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方案

时间:2024-08-09 22:14:46 泽彪 方案 我要投稿

共同体方案(精选22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共同体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共同体方案(精选22篇)

  共同体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区域性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为共同体)为切入点,构建区域性校际间协同发展平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校际间共学共研、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均衡优质的工作设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1.构建校际协同、学科联盟的多元发展共同体。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合为“十大研学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市所有教育学段范围内所有学校,确立以城区优质学校为“引领校”,一定区域内若干学校为“成员校”的发展共同体,放大优质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协同发展。

  2.确立“打造特色活动、建设品牌学科”工作目标。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学校间、教师间基于学科发展的联合教研、专业培训、联评联测、交流分享等研学活动,高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校本德育研究、教师素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

  3.探索建立优质高效的共同体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建设支撑校际间协同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激励机制。

  三、工作任务

  1.健全共同体工作制度。制定并完善共同体管理职责,将研学发展共同体绩效评估和成员校个体评估相捆绑,对各共同体整体工作进行捆绑式督导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数据,充分调动共同体、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共同体学校协同发展。

  2.形成联评联测机制。要坚持质量为核心思想,以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三级监测”工作,不断地摸索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模型,提高教学质量监测水平。

  3.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围绕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和任务,确立课改主题,制定实施办法,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名师”,形成“专家培训、名师示范、骨干参与”的研究团队,通过主题教研、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地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形成校际联动的'课改氛围。把“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教学法等逐步覆盖到全市各学校。

  4.建设学科教研联盟。各共同体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成立多学科的教研联盟,开展集体备课、送教送培、课题研究、示范培训工作,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质量,评选“优秀学科教研联盟”。

  5.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各共同体要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联盟等组织,以联席会议、联合研学、专家讲学、名师带徒、巡回送课等为路径,深度整合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资源,建设市级研训专家库,培养本土研训专家。

  6.共享研学发展成果。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教研策略,推出“名师赛课”、“优课展评”系列特色研学活动,使研学发展共同体成员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方面实现相互交流与提高。

  四、工作职责

  (一)教师进修学校职责

  1.制定研学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将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本校教研、培训工作任务有计划地融入到各共同体活动中,并做好专项工作指导,撰写工作总结。

  2.定期召开研学发展共同体工作会议,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确立年度研学工作主题,有计划、高效率地指导各研学发展共同体的研学活动。

  3.制定研学发展共同体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及时考核评价。

  (二)引领校职责

  1.引领校校长为共同体总负责人,指定一名业务副校长为秘书长,起草共同体学期研学计划,在共同体中通过后开展工作。

  2.引领校要将校本教研与研学发展共同体研学活动有效整合,共享引领校校本教研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引领校要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在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开展“教学观察”、“课改实验”、“质量监测”等专项研学活动,市级研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

  4.引领校要组织优秀师资开展帮带研学工作,以“微课例、微教研、微培训”等方式,按学期组织共同体内优秀管理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送课下乡”、“送培入校”、“名师帮带”等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三)成员校职责

  1.成员校要认真落实研学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参加共同体内的所有活动。

  2.成员校要积极承担共同体指定的集体备课、主题教研、专项培训、联评联测、综合活动等研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并提供完整的工作档案。

  3.成员校要为本校领导、教师参与和承担共同体内的研学工作提供无条件的保障。

  4.成员校要为共同体研学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共同体要在市教育局工作组的领导下,充分认识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引领校、成员校要成立专项工作组织,指定业务领导具体抓此项工作,校长要亲自研究、部署、参与共同体活动,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2.完善管理机制。各共同体要围绕教育局重点工作,作出对应的工作部署,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时限,做到职责明晰、任务具体、稳步推进。

  3.实行专项督导。教育督导室、基础教育科、综合科、教师进修学校组成联合督导组,加强对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协调、及时总结,将评价结果纳入教育局年度评估体系,并对成绩突出的引领校、成员校及个人予以专项工作奖励。

  共同体方案 2

  教科研共同体是为了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望,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各个成员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本着“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合作互助,共同提高”的方针,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项目推进为主阵地,努力创设教科研交流平台,拓展校本教科研功能,发挥学校教科研优势,优化学校教科研资源,增强教科研实力。同时也有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下是我校创建学校“教科研共同体”实施方案。

  一、教科研共同体建设的总体目标

  1、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建构起高质量的学校教科研共同体,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各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2、以分享合作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实践反思为方式,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强化教科研共同体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研究,从而建构起具有共同教育愿景的共同体,探索一条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

  3、在求发展、求创新的基础上,重视共同体成员的'教学优势和科研专长,并在教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积累教科研活动资料,开发资源,加强校本研修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

  二、教科研本共同体建设的活动内容

  1、邀请名教科研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成员深入学习科研理论,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沙龙,广泛深入学习、宣传、普及新时期中学教学科研理论,努力将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实践。

  2、在科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学校各课程项目建设全程参与撰写、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等参与评估审核。

  3、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教科研专题活动沙龙。

  4、对学校教师的科研论文、案例等进行统一指导和审核。

  5、组织协调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组织并指导教师围绕科研课题研究开展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

  6、参与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等评委活动。

  7、鼓励校际之间多渠道、多形式创设条件,丰富共同体的活动内容。

  三、教科研共同体成员的激励

  1、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同等条件下,充分向共同体成员倾斜。

  2、共同体成员可以在学校条件允许下适当增订有利于教科研水平提升的报刊杂志,以提升理论水平。

  3、优先考虑共同体成员的外出学科培训,教科研培训等培训活动。

  共同体方案 3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革命,调动广大教师探索和总结教学策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开展同伴互助和群体性研究,进一步丰富我校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办公会“构建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构建和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臧传发兼任,成员由教科室领导、年级领导、处室领导、名师、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活动开展、成果验收、评价和奖惩等。

  二、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

  1、分年级、按学科以4—6名教师为团队,组成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设组长一名,负责学习研究的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和成果上报。

  2、各年级将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结果于20xx年9月25日前报教科室。

  3、教科室对各年级上报的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类建档并公示,作为评价验收的对象。

