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一炉香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第一炉香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第一炉香有感1
在《第一炉香》中,张爱玲巧妙地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能看到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主人公为何在那样的环境下最后做出那样的决定,走出那样的路为何是必然的。环境描写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情节当时的气氛,因此加以体现出人物眼前的画面和情感,让读者的脑海留了更深刻的印象,而更加确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带给环境的起伏和变化。人物生活在环境中,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是人物主观心理的投射。
首先,环境描写是意象的表现。薇龙眼中豪宅的环境描写是‘荒烟,滑稽’,墙上的鸡油黄在当时社会是一种明艳的,高贵的,带有世俗感的颜色。院子里的‘英国玫瑰’和‘杜鹃花’是中西合拼,却又不伦不类。梁府外春天的杜鹃花‘轰轰烈烈’是代表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却和‘皇陵’一种奢华的,埋葬生命的地方恰不吻合。由此可见,环境描写是象征着某种具体的事物或情感。
环境描写是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这样作者何读者就可以达成共识。薇龙把住宅比喻成‘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可见薇龙对房子的第一印象是带有诡异和古怪。这个所谓的‘家’,在薇龙看来像是个‘摩登的电影院’,因此创造了一种很陌生的氛围。从开端的环境描写,读者可以直接投入并推测出薇龙对梁府的不认同,己厌恶感。这样可以看出梁太太作风夸张,也可以看出梁太太和英国人交往较多,所以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人物内在精神的反映。
环境描写是人物情感的委托。当情节发展到和梁太太和司徒协回到梁府以后,薇龙眼前的世界随着自己的情感而变化。在这里薇龙列出了许多花草树木的品种。‘漫山醉醺醺的树木。生长繁殖太快了,都有些杀气腾腾,吹进来的恶风也有些微微的腥味’。当时的薇龙收了气,眼前的画面明显更为暗淡和沉闷。种种植物放在一起,感觉是杂乱不振,浑身不自在的。从此可见,人物的情感起伏决定环境。当人物感觉沉默凄凉,周围的环境在人物眼里也会看似暗淡无光。
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下我们就做个详细的解读,‘头上是紫黢黢,天尽头是紫黢黢的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品-蓝磁双耳小花瓶;一卷一卷的葱绿对金丝戒;玻璃纸袋。。。’薇龙之所以重复了‘紫黢黢’这个形容词,为了强调人物完全彻底粉碎的念头。她本来是在个热闹的,喜庆的唐人圣地,所以环境的气氛和内心世界有产生了对比。薇龙眼前看到的密密层层的杂物,看似不起眼但却是生活无法缺乏的的杂物。在这种情况下,主人拥有的只有无比的凄凉,环境描写体现出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心情。所以通过环境描写,读者对人物的影像也从此更加深刻的影响。
在《第一炉香》中,环境描写绝对不只是为了营造氛围或设置背景场景或为了刻画人物所处的环境元素。张爱玲的语言有强烈的内趋性,常常围绕着揭示人物的内省世界。而环境描写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体现一种语言上的美感及成熟度。
读第一炉香有感2
因为上学期学习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影响,假期的时候一个人去书店购买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说来惭愧,在读到她的文章之前,我对她的了解只来源于微博鸡汤和她的一些人生经历,而且我一直也以为她的文风是属于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爱情故事,这次读了以后,才对她的文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我读的第一篇文章是《第一炉香》,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却蕴含了许多的内涵。故事讲的是一个来香港上学的上海女学生薇龙,希望她在香港的姑妈能够资助自己的学费,前去拜访她,最后却沉沦于声色犬马的糜烂的生活。
