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诗金陵图鉴赏

时间:2021-12-25 17:14:36 古籍 我要投稿

韦庄诗金陵图鉴赏范文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关于古诗的相关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韦庄诗金陵图鉴赏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平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工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五十五首。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韦庄诗鉴赏

  金陵(今江苏南京)是一个易于激发诗人画家灵感的地方,它不仅有险峻的地理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内蕴,一连续有六个短期的王朝建都于此。因此咏史怀古是到达此地的文人墨客不可少的节目。在中原饱受战争动乱之苦的韦庄四十八岁到五十二岁间两次到金陵,可能在这时他看到六幅描绘金陵史事的图画,它触发着诗人,他感昔伤今,而写下了这首诗。

  “谁谓”二句是有针对性。在韦庄之前那位曾写过“日边红杏倚云栽”名句的高蟾有《金陵晚望》。

  其中写道:“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氏在金陵处处感到一片衰败景象,而他却没有看到表现六朝衰亡的图画!因此,所谓“画不成”是带有激愤情绪的反语。韦庄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为缘由,揭示所谓“画不成”的原因的底。“画人”们内心只注意迎合“世人”喜欢粉饰太平的庸俗心理,因此才不去揭示六朝的“伤心事”。看来,“瞒”和“骗”是中国文艺家的痼疾,它历史悠久,为世人所欢迎。六朝偏安江左,内战、外战不断,有什么可炫耀的。可是六朝给后人留的印象却是富贵气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带有飘逸色彩的“六朝烟水”,而诗人从自己亲身的经历出发,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的一幕。他看到的《金陵图》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因此对其他“画人”的批评,正是对《金陵图》作者的褒美。

  那么《金陵图》表现的'是什么呢?“君看”句指出它是六幅描述“南朝事”的组画,(可能一朝一画),但画中具体内容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言,只用极空灵的一句“老木寒云满故城”结尾。读者不要以为这“六幅”图画都画的“老木寒云”,此句只是用“老木”、“寒云”、“故城”三个意象来暗示《金陵图》中所表现的六朝,不是繁华兴盛、也不是超凡脱俗,而是它的萧瑟、凄凉、窒息和衰败。从六朝的历史教训,诗人必然想到现实,北方已经战争践踏成“赤里千地”,而且战火仍在燃烧。南方也充斥了腐朽与衰败,唐王朝大约已走到了历史的末路。这一点,诗人已经朦胧地感受到了。

  题画诗虽然产生于六朝,但到唐代才繁盛起来,大多题画诗都要细致描绘画中景物,然后抒情叙事。而此诗以议论为主,通过议论以状写诗人的忧惧之情和无限的伤感,对于画的内容却只以暗示和象征手法一笔带过,将画中的空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韦庄诗金陵图鉴赏范文】相关文章:

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唐诗原文及鉴赏11-03

《韦蟾》李商隐鉴赏02-07

清平乐韦庄阅读答案11-16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唐诗鉴赏11-07

刘禹锡《金陵怀古诗》鉴赏03-02

岑参《汉上题韦氏庄》02-20

金陵驿 文天祥诗03-20

《过故人庄》唐诗鉴赏10-31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古诗词鉴赏12-08

《金陵酒肆留别》唐诗鉴赏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