  三、学习研究内容的确定

  1、教科室根据学校课堂教学革命的.实际,发布教学策略研究指导性课题,供教师选择。

  2、各学习共同体可根据年级和班级实际和自己的特长自行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申报。(上报“淮滨高中教师教学策略学习研究申报表”)

  3、教科室对各学习共同体申报的课题进行汇总并公示。

  四、活动开展、成果验收及奖惩

  1、各学习共同体在组长组织下积极主动开展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并对活动过程做好记录。

  2、各年级每月组织一次对学习共同体阶级性成果的评价验收,在此基础上向教科室推荐6项优秀成果。由教科室对各年级推荐的每项优秀成果开展汇报实录活动,并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汇报实录情况进行打分量化,对年级排出名次。学校对第一名的年级奖励壹仟元。

  3、每学期各学习共同体将学习研究成果上报教科室,由教科室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出优秀成果若干项,学校为优秀成果颁发荣誉证书,组织教师教学策略专题报告会,对成果在校内推广。

  共同体方案 4

  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成人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习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习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习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平,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申报了关国家、区级不同级别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实现了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学习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发展目标取向、方式单一的状况,从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习与传授转向教师个体实践经验和个体感受。不但学会了明确知识,而且增长了更多镶嵌于实践之中的、默会的实践知识。此外,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的运行,将教学问题的解决还原于问题产生的现场——课堂,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共同体方案 5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习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共同体方案 6

  学习共同体是有着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学习团队,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要的组织载体。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能够加快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了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20xx年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将在七八年级各班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牢固树立“为生命奠基,为发展服务”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根据《渭南市实验初中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安排,积极开展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构建“民主平等、积极参与、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文化,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促进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组建原则:

  1.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背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组建若干个学生学习共同体。各组应该有人数大致相等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保证各组之间整体水平均衡(组间同质),有利于各组之间展开公平合理的良性竞争。在小组内部,各组都拥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利于不同层次组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和合作探究(组内异质),实现人员组合的最优化。

  2.个人意愿和群体意愿兼顾原则

  分组时,在保证各共同体基本均衡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意愿和群体意愿。

  一是不把彼此排斥的学生编入一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共同体的活动开展。

  二是对学困生应编入对他们持中立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共同体内,以满足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学习共同体确立以后,人员构成大致不变,以维持共同体的相对稳定。必要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条件是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共同体氛围,确保共同体能够持续有序的发展。

  四、组建规范

  1.确立共同体

  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根据自己班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学生和任课老师意见,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每六人一组,建立起若干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内又结成若干个学习对子。每个小组按照A、B、C、D……命名(也可以全组成员一起为小组进行个性命名),组员分别为A1、A2、A3……

  2.实行组长负责制

  每个学习共同体设立一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经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成员至少担任一科学科小组长。

  3.建设合作体文化

  班级要着力打造学习共同体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观念,努力营造“和谐团结、平等互助”的氛围。初期的共同体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名,各组成员集思广益,为本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目标和团队精神。二是口号,各共同体成员通过讨论,可选择名言警句,也可自我创造,形成口号。三是组规,共同体成员需达成共识,形成本组组规,内容涵盖一日常规、协作学习、自我控制等方面,形成书面材料,各成员签字认可并遵照执行。四是标志牌(或标志贴),可将组命、口号、组规、个人奋斗目标等制成标志牌(或标志贴),置于桌面上,时时提醒、鞭策共同体成员共同进步。

  五、组织管理

  1.采用两条线管理模式

  (1)学习过程管理。成立学习联系会,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学习联系会由学习委员、学科小组长组成,负责对共同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统计和评价,并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和统计工作。每周五交教导处备案。

  (2)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成立管理联系会,由班主任统一管理。管理联系会由班长、行政小组长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填写相关表格,一周一统计,一周一评比,并在德育课上进行公布。班长做好表格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每周五交教导处备案。

  2.学生干部管理职责:

  行政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纪律情况。

  (1)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本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集会、出操、纪律、劳动、卫生等各个方面进行督查。

  (2)学习方面,督促各学科小组长带领组员搞好本学科学习,并对课堂表现、作业收交等情况进行督查。

  (3)对违纪现象进行劝阻、批评教育,对后进生进行帮扶。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3.学科小组长协助行政小组长管理本学科的课堂纪律,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学习管理。

  (1)带动本组成员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本学科学习中,对违反课堂纪律者进行劝阻批评。

  (2)组织本组成员自学时独立思考,注意提醒组员保持安静。

  (3)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对子”互学,完成组内合作学习。注意提醒组员集中精力,不转移话题,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4)协助科代表收交、检查本组成员学科作业。做好登记,及时汇总本组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反馈给科代表或科任老师。

  (5)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对本小组本学科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总结。

  只要做起来,风景在路上。我们希望通过全体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将班级共同体建设好,在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从自主走向自律,从自立走向自强。也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在共同体建设实施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实现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共同体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平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成人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平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共同体方案 8

  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不断凝聚共圆伟大中国梦磅礴精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民族团结,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加强正面引导。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中国、中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之间内在关系的认知,深刻认识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行合一。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抓在日常、抓在经常,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学生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习一个典型模范、讲述一个故事、学唱一首歌曲、撰写一篇作文、参观一次展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宪法宣传周”“民族法治宣传周”“小手拉大手,争做合格公民”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拓展到每个学生家庭,拓展到社会每个角落。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征文、绘画、手工制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拉手联谊、校园文体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品牌化。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校内媒体,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的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鼓励支持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微视频、微电影等,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讲堂”等网上网下平台,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校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培育网评员队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校实际办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重大纪念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价值共识。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通过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题材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大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怕牺牲、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纳入党员干部和教师教育培训范围,增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队伍,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共青团、少年队干部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全体教师主动参与,根据需要聘请民族团结先进人物、道德楷模等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督导落实。学校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针对不同岗位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落细落实。

  共同体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临沭县教育体育局关于组建城乡教学共同体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教体局要求建立教学共同体,本着平等、互助、民主、尊重的原则,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强化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推进有效教学行动;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平台,加强横向交流,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构建和谐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原则