在故事的开始,作者就已经做下了处处伏笔。张爱玲描写薇龙的姑妈的大住宅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这个住宅就像一个鬼气森森的无底洞,彻底的把薇龙控制住,让她再也无法逃脱。
但是这不禁就让人思考,薇龙作为一个女学生,应该是有一定的自制力的,为何她的结局会是如此?张爱玲为这个问题在文章中穿插了许许多多的描写,都证明了薇龙自身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生。
无论是她还在求人时,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制服,"而且"和其他的女孩子爱时髦,在竹布杉外面加上一件绒线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杉子,越发觉得非驴非马。"还是她在梁太太家住下后,发现房间里面的厨橱里面挂满了衣服,金碧辉煌时,还是"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这些,都已经描写出了薇龙的虚荣。
她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下去的结局会是什么,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一件件试完衣服后,她低声道:"这跟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
后来的她,认识乔琪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要留在这个让她留恋的世界,嫁给乔琪是必然的选择。她爱的不是乔琪,爱的是乔琪背后的糜烂世界;而乔琪不爱薇龙,她们之间只存在着利用与欺骗,骗的自己都当真了。
你的爱人是你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爱上怎样的人,也注定了会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没有配不配得上,没有谁无辜谁正确,茫茫人海里,在一起是命运早已埋下的伏笔。
在故事的结尾,薇龙阴历三十夜那天,和乔琪两个人单独到湾仔去看热闹。在知道未来毫无希望的结局下,葛薇和乔琪像两个平常的夫妻与摊贩老板讨价还价,她像个小女孩一样快乐。乔琪对薇龙说:"你也用不着我来编谎给你听,你自己会哄自己。"薇龙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那样的快乐里带着悲凉,带着一种畏缩和虚伪。
看透了又能怎么样呢?看透了,出不去。
我们的生活又何不是如此?现在的年轻青年谈的所谓恋爱,和一群群的爱慕虚荣出卖自己的自尊的女大学生,到底是时代变了,人变浮躁了,还是当时的那个时代,压根就没有结束呢?
精神世界的空虚,必定需要物质填满。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出不来任何的真正的文学大家了呢?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的大脑已经被物质染得乌黑了。都说时代在进步,人类却退化了。大把大把的人不愿意接受复杂的信息,全民时代的到来,也许就是阶级固化的开始。以后的时代,只会更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了。"
可笑的是,还有多少人沉迷于读鸡汤,小确幸和平凡呢?
读第一炉香有感3
读这篇中篇小说之前,看人评价《第一炉香》诉说了张爱玲的爱情观。倘若真是这样,作为读者,作为张爱玲才华的粉丝,先是要骂胡兰成几句的。之前也浏览过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他的薄情给我留下较深的映像。如今,把胡兰成带入到《第一炉香》男主人公乔琪上,倒有几分相似,感慨张爱玲爱情不顺的同时,也对女主人公葛薇龙多了几分怜惜,更厌恶乔琪了。书评最好不要加入个人情感色彩,读书笔记则不然,我也开始信口开河了。
读《第一炉香》,首先是叹服张爱玲的文笔,她汲取了女性作家善于描写感情、善于描述细节的长处,又毫无女性作家叙事过于繁琐的习惯。小说里处处是看似不经意的神来之笔,其实大多出于张爱玲用心的构造。例如她写梁太太勾搭卢兆麟这儿,“梁太太双肘支在藤桌子上,嘴里衔着杯中的麦管子,眼睛衔着对面的卢兆麟”;又比如“薇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转弯处,在树桠叉里做了巢”等。小说细节越是有趣生动,越体现张爱玲对文字的驾驭炉火纯青。
