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

时间:2024-08-13 10:59:51 秀雯 稿件 我要投稿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通用5篇)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 1

  听了王老师的一节科学课,我也像学生一样在他的带领下走进科学世界,学有所获。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想。

  《小车的运动》选自苏教版科学四下教材,类似于教科版五年级的《我们的小缆车》。该课教学目标明确,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展开教学。它是一节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科学课。王老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从而达到收集证据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拉力和载重量的问题是学生最易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因素。应该选择哪个因素为突破口,才能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呢?王老师确定了以速度为整节课的主线而展开教学,先提出研究的问题“拉力怎样影响车的运动快慢”,学生接着进行假设、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重难点解决了,一个实验顺利结束了,再设计其它实验,也变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王老师让学生们课后继续去尝试有关载重量和阻力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这也体现了该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们科学研究的方法。

  另外,我特别喜欢王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的养成是使学生受益终生的。课前,做好使用秒表的培训:预备开始——放——停,把握节奏,尽可能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个别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王老师能做出及时、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实验结束后,王老师有几个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整理好器材,将物品放回原处,再派至少两组代表上台汇报,让学生多讲。学生的实验数据有误差是允许的`。细心,可使实验数据更科学。值得一提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还没学过中位数,老师提示实验的最后结果要取中间的那位数。

  在王老师的优点下,我也有几点小思考:

  1、在课的结尾,可以加入本课的拓展,结合生活中的小车运动,提出最早的汽车的车速是多少?现在最快的车速又是多少?提出对同学们的期待——新的车速的记录在同学们的手中刷新。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解决了科学枯燥的特点。

  2、评价语可以更明确且有针对性。比如说:

  (1)、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2)、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5)、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3、提问可以再艺术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再多些。

  从王老师的课中,再反观自己的教学,我相信我能够学习王老师的长处以补自己的短处,在反思中努力前进。以上我的发言较为简陋,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聆听!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 2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参照物、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快慢等相关知识,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对运动的相关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是本单元中一个主要的实验设计课,对培养学生实验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计划一课时。

  新课程标准对应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学会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实际情境推测出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2.通过模拟小车的运动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够验证之前的假设。

  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实施使学生学会控制不变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对小车的运动精准计时是本课的难点。我的教学准备有小车、弹簧测力计、垫圈、钩码、计时器、尺子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上课前播放两段真实的场景的视频,一段是不同的三辆车行驶在同一路面;一段是同一辆车行驶在不同路面;通过真实场景导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车,运动的'快慢却不相同呢?学生通过视频能很容易地总结出:汽车承载货物重量、路面光滑程度以及车的动力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垫圈数量的拉力代表小车的动力。

  然后出示小车模型,利用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车拉力、路面光滑程度、汽车载重量,都是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你能实际实验验证某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小车的运动吗?学生进行讨论,请学生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说出在进行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有哪些,不变的条件有哪些,共同讨论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因素,让学生了解到本次的实验设计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比如如果想要研究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那么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说出路面光滑程度、小车承载重量等其他因素是不变因素,改变因素是小车的拉力,在本实验中,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出运用垫圈的数量表示小车拉力大小;

  同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将关注以下几点:

  1.如何精准的算出小车运动的快慢,如果学生能够说出即可,如果说不出找另一位学生进行补充,共同讨论,使学生明白小车的起点和终点应该保持一致;

  2.注意在实验中的合作,比如掐秒表的同学应该与拉垫圈的同学同时开始,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如果学生能够说出以上两点即可,说不出的话我将找学生进行补充,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讨论完实验设计后,请同学们思考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启发学生思考要想得到准确的数据,实验仅做一次够吗?如何准确的获得数据?引导学生说出实验应该进行三次求平均值,减少误差。实验中应该及时进行数据的填写和总结,得出结论。讨论完实验设计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将下去巡视学生所做情况,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及时指出不足。

  实验结束后,小组进行数据和结论分享,然后分享自己得到的收获。在学生分享完自己实验结论和收获后,我将进行总结: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研究了相同条件下小车拉力大小即小车的动力对它运动快慢的影响,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影响小车直线运动快慢,同学们可以课下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结论。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 3

  《小车的运动》在四年级科学下册第 三 单元处于《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式》之后,教材如此安排是有道理的。

  小学科学课每课都是由几个探究活动所组成,而几乎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做实验,如果不做实验,根本无法得出结论,因为书上没有现成的结论,况且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呢?所以,尽管条件十分有限,但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实验,或者让学生看演示实验。

