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时间:2022-10-19 16:35: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内容上来分析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歌。歌行体诗歌最重要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有一个大致的格律。与后来的词不同,东汉以来流行的歌行体诗的格律规定不很严格,诗人还有很多自由空间。事实上,张若虚的这首诗的形式离开传统的“春江花月夜”体就差距比较大。歌行体诗歌的第二个特征是:题目具有提示性。这类诗歌常常有一篇前人的著名诗歌作为榜样,那首前人的诗歌采用什么题目,后人作诗也要采用这个题目,而且,题目基本上限制了内容的范围。第三个特点是:后人的诗歌中的情调——快乐或者悲伤——要与前人的平行,前人的范文是忧伤的,后人的.作品就不应该太明快。鉴于这些成文的与不成文的规矩、习惯,张若虚这首诗从内容、形式、情调上都获得了很明确的“框架”。

  《春江花月夜》开头的八联极端精彩,写景宏伟瑰丽,抒情深远沉痛,思绪有着明显的历史感,而且有创意,语言也很精当,可见作者的确是一位大手笔,很有一点盛唐的味道。但是接下来的部分直到结尾,虽然偶尔有些精彩的语言,但总地来讲意象陈旧,没有真情实感,不能感动人。结尾潦草收场,是明显的败笔。总的来说,这首是通过使用七言的形式,通过有规律地换韵,给人婉转优美、回肠荡气的感受,在唐初的诗歌中有不可争辩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09-17

《春江花月夜》的读后感11-05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09-26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01-01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09-19

有关《春江花月夜》的读后感11-11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3篇01-13

《春江花月夜》的读后感700字12-24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750字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