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时间:2023-09-28 14:55:12 方案 我要投稿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10篇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1

  一、建设学习小组的意义

  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小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等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组建原则

  1、“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之间的竞争。

  2、“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原则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磨合期”,便于小组管理,同时,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习小组组建方法

  (1)学习小组人数

  根据本班人数和教室特征,学习小组每组十人。人少不利于很好地开展讨论和交流,不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人多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人人参与,会使有些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人多不利于交流和个人展示,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2)学习小组附件

  A、创设组名: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如:飞天火箭、畅游太空、创新组等等。

  B、形成组训: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C、制作组标: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D、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要求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四、学习小组培训

  1.培养师生树立团队意识教师和学生首先要理解学习小组组建的意义,明确学习小组组建的方式,了解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操作,掌握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只有清晰学习小组的作用,才能使学习小组发挥出无限的潜力,在学习和活动中,使“自主团队”的文化特质得以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新课程讲求个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个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讲求合作精神,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新的内涵。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培养学生质疑对抗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提出质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5.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遵守课堂秩序,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

  五、学习小组管理

  1、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2、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学习小组评价

  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2

  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班级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保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力争人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特实行班级小组管理,具体管理细则如下:

  一、小组的编排办法:

  每班根据班级人数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由班主任按学生学习成绩及表现进行合理搭配。由班主任先推选出各组代组长。组员可以自主给小组进行命名,如“梦之队”等,并设计小组口号“奋斗带来快乐”等。每小组可坐成一竖列,也可以每大组分成前后小组,小组长一律坐在小组居中位置,方便进行前后管理。实行一周一评比,积分一周一公布。

  二、实施人人都是科代表的管理办法:

  1、各组所有成员中,每人担任该组一门考试学科的科代表。如小组人数不足,则可一人兼任两门学科科代表,但每人不得超过两门。如果人数富余,则选出一至两人担任技能学科的科代表。

  2、各组科代表必须负责组内成员该学科的作业收发和预习作业的检查,必需认真做好登记并及时向科任教师汇报。

  3、各组科代表,必需认真学好自己负责的学科,并带动好组员进行学习,努力为小组成员在该学科成绩的提高上作贡献。

  4、科代表在课堂上要带领组员进行认真学习,带动组员与科任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协调好课堂秩序,组员课堂如有不良表现,科代表课后要与其进行沟通,促进改进。

  三、小组的合作学习:

  1、开展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查作业,互相检查背诵默写,组与组之间可以尝试互改作业。期末复习时,各小组还可以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所学知识,或者组与组之间互考,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共同提高。

  2、在预习或作业时,小组成员对有疑难之处要进行合作探究;课堂上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合作讨论;复习时,小组成员可分工整理学习重点,形成知识链条。各科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

  4、同写小组周记。通过写小组周记沟通思想,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轮流写,每人一天,小组其他成员可阅读修改并在文后点评。

  5、轮流出黑板报。根据节日需要,或是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各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轮流出黑板报,每两周出一期。

  6、合作编墙报,墙报以学科学习为主题,统一张贴在教室走廊墙壁上,每两周一期。

  四、小组班级日常管理

  1、卫生安排办法:每天由一小组负责班级及卫生区的值日工作,具体分工由组长安排,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

  2、实施值日班长制:每日轮一个小组长做值日班长。班长安排好时间顺序。做值日班长的小组长要检查每个同学的仪表规范,督促值日生抓紧时间搞好卫生工作。放学后,值日班长负责督促值日生关好门窗,关好水电设备最后离开。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帮助。

  3、值日班长负责填写好《班级日志》,内容包括学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出席情况、课堂纪律、公物管理及突发事件等。

  4、每周由一个组进行一项活动创意。这个组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治性情,突出创新特色。

  五、小组长的职责:

  1、组长应对班长负责,对组员负责。应该是班长的好参谋、好助手;是组员的勤务兵、服务员。要努力提高本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负责督促各科代表进行作业检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负责组内卫生轮值工作的分工安排。

  4、负责督促组员保护公物,并及时做好损坏登记,并报班主任。

  5、对成绩比较差的组员有帮助他(她)提高的义务;对行为习惯差的组员有和他(她)交心、谈心的责任。

  6、对组员内部和与其他组成员的矛盾,有责任帮助调解。

  7、对组员严重违规行为,要积极向值日班长或班主任报告,不得包庇隐瞒,否则组长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六、小组成员的职责:

