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课堂教案及反思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课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文选材精当,内容紧扣文题。用阿炳十多年间两次在中秋夜去二泉的故事,贯穿并概括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叙述不枝不蔓,有详有略。对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学生对阿炳的生平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拓展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一文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多维交错,螺旋上升,多元品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思路。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4、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和“事物——联想”等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1、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2、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3、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4、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1、课件出示。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课件出示,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话想对阿炳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阿炳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阿炳催人泪下的坎坷经历,为理解下文“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作铺垫。)
二、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过渡:命运让阿炳遭遇了这么多坎坷,历经了这么多磨难。所以当他再一次来到二泉时,听到的不仅是淙淙的流水声!
1、轻读第四自然段,阿炳还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大家都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闭上眼睛想一想,阿炳会怎样叹息,怎样哭泣,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反思《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所包含的内容的句子。
2、交流①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a.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的?(板书:委婉连绵)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b.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
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c.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3、交流②课件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a.这时候的旋律是什么?(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抗争、向往)
b.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思考: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他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3)那阿炳在这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4)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4、交流③课件出示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a.此时的乐曲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了人们什么?
c.指名朗读。
d.同学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e.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f.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课件出示
5、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6、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欣赏《二泉映月》,从乐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7、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写在文章的旁边。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该部分教学,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四、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的命运抗争,也永远对理想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2、《二泉映月》让我们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阿炳不屈的性格,让我们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播放视频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对《二泉映月》的评价。
4、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5、通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一首名曲
委婉连绵热爱
阿炳步步高昂 抗争
进入高潮向往
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课文前半部分讲述了阿炳苦难的人生:自幼丧父丧母,中年得眼疾双目失明。晚年生活穷困卖艺度日。后半部分讲述了阿炳创作了《二泉映月》,重点描绘了乐曲的旋律以及作者听的感受(也是阿炳内心的写照)。
我在反复读文、揣摩思考之后,觉得要把握好两点:一、阿炳的苦难。二、音乐的内涵。我觉得这两点读清楚了,那么就抓住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即:一、理解重点语句,体会阿炳生活的苦难。二、借助重点语句和乐曲声,体会《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在这两点都落实好的基础上,学生就容易感受到阿炳虽苦犹争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取出“坎坷”一词,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的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补白,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想象得比较表象化,只是停留在阿炳的艰难,并没有真正走进阿炳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从而导致理解上肤浅。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乐曲,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旋律变化的句子和乐曲表达的内涵的句子,在读中体会。本来我设计了个别读、指导读、男女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但由于前边耗时较多,读得不够,朗读形式比较单一。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阿炳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我补充了一些课外的资料,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这样的音乐,只能跪下来听。我问:小泽征尔跪的是什么?而学生却不能结合文本去理解阿炳的精神。
回想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就本课而言,学生理解不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仅仅觉得这首曲子很凄凉、忧伤;对阿炳的苦难感受深刻,对他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体验不深。虽然有文本对音乐的解读,可学生却全然不理会,只谈自己的感受,即使课文讲完了还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虽然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这样的体验应该随着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深入,而学生的体验却一直处在浅层次上。
总体来看,一节课下来,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的轻松自在,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理解的程度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的不放心导致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丧失这是我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在语文的教学中,我要探索的道路还很远很远,在每天的教学中应该极力克制自己的不足,以点带面,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语文教学会节节攀升!
【二泉映月课堂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铺路课堂教案与反思01-22
项链课堂教案反思01-22
乡愁课堂教案与反思09-09
公输教师课堂教案反思01-22
《看菊花》课堂教案反思06-17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9-12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8-05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0-18
《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