其次是小说篇幅虽然小,但构造严密,情节相互呼应,读者在行云流水的阅读中,能停下来深思。同时小说既写出战前香港大的社会环境,又对人物心理描绘细致入微,让我想起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眼神刻画。杰作必精于细节,推敲细节也常有物外之趣。
故事写的是一位名叫葛薇龙的“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一步步走向物欲洪流的过程。看完小说,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满橱柜的衣服、会想“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连忙把身上的一件晚餐服剥了下来,向床上一抛,人也就膝盖一软,在床上坐下了,脸上一阵一阵的发热”纯真的薇龙,唏嘘不已。彼时的她,先是替姑妈招待她的情人们,后来爱上了浪子乔琪,最终成了一名为了金钱自愿出卖自己的女人,再也不是那个心里呐呐“试试就好”的薇龙了。
如果张爱玲把薇龙的堕落原因写成环境所逼,那么这篇小说便会落入俗套。张爱玲的高明在于,她塑造了一个复杂的薇龙,一方面是她赚钱养家的不得已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她心甘情愿进入了姑妈的花花世界,并心安理得嫁给浪子乔琪,最终成为姑妈、乔琪的敛财方式。正如薇龙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薇龙自始至终都是独立的,读者看到了她的思想从面对华服“看看就好”的纯洁到“自愿赚钱”的无下限,如同看到一朵白莲凋零,是展现给读者的悲剧,让读者生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绝望感。
同时,张爱玲在小说中体现了对爱情的讽刺。心软的薇龙飞蛾扑火般爱上浪子乔琪,反观乔琪,在“几分犹豫”和薇龙结婚后,还与姑母谋划,过了七八年等薇龙收入减少,便离婚。薇龙的情真意切在乔琪的薄情面前化为乌有,也包含了作者对爱情巨大的讽刺。
读这本小说,不免想起张爱玲那张孤傲的侧脸,弥漫在小说中的,是对时代的拷问、对爱情的深思、对世俗的不屑。作为男性读者,我自然不能体会薇龙在面临满橱柜华丽衣裳的欣喜,不能带入感情中女性的视角,写下的读后感也欠深刻。只是在葛薇龙身上,仿佛看到风华绝代的张爱玲,那个能写出“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女子。
读第一炉香有感4
向上可以触碰到迷人的金钱、财富、地位,向下仿佛泯然于众人,沦为世俗眼中的不成功。她仿佛知道这是一个虚无缥缈且短暂的梦,可她不想清醒,只想沦陷。
《倾城之恋》中第一个故事《第一炉香》女主角葛薇龙,先随家人来到香港读书,在家人要回上海时,因不想放弃快要完成的高中学业,就向居住在富人区的姑母求助。她费尽心思,最终留在香港继续读书。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姑母留下她只是为了利用这个容貌姣好、家世普通的女孩子。薇龙最初留下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已。可是渐渐地,她的心态变了。美丽的华服、财务自由、彻夜的狂欢……让她迷恋不已。她尝试过逃离,在她被喜欢的人重重一击后,在她对着混乱的世界思考后,她买了船票,准备回上海。她感冒了,她在这治疗期间不断挣扎徘徊。她或许想起无意中听到的在香港读完高中还要读大学,大学毕业后,一个月薪金只有五六十元;或许想起那繁荣灿烂的美好“世界”;或许还在牵念着她的梦中情人;或许想到姑母,年纪轻轻嫁给一个老富商,成为他的可人儿,他死后,姑母得了一大笔钱,日子过得潇洒自在;或许买回上海的船票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她决定继续待在香港。姑母为了留住她,一手促成了她和她喜欢的人的婚事。后来啊,她成了她想要的模样,得到她想要的。她同时又很清醒,她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如这个片段:乔琪笑着说:‘那些醉泥鳅,把你当做什么人了?’薇龙道:‘本来嘛,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乔琪一只手管住轮盘,一只手掩住她的嘴道:‘你再胡说――’薇龙笑着告饶道:‘好了好了!我承认我说错了话。怎么没有分别呢?她们是不得已的,我是自愿的!’