  1、对小组负责,对组长负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

  2、组员必须有上进心,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3、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组员必需完成的卫生值日等义务,时时想到我是小组的一员,时时力争为小组添光彩。

  4、有义务建议组长的小组管理,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成员。

  5、对小组长的一些包庇不公行为,有义务向班长和班主任汇报。对不能履行职责、带领组员共同进步者,组员可以通过小组会议对组长进行罢免,并推选出新的组长。

  七、小组积分奖惩制度:

  (一)奖

  1、大型活动和竞赛,为班集体争了荣誉的,该同学所在小组按市级给予小组奖励20分,镇级奖励15分,校级奖奖励10分,年级奖励5分。

  2、班级集体活动中,小组整体表现突出,受到班主任肯定的,给予该小组奖励分5分。

  3、小组作业优秀受到老师表扬的,或者课堂表现好受到老师表扬的加1分。

  4、寝室纪律卫生学习表现好获得加分的每人加1分。

  5、获得学校活动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2,1分,评为文明寝室的每人加1分,评为学校各种星级少年的每人加2分。优秀班干或者优秀小组长每人加2分。

  6、对一些严重违规事件及时举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10分。出了事故仍能积极举报者,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3分。

  7、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个人进入年级前10,前20,前50,前100的分别该生分别加5,3,2,1分,在年级进步200名以上的该生加5分,进步100名以上的加3分,进步50名的加2分,进步10以上的加1分,由年级10名之后进入年级前10的加3分。(流生、缺考以0分计算)

  (二)惩

  1、班级活动或平时表现极差,受到班主任全班通报批评的,扣该同学小组5分。

  2、小组负责的卫生轮值,在卫生评比中成绩不佳的,扣该小组5分。

  3、出现迟到、早退每人次扣1分,旷课、旷操每人次扣2分。

  4、迟交作业、作业质量低下的每人扣1分,不交作业的每人扣2分。在教室吵闹、课堂起哄,打瞌睡的每人次扣2分。在自习课吵闹,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的扣该同学所在小组5分。住宿生在休息时间吵闹,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休息的,扣该同学所在小组5分。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顶撞老师的,扣该同学小组10分。

  5、寝室卫生、消防扣分每人次扣1分,寝室就寝纪律扣分每人次扣2分。

  6、对不遵守班规校纪,出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赌博、作弊、谈恋爱等每人次扣10分,受到学校处分或通报批评者,按轻重分别给予该同学进行扣分(通报批评扣5分,警告扣10分,严重警告扣15分,记过扣20分,记大过扣25分,留校察看扣30分)。

  7、每次考试,小组总分平均最后一名者,扣该小组3分。

  8、在教室吃零食、乱扔果皮纸屑、粗言野语、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者,由值日班长登记,并扣该同学小组5分。

  7、故意破坏公物者按规定罚款,并扣该同学小组10分。

  8、仪容仪表不规范(穿拖鞋、不按规定穿校服及其他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仪表规定者),扣该同学所在小组2分。

  9、对班干部安排的事情,即使有意见要先执行,后反映。顶撞干部,不服从安排的,扣该同学小组3分。

  小组积分实行滚动管理,各组奖惩记录由小组长负责,出现争议的,由班委会讨论决定,每周累计公布,每月由班主任进行相应的总结、奖惩,学生个人奖惩与德育挂钩。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3

  前言:

  俗话说“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主任”。此言不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读了许多年书以后,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留在脑海深处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可是那些担任过自己班主任的老师却总是深深烙印在记忆中历久弥新。也有人说,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尤其是基础学段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太深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模式的不断更新,苦口婆心、耳提面命式的班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且明显也很难落实。98当班主任到现在,我也是从20xx年才开始摸索践行““班级小组管理制度”的.,应该说,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教学管理上,无论是学生的能力发展还是思想认识,这些年的成绩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此将这些年我在班级小组管理方面的做法简单总结,与各位班主任探讨商榷,以期望能够不断完善!

