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1
为了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调查,调查过程中,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懂得了洞察分析人的心理,以下是我这次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
调查地点:
xx区
调查内容:
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
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悉,一份针对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xx区教委日前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为帮助教师疏导压力,xx区教委全国率先成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询教师94位、接听教师电话2516次。xx区计划把该中心建成干预全区教师心理危机状况的主要平台,咨询目的将从“提升工作品质”过渡到“提升生活品质”。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本次调查并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式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
2、调查对象:我们对区60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收回42所学校的有效问卷共计2151份,对收回有效问卷按照城镇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比例进行抽样分析,
3、调查步骤:统一下发试卷,各学校组织卷调查工作;统计上交调研结果和调研报告。统一对上交的调查结果进行合计并抽样进行分析。
三、当前昌平区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有7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业压力较大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28.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9.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78.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感觉没有什么压力的教师只占4%。教师的职业压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在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的三种行为反映。
1、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耗竭的教师常出现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地、玩世不恭的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8.6%的被调查教师经常或频繁出现早晨起床时,感觉非常累,可是又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有65.2%的被调查教师在工作中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感觉确实压力很大;有54.3%的被调查老师经常或频繁有工作让自己快要崩溃的感觉。
2、性格解体。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50%的被调查教师对学生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39.7%的被调查教师担心工作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同情心了;24.9%的被调查教师现在并不真正关心有些学生的状况了。
3、降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63.9%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缺乏成就感;33.4%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教师是一种助人发展的职业,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与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44%的教师对所在的工作单位不太满意。有38%的教师担心下岗;有33.3%的教师想离开所在的工作单位。
(四)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理想。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常或频繁的有57%的教师经常失眠。有54.4%的教师出现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欲不振现象;有50.9%的教师经常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头晕现象。
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压力过大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导致各种疾病。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7.6%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情绪低落;有54.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生气;有62.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紧张。
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是健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压力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个人的耐受能力,会引起人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等心理反应,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损害心身健康。
四、造成教师职业压力过大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让教师感到有压力感。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承传历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过高的要求和期望让教师产生压力感。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有50.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过高;5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70.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
2、工资待遇低、经济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不高等也是造成教师压力过重的主要原因。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8.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经济负担较大。有63.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有63.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二)学校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并产生心理问题。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61.7%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在8小时-10小时,有30.9%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教师即使下班后脑子还要想着工作,负担过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6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比如,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等)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教师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在课堂外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制作课件、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在当今个性化的时代,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以便适应新可改的需要。
2、学校的考核评比制度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1.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有6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考核与评比(比如,评比太多,考核内容与模式僵化等);有59.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称评聘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有些学校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片面、简单。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实行末位淘汰制。另外,职称评聘、奖金分配、评优、等竞争的方式不太公平,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工作热情降低。
3、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61.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
有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都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学校管理不科学,会造成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低下,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要求搞得很烦琐,应付检查多,无实质性进展的重复工作多等,使教师疲于应付。
4、另外,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问题也是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
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竞争等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有些教师不能愉快的从事工作。
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给教师造成重大压力。学生的品行、学生的纪律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使教师们感到困惑、费解、寒心,认为是学生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不尊重,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隔阂正逐日拉大。随着社会变化,学生的问题行为更加突出,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成为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
(三)教师的个人心理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24.3%的被调查教师并不了解应该如何去应对压力,有60.3%的被调查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到的,只有15.3%的被调查教师是通过正式渠道了解到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有23%的被调查教师会去“积极解决问题”,而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不知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要么是“向家人、同事、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占49%”,要么是“逃避17%”、“回避问题6%”或者“消极等待5%”,而这些方式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有56.7%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并不重视,没有考虑这方面问题;有43.3%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非常不够,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去有效地应对压力。