  共建、共享、共赢原则: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

  三、工作目标

  1、教师互相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校互相促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四、工作任务

  1、教学共同体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共同体学校发展研讨工作会议,积极进行教学管理的交流。

  2、教学共同体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相互的教学调研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教学共同体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学校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观摩活动。

  4、教学共同体每学期组织一次各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5、教学共同体构建各级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交流教学信息。

  6、教学共同体每学年开展一次“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活动。

  7、教学共同体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素质交流展示活动。

  8、教学共同体每学年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交流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共同体间各学校的办学风格特点,找到相互间协作的最佳结合点、增长点,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协调组织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制度,共同做好共同体发展的工作。

  (二)健全保障机制,确保互助共同体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学校共同管理机制。共同体的成员单位由共同体统一管理,各成员单位对共同体负责。校长、中层管理干部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共同探索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共同体内所有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组长、班主任定期交流经验,探索高效教学研究活动和班级建设新思路、新举措;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定期举行公开课、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开展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设备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加强城乡联动,促进学生交流与成长。

  1、组织城市学生体验乡村生活,爱心回报社会。

  组织部分学生到乡镇学校和社区、学生家中体验和学习。通过向困难农村学生捐献书包、书籍等奉献爱心;通过城乡学生联谊、手拉手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激发向上的信心和意志。通过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敬老院等参与爱心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感恩。

  2、组织乡镇学生到城区学校参与活动,开阔他们视野。

  定期组织乡镇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到第一初中参加文体、读书、演讲等活动,增进友谊,相互学习。条件允许时可共同组织部分学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科技馆等参观考察、共同活动,增长智慧,渗透教育。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拓展学生交流平台。

  第一初中有丰富的家长资源,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城乡学校交流互动,让城乡学生逐渐相识、相知,开展“年级与年级结对”、“班级与班级结对”、“学生与学生结对”、“家庭与家庭结对”的联谊活动,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通过“走进乡村、享受自然”和“走出乡村,体验城市”同吃同住同学习系列活动,让城市通过家长提供的机会和场地,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让乡村学生感悟城市文化的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城里学生还要通过亲身体验农作物栽培、家畜养殖、果树管护等,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利用第一初中的家长资源,对共同体内家庭困难学生实行救助、帮扶。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强化城乡学生交流互动。

  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和监控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城乡孩子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交流活动,加强城乡学生的联系,互相切磋学习方法、生活经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善于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个性品质。

  5、组织共同体内城乡学生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共同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每月活动主题,共同体内制定统一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城乡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展活动展示与评价。组织艺体特长交流、综合素质展示、科学制作、学科竞赛等联谊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城乡学校评选出的书法、绘画、小制作小发明等作品,要在城乡学校间公开展示,互相交流切磋。

  6、组织共同体内城乡师生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第一初中的优质资源,良好的体育设施、达标的器材配备,组织共同体城乡师生在第一初中校园内定期开展各种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乒乓球赛、篮球赛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五)认真搞好活动评价,激励师生积极参与。

  共同体各学校要及时总结共同体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员(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期末个人量化中原有成绩基础上再进行10%的奖励。

  9月:

  1、共同体学校之间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能手示范课。

  2、学生习惯培养经验交流及展示、观摩活动。

  3、举行中层管理干部、年级主任、班主任教育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10月:

  1、班主任、教研组长论坛。

  2、教师个性教学法展示。

  3、第一初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讨、展示活动。

  4、联合体学生“我爱祖国”演讲活动及征文比赛。

  11月:

  1、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

  2、阶段监测交流活动。

  3、举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课改经验交流。

  12月:

  1、联合体学校精致化管理观摩。

  2、优秀校本教材交流展示及经验介绍。

  3、优秀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4、教师优秀博客、随笔、网页等展示活动,及实践经验交流。

  共同体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学、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质量,开展“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活动,努力构建“校际联合结对、区域联片组团、市外联谊结盟”的共进发展模式,促进吴忠市各县(市、区)校际之间、吴忠与银川都市圈校际发展合作体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形成以强带弱、城乡联动、川山互补、共同提高的教研新格局,建立跨校际、跨县域、跨市域“共享、同进、均衡、发展”的教学(教研)新机制,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吴忠市教育教学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行动目标

  (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共同体的领导、组织、管理、实施、评价等工作机制,促进教学、教研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二)完善工作网络。健全市教研室统筹协调、县(市、区)教研室密切配合、牵头学校组织实施、协作学校积极参与、教研组具体落实、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六级教研网络,确保共同体活动落地生根。

  (三)完善工作架构。重组吴忠市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吴忠市直属学校与市域内各乡村学校组成教学(教研)共同体;组建吴忠市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县域内的1所城镇学校分别与几所或者多所乡村学校组成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组建利青同城一体化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吴忠市直属学校与青铜峡市学校组成教学(教研)共同体;构建银川都市圈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由吴忠市名优学校与银川市名优学校组成联盟学校教学(教研)共同体。

  (四)优化活动主题。聚焦各共同体教学、教研、课堂、教师、质量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手段,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研究和破解教学、教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强教学教研的针对性,实现“精准教研”目标。

  (五)拓展活动形式。立足各共同体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专业引领、校际会课、专题合作、名师会诊、主题论坛、教学互访、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等方式,增强教学教研的有效性。

  (六)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共同计划、共同研修、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观课、共同说课、共同议课、专业引领、送教下乡、共同总结等形式,提高教学教研的实效性。

  三、行动措施

  (一)建立共同体的工作机制

  1.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共同体建设的指导、规划、协调、管理、督查、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工作。

  2.完善教研部门的服务机制。市、县两级教研室负责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服务、协调、组织等工作,采取“菜单式”服务方式,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走进学校和课堂,贴近师生,服务教学,引领教师共同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建立共同体的条件保障机制。共同体各成员校要全面改善相关校园网络、信息化功能室、综合实验室、学科教室等基础信息化条件,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创造条件。

  4.建立共同体的协商机制。市直各中小学为共同体牵头学校,其他各结对学校为协作学校。牵头学校和协作学校要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共同体活动,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共同研究解决本共同体内教学教研中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共同体内所有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

