿为动物选择正确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要让长颈鹿住在高房子里?

  2.观看PPT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单个实物,引导幼儿判断实物的高矮。

  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比较高矮的规则与方法。

  ①这棵树是高还是矮呢?

  ②为什么一棵树不能看出高和矮?

  小结:当个物体无法比较高矮,最少需要两样才能进行比较。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三个实物,通过两两相比较,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提问:

  ①现在有两棵(三棵)树,能够比高矮了吗?为什么?

  ②同一中物体可以比较高矮,不同的物体(如:猴子和小鸡)可以吗?

  ③五只不同的动物,在比较高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要比较高矮,可以是同一类物体进行比较(如树和树,兔子和兔子),也可以用不同类的物体(如树和兔子),但是比较的时候都要站在同一个高度。

  3.以幼儿为参照物,在楼梯进行高矮比较,引导幼儿学会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

  小结:要进行人的高矮比较,首先要站在同一高度,自然站立,不躬身,不踮脚尖。

  4.区域操作练习:

  为五个以内不同高度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筒排列高矮顺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5

  设计意图:

  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幼儿也具有认识初步量的知识的可能性。依据素质教育及新纲要的要求,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找朋友比高矮,引导幼儿自己去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即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高矮的量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2、有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用汉语正确表达对比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气球4个

  2、教师自制长颈鹿、小猴子图片、箩筐2个、树叶、苹果数个。

  3、小动物卡片。

  4、视频片段

  活动过程:

  1、出示悬挂着的气球。

  请两位幼儿来拿气球,引导其他幼儿观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引导讲述:为什么××拿到了气球,××拿不到呢?——引出“高矮”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2、看视频片段,幼儿跟着说。

  3、教师把自制的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和教师自制箩筐贴在黑板上,准备两个小盘子分别放上苹果、树叶摆在桌子上,让幼儿随着轻松的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二二比高矮,高的幼儿把树叶放到长颈鹿的箩筐里,矮的幼儿把苹果放到小猴子的箩筐里,在比的过程中自己练习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之后教师请几名幼儿上前来说说自己比较的结果。

  4、再观看视频,并根据视屏内容给小动物排顺序。

  活动延伸:

  教师交待幼儿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谁高谁矮,之后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观察学校的房屋、树木、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7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8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

  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不同,并初步感知高矮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高矮不同后面贴磁铁然后圆柱体卡片.高矮不同的粉笔

  学具准备.每个幼儿有2-3块高矮不同的积木。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飞机,(双手平肩伸开,走动时双手平肩可微往左往右倾斜状。老师念儿歌:我的小小飞机轰隆隆隆响,

  小小飞机飞呀飞呀飞得高,我的小小飞机轰隆隆隆响,现在已经到站请你停下来,轰----"蹲下来")。请小朋友回座位。

  2.集体活动.老师问:刚才我们玩开飞机的时侯开始飞得.小小飞机飞呀飞呀飞得(高)最后停下时是飞得(轰----"蹲下来)矮,引导幼儿

  念高.高.矮.矮。今天老师带来了3张图片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排队,请看看里面的圆柱哪个高,(把第1张贴在黑板上),哟

  还有2张也请比一比哪个高(把第2张贴在黑板上),那这个圆柱就是最(矮)的(也把第3张贴在黑板上)。

  小结.用手指着图片一个比一个矮,反过来指一个比一个高。(也进行了排序)高和矮是相反的对应关系。

  3.游戏操作活动.请小朋友取积木高矮放在自己的手里,老师说:请你把积木高的举起来,现在把矮的积木举起来。(反复几次)老师举

  高矮不同的粉笔举高小朋友说高,举矮的小朋友说矮,也反复几次。

  4.观察活动.小朋友都很聪明。我们今天都知道了:比较--高和矮。小朋友看看我们教室和周围:那些东西高那些东西矮,(控制课堂常规)老师要请坐得好举手的小朋友回答(请1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老师、.小朋友矮,大树高、小树矮,桌子高、椅子矮、被子叠起来高、枕头矮等等)(会观察动脑的好娃娃,表扬小朋友哈)回去后小朋友同爸爸妈妈玩,看看家里和街上那些东西

  高,那些东西矮。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教学目标有两点: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

  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按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积木、瓶子、套娃、纸盒等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一棵树,请幼儿说说是高的还是矮的?

  2、分别出示第二、三棵树,幼儿判断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请一位幼儿,能知道他是高还是矮?

  2、两位幼儿比,谁长的高,谁长的矮?

  重点引导幼儿说清: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时不能判断高矮。

  三、按高矮排序

  1、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按高矮排序。

  2、引导幼儿一起检查、纠正。

  重点引导:用目测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

  3、另选一种材料,按高矮排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高矮》】相关文章:

高矮的比较数学教案06-12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01-08

《比较高矮》大班数学教案12-12

《学习比较高矮》大班教案10-25

比较高矮的数学教案12-15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高矮》09-22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06-25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07-17

小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