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教师的生存状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这就使得教师的生存状况一步步在恶化,要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我们就必须去改变这一现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
五、缓解和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教师压力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社会应为教师“减压”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是家长,社会和学校三者共同承担的,作为教师不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家长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应树立“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实行民主管理,使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来自社会与学校管理者的支持虽然是重要的,这是外因,而外因毕竟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内因才是关键。因此,有效缓解教师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支持。
1、应正确认识压力。
2、应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3、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
4、加强体育锻炼。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付予实施。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3
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警察、教师、医生是当今社会的高风险职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种特质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称为助人群体,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枯竭。关心和维护高中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确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主要是从认知、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人格、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在20xx年在新浪网发放的一份问卷《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在被调查的8699人中,80%压力较大,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1)男老师(2)年轻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充满光环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某一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5份。其中男老师29人,女老师44人,其中两份未填写性别。
个别访谈的对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学新秀,也包括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教师,以使我们的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一、高二老师问卷发放到各办公室,请级长收取,高三老师在中考期间完成。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对幸福所下的定义。也对个别教师访谈了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新教师的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3.1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感进行,结果发现,44%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一般”是一个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讨厌。
3.2教师工作量情况
教师的工作量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问卷调查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对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龄与工作量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结果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上、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16-20年、年龄在41-50岁的班主任、级长或行政人员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负荷工作。此次调查共有三位50岁以上的教师参与,三人在工作量的选择上从正常到超负荷都有,但因为人数较少,我们并不能确定这部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
3.3教师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
教师希望从职业中获得什么呢?高收入?高认可度?还是其他什么?58.9%的教师希望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自我实现,56.2%的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社会认可和高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2%和34.2%。
在日常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教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调查表明在工作中开心的事情依次是学生考出好成绩(62.2%)、放假(43.2%)和发奖金(40.5%),公开课的成功及成功地改变一个学生也是老师们感到开心的事情。
3.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对教师心理状况影响最大的是考试和升学压力(78.4%),半数以上的老师(52.7%)认为工作量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领导评价(33.8%)和经济状况(25.3%)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约1/3的教师认为领导评价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状况,领导评价是否公正客观,是否给予了教师应有的尊重和鼓励。领导处事不公或评价偏颇也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经受挫折的重要来源。
3.5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整理,发现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①升学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
②职业倦怠,没有发展空间
③担心学生的纪律问题而引起的紧张和无力改变学生而带来的焦虑
④评价机制不科学(仅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带来的心理压力
(2)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
(3)工作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包括领导的评价)
(4)人格特点:追求完美或缺乏自信
(5)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径,无法解压。
3.6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有:
(1)学生方面。学习态度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差。
(2)师生关系不融洽,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3)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收获,甚至被家长和学校误解。
(4)欠缺公平的评价。
(5)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全部由老师负责尤其是班主任。
(6)同事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摩擦。
3.7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调查表明,老师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
①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潜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自身力量得以增长。
②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归属感。
③生活有追求,有目标。
(2)付出的努力有回报,收入体现付出的价值。获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3)学校: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的人文关怀,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4)学生:学生取得成功,学有所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同事:相互之间关系融洽。
三、讨论
1.收入是否会增加幸福感
从调查中发现,约34.2%的教师希望能从这一职业中获得高收入,40.5%的教师认为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是发奖金,25.3%的教师也认为经济状况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金钱、收入与疼痛、幸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收入的增加是否会提升幸福指数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xx年6月正值金融大风暴期间,中山大学副教授周欣悦通过实验证明了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即金钱有镇痛的功能。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金钱的效用并不持久。社会支持抵御痛苦的能力比金钱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有重要的“止痛”功能。
2.建立和借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换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3.创设学校良好的人文氛围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有被尊重、被爱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教师在学校、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作为“人”的价值得以体现,情感、需要得到重视。教师有了这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其幸福感相应的也会得到提升。
建立公正、公平、灵活的评价机制。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是空泛的一个概念,而是立足于教师这一岗位,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师拥有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职业的成果和价值进行衡量。学校评价也是教师获得成就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正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保护教师的自尊心,而不公正的评价则会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将会使得学校的评价机制更为人性化,符合教师的基本需要,让老师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4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守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发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5
1、调查目的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
1.1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2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1.3分析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2、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广西百色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师共280名。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整体抽样法。参加统计的学校为四所。
