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2-12-15 09:01:16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2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 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 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等数的运算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关注: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复习巩固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练习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回顾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组织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再次出现。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搜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数的运算”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本学期你都学过哪些运算?

  预设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师: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上节课已经复习过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整数的相关运算。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数的运算”的相关知识。

  (1)复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92页3题。

  师:请同学们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个体汇报。

  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和小棒图重点说清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巩固算理。

  (2)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习题:

  327+46-135   (126-62)×6

  1000-582-10472÷8+75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运算顺序。

  让全做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3)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习题:

  80×3=70×9=40×6=500×9=

  100×5=6×300=420÷7=630÷7=

  900÷3=2×2000=7×60=400÷8=

  学生开火车计算。

  指名说算法后,一起回顾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92页7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

  指名汇报思考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我从问题入手,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钱数减去买篮球花的钱数。

  生2:我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先求出4个篮球一共花的钱数,再用200减去买篮球一共花的钱数,所得的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我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弄清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按部就班地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二、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让学生同时做,教师计时,做完了举起手来,教师告诉所用时间,学生把时间记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到3分时,看有多少人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做题前,先小声地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700÷5+306×4,85×6—1799÷7是怎样脱式的,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时脱式.

  4、做第17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稍加提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节约水费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今年前6个月平均每月的水费知道吗?该怎样求?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7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系统梳理本册所学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教科书第120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黑板上这道题的计算错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大家做第1题,做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再让学生做第120页第2题,笔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后集体订正。

  3.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通过做第120页的第3题,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计算熟练。结合第121页的第4题,要了解学生列式及单位名称写得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4.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结合第121页第5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笔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四边形时,要注意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结合第121页第7题,学生画完几种四边形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每种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结合第122页的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周长的概念,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复习“时、分、秒”和“千米和吨”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23页的第11、12题外,还要结合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整体”既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各种图形。

  8.关于练习二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题,先想个位上几加4等于7,3加4等于7,所以上边空格填3;十位上6加几等于10,4加6等于10,所以下边空格填4;得数的百位上虽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进了1,所以要想几加3等于8,5加3等于8,所以上边空格填5。

  第7题,可先找几名学生说一说题意,如果大家理解题意了,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分小组讨论(不要讨论解答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别求出正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结果。

  【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

  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

  第3课时:时、分、秒、千米和吨

  第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

  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

  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

  6、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投影仪显示下列题目

  1、根据下面问题联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两个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②两个鸡场养鸡的只数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个鸡棚里养成鸡多少只?

  ①第二养鸡场要给第一养鸡场多少只鸡,两个鸡场的鸡同样多?

  2、根据下列条件提出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苹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苹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点训练:围绕上面第1题联系第15题训练。

  四、独立完成其余几题。

  五、引导完成思考题

  六、作业《作业本》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新学的知识点,能灵活地处理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有良好的复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难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万位是( )位。

  2、6283里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3、二千零八,这个数( ),是( )位数,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的。

  4、4个一千加上5个一千是( )。

  5、5040读作( ),五千零四( )。

  6、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四位数少( )。

  7、一个数除4,商是13,余数是3,被除数是( )。

  ……

  二、看图列式计算。

  (图略)

  要求:1、看清楚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关键要求什么。

  3、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式列出正确的式子进行计算。

  三、用竖式计算。

  93÷4= 86÷6= 72÷6=

  69÷6= 74÷3= 83÷5=

  思路点拨:1、不够商1就商0,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2、除法的验算分两种情况: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直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3、注意横式上要写答案,尤其是余数不能漏写。

  4、计算要细心。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组织秋游,三年级一共租用了两辆大巴车,那么8名老师和88名学生全部上车,每辆汽车可乘多少人?

  2、植树节,三、四年级同学去植树,四年级植树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少35棵,三年级植树60棵,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3位老师带着62名学生去郊游,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

  4、桃树有48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1)画出线段图。

  2)用两种方法解答。

  课前思考: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刚开学所学的一些新知可能有所遗忘,因此,在期中练习之前安排了两节复习课,复习的重点只要集中于前几个单元,因为这几个单元相隔时间较长。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要点,能根据所学的知识灵活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对认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一个综合练习。从学生练习的情况看,学生对认数中读数与写数可以更正过来了,对于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还是会发现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特别是在存在验算的计算中,常把横式的答案写成了验算的答案;对练习的第二大题,看图列式计算,学生对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还是没能很好的理解,欠缺仔细思考,认真分析题意;在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存在问题,没能很好的找出所有的条件及之间存在的关系,没能很好的根据问题去寻找适合解题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读完题目的好习惯,常读了一半看了问题就动手解答了,甚至还没完全理解整个题目,就仓促答题,造成了解题思路的不清。

  课后反思:

  通过系统的复习,尤其是在练习过后,学生的知识基本能形成一个知识,对自己的薄弱部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但在复习中,这学期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学生都能通过独立计算,掌握不错,但是补充的二年级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题,有一小部分学生遗忘。通过两种类型题目的比较,发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的十位有关。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当有两个问题时,出现遗漏解答的现象。有小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条件分析不清楚,解题思路不清。学生看图列式计算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画线段图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学生也有困难,对于两种解法,还不能很熟练的进行练习。通过讲解后,学生能重拾起老师以前多讲的内容。当然,还有很多学过的知识,不可能进行一一复习,只能学生进行自我复习。

  课后反思: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很有必要的。三年级的知识较二年级而言明显多了,学生对开学学过的知识已经淡忘。本课主要复习三部分内容:除法、认数和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数这部分内容复习下来效果还可以,由于这一单元比较简单,学生掌握得还不错,能够很快的说出数的组成。列竖式计算有的学生已经忘记了,部分学生仍会出现横式后面得数不写,或有忘记写余数的现象。在解决问题时,发现学生的分析能力还不行,特别是在做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有点搞不清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7课时。

  (1)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20093-71

  (1)检查校对。,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9001-2796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两次进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机动时间,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对第一学段(前六册教材)的内容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适当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全面完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2.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4.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6.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8.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9.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10.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笔算。有的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结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这批人;实际情况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解决问题。上面的估算方法问题出在:1辆车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运了58人,58相对于620人来说误差较大。因此,估算时计算60×11=660比较合适。因为把58看成60,1辆车多运2人,10辆车才多运20人,误差相对较小。这样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这些人”的正确答案。

  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第9、13题,教师注意结合题目进行环保教育。

  练习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题,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学段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用到这种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07-20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计划06-11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09-28

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12-1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的数学总复习11-05

数学总复习教案设计10-08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1-28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试题06-17

小学数学的总复习计划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