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时间:2022-11-25 15:35:27 稿件 我要投稿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通用12篇)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1

  本节课的难点应该是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表达算法。教师选择了一个魔术、三个命题,采用纸笔法绘制表达算法的图示,教学素材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梯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有效的点评,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的检测依然关注学生经历这条主线。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的手稿,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效地、直观地检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度。采用了“启发式引导,过程化管理的方法”。

  一是讲解点评指导有巡视,有观察,有依据。教师的提问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通过巡视和观察,判断学生体验过程的情况,绝不是无目的的点名。

  二是师生对话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这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基于自主体验,分析和归纳,得出的结论,才是自己的知识。教师知识引领者的身份。这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堂条理很清晰明了,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师生关系融洽,是真正的心灵的对话。语言简洁有效,没有不必要的重复,语速快慢适中。能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刻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从教学效果上看,本节课的教学效率较高,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由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的相当完美,知识与技能目标也是非常有效的。学生通过这次愉快的体验,一定会认识到算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会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算法的思想。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2

  这次有幸聆听了董老师的《算法与流程图》一课,感觉受益匪浅。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董老师出色的课堂设计、组织、驾驭能力,及其优秀的教师个人素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别具匠心

  《算法与流程图》是九年级教材的开篇内容,是后续的VB程序设计初步学习的基石。然而这部分知识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而且比较抽象、分散的,如何巧妙的组织和引导学习是个难点。董老师先以《农夫过河》的Flash小游戏引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请学生自己摸索并讲解过河方法,引出算法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抛出如何从12个外形相同的球中找出一个较轻的球的问题,请学生分析方法,由此小结算法的优劣,落实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接着,以观摩实验的形式提出如何将两杯不同的饮料互换,过渡到两个变量的互换,引导学生认识流程图,并提供学案给学生练习巩固流程图的知识。

  二、课堂组织体现学为中心

  课堂中,董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富有感染力,语言亲切、生动,创建了一个平等而宽松的课堂环境,并以PPT课件、Flash小游戏、PPT学案等为辅助,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节课中也存在些微值得探讨之处:

  对于两个变量的互换,直接从两杯饮料的互换过渡过来,有些学生还是在理解上有点难度,个人认为可以在课件中增加从杯子到变量存储空间、从饮料到变量的过渡及其交换过程用动画演示,让其变得更清晰、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在学生练习环节,由于放手时间较长,学生渐渐变得散漫,个人认为可以注意加强交流与控制节奏。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3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 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 ,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2、便于口算。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 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 ,让学生实际口算 110÷4 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4

  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寓德于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课时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5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6

  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题,以往学生又有非常丰富的整数、小数的简便计算的经验,我原以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没有想到,错的人还真不少。我真佩服学生们的“创造能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乘法和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不少学生做加法时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而在我强调之后又出现个别的学生乘法计算时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笑话。二是不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来使计算简便,特别是分数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计算,原先的整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就是简便计算的难点,碰到分数更是一塌糊涂啦!三是一般计算题和简便计算题混淆,将不能用简便方法的也给你发明个“简便”方法出来,随意添加括号的现象很普遍!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追溯求本,理解各自的意义;二联系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练习;三复习整数、小数的与之相关的简便运算,并对常见的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型予以分类整理,辅之对应练习;四是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判断。五是加强对比练习,认真分析哪些可以简便,哪些不能简便。其实最主要还是抓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错误类型几乎都是由他们所创。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7

  本课主要介绍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一个数加减整十、整百数可以口算,因此可以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加了几再减去几,多减了几再加上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在教学中我是本着这几点教学的。

  一、有趣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我用唱歌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问候并寄予希望。用的是《新年好》的曲子,捎带一些幽默语言,使得课堂更活跃,同学们的情绪更高涨,显得老师的语言更鲜活。

  如:同学好呀,老师好呀,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这里上课,希望大家表现好!

  唱歌是青壮老幼都喜欢的文艺节目,音乐可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我想把数学课上成音乐课,甚至个人演唱会的形式同学们应该喜欢,这是我本节课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独特的设计

  整节课的过渡语全部是用歌曲串连的,一共用了同学们熟悉的、爱听的六首歌曲:《新年好》、《上学歌》、《月亮代表我的心》、《吉祥三宝》、《冰糖葫芦》、《一分钱》。

  本节课内容很简单,只是干巴的说教还很没趣的课,因此,我设计了以上环节。用唱歌的形式授课,同学们感到轻松、放松,整节课不象是在精神紧张得上数学课。

  三、备课充分,设计了合理的复习导入。

  课的伊始我设计了两组计算题,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出现,并且取名也很具挑战性,女队叫“铁算盘队”,男队叫做“计算器队”。比赛的结果女队获胜,男队不服气,发现老师出的题有问题,女队的计算全是整十、整百数。由此引出新课。板书《简便算法》。

