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1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x版),在前x版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疫情防控实际和应急处置经验,指导高等学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
学校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做好新冠肺炎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开学工作。
2、落实“四方责任”。
配合当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和师生员工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分管校领导和相关校领导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责任人,协助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分别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全面检查落实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属地统一安排,争取属地政府与辖区内高校建立“包联制”,将家属区纳入所在社区常态化防控管理,配合属地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形成教育、卫生健康、疾控和学校、社区、家庭、医疗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评估,排查风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细化防控方案。
学校防控人员应充分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和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动态调整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做好学生返校和新生入学方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纽带作用。
5、完善应急预案。
与属地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公安机关等联动对接,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周密部署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应急预案各环节能快速响应,应急措施到位,以最快速度落实隔离防护、现场消杀、转运、流调、封控、治疗、疫情报告、健康监测、信息发布、舆情监测、人文关怀、服务保障和线上教学等。
6、做好防疫储备。
提前做好口罩、消毒剂、洗手液、手套、防护服(隔离衣)、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在学校内或周围设立位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足、符合隔离条件、管理规范的临时留观室,专人负责。
7、彻底整治环境。
全面整治校园卫生环境,对教室、实验室、会议室、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和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并按要求做好登记。定期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冷链食品外包装、邮件包裹的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8、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尤其是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政策、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
9、做好信息摸查。
建立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查、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及其同住人员的连续7天内行程信息和健康状况。
10、加强监督检查。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加强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排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跟踪整改到位。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
11、报备健康状况。
开学前,做好连续7天健康监测,将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健康查验。动态掌握本地和学校所在地疫情形势、防控规定。
12、实施分类管理。
跨省区返校的低风险区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并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到达后的核酸检测。师生员工返校后出发地被认定为中高风险区的,应及时向学校及所在社区报备,根据师生员工出发地疫情等级及学校所在地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不得对来自低风险区的师生员工采取集中隔离等“层层加码”措施。
二、返校途中防护
(一)返校途中
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卫生,做好防护。行程尽量做到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与交流,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清洁处理。
(三)返校途中身体出现疑似症状,应主动报告,及时就近就医。在机场、火车站以及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防疫管理。
三、开学后
(一)学校管理要求
1、落实主体责任。
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重点落实学校因病缺课(勤)追踪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做好监测预警。
加强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季节性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依托学校、院(系、部、处等)、年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工作。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缺课师生员工,坚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
3、加强校门管理。
全面把控校园进出通道,做到区域合理、专人负责、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加强学校通勤车辆管理,所有人员入校时需严格核验身份、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健康码和体温正常并佩戴口罩者方可进入。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全面排查出入校漏洞,重点检查围栏损坏处、绿植围挡处、矮墙等人员可通过且无人看管的区域,及时修缮、堵上漏洞。
4、加强公共场所管理。
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使用空调时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增加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减少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的使用。学校处于中高风险区或全面封控期间,应增加对公共区域开关面板、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实行闭环管理,避免校外施工人员与校内师生交叉,施工人员进出校园参照本校师生员工进行管理。
5、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xx〕xx号)要求,食堂餐桌安装隔板,错峰就餐,排队等候时保证间隔一米的安全距离。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管理台账。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可查。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收集和处理餐余垃圾。学校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餐食保供机制,确保校园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保障在校师生员工用餐需求。开学前,食堂所有员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持证上岗。
6、加强宿舍管理。
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安排专人负责宿舍卫生管理和检查,引导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少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和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清洁消毒。
7、开展应急演练。
高校在开学后应定期组织开展应对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即时反应能力,检验师生员工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师生员工管理要求
8、遵守校门管理。
师生员工应遵守学校校门管理规定,教师应尽量做到家校两点一线出行,学生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常态化防控期间加强师生出入校门管理,应急处置期间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因就医、求职、实习等原因确需进出校门的,须履行相应程序。
9、加强健康监测。
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就医,不带病上课、工作。在当地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支持和保障下,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抽检,对校(楼)门值守、保洁、食堂等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合理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可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
10、加强个人防护。