  5.建立“菜单式”教学教研制度。共同体各成员校可根据自身教学教研需求,向教研室提出有针对性和意向性的活动申请,由教研室认真分析预约需求,策划、指导、制定活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召开方案论证会,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召开活动培训会,让参与活动的所有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作用和要求。

  6.建立主办、承办、协办制度。教研室为活动的主办单位,牵头学校为承办单位,协作学校为协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活动方案的策划、论证、培训等工作,承办单位负责活动方案的草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工作,协办单位紧密配合承办单位开展活动。

  7.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教研室每年对各共同体开展的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对共同体各成员校的年度考核之中。县域内开展的活动由各县(市、区)教研室下发文件,颁发活动证书;市域内开展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下发文件,颁发活动证书。证书作为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

  (二)构建共同体的工作网络

  1.市教研室。作为共同体建设的一级网络,负责共同体教学教研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专业指导、过程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并做好活动的梳理与总结,形成实践与理论成果,面向全市进行推介。

  2.县教研室。作为共同体建设的二级网络,负责组建县域内的教研共同体,指导县域内的共同体活动,配合市教研室开展市域内的共同体活动。

  3.牵头学校。市直属学校为市域内共同体活动的牵头学校,各县(市、区)城镇学校为县域内共同体活动的牵头学校。牵头学校是共同体建设的三级网络,负责协调与共同体内各协作学校之间的关系,与协作学校协商制定共同体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活动主题、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做好活动的牵头、组织、实施和保障工作,保证共同体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4.协作学校。乡村学校为共同体建设协作学校,是共同体建设的四级网络,配合牵头学校制定教研活动计划、主题、内容、方式,组织本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同体开展的各项活动。

  5.教研组。教研组是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单位,为共同体建设的五级网络。共同体内的各学科教研组要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学法作为重点,重视新型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融合运用的实践与研究,推进“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注重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注重科学教学和实验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或者跨学科综合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型、合作式学习;重视培育、遴选和推广符合创新素养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实践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精神。

  6.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共同体建设的六级网络。各共同体要以牵头学校为主体,整合各成员校的教师资源,组建以区市级名优骨干教师为主持人、以青年教师为成员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在教学教研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采取结对帮扶、集中研修、网络培训、跟岗实习、在线课堂、送课下乡、送研到校等形式,引领青年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构建吴忠市教学(教研)共同体

  1.重组吴忠市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采取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自愿结对的方式,由吴忠市市直学校与吴忠市域内每个县(市、区)的1所乡村学校组成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试题、微课、课件、管理方法、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等一切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促进市域内校际间的深度协作,长期合作,协同发展。

  2.组建吴忠市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参照吴忠市市域教学(教研)共同体的组合方式,采取1+n的方式,由县域内的1所城镇学校分别与几所或者多所乡村学校组成县域教学(教研)共同体,形成结对帮扶关系,立足乡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城乡联动、校际互动、以城市拉动乡村、以强校带动弱校,整体提升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组建利青同城一体化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深入贯彻落实吴忠市委、政府关于利青同城化系列部署和要求,由吴忠中学与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市第三中学与青铜峡第七中学、吴忠市利通一小与青铜峡第六小学组成校级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

  4.构建银川都市圈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全面落实市委、政府对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要求,由吴忠市幼儿园与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吴忠市利通一小与银川实验小学、吴忠中学与银川市第二中学、吴忠市回民中学与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吴忠高级中学与银川市第九中学组成银川都市圈校际教学(教研)共同体,开展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教师培养、中高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都市圈“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进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提升吴忠市教育发展水平。

  (四)优化共同体的活动主题

  1.分析现状,摸清情况。在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之前,各共同体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和教师的需求,对学校的校情、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就“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学教研活动”“如何开展好这次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这次教学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向教研室提出有针对性和意向性的“菜单式”预约申请,由教研室对其进行评估分析。

  2.把诊号脉,寻找问题。在共同体向教研室提出“预约”申请的基础上,教研室可通过下校调研、座谈等形式,了解共同体内各成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遇到的困惑,把诊号脉各参与学校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共同体制定活动方案。

  3.确定主题,明确方向。在制定、修改方案的基础上,教研室召开方案论证会,组织教研员对共同体的活动方案进一步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和要求,并下发文件予以确认;召开活动培训会,面向全体参与的.教师和学校进行培训,确保活动不变形、不走样,收到实效。

  (五)拓展共同体的活动形式

  1.专业引领。各共同体要针对创新素养教育要求下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及教研人员采取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专题座谈等形式,引导教师学习掌握创新素养教育理论,探索“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的途径和策略,掌握大数据背景下的观课分析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

  2.校际会课。各共同体可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教研交流的方式,开展校际间的线上或线下“会课”活动,交流创新素养教育和“互联网+教育”要求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名师会诊。各共同体要组织本学校的名优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采取在线答疑辅导、在线课堂、在线教学、在线教研等形式,针对本共同体某些教师的“亮点教学”和“病态教学”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讨论,提炼可以推广的成功做法,制定解决“教学病态”的有效“处方”。

  4.专题合作。各共同体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在梳理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系列研究专题,通过“问题悬挂”和“问题招标”的形式,结合各自的优势确定研究专题,建立跨校际的专题研究小组,进行合作攻关。

  5.教学互访。各共同体要定期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互访活动,通过开展校际间的线上与线下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研课等活动,搭建和拓展共同体各单位推介、分享、学习、研讨的平台,使共同体内各校的教学“小智慧”凝聚成校际间的教学“大智慧”,便于校际间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6.城乡互动。各共同体内的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要互派教师进行定期学习、观摩、研讨,承担相应的教学教研任务,亲身感受农村或城区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发展和变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7.开放共享。各共同体要以学校为单位举办教学开放日(周)活动,面向社会、家长和其他各成员校全天候开放校园,开放课堂,让社会、家长和其他各成员校了解本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情况。

  8.党建融合。各共同体在开展活动时,党员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上示范课、举办党课讲座、与年轻教师、乡村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引领教学教研方向,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教学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中,不断探索党建和教学教研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同步发展,有效破解党建工作与教学教研“两张皮”的问题。

