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通用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让自己铭记于心。那么,要怎么写感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的启示与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1
在读完《论语》这本经典文献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在这本书中,孔子的智慧和品德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无不体现着他对人生与世界的真实洞见。
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孔子对修养的强调。他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成长和提高。同时,孔子也从不忘本,他对于师长的尊重和仁德的传承也令人钦佩。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时常迷失自我,追求短时间内的收获,应该时刻学习孔子所教导的道理,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孔子还提出了“仁”的概念,他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人处世的根本原则。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命题,与人们的共情能力息息相关。人们只有发扬自己的仁爱之心,才能够感受到别人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幸福。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功利和利益,而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应有的道德底线,提高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总是亲身示范,自己做事,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反复告诫他的弟子们,要时常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审视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是否能够对自己或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使人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刻。
最后,读完《论语》让我颇有感触的还有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接受各种事情的安排,不如放松自己,宽慰自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这样的妙心理,虽在当时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人们应该有一种不追求名与利、不虚荣的心态,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拥有一份平常心,尽心尽力,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
在阅读《论语》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思想逐渐得到升华,内心透彻透出一股静穆、宽厚的力量。孔子的真、善、美,温润而又不失刚毅,深切而又不失浩瀚,让我在心态和人生观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深深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滋养。每一个人都需要跟随孔子的思想,不断地挖掘并教化自己,以良好的思想理念去走好人生的路程。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2
假期中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论语的启示这本书。论语是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书中的内容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读懂的,而论语的启示就大不一样了,以前的我总是很自私,爱和父母发脾气,书中不仅通过注解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还有相关的“论语加油站”、“成语点击”,更让我喜爱的是书中每页都有一幅漫画插图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义,有的插图让你看了会捧腹大笑。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孔子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养大,从小的他就对礼仪很感兴趣。在他三十岁时,就在院子里的一株银杏树下筑了一座讲坛,开办了私学,传授学问,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五十五岁的孔子带领学生周游了卫国、陈国、宋国、郑国等许多国家,经历了冷遇、羞辱、围困,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他七十三岁那年,走完了坎坷的一生。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好学、乐学的孩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样的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坚持预习,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听讲的`时候就轻松多了。课后我坚持将老师上课的内容复习一遍。通过复习,我又有了新的不同感受,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吧。
读了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话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善良,有仁德的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学会反思自己,不骄不躁,这样才能取得进步。以前的我总是很自私,爱和父母发脾气,读了书中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些话,让我懂得了更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这本书还让我积累了不少成语。“不亦乐乎”、“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后生可畏”、“巧言令色”、“任重道远”、“杀身成仁”、“当仁不让”……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3
最近,我喜欢上了《论语》这本书,看这本这书,讲得头头是道,渐渐的,我对书中的几句话产生了兴趣。我以前经常打人,这似乎成了我的习惯,每次,我都不顾事情后果,十分冲动,常为小事生气。“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我一点没放在心上。今天,因为别人说了一些令我不愉快的花,逼得我大打出手,正要一拳打下去时,我心里浮现这句话: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也是《论语》中的,是卫灵公些的,意思是有错不改,这是真错,我放下拳头,又想:我一定要忍住,不是说忍者无敌吗?我将愤怒转为沉默,走了。可等我走了后,他却在背后臭骂我。我忍住,没有理会。这次半期考,我的数学考得特别烂,数学竟获76分,我垂头丧气,悲观让我丧失意志,不知如何面对辛苦劳动的父母。我像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焦急又无奈,心中被挫折的黑暗笼罩。
