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范文
一、设计思路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也是历代美文之一,不精读,恐难以真正解其情意、其美妙。基于此,教学时可从归有光身世经历入手,抓住一个“情”字,设计几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探究,以深化对的理解。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字。
二、教法展示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中国古代散文家名字——归有光。
二归有光简历
学生课前制作简历,课上展示。
三揣摩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前人王锡爵评归有光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项脊轩志》就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杰作。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那么,本文所显现的作者“心灵的东西”是怎样的呢
1阅读课文1—4段作者约19岁时作及题注,揣摩幼年归有光经历了何种不幸,少年归有光内心有着怎样的追求和隐痛。
1幼年丧母,伤痛难言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印象比较模糊,第3段“老妪”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使一个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引起作者的无限怀念,因而话未完,“余泣,妪亦泣”。幼年丧母,是归有光内心难言的伤痛。
2少年科场不利,家庭衰败,隐痛重重
①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经居住在太仓县项脊泾,年轻的归有光不仅把“项脊”用作自己的书斋名,而且用作自己的别号,归有光自称“项脊生”。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成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字面意思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
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是一个好静、安详、勤奋和深思的少年形象。
③轩“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归家没落,内部割据。年轻的归有光尽管怨恨却也无奈,这更加深了他要勤奋读书、考取功名的念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家族的面貌,才会有新的气象出现。
④先大母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先大母“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象笏是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为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上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荣耀。老祖母的殷切期待对当时的归有光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更坚定了他的志向。
⑤补充:
第4段最后一句“殆有神护者”后面,编者删掉了一段。
(见“相关资料”)
这一段是作者的议论,一方面既有自我解嘲,又将自己与历史伟人相比较,表明自己不甘于永远处在“败屋之中”的志愿。另一方面,说明了世俗观念对归有光的深深的漠视。
⑥像归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并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十八九岁写作此文的时候的归有光还没有中得科举。幼年丧母,科场不利,家族衰败,世人漠视,少年归有光内心隐痛何其多,何其深!
2阅读课文5—6段约为35岁迁居之前补记,揣摩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中年丧妻,打击沉重。
归有光24岁结婚,夫妻有问有答,有教有学,志趣相近,伉俪情深。姨妹子们天真无邪的问话,说明其妻在娘家时常提起与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其妻温婉动人的美好形象历历在目,夫妻间浓厚的鱼水深情在归有光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归有光30岁时,其妻撒手西去。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看到妻子生前亲手栽种的枇杷树,怎么能不感慨万千
家道日衰,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人亡物在,而深情难忘,如何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他又哪里还有心去再一次地修复那个阁子呢
3小结:这就是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悲伤。这种“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熔铸于《项脊轩志》之中,使得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感人至深。
四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真正理解《项脊轩志》“情”的内核
五鉴赏《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
光有情而无艺,难以精美。《项脊轩志》乃家常语叙家常事,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历来读者却无不为之动容,这与他多样而高超的传情艺术分不开。
你认为《项脊轩志》是如何传情的
1细节传情。见设计A—(五)42“撷取细节,表情传意”。
2托物传情。项脊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项脊轩牵系着作者和家族的许多事,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轩是作者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处处写项脊轩,实际上是处处在写作者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尤堪称道的是写怀念亡妻的文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进了作者一颗拳拳之心。它犹如一个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意味隽永,寄托着作者对亡妻久远的缅怀和眷念。
3直呼传情。作者善于即事抒情,在事件叙写中往往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将感受和事件融为一体,造成一种如歌如泣的情调,感染读者的心灵。如写老妪述说母亲的事后,“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写出了作者对至亲骨肉刻骨铭心的哀思,委婉动人。又如写祖母一节,最后写道:“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作者让感情的潮水尽情放纵奔流。以上所举文字,皆是直抒胸臆之语,我们读之,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写到这些文字时,已经是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号啕大哭。
4叠词传情。文中运用不少叠词,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又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加“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
六总结
深厚、真挚的情感,加上多样、高超的传情艺术,使得《项脊轩志》读来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七拓展阅读
寒花葬志①
归有光婢,魏孺人②媵③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邱。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④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注释】
①本文是作者忆念亡妻和女婢所作。寒花,女婢名。②魏孺人:作者前妻。孺人,女子的封号,明时七品封孺人。③媵:陪嫁的女婢。
④:音ru,烧。
八作业任选一题
1借鉴《项脊轩志》的传情手法,写一写自己的亲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物。
2假如你拥有自己的一间书房的话,请尝试给它起个有特点的名字,并写一段文字介绍命名原因。
【《项脊轩志》教案】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教案01-05
《项脊轩志》教案08-25
《项脊轩志》12-24
课文《项脊轩志》教案06-30
课文项脊轩志教案08-25
《项脊轩志》课程教案08-25
关于项脊轩志的教案11-17
最新《项脊轩志》教案08-25
《项脊轩志》说课稿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