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

时间:2021-06-22 18:47:05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范文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31~3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四,不进位加,加法的验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第36~3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五,进位加;

  第三段,第39~4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六,连加,加法估算;

  第四段,第43~44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即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这些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内容很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那么,该怎样组织好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呢?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如,教学第31页的例题,根据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出算式后,可以明确任务、提出期望: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同学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想不想试一试?第二,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如,学生用竖式计算143+126后,可以追问: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先把哪个数位上的数相加?你是怎么知道可以这样做的?又如,学生用竖式计算85+143后,可以追问:加数的百位上明明是“1”,和的百位上为什么是“2”?第三,通过分析计算错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教学第31页的不进位加后,可以提供一些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竖式,让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要把数位对齐。又如,教学第36页的进位加后,可以提供一些计算时忘记进位的例子,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从而强化“满十进一”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组织不同计算方法的交流,启发学生在交流中优化算法。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分着列竖式,可以连着列竖式,也可以列一道竖式。比较而言,列一道竖式计算要简便一些。但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到列一道竖式计算,并愿意自觉选择这种算法呢?有效的方法便是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感受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在用一道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次序把每个数位上的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相加,再加上这个数位上的另一个数。教学时,也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后一种算法的简便并自觉选择这一算法。

  2.要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教材首次明确要求学生在笔算加法后进行验算。常用的验算加法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把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次,看两次加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二是根据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关系,把所得的和减去它的一个加数,看得到的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考虑到与三位数加法相应的减法还未学习,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进行验算。教学时,着重应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第一,要让学生感受到验算是有必要的。要利用学生关注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验算;要介绍通过验算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价值;要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第二,要允许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可以按题目的要求,交换加数位置,重新列竖式计算;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重新算一遍;也可以用估算进行粗略的验算。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验算方法,不断增强自觉验算的意识。

  3.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两个加数分别看作与之接近的整百数,并估算出结果的方法。这和此前的教材相比,难度有所降低。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估算两个数相加的和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不同的'问题特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从基本的估算方法入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的估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估算技能。这样能避免学生产生对估算的畏难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估算的自觉性。第二,从估算与口算的关系来说,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因此,在进行相关的估算时,学生便有可能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估算的方法。这样,也就有利于学生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能力。第三,从估算与笔算的关系来说,估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约是几百与交换两个加数再算一次的方法相结合,足以对笔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也就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并逐步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此外,在估算过程和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材不要求学生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来,只要求学生进行口答、填空和连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使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4.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加、减运算意义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掌握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本质上仍是求两个数的和(差),但低年级学生理解这一点难度较大。为此,教材先把摆花片的活动作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把进行比较的两种花片排一排,直观地认识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算法,又体现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在确定算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避免了繁琐分析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教学时,要着重抓住两个环节: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求得答案;第二,要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分析,帮助学生在摆法与算法之间建立联系。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01-17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07-2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加法》09-26

数学加法教案08-25

加法的数学经典教案07-18

数学加法教案10-03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09-25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09-28

第四单元单元复习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