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出现本土病例的县(市、区、旗)和境外。师生员工应在公共区域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学校所在区(县)没有中高风险区,师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校(楼)门值守、保洁和食堂等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食堂工作人员还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中药加强预防,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1、落实健康教育。
鼓励学校配备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新冠肺炎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和“开学第一课”,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新生入学教育中至少开展一次疫情防控培训。定期对师生员工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对师生进行抗原检测操作培训,提高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积极倡导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关注心理健康。
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面向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关注师生员工心理状况,合理安排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及时疏导师生员工负面情绪。强化危机识别与干预意识,健全心理干预机制。
13、推进疫苗接种。
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的师生员工尽早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还可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四、疫情监测
(一)关注疫情变化及时关注学校所在地、全国其他地区疫情形势变化。一旦学校所在地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或疫情风险等级提高,应严格执行学校所在地疫情防控要求,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果断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学校所在地疫情防控需要,可暂时停止线下教学。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在师生员工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所在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意见,应及时恢复线下教学。
(二)强化监测预警学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严格实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勤)追踪与登记等措施。师生员工如出现疑似症状,学生应当及时报告辅导员,教职员工应及时报告所在单位,并立即报校医院(医务室),按要求进行处置。
五、应急处置
出现健康码异常,师生员工应及时向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备,按社区工作人员要求完成流调、检测等转码相应程序,将情况及时报告学校。
如师生员工中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2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在属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指导下,采取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加强校内活动与场所管控等处置措施,及时安排线上教学。出现1例及以上校园感染者后,应分别在第1、2、3、7天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有条件的高校,可及时指导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抗原检测,若出现抗原检测阳性者,需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的要求,由急救中心转运至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配合做好校内传染源控制和管理,配合疾控机构开展快速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研判、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与风险人员。
学校积极配合疾控机构等做好划定区域和风险场所的先管控、再摸排,有序组织落实风险人员的转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根据受污染的状况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做好校园内垃圾、粪便、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应急处置保障,妥善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回应合理诉求和关切。
六、病愈返校
师生员工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返校。返校时,学校查验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2
一、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
做好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树立感染防控的底线红线思维,查找感染防控存在的短板漏洞,抓细抓实各项感染防控举措。各地要科学遴选确定辖区内承担定点救治、隔离观察等任务的医疗机构,切实履行防控投入的责任,确保所需经费、物资及时到位,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侥幸,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措施。
二、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坚持“人、物同防”“医、患同防”的思路,把好医疗机构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在满足正常通行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入口开放数量。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人员均应当测量体温、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需要查验健康码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入口处的规范管理,避免人群聚集,缩短患者及陪同人员等候时间。对于老年人等不适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查询健康码。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患者,医患双方应当做好隔离防护等,不得拒收中高风险地区患者。加强医疗机构食堂等场所以及快递外卖、维修、物流配送等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
三、完善预约诊疗和预检分诊
医疗机构要大力推行非急诊患者预约诊疗,实行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和预约治疗,合理分配就诊时间,并设置充足的等候区域。对于老年人等不会网上预约的群体,可采取电话预约、窗口预约、亲友代办等措施。鼓励医疗机构在预约诊疗时,先开展网上预检分诊,减轻现场预检分诊压力;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安排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询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门诊出诊医师要加强对患者有关新冠肺炎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的问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对于发热患者和预检分诊中发现的不能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患者,要安排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四、优化医疗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将感染防控管理融入医疗管理的全流程,并加强制度建设。原则上,门诊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全程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住院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应当佩戴口罩,外出检查、查房会诊时重点做好戴口罩、手卫生等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在急诊抢救室、手术部(室)、病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区域或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并实行单间安置。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细化核酸检测要求和频次,住院患者、手术患者和血液透析治疗等患者的核酸检测,应当纳入术前讨论、会诊、查房等诊疗活动,并将检测结果等相关内容记入病历。
五、严格患者及其陪护探视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强病区管理,做好患者感染的监测、报告、控制和管理。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不探视、不陪护。非定点医疗机构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鼓励有条件的`非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无陪护管理,采取视频等方式进行探视。特殊情况确需陪护的,陪护人员应当相对固定;除外出检查等特殊情况,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陪护人员应当做好健康状况和基本信息登记,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病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并保障患者营养膳食。护士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
六、做好环境清洁消毒
医疗机构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管理,有条件的可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对诊疗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消毒管理,对于重点部门高频率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次数。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持续开展全员感染防控培训