她清醒着沉沦。她的开心快乐仿佛只是一时的,她有些像被仙女装扮的灰姑娘,会担心身上华丽的礼服何时消失不见,她会担心这样美好的景象可以持续多久。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女孩子,突然接受来自上流社会的物质冲击,又有姑妈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前。她无法战胜人性的缺点,她也无法接受爱恋的无疾而终。在短暂的自我对抗后,她放任自己的欲望,跟随自己的内心,尽管她也知道这并不是多么好的选择。
文中她的姑妈提到说:趁着她还年轻又有美貌,可以找个上流社会的人嫁了。她自己也有想过:找个既有钱年轻又和她心意的男人,难于上青天。尽管最后她忠于爱情,可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女人,即便是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女人,依旧想凭借保质期很短的美丽容颜换取时间不长的安逸享受时间。
好像有能力与全世界为敌,打破既定传统观点的人真的不多,即便是小说人物。那段清末民国初期的日子,混乱不堪,人们肆意纵情如同末日狂欢一般。我无力指责她,因为我没有资格。
我觉得遗憾,遗憾一个女孩子如此轻易地坠入欲望的悬崖;我觉得恐怖,那个时代,仿佛人人都是吸血鬼,一举一动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我觉得糟糕,那个时代的人们陷入物质的怪圈。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个步伐匆匆,追名逐利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也陷入了那个物质的怪圈。既想获得美味的果实,又想不劳而获。
我等乃普通人,会有七情六欲,会有贪名逐利的心思。只希望自己能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可以找到一个港湾,停放迷茫疲倦的心灵。
每天照一遍镜子,仔细看看:自己的样子是否改变。相由心生。
读第一炉香有感5
午后,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等我将书的最后一页缓缓合上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现在依然影响着无数的人。读完后,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第一炉香》讲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为求学香港,不得不求助于姑母。却被其姑母 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读完这本书,我其实为葛薇龙感到悲哀。她生错了时代,本是一个积极进取单纯的,有个性,有目标,向往美好生活的女大学生,却因为在姑妈家不停地受社会物质金钱诱惑的熏陶,慢慢沉沦于其中了。当她第一次踏入姑妈家时,就被那豪华的景象震惊了;当她打开房间衣橱,看见满目琳琅的衣服时便迫不及待的比试比试……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来说,面对这些完全就无招架之力,所以她陶醉于其中了。当她在姑妈家居住了三个月后,慢慢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本来她还能克制自己,但是在姑妈有意无意的提醒中,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最初的追求被面前的诱惑击个粉碎。逐渐沉迷于靡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玉镯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与此同时,不幸地,她又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她。"她嫁给乔琪,也许并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钱,想逃离姑妈,可终有一天薇龙会变得憔悴以致无法再交际于这肮脏又满是金钱的圈子里。可此刻薇龙已顾不得自己的未来的,不能像,也不敢想,想起了就满是无边的恐惧。最后沦为那个社会的奴隶。
本书另外一个女主角梁太太,其实我很厌恶她,同时又很同情她,年轻时为了钱嫁给了个年过半百的富豪,以为丈夫会很快离世,却事与愿违,待丈夫逝世时,她的美貌也已不在,却想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因为内心的空虚,她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并不惜拿薇龙做诱饵,还想从中赚一笔,这样的人是可恨却又是可悲的。
薇龙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善良单纯的她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在金钱面前低头?她不仅反映了个人面对物质金钱诱惑时只能投降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她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普遍的一个现象,本来都是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闯出自己的天地,但是女性的虚荣心和爱美的心态让她们慢慢在金钱面前妥协,沉迷在纸醉金迷的奢靡的社会,在有机会回去时不舍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性中那纯真的一面慢慢失去,让最后残存的希望破灭,明知乔琪并不爱她却依然和他结婚,图的就是不想失去那样的生活罢了……而梁太太呢,在我眼中,这样的人是可恨的,为什么要把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大学生变成像她那样的不堪呢?自己年轻时做错的事为何要再一次付诸于别人身上?难道她不觉得这样很残忍吗?
在《第一炉香》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寂寞的,不停的寻找其他东西满足自己空虚的内心。生活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是悲哀的。有人说薇龙与乔琪的爱情的悲哀是因为张爱玲本身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所以写不出那美好的结局,但是,我觉得不如说是被那骄奢淫逸的社会所害,如果不是社会太黑暗,怎会有那么多人甘愿沉沦?当我们渐渐迷失了本心,又会有谁记得自己的初衷?当一切都为金钱所迷惑,爱情又算得了什么?
张爱玲的书渗透一种淡淡的悲哀,她的文字安静却残忍。读完《第一炉香》,我的内心各种纠结,为书中的人,更为沦为那个时代奴隶的悲哀的人们。
【读第一炉香有感】相关文章:
读《第一炉香》有感01-07
读张爱玲《第一炉香》有感12-17
张爱玲《第一炉香》解读07-21
《第一炉香》读后感06-29
张爱玲《第一炉香》读后感01-19
读《木炭与陈香》有感09-28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读书心得05-26
读《香菱学诗》有感03-16
读《香楠,沉甸甸的感动》有感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