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时间:2024-06-28 20:00:07 美云 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通用7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通用7篇)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1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学现状,特制定《晓义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关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关注发展的成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愧矫正和调控。

  2、教学督导评价——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随机性的督导评价。

  3、专项监控评价——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目标评价。

  (二)具体方法

  1、实地观察

  通过实地考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就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听课、参观、情境测试、常态下随机测试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2、访谈

  访问者根据设计好的访谈问题或提纲,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专题研讨,集体座谈、个别谈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内容。

  3、问卷调查

  通过书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的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4、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是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学校以及教师中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种文件、论文、研究成果、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记录、教学数据统计报表、质量分析报告、专著、经验材料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教学质量的辅助材料,以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

  5、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每学年对几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科进行测试。这种测试以纸笔测验为主,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测试、实际操作等。

  6、个案研究

  针对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式,在群体测验与调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样本,结合校本教研,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一)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学科组二级评价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解和细化为评价目标,学校、学科组二级监控评价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分层监控、分项监控。对各相关因素作出及时的监测、准确的诊断、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矫正。

  1、校级评价组织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评价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具体工作。

  2、学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根据中心校的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各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操作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始发时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学校(中心校)教学质量二级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小学教学质量以及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

  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愧及时调控。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制度。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

  5、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年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奖励。

  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实施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的完善。根据实施的情况、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每学年工作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积累有关资料,对照本方案认真实施。每学年采取撰写自评总结,自评打分,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定。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执行《县中小学教学常规(2020年修订版)》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构建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本着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以发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开展中小学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质量评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评价对象

  全县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务目标

  (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办学导向

  建立具有评价、激励、导向功能的线下教学评价制度和开展好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评价管理体系,使践行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教学常规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激励学校制度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全县中小学校整体实现内涵式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为了使常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在质量评价活动中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教育局成立常规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

  五、实施办法

  各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并正常实施。学校依据《县中小学教学常规(2020年修订版)》要求落实常规管理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常规教学管理评价细则,明确评价项目和赋分标准、奖惩措施等。

  (一)评价内容:

  备课:教师应做到教案(电子教案)项目齐全,按照要求各年级各学科要努力创造条件,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有: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安排教学进度;讨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备课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习题、统一测试);“八备”(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备板书、备作业、备教具学具);“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案(电子教案)应具有创新性。每节课要有教学反思,对反思问题要有改进措施。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

  授课: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新的教学观,人才观。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贯彻两个始终:情感教育和反馈矫正;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掌握六个环节:前置补偿、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

  作业、批改:作业要依据每节课的特点,做到精心设计,规范合理,数量适中、着眼全体、分层布置,确保实效。优等生可布置一拓展性的、实践性作业;学困生的作业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原则,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以及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作业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做到“三凡是”: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作业,教师自觉做好批改记录,让批改更有针对性,禁止让家长或其他人替代批阅作业;凡是订正作业,必须做到面批,尽量做到当日作业当日批阅,批改之后要有反馈性建议。

  听课:校长对年级教育教学有适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记录详细,有点评。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听课,将听课形成一种常态化。每节公开课,同学科教师须全员参与听评,听课后学校领导要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

  辅导:学校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对优秀生辅导可适当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展知识面,使其个性特长、思维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对学困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学校要制定“培优辅困”整体工作要求,教研(备课)组、教师应根据学情切实制定“培优辅困”计划。

  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任课教师、教导处、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考试,认真研究改进考试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使之更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教师要搞好讲评,指出学生测试中存在的优缺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校要及时总结,组织教师做好质量分析,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明确工作方向。

  (二)评价方式

  通过抽查教案(或电子教案纸质版)、学生作业、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检查记录、备课过程材料、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一览表、随机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检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监督学校实现当堂达标检测落实“堂堂清”;通过生生盯背、师生盯练等措施落实“日日清”;通过周清卷、查缺补漏落实“周周清”;通过质量检测、质量分析、查缺补漏落实“月月清”的目的。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激励学校内涵发展,确保常规教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实现教师工作积极主动,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县教育局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校长、教师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把过程监管和教学质量评估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3

  根据市教育局质量评价方案的实施意见,为了构建我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化,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指定期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的一种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一种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长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与学两方面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效果。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的功能,要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3、总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总体评价是指全体学生参加的学科评价,而抽样评价是指对部分学科和部分学生的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定期评价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等方式,定量评价采用“分数”和“比率”的方式,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二、评价方式