突然我的心中透出一丝光芒,照亮黑暗的角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子罕写的`,记载在《论语》中,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被夺主帅;一个百姓,不能丧失志向。当时想到这句话,心中光芒万丈,想着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下次考好。于是,许多《论语》中的语句成了我的警示语。《论语》中博大精深的大道理,时时充满我的心,让我茁壮成长。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4
今天,我们学到了《孔子》这篇课文,学到了关于《论语》的成语,让我回忆起以前做了许多错事。
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让我想起一件事。
当时正在劳动,我和几个女生被安排到舞蹈室内打扫。当时,灰尘很多,抹布擦几擦就脏完了,于是,不一会就得洗抹布,水用得很快,所以总要有人去换水。换水的路很颠簸,只有傻瓜会自愿换水。我一点也不想去换,看见小琳刚刚换水上来,故意说:“小琳,你随便换完后,再去换掉那两桶脏水吧。”小琳无言以对,只好认命乖乖地去换水,可是,还有几桶脏水没有换,我只好亲自出马。我抬这水才走了一会,手就开始酸了,小琳说:“知道我辛苦了吧。”“没有啊。”我还想要点面子,便只好骗她,也好应付她。可是,我心里已经崩溃了,脸不由自主地红得像煮熟的虾。
还有一个成语是“识人不易”。意思是:认识一个人不容易。我又连想起一件事。
当时,我的同桌是小惠,她特别懒,没有一天是全神贯注地听课的,但是她画画很好看,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就知道画画。唉,作为她的同桌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过还是想把她拉入正道,那次,小惠在桌子上忙着写东西。我想她一定又再画画,便用手拍了拍她肩膀,说:“还画画,不好好听课。”小惠吓了一大跳,说:“我是在写字,又没有画画,你不该打我。”“对不起。我以为你又在画画。”我惭愧地说。
后面还有很多很多成语也教了我很多,就不一一讲了。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5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图舒适,工作勤劳而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从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学好了。我读了这段论语,懂得了我们做事不要太在意客观条件,而要看重自己的努力。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那项作业本来是用铅笔做的,可是,我却用水笔写。爸爸看见了,就让我换成铅笔写。我一向喜欢水笔,因为水笔写起来感觉很润滑,不会像铅笔一样写起来咯吱咯吱的。所以,我的心情很不好,越写越轻,字也越写越丑。爸爸就在我身边看着,见我态度很不好,觉得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了,字写得不是很好啊!”我就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铅笔这种咯吱咯吱的感觉,所以我字就写不好了。”爸爸听了,对我说:“好好(我的小名),《论语》里说过的,你用什么笔写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写好字。”听了爸爸这句话,我深受启发,于是拿起铅笔认真的'写起来,那些字也变的好看起来。
《论语》不光对我学习上有过启发,就连运动上也会带给我启发。就拿跳绳来说吧,有一次,我看见班上跳绳最厉害的人,发现他用的跳绳是超轻版的,以为他跳的快是因为绳子好,于是就让爸爸也给我买了一根超轻跳绳。结果,发现自己也没多跳几个。我想到了《论语》里说过:要注重事情的本质,而不要太在意外界条件。于是我每天早上都练习跳绳,跳的越来越快了。
通过这两件事,让我知道了,凡事必须关注结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而不要太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因为你改变不了你的环境,但是你能够改变你自己。《论语》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6
《论语》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论语》言简意深,富有哲理,每当我打开《论语》,我心中有莫名的感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话,这句话告诉我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是很快乐的。大家应该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他们二人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都很快乐,最后还留下了一段美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学过的知识,要不断的复习,从中寻找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思考,只学不动脑永远只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通汇贯通,只空想,不学习,不努力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记住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事。这就拿我自身来说,数学老师教我做一道应用题,他说一步,我做一步,碰到类似问题该不会还是不会,有些题知道做题方法,却不动手实践,还是做错,相信你也有这种情况,那是就要想着这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地凋也。”这句话说明,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显示真本事。一块金子,只有在烈火中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精美的装饰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我曾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店主向我们介绍一种产品,我不是很喜欢我看店主给我们介绍了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不买,我就让她去买,当时我能清楚地记住她满脸的委屈,后来,我后悔极了,每次见了她,我都绕着走。所以自己不喜欢的,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
读《论语》,学做人,走天下,畅天下。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7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8
在一个平凡的下午,我翻开一卷《论语》面窗而坐,窗外晴空明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午的阳光大片的洒在桌上,洒在字里行间。当翻看到这句话时,那大片的阳光便犹如那阵阵金黄的波涛,层层叠叠,将我无边的思绪,涌送到千年之前……
眼前正缓缓浮现一高大的身影,身前正渐渐展开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身的一侧是陡岩峭壁,另一侧便是那泗水在脚下奔流不竭。空气中散发着潮湿的'青草芳香,河谷中的湿气包裹着我。太阳很高,光线直射到谷底的泗水中,随波涛汩汩远去。所以即使是在山谷中,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身影停住,仰观俯察,兴起而叹。面对东流滚滚的泗水,我见到了独立于河畔的孔子。他身虽年迈,目光却迥然散发出智慧坚定的光芒。
“就如时间,去而不返。”我低声说道。
“故更应加倍珍惜。”夫子找得一平地缓缓盘腿而坐,他望向谷底的水又道:“日月运行,昼夜始更,是往去的一日复一日;花开木落,四时变迁,是往去的一年又一年;人生而壮,暮而老,便是往去的一代又一代……”
“那人世间,自然界,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像那泗水昼夜不住的流。”我似悟非悟道。
夫子只是笑着颔首,随着河流隆隆的波涛声,那苍劲有力的声音又接着说:“濯足激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逝者可以包含世间万物,但他们虽然表象昼夜消逝,却又有着另一番永恒。我们观察到了逝者不舍昼夜地流去,也同时要看到逝者背后所含的永恒。就如时间,又不仅仅单指时间,其对万事万物都有意义,也包括你自己。”