  (六)丰富共同体的工作内容

  1.共同计划。由共同体牵头学校与协作学校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目的、主题、内容、形式、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向教研室提出活动申请。

  2.论证方案。召开活动方案论证会,采取专家审议材料→共同体成员校领导专题汇报→专家论证→专家集中评议→形成论证意见或建议的方式,由共同体各成员校负责人就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措施等方面进行专题汇报,由教研室负责人与相关学科教研员组成专家团队,在详细审阅活动方案、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分析、点评和论证,并结合教学教研实际提出意见或建议。在论证会结束后,共同体成员校对方案进行修改,由教研室发文予以确认。

  3.共同培训。围绕活动方案,召开活动培训会。由教研室安排人员面向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内容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完善操作要领,确保活动紧扣主题、落实要求。在此基础上,也可安排专题讲座,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紧扣活动方案,就学科教学教研行动策略进行专题引领,便于分享智慧,交流经验,启迪思想。

  4.共同研修。围绕活动主题,采取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共同体各成员校教师学习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了解活动的实施目的和意义;学习与主题活动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把握活动的方向和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活动行为。

  5.共同备课。紧扣活动主题,按照“有效备课”要求,由共同体各成员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校级或校际备课团队,按照“团队研究→个人备课→个人授课→集体磨课→个人反思→完善教案”的程序开展“线下”或者“线上”共同备课活动,在课程标准和活动方案的引领下,认真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学法,切实制定出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6.共同磨课。紧扣“有效磨课”要求,在共同体各成员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者跨学科教研组组建校级磨课团队,共同开展“磨课”活动。磨课可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个人试讲与集体会诊相结合、上课与听课、说课、议课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紧扣活动主题,突出活动主题,不得脱离活动主题或者游离于主题之外开展磨课活动,力求通过校级间的磨课活动,磨出一节扎实有效、示范引领的“好课”。

  7.共同展课。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共同体各成员学校推选出的课例参加校际间共同“展课”活动,集中展示、交流校级磨课成果,深入探讨扎实有效的教学行动策略。展课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一是展示说课,由参与活动的教师采用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的方式,说课前的设计思路、方法与策略预估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缘由;说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策略。

  二是展示上课,由共同体各成员校选派的教师分别展示自己的课例,共同展示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各共同体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听课、观课活动,观察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借鉴其做法并激活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

  三是展示议课,采取中心发言人议课与学科教研员议课和参与教师的共同议课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评议做课教师的说课与上课情况。

  四是展示辩课,由中心发言人和参与活动的教师结合教师展示的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谈自己的思考,或谈自己的认识,或谈自己的体会。

  整个展课活动要紧扣活动主题,不得游离于主题之外进行面面俱到的说课、上课或者议课。

  8.共同送课。校际展课活动结束后,由共同体各成员校集体商量,按照校际展课的情况,根据结对乡村学校的需要,推选出优秀课例开展共同送课活动,展示校际展课的成果,引领乡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选送的课例必须是符合活动主题要求的、能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的优秀课例。共同送课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校际展开时的要求一致。

  9.党建统领。要着力探索实施“党建+共同体活动”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共同体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以党建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在开展活动时,支部可采取“主题党日”的形式,组织全体参与活动的党员开展“戴党徽、唱党歌、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承诺签名”等活动;可采取党课讲座的形式,由支部书记结合所开展的活动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地参与共同体所开展的备课、磨课、展课、送课等活动,主动帮扶乡村教师和青年教师,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教研中的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和教学教研的同频共振。

  10.共同总结。所有活动结束后,由主办单位组织、承办单位牵头、协办单位全体参与,对共同体开展的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要梳理出本次活动的突出亮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思路,重点总结出突出主题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要做好活动记录与总结及各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整理,包括文本、图片及音像资料等。要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推广,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活动中涌现的优秀教学教研模式和案例。

  四、行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重要举措认真实施。要成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域联动教学(教研)共同体,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共同体建设工作。各有关学校相应成立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协同做好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工作。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各教学(教研)共同体要认真分析现有学校情况,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度和学年工作计划,及时启动实施相关工作。要加强对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重视调查研究,注重过程诊断,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教研)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三)积极实践,不断创新。要加强实践,积极探索共同体建设的有效组织形态、组织机制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推动共同体内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改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共生。要致力创新,明确共同发展目标,找准相互间最佳结合点和增长点,以共同发展创造新成果,以新成果推动新发展,努力为我市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创新素养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新经验。

  共同体方案 11

  一、目标要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坚持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引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新优质学校,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集团,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基本模式

  按照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求,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实施“1+N”模式,“1”是教育集团核心校,“N”是教育集团成员校(成员校以不超过6个为宜),大力支持全区优质中小学校与新建校、乡村学校结对办学。通过发挥核心学校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按照核心校与成员校合作关系密切程度,以优质学校为核心,按照“1+N”模式建立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联盟,组建结对联盟型教育集团。按照教育集团组建目的、合作特点,结合我区学校实际,主要组建城乡共建型和贯通培养型两类教育集团,深入推进强校扩优行动。在条件成熟后,我区将探索建立紧密融合型教育集团,实行“一长多校”等管理办法,统一法定代表人或设立总校校长,在人员、经费、管理、考核等方面高度融合,形成高度统一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由核心校带动成员校快速、优质发展,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广度和深度。

  三、主要举措

  (一)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集团党的领导,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集团内党组织联合共建,严格落实《临淄区教体系统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

  (二)规范建设文化制度。集团内部学校要联合制定办学章程,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建立校干交流长效机制,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程共享、学生交流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促进集团内学校融合发展、互通有无,提升集团校办学水平。每年选派校干到结对学校挂职交流,参与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促进集团内学校管理理念、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合。通过调动、交流、支教等方式,打通集团内校际与学段人员流通通道,实现学校管理的一体化,全面提升成员校管理水平。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完善集团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区级培训、集团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通过集团内结对带教、师徒结对、跨校教研、评先树优等方式,盘活集团教师资源。集团内的核心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人选、特级教师等交流互动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齐鲁名师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设置“名师乡村工作室”,带动集团内部教师发展。

