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1
杨老师为二期课改配套的教材录制了一节示范课(做成光盘,与教材同步发行),并由我作了简单的点评。现将点评的发言提纲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学校是上海市一期课改、二期课改的基地学校,为了新教材的实践与研究,为了更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们承担了《情境、引导、探究》和《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有效性的研究》两个区级课题,本节课可以说是这两个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一个展示。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
1、运用心理激励机制,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
杨老师首先设计了生活化、情趣化的情境,并利用计算机将实物的动态旋转过程演示出来,展现具有旋转形象的图片,放映几何图形的旋转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中,在探究新知的同时,感受旋转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一般情况下,刚开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学习的主动性也较低,此时的`心理激励对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可以说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达到了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情绪,诱发积极思考的目的。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
2、激发学习内在动机,引导探究,带领学生朝着期望目标前进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杨老师设计了“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想一想”、“试一试”等逐步深入的活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数学新知,同时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获得深刻的数学活动体验。
学生在学习导入阶段被激发出来的兴趣、情绪、态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兴趣开始减弱,此时最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杨老师及时设计了“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想一想”、“试一试”等系列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正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极大地改变了那种被动的、单纯听讲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演绎,还要重视探索知识的过程,并把这个过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类比、联想和论证,逐步通过试探或试验来获得新知识。应该说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3、注重课程媒体整合,提高时效,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之中”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听课的效率更高(这一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可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研讨中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展现了多彩的图片、直观的动态过程和旋转的美感,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课时效率,其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
现代教学离不开信息和媒体技术,但是信息和媒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杨老师特别注意没有更多的关注信息和媒体技术本身,而是更多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的概念与规律上,使媒体与课程有机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本节课还有两个亮点需要提一提:
一个是为得出“图形绕任意一点旋转后,都会与初始图形重合”这一重要结论,杨老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结论。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是杨老师的板书非常漂亮、工整、规范,是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当然这一节课也存在着一点不足或者说遗憾吧,整个授课的节奏显得较慢,语言较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加以注意。
总之,这是一节体现“二期课改”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很好的示范课。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2
《基本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先对本节的说课进行简要评析。老师的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本节课孙老师有很强的教学功底,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适时到位。
本节课对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具体、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恰当,主次分明,抓住了主要矛盾。
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合理、实用,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特点。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选用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教法符合学法。与学法相适应。能够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指导,可以达到的不同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科学,能达到教学目的。授课内容科学、正确,注重了思想教育。教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并且注重难点的突破。
纵观孙老师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亮点:
1,用好基本题,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课从孩子熟知的生活中的基本图形的运动入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本课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每个活动都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作用。在出示基本题时,都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孙教师在复习了三种基本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这三种图形运动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对于有思维量的题,注重由浅入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孙老师在出示有思维量的题时,总是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对于有困惑的地方,总是及时给予适当引导。
3 、对于题目中含有运动的点,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孙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把旋转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快速直观了解旋转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虽然孙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之课,但也有一些遗憾之处:由于本次复习课,牵涉到图形的三种运动,所以教学时,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没有充分的估计。这一环节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所以使学生练习环节时间缩短,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3
本学期我校的“行知课堂”如期开幕了,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我们高数组的卢老师一直都在很用心的准备,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她在课下就试讲了三次,每讲一次就有不同的收获,对重难点的把握、驾驭教材越来越熟练。
在她讲的《图形的旋转》一节课中,上课伊始利用“游乐园”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此情境的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接着由一个钟面引入,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让学生体验了线段的旋转。
接下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过程中,卢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再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体验了整个图形的旋转,探索并发现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从而解决了三角形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是怎样的这个难点。
在教学中,卢老师多次让学生利用铅笔、三角尺等学具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中去感知、认识旋转,充分利用了直观性原则进行教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本次的“行知课堂”听课活动,我收获良多,不仅看到数学老师由直观到抽象,通过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更感受到了处处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相关文章:
《图形的旋转》评课稿(通用5篇)06-19
基本图形的旋转评课稿(通用10篇)05-21
《图形与变换》评课稿09-04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10-14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6-18
经典《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9-22
五年级《图形旋转》评课稿(通用10篇)05-16
认识图形评课稿09-11
《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稿06-09
平移与旋转的评课稿(精选7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