  指导思想:

  提倡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培养参与意识,缓解管理压力;学会理解和自省实施重难点:

  1、第一学期班干部和第一任小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指导;

  2、《班规》制定的合理性与操作性;

  3、出现困难生时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处理意见;

  4、尤其是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的落实程度与持续性;实施阶段:最好是高一上年学期开始

  操作步骤:

  一、充分熟悉学情,着眼第一任班干部的物色,实施每学期对班干部以全班信任投票的方式进行改选。

  理念:“班级小组管理制”不是只要小组长,不要班干部,而是在班级管理的最基层设置小组管理的单元,班干部本身既是参与者也是小组管理的维护者、量化人。可以这样说,班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关系着小组管理制能否顺利落实和延续。很多班主任都采用班级班干部管理,班干部处理不了的问题上交给班主任来做。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从来不赞同:首先班干部也是学生,无论是心智还是能力都有待提升。班级管理难免诸多矛盾,无形之中会影响班干部本身的发展。即使他们花了大量时间管理好了班级,可是自身消耗了大量精力,学习往往很不如人意,作为班主任又于心何忍?为此,我对于班干部的要求从来都是“做好排头兵,举好一杆旗”,也就是说班干部最大的职责是“做出榜样示范”!

  选拔方式:第一学期的特殊性决定着班干部选拔的难度,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介绍”、“班级临时性活动”、“初中学情调查”、“学生自我推荐”等方式摸排一下,初步了解一下班干部的可聘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个别情况可以提前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考察一个月后全班举手表决确定班级第一任班干部。除了班级基本的“班委会’和‘团支部”配备外,建议不设“副班长”一职,全部班干部总数在14人左右(包括课代表)。

  二、班干部分组、制定班干部值日表(每天两名)、认真筹备召开第一次班干部会。

  第一次班干部会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准备认真组织。

  第一步:向全体班干部告知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治班思想、基本理念、班级目标。这些将成为《班级规定》的主要内容或方向。尤其是班级目标,不同的班级班主任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目标应该成为全班学生和全班教师共同的目标,将来可以稍作修改,但是必须始终坚持!

  第二步:说明自己作为班主任对全体班干部的“排头兵和榜样示范作用”基本要求。

  第三步:介绍“班级管理小组制”的实施步骤。可以对近期工作做出通气安排,比如班干分组、小组组合、班干值日、考勤汇总、主题班会与小组会的基本设想等等。第四步:班干部分组。班干部分组可以采取优势组合式,也可以采取班主任定名制,将班干部分成6至8个组,每组最低两名,尽量照顾到男女生的搭配和学科优势的搭配。第五步:初步讨论班规的制定,但是文字工作必须由班主任完成!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1.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个小组为宜,每组6—7人。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1.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

  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XX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1.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实施方案(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①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②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1.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元/人,二等奖:8元/人,三等奖:5元/人,进步奖5元/人,XX片前三名奖励100元/人,XX片前十名奖励50元/人)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以丰富的历史内涵,精彩纷呈的竞技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象棋活动中,蕴涵着我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体现着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启示,发生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互动。象棋的学习应本着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培养战略思想,养成韬略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全盘观念,终身学习习惯。将棋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学会做人教育相结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我校办学品位。

  二、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中国象棋的发展历史,向孩子们介绍中国象棋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它的渊源历史,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深感到自豪,极大的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国象棋技艺的兴趣。

  2.认识棋盘,了解一些简单的象棋术语,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掌握不同棋子的子力价值,了解对局中兑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它们走法和吃子,认识全盘棋的走法,会比较完整地下一盘棋,能和同学,朋友或家长对弈。

  3.掌握象棋的基本规则,懂得一盘棋胜,负,和的判定,在下棋中能够判断是否违反规则,并能说出一盘棋的最后结果,了解一些比赛的基本规则。

  4.认识“将军”在实战中的重要性,知道将杀对方的帅(将)是取胜的主要途径;知道应将是解杀的唯一途径,正确、合理地应将是一个会下棋的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能在实战中灵活应将。

  5.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杀法,进一步掌握各种棋子的性能,初步懂得将杀帅(将)的简单技巧,能在实战中将杀对方。

  三、学习象棋的意义

  1、培养勇于进取。

  2、培养勇于拼搏。

  象棋是激烈的竞技艺术,两军对垒勇者胜,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无从谈起象棋。象棋决定胜利的是进攻,即使是最坚固的防守一方,也必须靠反击来取胜。在学习象棋过程中,这种进攻的意识会主导着棋手的思维理念,自然地培养着勇于拼搏的精神。

  3、培养认真思考。

  棋局变幻无穷,气象万千,机奥难测。特别在中局格斗中,子力犬牙交错,暗礁林立,看似胜券在握,其实危机四伏。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到直捣黄龙府,不能宣布胜利;同样,不到山穷水尽,就不要轻言失败。处于胜势不放松,处于劣势不气馁。认真思考。机会多多。