  以“十一”购物算帐的事情为引线,设计较合情合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为了给老师算一笔账,是带着任务学习,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有动力。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8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半放半扶”的教学思想,和有意识地合理处理教材,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有意识地强化了“要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这一数学思想,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

  如在:

  (1)新授环节,解决例题时,引导学生按要求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1250÷25÷5方法二:1250÷(25×5)),引导学生比较后有意识地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可以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设计中渗透和强化在巩固除法运算性质的同时,用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3、注意了解答应用题的学法指导。如学习例8时,通过引导学生:

  (1)由问题找条件;

  (2)由条件提问题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审题,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选择方法列式解答。

  与此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寻求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和计算题的不同简便算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9

  这节课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绐课。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我是想作为分数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 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先复习整数除法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很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 以自主探索为主。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上,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在小组合作方面我还应多钻研,如何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如何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乐于参与其中?将是我接下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10

  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意识,为学生简便运算提供的方法选择。

  《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别人的方法,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的算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很好,其实“凑十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一种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说就是一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在三年级乘法的教学中福34×33,学生也是在运用算法的多样化,在不自觉中运用乘法分配律在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方法是34×30=1020,34×3=102,1020+102=1122。在以后的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明了,其实简便运算我们以前就会,只是书写格式的要求不同和老师没有明确的给我们说出来而已,让学生感觉简便运算不是很难。

  从生活实际出发简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让学生树立简算的意识。

  简便运算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是很多的,在商店买东西计算应付多少钱,采用的大都是移多补少的凑成整十数简便方法来计算的,这些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如去自由市场买东西。买完东西付钱,有很多简算的方式,如应付48元钱,很多人是付50元,找回2元,这也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如要付43元,有些人会选择付53元,这样可以快速的找回10元,其实简便运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让学生去感知简便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泛,从而增强学生简算的意识。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11

  算法多样化是不是就等同于一题多解,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呢?这是值得所有的小学数学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一味地强调算法多样化。我们教师在实施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1、要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实质。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实质是尊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计算中感受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算法的多样化,而将算法形式化、教条化。

  不少算法是在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的不停追问、暗示下“逼”出来的。像有的学生为了“配合”教师,把实际计算中自己不用的算法“上报交差”;有的学生则为了“与众不同”,人为地拼凑算法;有的算法实际上是与别人雷同的……可以说,这些算法并不反映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也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如果片面地追求算法的数量,以为算法越多越好,而忽视算法的质量,忽视算法背后所代表的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很容易会把学生引入钻牛角尖和乱用算法的误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表现出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多样性,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些算法比较简便,有些算法比较麻烦;有些算法思维水平较低,有些算法层次较高,这就会产生算法优化的问题。算法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例如,解决“18+7”这样的计算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也不要用一种算法去统一,更不能算法“自由化”,即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了解各种算法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算法,以此正确地理解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至于教材中编排的某些算法,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其一,若已经是学生不用的“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以免学生走回头路。其二,若是算法经教师“千呼万唤”仍不“出来”,说明算法离学生“最近发展区”很远,大可不必呈现。其三,若是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算法,教师可通过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也可通过向学生推荐等形式进行呈现。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把算法刻意“灌输”给学生。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 篇12

  本周,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知识。这节课,有一点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地方,然后记录下来。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老师说一个接近于整十、整百的数,学生用掌声表示多的或少的数。由于声音是不可停留的,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听,才能用掌声正确地表示出数。而且,我采用各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看哪组的掌声齐。于是,学生听得很认真,用来表示数的掌声也非常整齐。这样,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必须认真听讲的情境,学生在这节课剩余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听得都很认真。

  其次,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了“多加的要减去”这一类型的题后,我出示例3:165-97然后提问:“这样的题该怎样算才简便?你能试着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你的算法吗?”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算法和结论。85%的学生都知道,165-97=165-100+3在这种做法中,在解释理由时,很多学生都能举出生活的例子,解释得很清楚。其中,谢昊同学是这样解释的:“一件衣服97元,我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售货员又找给我3元,对于我兜里的钱来说,拿出100,再加上售货员找回来的3元,我还是付了97元。”学生能从生活实际举出例子,说明他们从心里明白了算理。最后,我根据例1、例2总结出的“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提问:“你能根据这个规律,自己用一句话来来总结例3这种题有什么规律吗?”很多学生都能模仿“多加的要减去”这个规律,总结出“多减的要加上”。

  学生通过模仿、分析,总结出解题规律,掌握得很牢固。但也有一些学生在做题时,会把这两种题混淆,还要在课下多练习。

【九年级数学《生活与算法》评课稿】相关文章:

《算法与流程图》评课稿08-05

《算法与流程图》评课稿12-24

数学评课稿10-10

数学评课稿12-05

《生活中的比》的评课稿11-08

人间生活的评课稿11-09

生活中的比评课稿01-13

《数学乐园》评课稿07-23

数学《比应用》评课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