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洪迈《党锢牵连之贤》的阅读答案及原文

时间:2021-06-15 19:38:57 古籍 我要投稿

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洪迈《党锢牵连之贤》的阅读答案及原文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鲠直之风,于斯行矣。夫上好则下必甚桥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

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洪迈《党锢牵连之贤》的阅读答案及原文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

  汉党锢之祸注,知名贤士死者以百数,海内涂炭,其名迹章章者,并载于史。而一时牵连获罪,甘心以受刑诛,皆节义之士,而位行不显,仅能附见者甚多。李膺死,门生故吏并被禁锢。侍御史景毅之子,为膺门徒,未有录牒,不及于谴。毅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籍苟安!”遂自表免归。高城人巴肃被收,自载诣县,县令欲解印绶与俱去,肃不可。范滂在征羌,诏下急捕。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张俭亡命,困迫遁走,所至,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复流转东莱,上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谓曰:“张俭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叹息而去。俭得免。后数年,上禄长和海上言:“党人锢及五族,非经常之法。”由是自祖以下皆得解释。此数君子之贤如是,东汉尚名节,斯其验欤?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党锢牵连之贤》,有删改)

  【】党锢之祸: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儒生联手,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对党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迫害,并使党人禁锢终身,即一辈子不能作官,史称“党锢之祸”。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内涂炭

  涂炭:困苦灾难

  B. 纵俭可得

  纵:释放

  C.

  蘧伯玉耻独为君子

  耻:以……为耻辱

  D. 由是自祖以下皆得解释

  解释:解放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遂乃激扬名声

  ② 今君乃亡赵走燕

  B. ① 甘心以受刑诛

  ②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C. ① 而位行不显

  ② 木遭之而叶脱

  D. ① 滂死则祸塞

  ②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桓帝、灵帝期间,政务荒谬,国家大政都出自宦官之手,统治黑暗,羞于与之为伍的士大夫、儒生挺身而出,愤然议论朝政,以挽救社会危机,却遭到宦官的残酷迫害打击。

  B.遭遇“党锢之祸”被处死、被牵连的人,都是清高守节、疾恶如仇的忠义之士,如李膺、范滂、张俭这样的党人,由于地位、声名还不够显要,没有单独记入史册,令人遗憾。

  C.文中毛钦提到的蘧伯玉,是春秋时期德高望重的贤士,备受赞誉,就连孔子都十分认同他:“君子哉,蘧伯玉!”毛钦说他“耻独为君子”,正反映了他品德高尚,确实值得人们推崇。

  D.督邮吴导、县令郭揖、毛钦等人的行为以及众多百姓不畏迫害保护张俭的事迹,充分说明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不仅得到了正直官员的认同和帮助,也得到了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20.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 上 好 则 下 必 甚 桥 枉 故 直 必 过 其 理 然 矣 若 范 滂张 俭 之 徒 清 心 忌

  恶 终 陷 党 议不其然乎?

  21.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籍苟安!(3分)

  (2)张俭亡命,困迫遁走,所至,破家相容。(3分)

  参考答案

  17. B 【 纵:即使,纵令 】

  18. B 【 以 ① ② 都是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可译成“地”; A.乃 ① 副词,表承接,就; ② 副词,表转折,却是。 C.而 ① 连词,表转折(暗含因果),但(由于); ② 连词,表承接,就。 D.则 ① 连词,表假设(含承接),那么、就; ② 连词,表并列,“则……则”加强对比,就或不译。】

  19. B 【 “地位、声名还不够显要,没有单独记入史册”是指被牵连的一般党人,即“位行不显”者,而李膺、范滂、张俭都是“名迹章章,并载于史”者。】

  20. 夫上好则下必甚 / 桥枉故直必过 / 其理然矣 / 若范滂张俭之徒 / 清心忌恶 / 终陷党议 / 不其然乎?

  【六处,共3分】

  21. ① 我原本就认为李膺是品学高尚之人,所以才让儿子拜他为师,我怎能因漏入名册而苟且偷生呢?

  ② 张俭逃命时,生活困窘,所到之地,人们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来收容他。

  【 第①句,重点字词“师”——拜他为师、“漏籍”——漏入名册,各1分,全句句意正确1分;

  第②句,重点字词“亡”——逃亡、“相容”——收容他,各1分,全句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一)在桓帝灵帝当政期间,政务荒谬,国家大政出自宦官之手,士大夫们羞于和他们为伍,因而想以百姓之姿处士之态愤然直议昏暗朝政,于是就激励于名誉声望,互相品论时政,直议公卿权贵、执政佞臣,(终使)评议朝政的刚正耿直风气,在此时蔚然形成。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矫枉必定过正,原本就是这个道理。像范滂、张俭这样的人,清高自守,疾恶如仇,最终被当作朋党,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二)东汉时,因党锢之祸被处死的知名贤士数以百计,使全国都遭受到很大的灾难,其事迹昭著的人士已名列史册。可是一时因牵连而获罪、甘心受刑的都是有节操的`忠义之士,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和知名度不高,所以只能在史书中附录于别人的传记之后。李膺被处死以后,他的学生和下属被牵连而遭囚禁的人很多。侍御史景毅的儿子,也是李膺的弟子,因为没有登记在册,所以(景毅)未受到追查。景毅慨叹道,“我原本就认为李膺是个品德学问高尚的人,所以才让儿子拜他为师,现在(他出了事)我怎么能因为漏载入册而苟且偷生呢?”于是就自己上表辞官回家了。 高城人巴肃被列入搜捕名单,他便自己乘着车到县令那里,县令想要解除自己的印绶和他一起逃跑,巴肃不许可。范滂在汝南征羌,朝廷下令马上逮捕他。派来的督邮吴导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关闭了客馆的房门,伏在座位上(趴在床上)哭泣。(没料到)范滂自己投大狱而来,县令郭揖非常惊异,出去迎见,解除印绶,想要和范滂一起逃亡。范滂说:“我范滂死了祸乱就停息了,怎么敢来用罪名连累您呢!”张俭逃命时,生活困窘,所到之地,人们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来收容他。以致在他住过的人家当中,后来被处以死刑的就有十几家。(张俭)又辗转逃命来到东莱,藏在李笃家。外黄县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对他说:“张俭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抚摸着李笃的肩膀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您怎能以仁义自专(或:独自享有仁义的美德)呢?”说罢,叹息一声领着兵回去了。张俭得以免于刑罚。几年之后,上禄县长和海在朝中进言:“搜捕禁锢党人而牵连五族,捕人太多,不该是一种长期必须的法令。”因此,朝廷才把党人们自祖父以下的旁支亲属都释放了出来。这几个君子的品德都是如此的高尚,东汉那时的人崇尚名声和节操,这不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吗?

【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洪迈《党锢牵连之贤》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相关文章:

《后汉书·党锢列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06-19

后汉书.党锢列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04-11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06-30

历史典故:“党锢”事件07-09

《魏书·李洪之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的翻译08-13

《欧阳晔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06-15

范晔和《后汉书》07-29

范晔《朱祐传》原文及翻译08-20

范晔四知阅读答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