“我自己?”我稍稍停顿,略有思索。
斜阳残照,二人对坐的身影在崎岖的山路上渐渐拉长,一直延伸到泗水东流的远方。、
“于我的意义,那想必是‘学无厌而求甚解’吧!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故更应珍惜青春,进学不已。万物皆为逝者,然而万物的真理确实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即是永恒,故看问题要看到本质,学求甚解。”
“看来,你已经读到了自己的东西。”夫子欣然,不再说什么。
曲终人不见,河上数峰青。那对坐的河谷在我眼前随夕阳残照渐渐淡去,夫子的身影也在我眼里渐渐模糊。泗水远去,是为逝者,然泗水上青峰叠叠,即为永恒。夫子亦远去,是为逝者,然《论语》留诵百代,是为永恒。
恍惚间,我回到了桌前,望着《论语》中的一文一字,光耀千年,历久弥新。其香韵犹感,跨越千年的哲理影响深远;又如春上新枝,每读一遍都可以读出自己的思考。《论语》中的先人哲思,伴随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终是在不舍昼夜流逝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永恒。
大片的阳光早已不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看这句话时,又恍然间读出不少新意。语其逝者,其意却永恒。
在一个平凡的下午,我合上这卷《论语》面窗而坐。窗外的天空早已渐渐暗淡,而心底却多了一份明朗。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9
看着《论语》所讲的七道,我的眼前又浮起一幅画面,一天,我刚回到老家,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可是,我听到一声响声,我随声而去,竟然死去的张爷爷家有“三位不速之客”。
他们一个说:“我是长子,财产应归我。”一个女子说:“我是他最宠的,应该归我。”又一个男子说:“我是老板,那老头子的钱应该归我。”我随即愣了,这些青年竟如此不尊重自己的父亲,他们真是猪狗不如。他们即使不象古代人孝守三年,也得尽孝吧!可是他们却因争夺财产争个你死我活,这能让父亲安息吗?“父亲”将死不瞑目,会在九泉之下安息不得。
这难道还是以孝敬而闻名世界的中华炎黄子孙吗?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结果是十个只有二至三个,这说明我们孝敬的不够。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长大以后,经常会和父母产生冲突,这时,我们如何尽孝呢?其实,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敬。如果我们谈完整本《论语》的话,那恐怕,我们最多只能做三至四道,一个孝敬之道就有许多的人没法做到,做其它六道,更是难上加难啊!
智慧不是小知识和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智慧不是什么用句子来形容的。更多是用大脑思考的。有人说,有些知识就够了,错!我前天看到一篇论文,论文上说,满足于现在智慧是错的,不管多少年后,总是会被时代淘汰的,应该学更多的知识爬更多的楼层,这才是大智慧。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取得更多的'知识,才不被时代所遗弃,成为新世纪新的主人。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吧!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10
人生中最需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坚持。无论是追求事业、学业,还是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坚持都是前进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通过不断坚持,我们也会得到一些宝贵的心得感悟。
坚持带来的是成长。当我们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我们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但这些挫折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明白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之处,也让我们在不断尝试中成长和进步。
坚持让我们更加自信。只有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我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内心的自信也会得到增强。这种自信也会伴随我们的成长和前进,让我们更加乐观和勇敢。
最后,坚持还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只有经历过许多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会明白有些东西是需要我们付出很多才能得到的。这时,我们也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更加珍惜,也更加懂得感恩。
坚持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且通过坚持,我们能够获得成长、自信和珍惜。所以,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就能够用最好的态度和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它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谦逊待人、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良好行为举止的公民。
我认为论语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提供有益的启示。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11
《论语》一书,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举止之书。闲暇之时随手一翻,就像漫步在人生之路,使人回味无穷。
“贤哉!回也!”是《论语》里孔子的一句话。“回”指颜回,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为孔子所喜爱。这句话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赏,说他一小碗饭、一瓢水、一间陋室就能生活自在。试问现在的人,谁还会去住一间破破烂烂的房子,而且每天只能吃一小碗饭、喝一瓢水?可颜回做到了,就连他的老师孔老夫子也自叹不如。为什么他行,我们却不行?因为他有毅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颜回能成为一个贤者的原因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了。许多人一起,必然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记得这句话还有一个典故:一个船夫载着一位文人过河。途中文人问船夫:“你会吟诗作词吗?”船夫说:“不会。”文人遗憾地说:“那就等于失去半条命了。”突然船翻了,两人落入水中。船夫这时问文人:“你会游泳吗?”文人说:“不会”。船夫说:“真遗憾,那就等于没命了。”人各有所长,生活中我们更要有求知之心,要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自问可以温故,却做不到知新。这可谓是一套学习方法!还是事半功倍的那种。不过要认真对待,不然反而弄巧成拙。不会温故,何来知新?温习旧功课,听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却很难,至于知新,能在旧功课中找到新的知识就更难了。但只要有心,无论这个难关多大,也能被攻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是偶尔一翻,就能悟出如此多的人生哲理,不愧是哲人智慧结晶。《论语》既能与《中庸》、《大学》、《孟子》并称“四书”,又岂会差呢?说起来还是《论语》辈分大。《三字经》说:“作《中庸》,子思笔”,“作《大学》,乃曾子”,这些人都在孔子之后,而《孟子》是孟子所作,晚了孔子几辈,《论语》又是几十人所编,它真是当之无愧的“四书”之首啊!
