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26 20:05:57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实施方案范文集锦7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实施方案范文集锦7篇

实施方案 篇1

  为加快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改善农村交通通行安全条件,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安全出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xx〕30号)、省政府办公厅《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闽政办〔20xx〕137号)有关部署和《福建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年万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方案》,我市决定于20xx-20xx年实施“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20xx-20xx年,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建制村通客车公路安保工程,通过对事故多发点隐患整治完善提升已实施安保工程路段,全面提升农村客运安全通行条件。

  二、实施目标

  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800公里,其中,县道1200公里,乡村道3600公里。具体年度目标为:

  (一)20xx年: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90公里,其中,县道790公里,乡村道800公里,完成8个未通客车建制村公路安保工程,县道安保工程实施率从33%提升至78%。

  (二)20xx年: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750公里,县道安保工程实施率达100%。

  (三)20xx年: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460公里,完成剩余的已通客车建制村公路安保工程及事故多发路段隐患整治。

  三、实施内容

  (一)在急弯、陡坡及事故多发路段加设警告或视线诱导标志和路面标线;(二)在视距不良的回头弯、急弯等危险路段加设凸面反光镜;(三)在长下坡危险路段和支路口加设减速设施;(四)在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泊等险要路段加设路侧安全护栏或钢筋砼防撞墙;(五)在沿线村庄、平面交叉等设置指路标志等;(六)路基宽3.5米的通行路段强化安保设施设置;(七)视距不良的急弯,改善线形,拓宽道路,增加视距。

  四、实施步骤及要求

  (一)全面及时排查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部门按照省政府《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参与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的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联合排查。

  (二)科学制定计划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部门根据分年度实施目标,按“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县道后乡村道”原则,制定“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具体实施计划,分步开展事故多发点安全隐患整治。暂时无法整治的危险路段应先行增设固定式警告、指示等标志。

  (三)严格实施标准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应达到福建省地方标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xx)要求,优先实施《福建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指南(试行)》一类指标路段,并分步完善达到交通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xx)、《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要求。

  (四)规范建设程序,加强监督管理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分级负责、县为主体”管理机制实施,由我局总体监督管理,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部门分别为本辖区群养、专养道路安保工程的监管责任单位,公路管养单位为安保工程的建设主体,具体负责安保工程的组织实施及日后运营养护工作。

  鼓励以县为单位,实行“代建制”,将项目统一委托有经验和实力的单位承担建设主体,以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2、科学设计,严格审批。“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项目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设计应由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公路设计从业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应加强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工程措施。安保工程设计需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安监、公安交警、交通(或公路)、农机等部门审查后,按道路管养性质,分别由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部门审批,并报市交通运输局核备。审批内容应明确工程的起迄点、实施里程、工程内容及工程量、工程造价等。经批复的安保工程,其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不得随意变更,若确需变更的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3、加强监督,严格验收。安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项目所在地交通、公路主管负责安保项目的质量监督,市交通质监站负责技术指导。各县级交通、公路主管部门应健全“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质量管控体系,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好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主要材料关,重点加大临水临崖、护栏、防撞墙等的质量安全管控,质量不达标的及时整改。安保工程完工后,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安监、公安交警、交通(或公路)、农机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联合验收。对已验收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由省公路局组织有关单位并会同市交通运输局进行抽查核验。省、市抽验中如有发现报批工程量和实际建设项目不符,并造成全市省补资金被扣的,市交通运输局将相应扣回被扣省补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作。各地交通运输、公路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将“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列入县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加强与公安交警、安监、农机等部门沟通协作,做好联合排查、方案审定、验收等工作衔接,加强工作组织,合力推进实施。

  (二)资金保障和资金管理。

  1、市级补助

  (1)补助范围:20xx-20xx年实施“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通建制村以上道路。

  (2)补助标准:乡村道5000元/公里,县道10000元/公里

  2、资金来源

  20xx-20xx年省级下达我市的农村公路养护分成资金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不再另行安排和分配。

  3、资金管理

  (1)省级补助资金和市级资金由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和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公路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使用。

  省级补助资金拨付按照省厅管理规定执行。

  市级资金:安保工程设计批复完成后,先行拨付市级补助资金的50%,经省、市交通运输部门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的市级补助资金。

  安保工程资金除省市补助外,其余不足部分由县(市、区)、乡人民政府负责筹集。

  (2)安保工程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对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弄虚作假的,由南平市交通运输局收回省级、市级补助资金。