  1、分级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分段评价:以1-3年级为低年段,4-6年级为高年段进行过程和阶段性评价。以低年段为例,分段评价是指对一个行政班,从一年级跟踪评价到三年级,研究三年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评价内容

  1、学生方面:①学业水平;②能力水平;③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④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2、教师方面:①专业发展水平;②备、讲、批、辅、研。③教学质量书面检测。

  四、评价实施

  1、学生方面:设立学生成长档案,把各阶段有关学生能力水平、个性特长发展、情感态度和学业成绩的考评结果都放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里。具体做法:

  ①学生作业评价:由教导处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任科教师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科教师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②学生文明礼貌与卫生习惯评价:由学校德育部门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班任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班任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③才艺展示(包含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书法艺术等)评价:由学校综合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综合科执行,通过学生个人申报、展示,最后由综合科成立考核小组评定。(每学年评一次)

  ④学生语文口语交际、写字水平评价:由语文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语文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⑤英语口语表达评价:由英语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英语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⑥数学口算能力评价:由数学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数学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在认真做好上面各项评价的基础上,再填写下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归档。(附表一)

  2、教师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采用量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结果要与奖金分配和评先评优挂钩。具体做法:

  (1)工作表现(工作态度、责任心,常规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进修与专业水平的发展等)占30%:

  ①教师的备讲批辅研工作完成情况,由科组长与行政每学期检查一次,每项按优6、良4、中3、差1给分;

  ②教师读书学习和培训进修情况,由主管行政评价,按优10、良8、中5、差2给分;

  ③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由校长评价,按优10、良8、中5、差2给分。

  ①②③项得分之和的30%为实际得分。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实际得分之和就是第(1)的最后得分。

  (2)工作成绩(每学期教师教学质量书面检测结果)占70%:

  ①第一次(第一学期)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平均分、低分率、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各项指标的比较值在同级中排名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注:跨年级任教两班以上的独立计算后取平均值,平衡班取各项指标比较值的平均值计算,一个教师任教全级多班的按第二名计算。)

  ②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第二次(第二学期)与第一次(第一学期)的比较值的差乘以10为各指标全年得分,5个指标的得分和为第②项的实得分。

  第①与第②两项得分之和的70%为第(2)的最后得分。

  (3)第(1)与第(2)的最后得分之和为教师学年教学质量的总分。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4

  一、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调控等促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和发展。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改革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2、多元性原则:评价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注意对教师的统一要求,也关注教师个体差异与发展的不同需求,为教师有个性、有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3、多样性原则:利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评价以及教师档案袋等评价形式,促使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调控,激发内在动机,促进专业发展。同时,通过教师互评,加深同事间的了解与交往,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

  4、过程性原则: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及时积累资料,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三、评价内容

  1、职业道德: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信任和尊敬。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四、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管理学生、学生评价以及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等。分析优势与不足,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2、教师评价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对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评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还应对教师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发言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促使教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个别交流、设立学生信箱等渠道,对教师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对待学生、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方面进行评价。

  4、家长评价

  利用家长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设立家长开放日和家长意见箱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调查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征求家长意见,参与学校管理。

  5、学校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为:职业道德、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在职业道德中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学识水平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在专业知识中要求“掌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业务能力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育科研能力、听课与业务学习”等。

  6、档案袋评价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将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学习培训笔记、备课教案、优秀的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听课笔记、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经验总结与自我反思、公开课教案及评议、个人参加集体活动的资料、教师获奖情况及学生评价簿、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存入档案袋。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体现教师的发展过程,通过教师之间的互阅等方式使教师之间也有一些相互了解的具体途径。定期展评档案袋资料,让教师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五、评价要求

  1、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要强化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注重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增加评价过程的透明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在共同商讨中建立共识,使评价的目的、标准、方法、程序、要求等人人明确。

  4、注意评价过程的全员参与,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

  5、要注意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降低主观性和随意性。

  6、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要参考教师所任学科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及学生考试成绩,但不应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5

  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对象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对象分为学校和教育行政两个层次。

  1、学校: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其中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及其它各类学校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2、教育行政:指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评价方法

