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文《风筝》教案范例
教材简析:
《风筝》一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等等。我认为教材的“点”更在对“精神的虐杀”的觉醒与反思,所以教学时以此为要点,逐步挖掘开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尽量考虑让学生扣紧文本、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3分钟)
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
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
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
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出示听读要求:
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
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
生字词教学
概括课文内容: 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文字提示学生回答)
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疑问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
三、教学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意蕴。(20—25分钟)
出示学习步骤和要求:(学生自读与合作探究用时5分钟,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问题2分钟,完成预设的两个问题15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意蕴,自我质疑、释疑。
2、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预设:
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2.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由问题1“精神虐杀”引导进入第三、四段学习:
1.“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对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杀”弟弟的?(找相关的动作描写,并朗读。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灵有没有受到伤害?(找相关的神态描写。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怜)
我踏扁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童心、快乐、创造力等。从第三段里找相关的神态描写,并诵读)
我为什么要“精神虐杀”弟弟?(领悟到,出发点是关爱,是亲情)
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写得那么粗暴,弟弟那么可怜?反映了鲁迅什么样的感情?(悔恨、自责——同样体现对弟弟的亲情)
问题2:为什么弟弟不记得了,我不觉得宽松,而是“沉重着”?(我无法原谅自己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想弥补而无从弥补,心里更加歉疚、自责)
小结:二十年的时光,变了的是对风筝和游戏的看法,不变的是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情深,浓浓的亲情。
四、教学环节三:感悟主题,体会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3—5分钟)
从风筝的故事里,你看到了鲁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贵的品质?
(自省精神 知错就改 勇于承担;关爱弟弟,手足情深)
2、你从本文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学环节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5分钟)
说一说:
在跟家人和同学的相处中,你有没有被他人“精神虐杀”或“精神虐杀”他人的经历,至今想起有什么感受?
写一写:
给曾经“精神虐杀”过你或你“精神虐杀”过的人写一封信,真诚地与对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课后完成)
六、课堂小结(1分钟)
二十年前,年少的鲁迅毁坏了弟弟的一只风筝;二十年后,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浓浓的亲情,鲁迅又还给了弟弟一只风筝。而这只风筝同时也送给了我们。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了在误解和冲突中也蕴藏着亲情;也是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了人要敢于自省,要知错就改,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边是严于律己,一边是宽以待人,拥有这样的一双翅膀,我们一定可以在爱的天空中翩翩起舞,爱的天空,将充满自由和温馨。
【七年级课文《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风筝》的教案09-11
《风筝》课文教案09-15
课文《理想的风筝》的教案05-13
课文风筝的教案10-15
课文《风筝》的教案14篇09-11
课文《风筝》的教案(14篇)09-11
课文《风筝》的教案(精选14篇)09-11
课文放风筝的教案05-09
课文《风筝》的教案设计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