  4、培养全局观念。

  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这是大道理。有些孩子下棋,见子就吃,图个痛快,往往贻误战机。经过失败的教训,就会逐渐明白全局高于局部的道理。象棋在于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以棋会友、广交天下也是象棋手的优势。

  5、培养注意集中。

  孩子在学棋过程中,一定会尝到注意力不集中的苦果,稍不留神,或一着不慎,往往断送大好河山。注意和记忆力对象棋活动可以说是基本功。站在前人肩膀上,基本杀法、胜负判断、布局技巧等就没有必要一一重新摸索,这就需要好的注意集中和记忆力。

  6、培养承受挫折。

  孩子们不会对事业的成败,有着切身的经历和感受,象棋却是一项非常好的前期锻炼,“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不服输,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这种精神意志的修炼,又何等宝贵!

  四、具体学习安排:

  1:了解象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象棋的兴趣,并初步学习认识棋盘,知道棋盘上有哪些知识和内容。认识棋子,并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正确摆棋,知道下棋的规则和要求。

  2:学习象棋的基本将法,了解棋步的读法和记法,懂得一盘棋胜,负,和的判定,在下棋中能够判断是否违反规则,并能说出一盘棋的最后结果,了解一些比赛的基本规则。

  3:学习简单的运用兵、车、马、炮等棋子的基本杀法。

  4: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让孩子们分组练习,继续巩固象棋杀法。期末组织一次组内的象棋比赛。

  五、纪律要求:

  1、按时参加学习,不旷课;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共进;

  3、进入教室自觉保持安静。

  六、活动形式:

  学习象棋先进思想、学习技法及规则、棋局讲解、教学比赛。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6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的历史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满足大家心理需求助于,特在校园内成立音乐兴趣小组,以声乐训练为主。

  二、兴趣小组成员:

  30人左右分别从三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二下午最后一节课

  四、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项目:

  声乐训练(独唱、表演唱及合唱)器乐演奏

  六、指导教师:

  刘永江

  七、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八、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九、活动安排:

  训练老师:刘永江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7

  一、活动方案的目的意义:

  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组织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它作为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培养全校和班级的美术骨干,推动全校的美术学习、美术活动以及为培养美术人才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兴趣。

  二、活动方案的总体目标: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与活动时间:

  1、适用于4—6年级。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

  2、活动时间:周一下午第三节课

  四、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

  1、活动要固定,通常每周一次,活动制度化。

  2、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不轻易暂停。

  3、参加成员坚持自愿报名,任课教师筛选,确保参加学员的水平,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五、活动方案的具体步骤:

  1、强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

  2、完善活动内容。

  3、通过多媒体、知识讲座、欣赏名画开展活动。

  4、举办学生作品展评

  六、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

  1、重视基础训练,结合小学生工具材料特点,重点对简笔画、儿童画强化训练,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2、指导学生参加与校园环境布置,指导学生设计黑板报、墙报,边学边实践,边干边提高。

  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

  4、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从中感受不同的美。

  5、让学生能够尝试进行比较喜欢的主题创作画。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作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6、让学生自行欣赏中外名作,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水平,学习优秀绘画技巧及绘画形式。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孩子健康而有特色地成长。

  二、活动目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特组织了舞蹈兴趣小组。通过每周一次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舞蹈的.基本训练,让学生通过活动,注意自己的基本形态,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步伐,培养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对舞蹈表演所比备的软度、开度,以及训练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措施:

  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必须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合拍,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凡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不论水平高低,要保护其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参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指导并采取多种形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感,使潜在的智慧和舞蹈才能得到自由地发展。

  四、活动安排:

  1、时间: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课。

  2、上学期,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学习舞蹈简单队形,让学生学会有关舞蹈的技能。

  3、下学期,掌握一些舞台艺术表演的方法,会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情感,增强技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努力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并为创建学校特色添砖加瓦。结合六一文化艺术节活动编排两个舞蹈节目参加汇演,力求取得好成绩。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9

  一、活动目标

  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意。什么是朗诵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文章有感情地诵读出来。通过朗诵,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儿童通过朗诵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本活动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活动形式