2.2调查工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出10个基本因子: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心理承受力差;
(3)适应差;
(4)心理不平衡;
(5)情绪失调;
(6)焦虑;
(7)抑郁;
(8)敌对;
(9)偏执;
(10)躯体化。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一个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每个因子得分低于2分表明该因子健康状况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明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调查数据收集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法,由经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被试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经持有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的教师认真审阅,筛除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268份。
2.4调查数据的处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将调查结果全部输入,将结果拷贝在3.5英寸软盘上,与调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
3.1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表2中的年龄分为4段,1代表20~29岁;2代表30~39岁;3代表40~49岁;4代表50岁以上。
T12代表年龄1、2段,如果是正号,代表1年龄段比2年龄段得分高,如果是负号则相反。T13等依此类推。由表2可知,2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与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0~49岁以上的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生活相对稳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9岁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因此,低于3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著比年龄高于30岁的教师多。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的心态不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那么积极,一些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而目前国家又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一时难以适应,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相对就比3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差。
已婚教师在焦虑、抑郁方面比未婚教师好。
4、分析和讨论
4.1本测验结果的可信度
4.1.1标准化的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1.2本测验采用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都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4.1.3测试实施的时间是教师工作压力最小的时期之一,施测过程严格按心理测验要求去做。
4.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样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问题;4.48%有中度的心理问题;0.37%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3.1女教师。
女教师在调查的总人数中约占59%(在小学和初中教师中较多),与男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有些女教师依附心理较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缺乏主见,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为小事心烦。
4.3.2年轻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工作量较大的、有升学压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
年轻教师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有:
(1)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做班主任,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开,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2)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
(3)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教师的角色与自我冲突,教师的表率与常人的冲突,教师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教师的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师的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会出现烦闷、抑郁、心理承受力差和适应性等心理问题。
5、建议
5.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转变教学效益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3定时、定期测试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要定时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分别报给每一个教师,使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定期分析本单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教师的心理问题。
5.4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对教师的各种压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学校中进行,学校环境不良最容易引起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性;要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际的机会,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还要认真举办教师心理知识讲座,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6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
调查地点:
朝阳区
调查内容:
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
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获悉,一份针对xxxxxx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朝阳区教委日前对该区xx所中小学、幼儿园的xxxxxx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xx.xx%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7
一、调查目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用语与评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为了了解我县目前教师课堂教学日常用语的现状,提炼并倡导常用示范语,找出并杜绝禁忌语,科学分析二者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或负面影响,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日常用语的应对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此次调查,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辅之于座谈等方法。我们按年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临城县十一所一至九年级中的2030名学生。一至六年级以座谈的形式开展;七至九年级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我们将七至九年级学生集中在每个学校多功能教室,在自然状态下让学生完成问卷;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不署名,真实填写,班主任教师回避,并且不做任何暗示,从而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另外,我们对全县大多数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教师独自填写,尤其要真实地写出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语言,并进行了科学整理与分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不良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1、教师因偏向性评价语言的影响
有些教师常常习惯于将学习落后的学生概括为一个字“笨”,指责学生:“人家能学好,你为什么不能学好?”这种把失败归因欲学生内在不可控因素的做法,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产生类似“我就是本,努力也没有用”的错误思想,从而丧失学习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归因理论研究表明:当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不可控因素(如智商)时,会导致无助感和不愉快情绪;而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时,就会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使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努力,其次才是能力。即使不如别人聪明,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照样可以成功。从而使学生产生着重于努力的内在化动机归因,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教师伤害性评价语言的影响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学生怎样的心理感受,动辄就乱扣帽子“差生”、“问题学生”,甚至辱骂学生“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等,好像不用这种挫伤学生心理的语言,便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明。也许这样做能解一时的心头之“恨”,但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却不堪设想: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粗暴冷漠而厌学,甚至辍学;憎恨老师,不愿服从管教,师生关系紧张;严重的还可能诱发一些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将来乃至一生。同时,教师不善聆听学生的发言和意见,匆忙结论,往往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里,学生的回答必须顺着教师的思路才能得到肯定的评价,否则就给以否定或批评,甚至搁在一边不管,这样,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敢大胆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就会扼
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有位政治教师在教“我的宗教政策”时,经过学习分析,已逐渐形成共识: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不能信教。然而这时,却有一位学生提出异见:“既然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那么作为我国公民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也可以信教。”当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该同学的观点,而是积极肯定他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胆识,并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从而为教学创设了一种无拘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氛围,保护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随之被激活。