偶尔看看《论语》,确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啊!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 12
儒家将有德者称为君子,在《论语》中提及107次,在《孟子》、《荀子》中也反复出现。为何“君子”之道这么被儒家所看重所标榜呢?不如以《论语》为出发点,寻找答案。
《论语》中对君子的定义与阐述如按作用对象来划分的话,可分为三类:对己、对人、对家国天下。“对己”便是对君子自身修养德与内蕴做出的要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器”、“君子博学于文”、“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骄”等,诸如此,皆是对美好高洁情操的标准,都是对自我人格的要求。君子要行如画,止似山,成为一种符号与象征——正确的品格的象征。但同时这个象征并不虚无并非不可求,非镜中月,水中花,而是一种全而细,广而微的明确形象。君子之道的力量,就在于它指出了路,点明了完善自身的方向。有了明晰的目标,便使“完美”更易接近,个人更易得到提升以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而个人得到了发展,人的意义就更为深刻了。于是“亲亲”、“尊尊”有了发端。儒家的“仁爱”有“人之常情”相佑,但所推及的爱的远近取决于个人的修养与节操。儒家“由己推人”的“己”是一切的中心,立人以推仁,树君子得以成大儒。儒家的世界需要君子,这样“仁爱”才能不局限于眼前,才能得到“齐国治国平天下”的仁才。所以为了“仁爱”、为了“小康”、为了“大同”,儒家需要让苍生黎民书生懂得何为君子,君子又如何立身。以此得到更多有德的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对他人更是如此。“君子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前者讲的是君子如何待人,如何爱人,如何待人方正周平,不迁怒不生怨这一类的事,后者则代表了于人交往中得到才智的提升,参悟“仁“的理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儒家提倡君子与人交流应是学习知识,各补短扬长的过程,是学会包容学会尊敬、学会爱的过程。这其中,君子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以“仁”待人,克制内心的怨恨,推爱到他人身上的蜕变。儒家希望引导人能从亲兄弟到亲友朋,并将此情感倾注在“君子之道”上。应“君子之道”拜托爱人的血缘枷锁,走出门户,才是达到了爱“他人”的境界。从此处起,“人不独亲其亲”才算落到了实处,“仁爱”终于迎来了第一缕落在大地上实质的光。这样,“仁爱”总算是从理论到实践,才有向后发展的可能。
往后,便是对家国天下。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以为国效忠,对天下出力为己任和毕生担当,儒家认为“思不出其位”合乎礼不逾矩的君子可治理好国家。因为君子守礼而知止,有德而不冒进,其身合乎礼,能恢复礼乐之制,使天下重新拥有秩序。但这个理想孔子未能实现,孟子非能实现,荀子未能实现,并未他们不贤不君子,而是因为文不对题、药不对方。不过仅仅几百年后,赢得了战国的法家输了汉家,从此被迫隐退幕后,台前一家独唱的正是儒家。这是为何?因为帝王们现在需要这样的君子辅佑,国家需要这样的秩序。君子们的守礼知止成了帝王的安心丸,所以哪怕儒家不需要,统治者也需要弘扬“君子之道”了。他们要一个安定的天下,而“仁爱”——至少是仁爱的外衣能许诺他们。就这样,儒家在春秋战国之外的时间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赢家,而“君子之道“一弘扬就是几千年。
儒生们口口相传的“子曰“中,孺子们在竹片上一笔一划刻下的《论语》背后,竖着君子挺拔千年的傲骨——君子之道说到底就是儒家之道,仁爱之道。《论语》中对”君子“的一百零七次呼喊正是对仁爱的呼唤;对君子的追求与赞美,便是对儒家思想的播种。
中华上下,独尊儒术,自汉朝起,每个读书心中都有一个君子,一个孔孟,一个大同天下。于是前赴后继,舍生取义,死而后己,在所不辞。
【论语的启示与感悟】相关文章:
论语的感悟01-11
《论语》感悟11-09
论语的感悟09-22
关于《论语》的感悟03-27
论语每则的感悟02-10
《论语》新感悟01-08
《论语感悟》有感02-15
于丹论语感悟05-06
于丹论语心得感悟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