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落实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制度。培训对象应覆盖全体医务人员以及管理、安保、后勤(包括外包服务)和陪护人员,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设定,并组织培训及效果考核。通过持续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与技能,具备排查新冠肺炎的意识和能力,使所有人员掌握标准预防要求、落实基础感染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八、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
医疗机构要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制定不同情形下的应急预案,例如在发热门诊、普通门急诊以及其他诊疗过程中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对发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院内排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院内隔离、转运和终末消毒等。要细化每种情形、每个环节的流程措施,具体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开展桌面推演和现场演练,查找漏洞短板,持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实战能力。
九、建立感染防控巡查整改机制
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定期对各科室各部门进行巡查,查找梳理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销项落实整改措施。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每季度召开办公会,分管负责同志每月召开专题会,专门研究感染防控巡查整改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并将巡查结果纳入对科室及人员的评价考核。加强感控管理部门专职人员配备,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统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定期自查整改。
十、强化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
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挥质控中心或专业组织作用,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管理的质量控制,并开展医疗机构之间的互查机制,及时发现隐患漏洞,持续质量改进。对于因管理不到位或者责任心问题导致的医疗机构内感染事件,要坚决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3
一、组织保障和制度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多校址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址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和工作联络人。
2.加强联防联控。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加强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3.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学校应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订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做好应急演练,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沟通衔接。
4.做好保障物资储备。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5.校园内清洁消毒。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二、人员管控要求
1.登记排查入校全体人员。提前掌握教职工(包括教师,以及食堂、保洁、保安等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要求所有师生员工做好入校前至少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学校。对有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人员,应督促其及时就医,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2.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晨午检,住宿学生增加晚检,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监测学生和教职工有无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学生要密切跟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报告、监测。
3.相关人员风险排查。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报告制度,每日由家长向班主任报告。学生或共同生活人员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4.加强巡查。学校应每日开展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5.控制校内人员密度。学校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措施,错时安排校内各班级作息,在入校离校、课间休息、用餐、如厕、进出宿舍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有可能引起人员排队聚集的场所均设置1米线,引导学生不追逐打闹、不握手、不拥抱。
6.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学生会议,适当开展网络教育课程或线上展示交流活动,确需开展现场活动的,需按规定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7.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8.加强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对未能及时开学的师生员工,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9.加强家校联动。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在学校正式通知返校前,不得提前返校,安心居家,做好线上教学或学习、返校前物资准备。
10.勤洗手。随时保持手卫生,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1.科学佩戴口罩。学生应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应遵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原则。
12.加强近视防控。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师生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途中防护要求。上、下学途中要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下学到家应及时洗手。
14.对住校生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并告知家长,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按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5.注意工作人员防护。老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16.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4
为切实把抓好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始终把守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校园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力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园蔓延,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以上领导、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校医
具体职责与分工:
1、组长负责此次疫情的全面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相关具体工作的落实。
2、党支部、团委、少队:负责全校教职员工外出及健康情况的登记汇总工作。(由年级组长汇总本年级教师的情况报给党支部汇总,行政教辅人员由李主席负责,后勤及服务从业人员由总务处负责,各部门汇总后上报党支部)。做好学校教职工疫情监测工作,教师外出,必须上报学校。规范健康监测报告机制。要密切关注教师员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制定员工信息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加强教师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每日统计教师健康状况、行程动向、隔离情况、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等。出现情况及时上报给学校,学校及时准确掌握信息。把握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做好相关舆情宣传引导工作,掌握师生中的舆情动态。
负责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和党建工作,坚决杜绝教师任何形式的线上线下有偿补课、乱办班有违师德的行为。指导支部党内教育和管理工作,管理志愿者工作。
3、总务处、安全办、装备办: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物资储备工作以及学生开学前及开学后的消毒工作。学校封闭式管理,校外人员禁止入园,不允许教师学生提前返校。开学后严把校门第一关,有及特殊情况需负责联系所要找的当事人到校门。负责学校的联防联控以及保安工作,保安要戴口罩,做好登记和测体温工作。对校园定点巡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4、校医:认真做好复学复课前全校师生疫情情况统计和开学后师生的疫情监控、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抽检和日常检查及信息上报等相关工作。开学后对教工、学生病情的简单诊断,每天学生健康情况及出勤情况的上报工作(零报告制度),晨午检工作以及隔离室的管理工作等。加强与社区、防疫、疾控等部门联系,落实好联防联控机制。