3、教师笼统性评价语言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往往习惯于适用相同的简单评价,如“回答正确”、“对”等千篇一律的语言,这种千人一面的评价会在无形中遏制学生的热情,泯灭学生的创造性。其实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必然应有不同的'评价和语言提示,且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样,才能激起每一个学生的兴奋,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报以赞赏的语言:“不错,有进步”等;当学生回答问题或作业有新意时,教师可用欣赏的语气赞叹:“很棒,有创新精神”;或写上批语:“很有独创性,望继续努力”等等,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更大的投入,促进师生间友好的情感交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学生喜欢评语及其影响
以“我喜欢什么样的评语”为题,对西竖中学六个班进行了解,对学生喜欢的评语标准整理如下:
1、实事求是的评语,写出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进行表扬,对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这样就知道如何改进。
2、有针对性,教师不能从电脑上、资料中抄评语,对学生要说真心话,都是肺腑之言。
3、指出学期中未做到的事、未遵守的纪律、哪门功课薄弱、学习方法哪些不正确,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补己之短,完善自己。
4、写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表现,应全面写、多方面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
5、写鼓励的话、写祝福语、写上对学生的希望、期望,使学生从评语中受益,从而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改正,坚定其学习的信心。
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对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教学中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正确的评价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教学中的评价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
正确的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正确的评价,能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将内在的需求外化为积极的行动。
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要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是人格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同样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不正确的评价,会导致学生自尊感受损,出现自卑、冷漠等行为的反应,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或逆反的行为反应。
3、教学中的评价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的不足
正确的评价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它能够引发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差距,进而产生完善自我的心理,去努力追求更好的发展。教师要特别注意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才能使学生切实了解自己的情况,自觉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
许多人的实践都说明,人的自卑心理往往来自失败的打击,而自信则更多的来自成功的鼓励。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非常需要来自老师的表扬与鞭策,非常需要同学的认同和鼓励,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激励其积极进取,就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学生的自我教育。
4、教学中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正确的评价应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寄于厚望,相信学生能够成功。教师恰到好处的夸赞学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激励氛围,激励他们不断产生新的追求。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样的期望便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应验效应。实验证明,高期待与取得优秀成绩成正相关,低期待与成绩不良成正相关。教师通过评价表现出的高期待,就是在给学生充电、加油,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成功。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8
摘要: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对此问题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能够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为幼儿教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概括,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更完善。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解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实践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一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找到缓解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交往和谐,以及幼儿教师幸福指数的提高。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而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是否有职业压力。
2、问卷法。由所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填写,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否觉得受到社会尊重、是否实现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
3、文献检索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的调查、采访,研究者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问卷设计中的13个问题,回答“是”的占比情况如下:
1、是否觉得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重大,占65.69%;
2、是否感到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占72.55%;
3、是否感到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过多,占60.78%;
4、是否感到付出太多,所得报偿太少,占87.25%;
5、是否感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找到自信,占50.98%;
6、是否觉得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占6.86%;
7、是否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占50%;
8、工作最大愿望是否是受到尊重和重视,有归属感,占70.44%;
9、是否感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56.86%;
10、是否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曾经后悔或一直后悔,50.9%;
11、是否希望得到进修机会,98.04%;
12、是否感到进修机会很少或总是轮不到自己,90.20%;
13、平均日工作时间是否在八小时以上,占80.39%。
(二)结果分析
第一项结果显示,65.69%的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社会意义重大,而与此同时感到没有受到社会尊重的竟有72.55%,两项比例都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认为从事的职业社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的足够肯定,这一落差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产生不自信感。在第6项“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一点上仅有6.86%的人同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比第一项,这表明绝大本部分幼儿教师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渴望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至于造成第9项有56.86%的教师认为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比第11、12项希望得到进修机会和认为平时进修机会很少轮不到自己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都高达90%以上。这“两高”的出现,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职后进修的重要性,也渴望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而第7项5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正是因为职后教育的严重缺乏。
三、思考与对策
(一)造成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难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工作落差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太过琐碎、幼儿园内男女比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乏力,继而成为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
对此现状,研究者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三条参考意见:
1、转变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出发来教育孩子。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采用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提出,使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烦琐的工作。
2、分享好办法,高效完成工作。在幼儿园中,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工作量却相差不大。这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除去自身的能力以外,好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可经常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等,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3、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为教师们增强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教师们的自信得以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机会,给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03-08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9-26
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5篇03-26
心理状况调研报告12-28
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通用10篇)11-30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8篇)12-28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通用5篇)03-21
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通用7篇)06-16
消费状况调查报告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