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名家名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教学理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倡导“生”动教学,整体把握散文的美,以读来赏析文本。
教学目标: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
培养快速阅读文章及筛选关键词语的能力。
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问题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的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就是《荷塘月色》,更有人说《荷塘月色》树立了现代散文的终极典范。今天我们就和盛名之下的《荷塘月色》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行踪、情感)
用一句话简述文章的内容。结构美
在家里 去荷塘 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想采莲 回到家
“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强调圆形结构
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情感美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
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又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颇不宁静 独处求静 暂得宁静(一无所有 惦念江南) 走出宁静
三、重点赏析 以景解情(荷塘、月色)
观赏一下给朱自清先生带来片刻宁静的荷塘月色。语言美意境美
欣赏散文实际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一般包括这样的几个步骤。朗读、感受、品味、评论。
第一步:涵泳美读,感受音乐美。大家潜沉到作品深处,
情随声出,声情并茂,通过对读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领会作品蕴藉的美和情。“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联想想象,感受绘画美。色彩、形状、高低远近都在你的脑海中出现。
自由朗读 个别读 听,再读。
感受它如小夜曲般宁静优美。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朗读。
哪位同学能为我读一下。
听听名家的示范,闭上眼睛想象。
再读。
第二步,
感受之后,我们进一步的赏析。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景色或者几句话赏析。
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1分)
这些句子动用叠字的手法来描写叶子 (1分),“田田”突出叶子的绵远不绝,“层层”强调叶子堆叠的情状,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广而多的特点,(1分)且音韵整齐、和谐、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作者喜爱之情。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句话动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舒展、轻盈、修长的形体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白花拟人化,赋予白花人的袅娜的体态、羞涩的表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的荷花娇小玲珑、柔美的特点以及花骨朵含苞待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连用三个比喻,将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形象生动且多角度地突出了荷花在月光下晶莹明亮、闪亮繁多、干净、水灵的特点,倾注了作者对荷花的喜悦之情,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博喻:用多个喻体来描写同一对象。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句子动用了通感、比喻的手法写荷香,用听觉描写嗅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荷香在微风的吹拂下,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捉摸不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月光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 是“流泻”“流动”的意思(1分)作者运用拟物的手法,说月光像流水一样由上直泻而下(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一泻无余、流动、轻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1分)。“照”为“照射”的意思,意思直白,范围狭窄,呆板没有动感,不能与“流水”相照应。(1分)
雾叶花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笼-盖罩 蒙 遮” (3分)“浮”有“漂浮、悬浮”的意思(1分),写出了雾的薄、轻和朦胧地悬浮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与“轻纱”一样的青雾的意境相合(1分)。“升”字显得雾似乎正在升空而去,动势太大,速度太快,不合情境,没有轻柔之美感。(1分)写出了雾的轻、薄、透、朦胧(1分),正合“轻纱”的比喻。 “笼”字有“轻轻环抱” 的意思(1分), “盖、罩、蒙、遮”都显得过于密实、厚重。(1分)
酣眠指天上没有云遮挡,明月朗照,满月的状态
小睡月光被淡淡的云笼罩着,不能朗照的状态。
泻——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光影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用通感手法写光与影,用听觉描写视觉,生动地写出光与影内在的和谐、幽美的特点,写出了月光的温和,表现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作者动用比喻手法,把光与影的协调比喻为名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光与影的和谐优美。
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1分)
小结:语言美修辞美、炼字美、叠词美
意境美素雅朦胧静美
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
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
四、探究不平静(论世、知人)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也只给了朱自清先生片刻的宁静。究竟因何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呢。
论世
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1927年7月。
先来看看他写于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究竟什么让他心乱如麻呢?
1927年7月,蒋先生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知人
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3、诗人、散文家、学者
4、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48年8月12日因胃病辞世,倒在蒋家王朝的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
自立自强自爱自重
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04-07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04-07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设计04-18
《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教学设计01-07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荷塘月色》教案04-11
荷塘月色教案07-04
荷塘月色 教案12-13
荷塘月色的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