5、政教处、德育处:做好学生线上德育活动以及学生返校预案;做好学生返校前14天体温监测工作;严格落实学生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落实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要求。
6、教务处:负责线上线下教学及教研工作。科学制定、有序实施教学与课程计划,全面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成果,规范线上教学管理,统筹做好教学、教研等各项工作。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做好初三学生的复习方案。
7、电教:负责学校大屏幕的宣传指导工作,负责疫情期间文件收发、信息发布及其他临时任务。
8、班主任:做好疫情期间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健康监测报告机制,要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一人一档”制定学生信息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加强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每日统计学生健康状况、行程动向、隔离情况、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等。出现情况及时上报给校医,学校及时准确掌握信息。
二、复学复课前具体工作安排
1、加强师生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手机短信、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防疫知识,引导师生家长增强敏感性和辨别力,不信谣不传谣,坚定战胜疫情信心;提醒广大师生按照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规定,服从当地社区组织开展的防控工作,依法接受疾病防控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测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责任人:包保中层领导)
2、提前告知具体开学时间。复学复课前,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就复学复课具体时间(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知为准),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并告知学生家长提前做好自查症状、自测体温,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3℃的,要暂缓返校。(责任人:政教主任、班主任)
3、认真落实“日报告”制度。政教处组织班主任每日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生活轨迹、家庭成员等相关情况;要求学生家长必须坚持日报告制度,没有异常的报“无”,如有异常必须及时报告;各班级要严格按要求,不得漏报、迟报、瞒报、错报。(责任人:政教主任、班主任)
4、做好线上教学期间疫情信息统计。准确了解和掌握师生假期动向,在确定开学日期前三日内,通知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填报师生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最近14天内,是否赴重点疫区参加活动、探访亲友,是否接待和接触过从重点疫区回来的相关人员,是否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患者等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管理台账。(责任人:教务主任、政教主任)
5、抓好重点师生摸排工作。根据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疫情动态,对来自有确认病例小区(街道)的师生开展摸排工作,做好详细的信息统计,每天跟踪询问核查相关师生身体心理及情绪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责任人:)
6、准备好应急物资与场所。总务处根据需要,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喷雾器、手持喷壶、消毒液、洗手液、酒精、棉球、口罩等物品备用。(责任人:)
7、做好校园卫生消杀工作。在市、区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按照消毒操作规范,对教室、图书室、食堂、运动场、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清洁消毒,确保卫生达标、不留死角。(责任人:)
8、严密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后勤部门对饮用水、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测,确保安全,为师生复学复课返校做好准备。(责任人:)
9、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为提高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意识、优化流程、落实责任,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开学前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有效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责任人:包保中层干部)
三、复学复课后工作措施
1、压实疫情防控责任机制。强化学校党政一把手的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健全完善书记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抓、责任部门联动落实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改进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严格落实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明确并落实疫情信息报告人,及时报送疫情信息。
2、强化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善教育、卫生、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门通力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工作联系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学校要会同属地卫生疾控部门,组织开展多场景、实操性应对突发疫情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能够随时启动。安排校内应急隔离场所、物资储备和人员力量。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保持安全距离。鼓励家长自驾车接送孩子,在指定位置接送后快速离开,形成家庭学校两点-线。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严格校园封闭管控机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严格校园封闭管控,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把好校门关,严格落实“四个一律”要求:校内师生员工未经学校批准一律不准离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外师生员工未经批准一律不准返校;进出学校全员要求一致,避免区别对待,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扫场所码、亮码通行,严格落实来访人员健康登记等措施,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园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内重点场所防控,定期通风换气,做好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
4、规范健康监测报告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精准的家校协同防控机制,多形式引导家长自觉遵守防控规定。要密切关注师生员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制定师生员工信息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加强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每日统计师生健康状况、行程动向、隔离情况、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等。严格落实师生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落实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坚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要求。
5、建立核酸检测抽查机制。加大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引导,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接尽接,形成免疫屏障。教育师生员工做好校园内外的自我防护,上下班(学)时坚持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并全程佩戴口罩。学生在实验室、报告厅等室内场所要全程佩戴口罩。加大师生核酸抽检力度,落实定期按照一定比例对师生员工进行师生核酸检测或抗原试剂检测,重点加大保安、保洁工作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原则上每周检测一次。
6、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机制。加强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培养优化国家级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双线”供给和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有序实施各学期教学与课程计划,全面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成果,规范线上教学管理统筹做好教学、教研、科研等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精准分析学情,完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7、强化后勤服务保障机制。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查校园内各类设施设备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校园生活、场地活动设施,严防发生群体性重大安全事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倡导节约文明。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积极回应师生员工合理诉求和关切。