  (三)绩效考核及奖惩办法。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将“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纳入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并实行奖惩制度。

  (四)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省厅已制定出台《福建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指导规范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我局将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示范路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先进做法和经验。

  (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营造更加安全、通畅的农村交通社会环境,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可能,实现长效发展。

  (六)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公路应严格按技术规范落实安保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制度,并逐步建立新改建路段运营前安全通行条件专项评估机制;二是结合道路安全综合整治,对已实施安保工程路段进行完善提升,逐步按技术标准设齐、设全安保设施;三是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加强安保设施日常管养和维修,维护良好使用状态。

实施方案 篇2

  为切实落实团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少先队员教育的重要任务,以“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全团带队”工作,特制定ZZ市“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育指导思想

  少先队是共青团的预备队,与共青团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要遵循不同层级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朴素感情为主要任务,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支撑,以活跃校园文化为基础,以丰富实践活动为途径,把握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的一贯性、递进性、连续性和层次性,不断提高团队工作的针对性、融入性、趣味性与实效性,增强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团队成为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二、分层教育主要内容

  通过调研,在全面了解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具体分为八个层级,把团队意识、公民意识、成人意识作为逐层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逐步丰富每一阶段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等方面教育内涵。

  第一层小学一年级

  围绕实现学前儿童向适学儿童的转变,注重通过兴趣爱好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接受学校生活和少先队组织。

  第二层小学二年级至三年级

  围绕入队知识讲解,开展少先队队会等方式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少先队。同时,把该阶段学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通过各种活动把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渗入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活动中接收教育、锻炼能力、培养品质。

  第三层小学四年级至五年级

  针对学生自主意识的萌芽,侧重于开展亲身体验教育,调动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型少先队组织。同时,通过主题队会和少先队活动,进一步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四层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

  重点实现对低年级少先队员的传帮带,发挥少先队在学校里的助手作用,增进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对共青团知识的教育和情感培养,做好“团队一体化”的承接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六年级优秀少先队员可推优入团。小学少先队组织要在学生毕业前将每位少先队员的争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总结,完成“雏鹰争章银章”奖授后,将雏鹰争章书册和反映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成绩”材料全部装入学生档案,移交给初中团队组织,确保“雏鹰争章”活动的连续性。初中一年级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建立少年团校的基础上,完善雏鹰争章评价体系,在少年团校和雏鹰争章之间建立捆绑式衔接制度和少年团校录取制度,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雏鹰争章情况作为少年团校录取标准。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争满《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所规定的13枚基础章和学校的特色章(雏鹰奖章银章获得者),可以在初一第一学期录取在少年团校进行培训。考虑到少先队员的年龄因素,年龄满14岁的可以推优发展为团员;未满14岁的不能发展团员,把培训时间延长到第二学期,第二学期末可填推优入团表,等年龄满14岁后推优发展成团员。学生进入团校以后还和其他学生一样,同时参加初中争章活动。

  第五层初中二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初二阶段侧重学生青春期、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品格,巩固深化共青团知识和学生对团组织的情感。

  初三阶段侧重于学生独立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教育,为初二、初一的学弟学妹做好榜样,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还要适当开展志愿者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针对初一未完成小学阶段争章目标的(雏鹰奖章银章未获得者),学校要设立“补章”制度,让少先队员继续争章。在获得“雏鹰争章银章或金章”后,进入少年团校进行培训,初二的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填写“推优入团表”,有效实现由小学阶段实施的“雏鹰争章”活动到中学阶段“争章推优”活动的衔接,解决小学和初中、少先队和团组织“两张皮”的问题。各级少工委要制定推进“争章推优”活动的工作意见,将工作具体化、程序化。初中团队组织要把学生的争章记录和综合学习成绩,作为“推优入团”的重要依据,做好少先队员的“推优”工作。学生从一年级到入团时的争章情况,即作为推优标准,学校团委(团支部)要加强与大队的联系、沟通,把握好“进入关”,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好少先队员入团工作。

  第六层高中一年级

  侧重于学生深度思辨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们建立团员意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队员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学习、生活、成长的目标和每一天的行动,培养队员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实现团队意识的有效衔接。

  第七层高中二年级

  侧重于继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团员把对党、对祖国抽象的爱转化为具体的情感,注重培养团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朴素情感,激励学生向组织靠拢的激昂情感。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团员可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第八层高中三年级以上

  侧重于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发挥榜样作用,引导高二、高一的学生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在日常活动中侧重加深党的知识培养,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团员可推优入党,成为预备党员。

