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8-04 19:06:21 古籍 我要投稿

辛未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未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未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辛未七夕

  [唐代]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赏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现嫌时问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要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要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宣宗大中三年(849),徐州军乱,驱逐原节度使李廓。朝廷任命卢弘止为武宁节度使前去治理徐州。局势稳定后,卢弘止便招揽人才,于十月聘李商隐为判官,得侍御史衔,从六品下。李商隐的品级略有提高,久受压抑的心情开始好转。这时期他情绪高昂,积极上进,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在徐州幕府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大约在大中五年春天,卢弘止死于任所,李商隐失去了这位有地位的朋友,只好离开徐州幕府再度入朝,请求令狐绹的援引。

  于此可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论此诗曰:“时在徐幕,必有借慨”便不足为凭了。从时间来看,当时李商隐已离开徐州幕府还朝,从思想感情来看,诗人对卢弘止感激犹恐不及,没有什么“借慨”。所以,此诗的感慨当是对令狐绹所发,这从时间和人情常理上都可找到根据。

  李商隐与令狐绹的关系极其复杂而且又很微妙。李商隐曾在青少年时期受知于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并在令狐父子的竭力举荐下考中进士,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是有恩情的。可是,后来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为妻。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中的骨干人物,而令狐父子则是牛僧孺党中的中坚,牛李两党在当时是水火不相容的政敌。这样,牛党中的人大都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对他很反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李商隐基本上都是在李党势力范围中活动任职。然而,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李党领袖人物李德裕已被贬而死,力量渐衰。牛党一派基本上控制了朝廷大权。大中五年四月,同平章事令狐绹已出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唯一比较可依托的朋友卢弘止又已经去世,他无路可走,只好硬着头皮回京向令狐绹求情,争取得到谅解并能推荐自己。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什么结果,他受到了许多冷遇。经过向令狐绹的再三陈情,二人关系有所缓解,大概在五六月份时,给他一个补太学博士的职务。他开始转忧为喜,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便在七夕之时创作此诗,借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名家点评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语轻而带谑,又是一格。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牛女渡河,本属会合;此言别离,乃诗家翻案法。然又硬派不得,故自首迄尾皆作疑而问之之辞。首言佳期迢递,谁实使然?恐是仙家好别离之故耳。下作反语紧接云:不然而何以会合必俟此时乎?且一年中惟此一度,则今夕何夕,而迟迟我行,不顾人相望之久耶?又人间乞巧,何与己事,而故为稽留,阻我良会,是仙家诚好别离也。

  清·黄侃《李义山诗集偶评》:此篇纯以气势取胜。首二句作疑词;三四申言致疑之理;五六句与首句“好”字、次句“故”字相应;七八句言佳会果难,则当酬鹊桥之力,今但与蜘蛛以巧,是知佳期之稀,本缘仙意,仍与首二句相应。用意之高。制格之密,即玉溪集中。亦罕见其比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起便翻新出奇。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题有“辛未”字,必非无为而作。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首四句作问之之辞,后四句即与就事论事,又逼入一层问之。超忽跌宕,不可方物。只是命意高,则下笔得势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辛未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辛未七夕原文及赏析08-17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7-06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5-29

七夕原文赏析及翻译04-24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2-02

原文翻译及赏析11-27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02-24

《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6-08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