  (四)高效提高教育质量。强化集团内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加的现代学校制度。认真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相关政策,加强作业管理,规范教辅征订,稳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提升集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集团学校间的德育干部、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或心理活动课,开展一次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加强德育干部、班主任互助联动,促进集团内德育队伍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

  (五)强化教研引领作用。教育集团内的核心校要定期召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捆绑式发展活动;集团内学校间学科教师通过开展集中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同课异构、学科沙龙等活动,形成“学习、研究、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定期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切实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六)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体验。组建年级发展共同体和班级发展共同体,定期联合组织素质展示、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四、工作机制

  (一)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集团内部协调机制,建立集团化办学理事会制度,制定集团办学章程,创新集团办学治理模式,提升集团办学治理能力和水平。科学制定集团组建方案,合理确定集团组建模式,认真制定集团办学发展规划,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紧密型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校长、党组织书记可以分设,或设置执行校长(享受正职校领导待遇)。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鼓励各集团制度创新,形成各成员学校发展“一校一特色”,充分调动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对集团的认同感、归属感,打造集团化办学品牌和文化。坚持应放必放、能放尽放的原则,给予集团教学改革和评价方面的充分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确保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

  (二)评价机制

  建立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制度,制定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将集团化办学纳入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重点对集团内部治理和运行、优质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水平提升等方面实施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推动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结对双方同步评价,既关注核心学校的支持力度,又关注发展中学校的自身努力程度,指导集团制定内部考核评价制度,对集团内部学校进行考核评价,激发成员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推动集团建设和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三)教师流动机制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创新集团化办学教师管理和交流机制,实行集团内部教师统筹管理,变“学校人”为“集团人”,促进集团内骨干教师在成员校之间双向流动。核心校向成员校派出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成员校派出教师到核心校,带动成员校发展。核心校派出挂职人员应具有较高管理或教学水平,成员校派出挂职人员交流时间每期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不超过2学年。建立集团内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名师课题研究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集团学校间形成共享优质师资、实现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四)奖励激励机制

  建立集团化办学激励机制,集团成员学校、校长、教师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教师培训等方面实行奖励激励政策,对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贡献较大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增强集团发展内生动力。对于跨校交流的管理人员及教师,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成立临淄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委员会,整体推进集团化办学各项工作。区教体局根据优质资源分布及学校办学实际,制定集团化办学整体规划,加强对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各科室、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支持集团化办学改革。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鼓励改革创新,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教育集团,引领推动全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入发展。制订完善教育集团评估标准,加强集团化办学过程性考核,全方位进行办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建立集团化办学评估退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

  (二)经费保障。根据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支持集团化办学。积极对上争取教育集团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推进集团内学校提升办学条件、办学体制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激发集团学校办学活力等,教育集团根据办学协议及办学成效核定办学经费。

  (三)资源保障。完善在线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通过开发、征集、购买等多种方式建设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库,并免费向学生及家长开放使用。支持集团核心学校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集团成员网络学习共同体。鼓励名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共享智力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无缝隙覆盖和精准推送。

  (四)环境保障。加强集团化办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认真学习外地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总结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集团化办学的典型经验和优秀做法,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六、工作要求

  各教育集团要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学工作,根据《临淄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组建集团化办学理事会,明确工作职责,起草集团办学章程,建立集团管理制度,制定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集团内班子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绩效考评、内部分配等工作,明确具体措施、工作要求、时限目标等,形成集团核心校与成员校一体融合发展机制。

  共同体方案 12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平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平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4、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

  5、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

  6、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

  7、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8、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9、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0、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共同体方案 13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习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共党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习,学习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平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共同体方案 1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办小学、合格外来工子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区教育局《吴江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方案》(吴教普〔20xx〕17号)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内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段学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结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吴英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许关龙同志担任,协作完成结对共建的规划及日常事务的管理。各相关业务及项目的落实和实施,由领导组成员根据业务分工具体负责。

  二、结对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两者联动结成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教育发展共同体,以逐步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助、方法共鉴。在学校各项建设方面,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任务:领导小组根据共建计划制定方案和工作规划,提出各阶段工作指导意见;山湖花园小学要结合爱心小学实际制订好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工作计划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解决爱心小学存在的'教学力量、教学资源、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在结对共建上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进,不断提高双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合作共进,共同发展。

  三、结对形式与内容

  要求做到“三结对”、“三合作”。

  (一)班子结对:山湖花园小学每年须选派1至2名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到爱心小学交流工作;爱心小学每年须选派1至2名领导或骨干教师到山湖花园小学跟岗学习。

  (二)教师结对:山湖花园小学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爱心小学送教(支教),并与爱心小学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爱心小学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到山湖花园小学跟班。

  (三)学生结对:以“手拉手心连心”为主题,通过校园文化联谊、学习体会交流、社会实践、携手助学和生活互换体验等方式开展交流和互助活动,共同构建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行为品格。学生之间互相结对,旨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携手成长,共同进步。

  (四)管理合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学校校长每学期互到结对学校进行1次以上有关学校管理经验的讲座或交流座谈。通过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双方学校的发展。

  (五)教研合作:每学期做到学校教师培训、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调研、教研活动、期末考试“六统一”。在此基础上,力争完成每学期开展1次以上教学经验交流,并采取送教到校、结对帮扶、专题研讨、讲座等交流共建形式。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指导、有成效、有小结,使结对学校教师在改革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双赢”。

  (六)资源利用合作:山湖花园小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为爱心小学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等援助。开展交流与协作,两所学校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等多种途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山湖花园小学要充分利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优势,帮助和带动爱心小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秩序的良性、稳定发展。

  四、工作原则与要求

  (一)加强领导。本项工作具体由山湖花园小学孙建兵副校长及爱心小学刘春林副校长负责,每校再确定一名主任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做好工作总结。

  (二)勇于创新。双方学校要加强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索其组织机制、组织形态及活动内容形式,推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改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交流。要加强合作、强化互动,以共同发展创造新成果,以新成果推动新发展,真正实现“共赢”。

  共同体方案 15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政府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政府“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平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1、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2、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3、核心组成员:

  职责:

  (1)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2)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3)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4)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5)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4、结对导师: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5、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习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习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 展现精彩 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平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共同体方案 16

  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共同体方案 17

  为了进一步促进温溪一小和温溪四小的共同发展,根据《青田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青田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办学和管理体制为动力,通过深化共同体学校建设,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教育水平差距,全面提升两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实施目标

  1、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共体建设,努力促进两所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2、探索基于地方实际的办学路径。根据两所学校发展现状,通过两校教共体办学,力求形成优质均衡、壮腰夯基的区域义务教育新局面。

  3、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整体提升两校的教育水平,各项义务教育指标进入全县前列。

  三、实施内容与措施

  (一)管理联动,共同提升学校品牌

  1、学校管理联动,更新管理理念。

  共同体内定期开展以学校管理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共探管理方法,实现优势互补,管理理念的共享。如不定期举行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及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交流,班级管理论坛、减负提质措施、“两个优化”实施等交流活动。

  2、品牌建设联动,丰富学校文化。

  通过共同体内学校互相参观、开展品牌建设论坛交流等活动,促进共同体学校文化碰撞、交流,吸纳新的内涵,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

  3、措施形成联动,落实“两个优化”。

  利用温溪一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平台,与温溪四小资源共享,引领温溪四小共同落实“两个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1、名师引领强素质。

  充分发挥温溪一小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名师共同体内巡课活动,提高共同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名师们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引领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平。如在共同体内聘请市县名优教师当指导师,在教学业务上,班级管理上,教学研究上做年轻老师的指导师,共同体领导小组为这些活动搭好平台,做好服务,让名师发挥应有的作用。

  2、联动教研提效率。

  成立共同体学科研课组,聘请导师,招聘学员,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课例展示等活动,促进两校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年轻教师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利用期中、期末两次统一测试、绿色质量评价报告,分析研究两所学校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两校的教学质量。

  3、课题研究促成长。

  根据共同体内的教育教学或管理上的问题,积极申报有关共同体的科研课题研究,邀请专家引领教科研工作,为共同体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4、校本课程促共享。

  分析两校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两校的共同特点,以温溪镇第一小学为引领,结合共同体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体打造提升成为共同体校本课程来开发实施。

  (三)学生联动,共享共赢

  在共同体学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优质艺体品牌项目,力求共同体内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两校在学生学习能力过关的内容共享外,将从“四节四礼”上合作,温溪一小不仅在学科教学上做好引领服务,还将在学生活动上做好指导,从而提高两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评价考核

  1、为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每次活动由专人组织,组织者将在活动前做好方案,活动中监管过程,活动后做好总结、做好美篇,领导小组将对每次活动做评价,考核的结果将纳入各自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

  2、对两校的特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和制定方案的依据。

  3、对两校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落实“两个优化”措施和力度的依据。

  五、实施保障

  1、为保障“温溪镇第一小学共同体”方案的落实,特成立以两校校长为组长、两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及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温溪镇第一小学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

  2、重视激励评价。每次活动中承担公开课、讲座、经验交流的老师发给荣誉证书,承认为跨校公开课、讲座。

  3、经费保障。两所学校学校要从办公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保障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4、提升知晓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教育网站微信公众进行宣传,使共教体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

  共同体方案 18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习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共同体方案 19

  为加快我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激发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形成学前教育发展合力,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发展动力,提高全县学前教育发展品质。根据《关于组建三门峡市幼儿园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意见》三教文〔20xx〕2号文件要求,在原结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建卢氏县幼儿园发展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共享、共建、共赢为目标,通过建立共同体,创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体制,共享全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与保教质量,促进全县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实施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

  三、组建原则

  (一)科学规划,统筹设计。以“促公平、提质量”为总目标,按照“分层次,广覆盖”的工作思路,发挥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其他优质幼儿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以提高薄弱乡镇和薄弱幼儿园办园质量为目标的发展共同体,各类幼儿园按照“1+X”的模式结合起来组建发展共同体。其中“1”为“领衔园”,“X”为“共建园”,每个共同体不少于4个幼儿园。共同体内幼儿园按照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其他幼儿园的模式组建。每个共同体内共建园中至少有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定共同体成员后,教体局将举行共同体启动仪式。

  (二)健全组织,规范管理。规范共同体的组织管理,设立由“领衔园”和“共建园”以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领衔园”牵头建立组织管理制度,明确组织目标、原则、职能等,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领衔园”要按照计划分阶段实施,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并做好阶段性总结。

  四、职责任务

  (一)健全管理制度。“领衔园”作为共同体中的领衔主体,要协同“共建园”做好园务管理,担负起全面指导本共同体内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职责,要经常深入“共建园”进行指导、交流,或接待“共建园”教师锻炼学习,帮助“共建园”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园务会、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教研、财务管理、幼儿接送、卫生安全、家园联系等各项制度,促进“共建园”各项工作迈上规范化、科学化道路,每月至少一次到各“共建园”指导管理工作。“共建园”要主动积极学习管理经验,共同研究办园目标、发展规划、园所文化、规章制度、家长工作、大事安排及教学计划,并逐项落实。

  (二)教师发展方面。“领衔园”的优秀、骨干教师要每月至少1次到“共建园”上示范课、指导教师创设环境、参加教研活动,“共建园”要每月派出教师轮流到“领衔园”跟岗,全面学习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领衔园”每学期应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深入“共建园”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示范研讨,交流教研信息,帮助“共建园”开展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拓展教师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保教水平。同时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拜师结对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资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教育资源方面。“领衔园”要将自身的园本优质课程体系加以输出、推广,“共建园”根据自身需要各取所需,形成既有“和而不同”的学前教育特色,又有在不同领域“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

  (四)建立共同体档案。建立共同体实施档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记录,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每学期应进行一次活动小结,对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小结报告。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1月15日,县教育局印发通知,启动共同体组建工作。

  (二)制定方案。20xx年1月25日之前,各“领衔园”制定本共同体工作方案报县教育局408室备案。

  (三)签署协议。20xx年1月30日前,县教体局指导各单位签署共同体协议,制定具体发展计划,全面启动发展共同体工作。

  (四)深入实施。20xx年2月—20xx年2月,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表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共同体工作取得实效。