  三、分层教育管理方式

  团队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纵向层级管理。实施“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管理模式需要突破。要整合资源,纵横结合,有序运作,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模式:

  1、扁平化管理模式。要通过减少管理多层次和扩大平行式的活动管理广度,使传统的模式或多层级式变为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要组织和协调、统筹学校团队工作,加强横向各团队之间的协作协同,创设一种纵横结合的工作系统,实现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从而提高“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的实效性。

  2、互动性管理模式。要加强互动性的管理,将团队的部分职能转交给团队成员,使他们自主管理,相互管理。团队活动的有关事项,要充分发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参与,集思广义,群策群力,互动交流,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佳形式。

  3、服务性管理模式。从传

  Z市“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提要:为进一步加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全面完成教育内容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统的行政管理服务型模式转化为服务型管理模式,“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要坚持以服务青少年为主,可成立“少儿活动中心”、“青年活动中心”、“学生权益维护中心”以及“少儿教育园地”等,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教育服务平台。

  四、分层教育工作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全面完成教育内容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分层教育基础保障。各县(市、区)团委、教育局、少工委,ZZ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工委、ZZ台商投资区团工委和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把“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放到主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团委、教育局、少工委主要负责人为总负责,总辅导员、学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学校团委(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为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全面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2、拓展团队工作品牌,增强分层教育工作成效。各级团队组织、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深化和巩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党建带团建”、“全团带队,团要管队”、“双推优”等工作制度的前提下,创新共青团在团队开展的“雏鹰争章”、“青春建功”、“迈入青春门、走好成年路”、“红领巾手拉手”、“红领巾心向党”以及关注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行动,提升“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的实际效果。各级团队组织和学校要把“雏鹰争章”活动作为实现“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的工作平台,在方式、方法和载体上进行研究探索,制定“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手册、雏鹰争章系统软件等(手册和系统软件内容应包含:学生小学时段的雏鹰争章所有内容和特色争章内容,初一初二时的争章标准,包括小学毕业时的银章和初二时的金章获得情况,推优入团、入团申请书、少年团校毕业评审意见等等)。

  3、实施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分层教育健康发展。各县(市、区)团委、教育局、少工委,ZZ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工委、ZZ台商投资区团工委和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将开展“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学校德育和团队工作的考核奖励,尤其是对推动“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团队组织,学校要适时进行表彰。同时,对“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不予重视、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的竞争机制,确保“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落实。

实施方案 篇3

  根据总公司及稽查大队继续推进六项工程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总公司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为中心,在努力推进管理工程与大队实际管理相结合的同时,努力提高稽查和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突出重点目标,规范常规管理,狠抓落实,确保管理工程目标的实现。

  二、重点工作目标

  1、稽查管理。为确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年经济指标,实行中层干部岗位轮换管理制度,加强稽查及清欠工作管理。

  2、设备管理。健全完善设备基础资料,落实帐、卡登记及设备核对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完整。

  三、主要措施

  通过继续完善“阳光稽查”创建活动,强化执法办案的管理体系,通过岗位轮换进一步加强稽查管理。

  四、方法步骤

  稽查大队管理工程的实施由大队统一策划,组织,根据本方案组织实施。整个管理工程分三步推进;

  (一)策划阶段(1月底完成)

  1、由大队综合办制定稽查大队管理工程实施方案,由大队领导班子审定后实施。

  2、根据总公司专项管理实施细则,制定稽查大队专项管理实施细则。

  3、根据总公司管理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管理实施细则,按照总公司绩效考核系统的要求,研究制定大队考核奖惩细则和考核办法。

  4、发布稽查大队管理工程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月初——11月中旬)

  1、大队根据总公司管理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管理现状,分解目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

  2、大队组织落实总公司管理工程实施方案、各专项管理实施细则及各实施方案。精心部署,加强检查,强力推进。

  (三)验收阶段(11月中旬——翌年1月末)

  大队组织自检自查,并将各专项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呈报总公司各专项管理推进组。

  五、组织领导

  稽查大队成立管理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工作。

  主任:

  成员:

  六、几点要求

  1、管理工程是大队六项工程重要内容,对于确保实现大队年度工作目标和提升大队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确保管理工程顺利推进,取得预期效果。

  2、管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力协作。各部门要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以管理工程为载体,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实施方案 篇4

各村中心校、幼儿园: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威信县教育局XX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现将《罗布乡中心学校XX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下发给你们,请各校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一、建立组织 明确职责

  1.各学校要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园)长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园)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还要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乡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12