  以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为主,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互评及上级部门抽评为辅。

  各地间互评或上级抽评时,采用推荐和随机抽样各半的方法,被评学校分值指数≥0.5为通过,否则以互、抽评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代替自评结果存档(分值指数=互、抽评分值提高数/自评分值提高数)。所评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未获通过,则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按减10分处理。

  三、评价时间

  各地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确定评价时间。每学年至少自评一次。原则上每学年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一次互评或抽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十月底以前将上一学年度的自评结果(表4)报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每年底前国家教委通报各地健康教育评价结果。

  四、奖励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奖励办法对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奖励。国家教委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6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全优工程的实施,加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力度,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领全优课堂健康有效地发展,上亳小学特拟定教师评价方案:

  一、教学状态

  1、教学理念 5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全优课堂理念,有全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平等,积极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开展全优课堂模式培训活动,利用专题讲座、随堂听课评课、合作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实施课堂的全优。

  每月举行一次全优课堂理论知识考试,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教学设计 10分

  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行提前备课制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先由各学科教师备课,再由教师二次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每周举行一次导学案专项评比活动,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3、教学方式 10分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导学案设计合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随着导学案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显得较活跃。让后进生也能感到“我学我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运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展示。逐步形成自己的“全优课堂”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讨论的机会较多,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会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教师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科学优化的评价,确保后面环节的当堂达标。

  课堂上老师语言点拨要精炼、明确、有针对性,并有效地控制教学时间。每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品牌课、展示课,分教研组评比打分。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校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随机听课和评课,依靠四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经常性地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和指导。

  4、教学手段5分

  课堂教学中能合理、有效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先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教具,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积极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逐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具制作、课件制作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二、学习状态

  1、自学研修 10分

  教师每学期都有自我研修和发展的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建立学习型校园的行动。让读书成为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意识、提高意识或超越意识。

  学期初要求教师制定出自我研修和发展的行动计划,交教研组备案。定期进行教师读书笔记检查,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学习心得 10分

  教师积极参与以读书为载体的学习研讨活动,在职业道德、打造全优课堂、专业成长等方面有深刻的心得体会。要求教师经常撰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每学期进行一次学习心得或读书心得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3、集中培训 10分

  教师要积极参加全优课堂模式的培训,参与校本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杜郎口和新知学校的先进做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加各类校本培训活动。出满勤得10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三、研究状态

  1、反思行为 10分

  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有相应的改进措施。善于开展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要求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分析或课例分析,坚持在每节课后在备课教案上写出简要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由教研组长在检查备课时督促完成。

  每学

  期进行一次案例分析或课例分析征文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研究行为 10分

  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和课题专题研究,积极参与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行动。教科研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要求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以及小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求其他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活动。

  每学期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工作评比活动,看课题材料评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无材料不给分。

  3、研究成果 10分

  在课题研究和践行全优课堂模式过程中,不断积累问题,探索方法,总结经验,把研究成果上升为理论,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要求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校园网站投稿,积极参与各类论文评比活动。

  论文获奖或发表,国家级给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被校刊或校园网站录用1分,不同篇目可累加。

  四、创新状态

  1、教研创新实践 5分

  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各种有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有关创新活动的评比,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评价观念 5分

  教师能建立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评价方式多样、内容多元开放,贯穿学习全程,富有创造性,为学生喜闻乐见。

  每学期举行一次评语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注: 本方案为教师综合评估方案,每学期评价一次,由教师自评,教导处复核。评价积分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 7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师能针对所教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

  1、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目标的设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2、“三维目标”全面、具体、适度,有可操作性,并能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量化评价标准每项5分,总计10分。

  二、教学内容评价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量化评价标准:第1、2项各4分,第3项2分,总计10分。

  三、教师行为评价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是否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6、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量化评比标准:第1项8分;第2项5分;第3项2分;第4项4分;第5、6项各3分,总计25分。

  四、学生行为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五、教学效果评价

  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六、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评价标准:具备上述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评价。

  分数:2---5分。

  注:

  ①、以上各项的评价形式分:自评、同事评、学生评、领导评等。

  ②、评价等级划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不含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2-10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范文(通用6篇)12-19

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2-09

教学质量评价方案05-24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1篇12-10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1篇)12-10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2篇05-27

小学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2-22

小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