  (五)中期检查。20xx年7月,对各共同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六)年末总结。20xx年2月—3月,对共同体实施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和表彰,并部署启动下一轮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推进。各幼儿园以“领衔园”为主体,优秀教师为骨干,统筹推进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设计、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和督查指导。各幼儿园园长要高度重视,确定一名园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科学、详实、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保障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确保共同体工作取得实效。

  (二)统一考核,整体评价。建立统一的考核奖励机制,县教育局制定《卢氏县幼儿园发展共同体考核办法》,教体局成职教股将对各幼儿园此项活动进行过程督查以及终结性考核和奖惩。考核重点是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中的'预期目标达成情况、优质资源增量与园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幼儿园幼儿进步、教师成长、持续发展等情况,将学生、家长与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共同体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本活动考核结果纳入教体局对幼儿园学期的综合评估,对积极开展活动且幼儿园期末考核、等级评定与上期相比提高较大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组织落实不力的幼儿园,要进行通报批评。

  (三)定期交流,加强宣传。教育局将定期组织召开共同体工作成果交流大会,加强各共同体间横向交流。以学术交流、经验总结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展示各共同体工作成果,加大工作成果的推广力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共同体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幼儿园,以及推进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共同体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材料报送要求

  各“领衔园”于20xx年1月25日前将本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表纸质稿一式两份加盖公章报送卢氏县教育体育局408室,同时发送电子文档。

  共同体方案 20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 2 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

  1、校级学科 “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 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 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共同体方案 21

  为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发展,根据临渭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实验小学校情及三张镇、孝义镇13所学校的现状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区局文件精神,发挥核心校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共同体内实行共享管理经验、助推教师成长、探索考核评价等新机制。通过理念更新、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创建、轮岗任教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临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

  总负责:

  组长:

  副组长:

  主任:

  副主任:

  三、主要目标

  1、互相融合,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帮助孝义镇中心校和三张镇中心校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科学学校制度,改善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任务驱动,落实城乡帮扶责任。主要通过“四会”即开展联席会、组织专题会、召开现场会、举行汇报会来明确责任。

  3、依托活动,开展相关帮扶工作。以“课标研读”为主线,举行集中教研活动、科研知识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业务竞赛等活动,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研修氛围。

  4、积极探索,遵循“五共五联”原则。即示范榜样共引、教育管理共济,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研,教育发展共进;城乡学校联谊、教学研究联动、教学质量联抓、教师培训联办、亮色孵化联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补短板,互长优势,共生共长,共同发展。

  四、具体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原则上不要随意调换,但因为实际工作原因,所以安排的时间可以根据受援学校和我校工作进行微调,调换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2、涉及内容:备课、上课、班级管理、作业布置、德育主题、班队会、少先队课程、捐书捐衣、关爱留守、管理人员跟岗学习等形式和内容不限。

  3、活动形式:跟岗学习、集中培训、送培到点。

  4、资料呈现:活动方案、活动简报、活动总结、照片、活动记录表过程性资料。

  5、装订顺序:

  封面——目录——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具体安排——活动简报——过程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听课感受、听评表等)——照片(文档里面横版粘贴10张,每两张放在一个文档)——活动小结——所有手写的资料原件。备注:参加活动的感受(人人一份,每份不少于一张半)

  6、强调说明:每次活动都是以日期+活动主题来命名,里面是:一个文档(排好的册子)、一个照片包(原图照片多角度10张)、一个课件包(执教内容或者报告内容)。

  共同体方案 22

  根据原教体发[20xx]240号关于调整《原州区开展学科教研基地校暨城乡结对共同体创建活动名单》的通知,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为制导,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开展学科教研基地校暨城乡结对共同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增强学校质量意识,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教研基地校的龙头作用,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丰富城乡结对学校教育教学内涵,促进城乡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使结对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优质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达到互相促进、互助双赢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以“构建和谐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寻求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为目标。进一步明确校本研修、联片教研的“基本内涵与目标定位”,健全“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进一步疏理教学问题、筛选研修课题,增强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抓实两项工作:有效联动管理活动,有效联动教研活动。

  提升三个水平:提升联动校管理者水平,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研活动水平。

  四、具体工作:

  (一)开展联动管理活动

  1、建立联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总结交流研究教学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2、建立双方学校对口联系关系,如教学教研,学科组对口联系。

  3、每学期召开一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

  4、开展联动校管理人员轮流交流学习。

  (二)开展联动教研活动

  1、建立核心备课小组,制订好备课小组开展活动计划或方案,做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2、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每学期送课不少于两节。

  3、开展教学开放活动,每学期联动校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开放交流活动,以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教育教学比赛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

  5、开展教研科研交流活动,如在科研工作管理,科研工作制度,科研工作选题立项等方面进行深层次交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

  6、充分利用在线课堂,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采取共享与捐赠相结合的方式,力所能及地给予结对学校物质支撑。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学校想方设法支援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学习用品。

  五、实施保障

  1、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⑴联片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联片教研领导小组负责联片教研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

  ⑵学科研修指导组:

  语文组组长:

  综合组组长:

  联片教研学科指导组是片区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引领、实施机构,负责学科问题的征集筛选、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的设计安排与评价反思;对片区学科教学、教研、培训及管理有诊断、建议和指导职能。

  2、加强管理,抓实工作。

  注重平时工作积累,做好受导学校现状分析及发展定位,指导受导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指导工作,深远指导工作等,并做好活动记录。

  3、研讨方式多样化—读书指导、教学交流、课例评析等,特别注重两点:

  第一、展示交流。其内容和方式有学习体会、课堂教学、教研成果、教学沙龙、书面呈现、网络交流等。

  第二、专业引领。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介绍研修经验体会等。

【共同体方案】相关文章:

城乡共同体方案05-19

共同体项目设计方案02-24

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10-07

幼儿园共同体方案03-15

研修共同体活动方案(精选5篇)05-11

学校共同体管理培训方案(精选34篇)06-28

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通用11篇)12-23

幼儿园共同体方案15篇03-15

幼儿园共同体方案(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