实施方案 篇5

  松岗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实施方案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第二: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通讯、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屋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三:公用经费包括: ⑴办公费:反映学校购置的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教辅材料、书报杂志、学具等支出。

  ⑵印刷费:反映学校印刷费支出。 ⑶水费:反映学校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 ⑷电费:反映学校的电费支出。⑸邮电费:反映学校开支的邮寄费、电话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⑹物业管理费:反映学校开支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的物业管理费,包括综合治理、绿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⑺交通费:反映学校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⑻差旅费:反映学校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及调动员家属旅费补助等。 ⑼维修费:反映学校日常开支的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辆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维护费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一般办公设备的维修费用及水电路改造费用。维修费的支出比例一般为公用经费支出数的10%。⑽租赁费:反映学校租赁办公用房、宿舍、专用通讯网以及其他设备等方面的费用。 ⑾会费:反映学校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⑿培训费:反映学校的各类培训支出。培训费的支出比例为公用经费支出数的10%。⒀招待费:反映学校按规定开支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类接待费用。 ⒁专用材费:反映学校购买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专用材料的支出。具体包括实验室用品,消耗性用品,专用工具和仪器等方面的支出。 ⒂劳务费:反映学校支付给其它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稿费,评审费等。

  (16)其他:反映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学生体检防疫费、春(秋)游活动费、国防教育(军训)费、爱国主义影剧费、饮水费、会员费、广告宣传、他公用经费等。

  第四、因购置按固定资产管理的教育装备及校舍大中维修而发生的支出不在生均定额标准支出范围内,所需经费在年度支出预算中另行安排。 第五、日常维修(护)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安排,用于学校日常开支的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辆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维护费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学校要按规定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安排信息技术费,用于教学资源和软件的购置以及网络信道费用支出。

  第六 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的津补贴(含班主任津贴)、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学校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第七 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与教学教研无关的外出考察等方面的开支。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加强交通差旅费的管理,严格控制出租车费用。

  第八 学校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第九 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十 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第十一 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应实行政府采购,统一纳入中小学预算。

  第十二 公用经费支出严格实行校长和购物小组负责制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经办人、验收人、保管人应按财务或资金管理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第十三 学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第十四 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内部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监察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六 本细则由财务小组负责解释。裕安区罗集乡松岗学校

实施方案 篇6

  为了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挖掘现有教师的专长和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的活动规程,大力贯彻多元性、实用性、乡土性的教学,在打破固有的班级界限,甚至年级界限,整合和划分学生的学习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指导学生的社团与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打破现有的饿课程结构,落实文体类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实施规程

  1、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

  课时计划与内容的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至跨学科的原则,每学期每个学生完成3个课题或项目设计,其中两个课题是学科内的,称之为学科课题研究,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强调学科渗透。时间8周,另一个为综合性课题,称之为综合实践课题,设计多学科或活动设计,时间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进行课题总结与成果评价,具体情况要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

  2、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教务处在初一、初二年级专任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教师。核心教师可由班主任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的全面工作。具体为:一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活动形式与评价等;二是向学生推荐和让学生认真选择要参加的活动课程社团。三是及时协调学生参与和参加各活动课程的出勤与常规,落实与强化活动的常规教育。

  3、组建专家组和导师组

  教务处将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专家组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导师组。专家组有学校资深教师特、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导师组主要由各备课组推选的主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课程的活动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4、研究成果汇展与评价

  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各活动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与答辩,专家组的成员要对课题进行成果书面评价或答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二)课程的过程实施

  1、课题小组的组织与确定

  在各学科申报的社团成员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围绕社团的活动主题,个人依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与项目制作小组,数量约4-5个。条件成熟的课题小组可以跨年级来组建。在活动的初期,教师提供一些选题供各研究小组来参考和备选,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围绕社团的活动目标与宗旨,自定主题,自主选题,开展活动。

  2、组织辅导报告和社团内动员

  课程开始实施时,各社团的指导教师还邀请家长、社区的人员和高校的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为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动员报告,同时,须有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开设《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报告的撰写》等主题报告。

  3、个人选择课题,拟定计划与方案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设计的指导,要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指导课题小组自己初步设计,教师对报告表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说明与解释。

  4、指导教师初审,合并相近课题

  指导教师在初审时,要求学生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做出解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课题成员须有明确的说明与理由,要求学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为止或者合并相近的课题小组。初审完成后,指导教师将在社团内,公开社团内的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提出研究的要求。