  以短小精悍、词语优美又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或小散文作为基本学习内容。小组活动以读、练的形式为主,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活动还穿插有名篇朗诵欣赏、分小组的比赛及讨论、演讲录像观看等内容,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活动时间与内容安排

  第1周:宣传、发动

  第2周:学生名单的确定及参加活动的要求事项

  第3—6周:普通话强化训练

  第7周:朗诵技巧的简介及美文朗诵欣赏

  第8周:朗诵训练

  第9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10—12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13—15周:配乐朗诵练习

  第16周:组内朗诵汇报比赛

  第17周:学生谈谈朗诵训练的心得体会

  第18周:总结一学期的活动情况,评选优秀学员

  学生分析:

  参加本小组的学生来自三年级和四年级,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虽然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但是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并且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一定的阅读,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和散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以及所蕴涵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循序渐进提高诵读水平。

  教学内容:

  每周参加花言巧语,了解文意,掌握诵读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学校不断进步的灵魂,学习是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营建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我们以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潮。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逐步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为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二、活动目标

  最能致远是书香,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是校园文化的集中显现。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力争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创建特色学校,使我校的办学层次上一个新的台阶。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无书卷之气,自然难以厚积薄发领悟学科之妙趣要义,自然难以游刃有余体验课堂教学之酣畅淋漓”。通过读书活动提升师生文化素质,在全体师生中掀起读书高潮,不断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四、阅读书目

  校长室向全校学生和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推荐的书目中包括文学经典、思想修养、文学艺术、教师技能、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书籍,推荐的书籍可以到图书馆借阅。

  (一)教师阅读书目

  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书目

  2.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3.有关成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教师心理及其它有关成人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书籍,

  (二)学生阅读书目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严文井童话》《叶圣陶童话》 《张天翼童话》 《爱的教育》《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寄小读者》《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汤姆索娅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木偶奇遇记》《西湖民间故事》《调皮的日子》《丛林奇谈》《非法智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五、学习形式

  开展读书活动可采取自由结合或个人自学的形式,学生可按班 级、年级组织学习,教师也可按年级组、教研组进行集体学习。

  六、具体实施办法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要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充分发挥图书室、图书角的阵地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并将“阅读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开设阅读课,制定阅读课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及考评方案,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

  一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20首;

  二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4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

  并为学期末的经典诵读比赛做好准备。

  (2)必读书目---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

  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

  坚持写读书笔记,学期末举行读书笔记评比。

  (3)充分利用好开方式阅览区,每个阅览区设立一个专门的负责班级,全部图书实行开放架管理,读者可以自行选书在区阅览,或到负责班级处办理借书手续。

  (二)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1)通过开展读书日活动,全面推动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

  (2)图书室根据新教育文库推荐的书目,凭借我校图书室已有的图书,每月作好一期新书介绍工作,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图书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每日的图书借阅工作,以确保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

  (3)认真上好阅读课,午间休息时间为学生读书时间,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业学习环境,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4) 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不得少于100册,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5)每个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根据阅读主题自己动手制作剪报,中、高年级的孩子则是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读书笔记,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精美的小插图。班级或学校将开展相关的评比、展览活动,使阅读记录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6)与大队部结合,充分发挥小红花广播的作用,开展“好书介绍”、“读书笔记活动” “读书小博士”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7)学校教科室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的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8)学校将对各班的阅读标兵,不仅给以必要的表彰,而且还组织这些孩子到书店去,为学校购置书籍。这样做一是让孩可以购回他们自已想看爱看的书目,更是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浓烈的阅读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与书籍走得更近,更易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阅读场”。

  (9)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考级,并颁发奖证。

  (三)、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及措施:

  (1)鼓励教师多读书,我们将举办购书活动:组织教师去书店购书。

  (2)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4-5本教育论著。

  (3)每位教师根据每月校长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写教学随笔,以此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活,反思自己的教育片断。写的方式自选,可在教育在线书香世界中开个人主题贴,也可写在教科室统一的笔记本中。

  (4)继续举办全体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交流中不断形成教师读书的文化氛围,丰富经验,提高新教

  (5)以年级组的方式开展形式灵活氛围轻松的读书竞赛活动。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班级小组建设的设计方案(通用7篇)09-20

班级建设方案03-14

班级学风建设方案01-07

班级建设方案范文03-31

书香班级建设方案03-12

认真烤烟小组建设工作通知06-21

团队建设小组活动计划书10-31

班级建设的建议书02-26

班级建设建议书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