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一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1
原文: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注释:
①此诗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作,为《戏题仕女图》十一首中第一首。诗题取自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咏西施随范蠡乘船隐居事。舸(ge):船。
②倾城:始见于《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城覆邦国。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③弓藏:比喻功臣受害。《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大王。范蠡遂去(离开),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劝,终为越王害死。
④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一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2
原文:
一舸
清代: 吴伟业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译文: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注释: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倾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chī)夷变姓名。
弓藏:比喻功臣受害。鸱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
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一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相思原文、翻译、注释、赏析01-05
念奴娇·闹红一舸原文翻译及赏析10-28
念奴娇·闹红一舸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牧童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1-07
登科后原文翻译、赏析、注释01-02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2-24
读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23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注释,赏析09-08
新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