  5、确定组内分工,设计活动方案

  各小组课题组长完全由学生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课题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方案。

  6、开展开题报告会,进行方案评审

  学生参加社团内的开题报告会,组织指导教师备课组3-4人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的.质询,修改完善方案。课题的方案的评审要依据《课题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打分,并对小组全体成员设计的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7、课题实施,教师监控与指导

  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按小组进行。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教师主要通过一些过程性的图表来实现,每次小组活动时,要要有书面形式的报告、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教师对小组的活动实施状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8、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和活动总结

  各社团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小组活动的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等。课题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活动的过程性进行总结。既要进行课题组的整体小结,还要进行小组内的研究成员的个人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将材料上交给指导教师。并开始着手完成小组课题研究报告。

  9、社团内展示、成果评价

  各课题小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课题成果的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评价表》分开题报告、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和应答效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10、年级成果展示、答辩与报告会

  指导教师按年级安排不同的比例,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的成果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主要回答专家组的提问与质疑。学校对优秀成果颁发了专项奖励。研究成果的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

  六、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要在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

  1、教务处————日常管理

  主要是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的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

  2、年级组————协调管理

  年级组在年级组长的领导与协调下,按计划与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的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些年级内的学生偶发事件。

  3、班主任————具体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作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校本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学 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七、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评价主张采用以“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1、评价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成功的体验。总之,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的科学性。

  2、评价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以观察为先决条件。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项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等,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师评等多重方法,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3、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八、课程方案实施的几点说明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汲取我校现有的活动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我校积极开展初中阶段的校本课程的实验工作。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来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究的态度、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构筑一个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活动的内容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活动实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并善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同时在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下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原有特色,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活动的展开,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会产生出新的目标、问题、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使生成性发挥得更具目的性和更富有成效,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4、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到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活动的实施水平,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同时把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反思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误区。

实施方案 篇7

  为了抓好我镇中小学的备课作业质量工程,把教学常规的基本环节与要求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心学校决定本学期继续进行备课作业质量检查,现将检查具体安排如下:

  一、检查时间:

  20xx年12月21日(星期二)

  二、检查形式:

  中心学校到学校收取指定班级科目的备课与作业在中心校有各学校选派教师进行集中检查评价。

  三、检查科目:

  z负责一年级:拼音本、写字本、数学、音乐备课,每小学推荐1名二年级教师参评;

  z负责三年级:数学本、科学册、品社、美术备课,每小学推荐1名四年级教师参评;

  z负责五年级:英语本、大作本、体育、综实备课,每小学推荐1名六年级教师参评;

  z负责七年级:美术本、生物册、语文、政治备课,每中学推荐1名非七年级教师参评

  z负责八年级:政治本、数学本、体育、美术备课,每中学推荐1名非八年级教师参评

  z负责九年级:物理本、大作本、生物、化学备课;每中学推荐1名非九年级教师参评;

  四、评价标准与方法:

  1、学生作业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在检查评价学生作业时,要从①作业次数是否合适、②作业正确率的高低、③作业书写质量好坏、④作业格式是否规范、⑤教师批改质量高低、⑥评价评语是否有激励性、⑦是否开展了优秀作业评比等七个方面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评出甲、乙、丙三类,并统计出每类的作业本数填入表内。

  先按照指定项目进行分项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初中按照学校、小学按照学科综合评价时甲、乙、丙的比例控制在3:5:2。

  2、教师备课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在检查评价教师备课时,要从

  ①课时数量是否充足、

  ②三维目标分析是否准确、

  ③教学过程划分是否合理、

  ④教法学法设计是否科学、

  ⑤课后教学反思是否是在、

  ⑥教案整体书写质量高低、

  ⑦学校月查月检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是否盖检查专用章)、

  ⑧使用预案策略调整是否到位等八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出甲、乙、丙三个等次并填入表内。

  先按照指定项目进行分项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初中按照学校、小学按照学科综合评价时甲、乙、丙的比例控制在3:5:2。

  3、学校综合积分计算方法:

  综合积分=作业积分+备课积分

  备课/作业积分=(甲等百分比×100+乙等百分比×100-丙等百分比×100)÷抽检科目数

  4、备课作业抽查结果的运用见《管理资料汇编》。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年会的实施方案11-16

绩效工资实施方案12-05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09-07

诚信建设实施方案09-04

转型升级实施方案10-02

中秋活动实施方案10-02

海量阅读实施方案10-13

主题班会实施方案10-05

培训计划实施方案12-06

篝火晚会实施方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