  教学刚开始让学生回顾有关运动方式的内容,引出小车的运动方式。由于学生原本在“速度”这一概念理解上有些问题,所以在课上更加有必要让学生在比较小车的运动速度时明确两点:一,距离,二,时间。如何处理距离呢?可以在桌上规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样以来,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小车每次运动的距离都相等,只要比较时间就可以了。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放大数据,具体操作就是把小车上的线放长,如此一来,实验便更严谨更科学。

  怎样让学生得出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呢?我发现学生的学具袋里准备的东西很不实用,无法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而且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顾玩而脱离老师的指挥,因此,我找来相关的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在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小车开得更快”这个问题后,一个同学的回答比较啰嗦,而我没有再耐心引导直接让他坐下了,课后想想觉得自己可能引导得还不够,导致学生的回答不太准确。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没有现成的活动器材的条件下如何寻找替代品而不影响活动效果,这样,我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的。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是按科学探究的“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结论、思考”四个环节进行的,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亲自动手操作、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时机的全程化,通过多次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评价功能。通过师生互评,使老师和学生真正的沟通,达到“最佳状态的心灵交汇”,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领者。其次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我们要使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方法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实验做得比较顺利,但我觉得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系统的,而不应该是零零碎碎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单元伊始对本单元做细致的分析,只有自己做到把知识连为一个整体才能在教学中影响学生。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 4

  《小车的运动》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小车的运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识,推和拉能够产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为了让学生研究我让学生准备了科学材料袋,里面有《小车的运动》这节课需要的零件。我怕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零件都放进桌洞里。一开始,我让他们效仿的课本上的一位同学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学。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做完这个试验后有位同学说: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没把我拉起来。另一位同学说他的力气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动我。这就让他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让学生把坐小车的零件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先把小车拼装好,拼装小车的.时候有某些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犯难了,这怎么安啊?这个细线怎么系上啊?这些曲别针怎么才能挂到线上呢?我对其一一进行了指导。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时,课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也强。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开始动起来了,全体同学就等着做这个实验了。我让他们仔细看了看实验说明的步骤,看着步骤做实验,同学们都乐此不彼的做了起来,“呀,我的小车跑的好快啊,挂一颗曲别针车子直往前动一点,挂到六颗的时候车子一下子就跑到了桌子边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李帅同学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车上,车子不仅没动,反而被压的车轮都掉了。但是后来他重新组装好之后,又在曲别针的上面加了一块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终于拉动了。

  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多加一块橡皮力可以使载着水杯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课后,我兴奋不已,我为学生的聪明和善于思考而兴奋。我茅塞顿开,我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没有现成的活动器材的条件下如何寻找替代品而不影响活动效果,这样,我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 5

  《小车的运动》是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从低段进入中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半年科学课的学习,具备不太多的科学知识、学习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我通过对本课教材多次的研读和上课后,感触较深。

  一、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教师引导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失去兴趣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为此《小车的运动》的设计在导入部分,首先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小车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后,教师应该要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探究欲念。教材中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研究,但在试教中,我发现学生在安装小车时就已经在研究小车的运动了,学生既然感兴趣,我就顺水推舟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安装小车同时进行。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分解“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实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的、正确的引导作用仍然很重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让学生明白小车的安装注意点时,我问“要让小车开得又快又直,你有什么决窍?”学生虽然知道绳子的长短与小车的运动距离有关,但是对绳子太长了也不行却缺少一些感性的认识,于是我就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演示实验学生马上明白了怎样做这个分组实验了。

  二、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注重小组合作

  通过《我们的小车》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单纯是形式上、时间上的分配和简单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最根本的应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在课堂上把时间更多地给了学生,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更多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但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学生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是否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活动,是否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得恰当。我认为应以学生的思维作主体,教师要换位思考,关心学生想些什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同时考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什么,获取什么,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念。而不是简单地凭经验来安排各环节学生去做些什么。在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计划,定出本小组实验的步骤;然后分组汇报,这里老师不用去评价其中的不足地方(如垫圈该怎样挂、如何分工等等),而是组织学生相互倾听,引导他们置疑和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实验后的归纳总结汇报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相互置疑补充,因为学生在表达时,往往是语言不规范、抓不住要点,对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是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将他们结论中的要点板书出来,最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归纳完善。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拉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总之,我认为上好一堂科学课,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外,更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了问题,是我们小学科学课要追求的本质。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应该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我们的孩子走上正确的科学探究之路的。

【四年级科学《小车运动》评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评课稿06-11

初中科学评课稿09-21

动物的运动评课稿范文10-16

中班科学活动评课稿09-09

小学科学优秀评课稿10-30

幼儿园科学课评课稿05-17

《科学解释说理题讲评课》评课稿10-05

大班科学活动 蚯蚓的秘密评课稿09-27

小学科学评课稿集合7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