8、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建设,在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防疫人员培训,提高时效,多途径、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测,及时防范和化解舆情风险。有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工作机制运转顺畅,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快速启动,第一时间做好校园封控管理、人员隔离管控、流调转运、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健康检测、就医治疗、线上教学等措施。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5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中层主任、各班主任、校医
政教主任(对接联系社区、对接联系区教育局)
德育主任、校医(对接联系定点医院、疾控中心)
二、工作职责
(一)学校职责
1、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等。
2、制定学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病因追踪等制度。
3、健全家校协作、物资集中采购、学校内部协调联络及与医院、公安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
4、建立四级防控联系网络,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组。
6、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消毒、通风。
7、多种方式加强师生卫生健康教育,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师生防控疫情意识和能力。
8、做好疫情每日防控工作(卫生保洁、学校安保、师生入学、放学、晨午检、如厕、课间、体育锻炼、日常消毒、学生配餐等),及时报告有关信息。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9、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10、加强疫情期间教学应对,实施错时上下课制度。
(二)督促市医院及疾控中心履行职责
1。市医院负责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结对工作;指导结对学校完善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制度措施、落实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报告疫情信息,开展隐患排查,疫情发生时驻点协助开展疫情处置,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处置效果评估。
2、疾控中心负责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调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供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支持,指导结对单位落实好相关制度措施,实施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学校和卫生监督机构通报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预警提示,提出防控建议,提早干预学校重点散发疫情,及时处置学校聚集性疫情,评估疫情处置效果。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学校与卫生单位配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医教”联合体,实行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结对,校医与医务人员结对,共同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制度。结对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结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发生疫情时驻点指导。学校应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做好落实,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通报内容以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存在的问题为主。结对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评估结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排查重点措施落实情况。学校应在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传染病疫情隐患自查自评自改,将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促进工作。
学校应每学期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结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学校可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对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常规措施的落实力度。
学校应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学生体检和健康筛查组织工作。学校教职员工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传染期内或在排除传染病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应按照有关标准保障学生的饮食、饮用水安全,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设施,消除鼠害和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应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均使用面积,加强教室、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
(四)进一步抓好学校疫情监测排查。
班主任应每日对学生进行晨午检,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重点检查学生中有无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发生;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所患何种疾病等信息。晨午检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告知学校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学校出现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有共同用餐、饮水史;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学校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向区教育局、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报告。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尽快向区教体局、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报告。学校发现学生儿童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及时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有责任严格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制度,发现学生传染病病例应第一时间启动干预措施。)
(五)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
一旦出现学校传染病疫情,学校和卫生部门要共同做好处置工作。配合疾控中心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疫情处置指导工作,应尽快查明原因,并明确学校防控职责,对于重大疫情,必要时要协助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学校应立即启动传染病应急响应,采取以病例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筛查、传播途径阻断、预防性干预为主的处置措施,严防疫情传播蔓延;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病例休学复课管理措施,教职工复岗、学生复课需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报告卫生计生监督所及时介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是落实师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学校牵头建立结对工作制度,请求区教育局协调卫生、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联系结对医院、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保证结对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督检查。
配合卫生、公安定期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疾控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定期对学校、落实学校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及相关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执法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迎检中,学校要对检查组反馈的问题积极整改。
(三)严格责任追究。
对于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不力,在检查中发现存在重大隐患或造成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相关个人,按有关法律和纪律处理规定,严肃处理。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疫情防控方案12-17
疫情防控保供方案03-13
学校疫情防控复学方案12-10
疫情防控物资管理方案12-16
疫情防控日常管理方案02-13
疫情防控应急保供方案02-25
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方案03-13
疫情防控蔬菜保供方案03-13
街道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方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