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1
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得了一种,方才可以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二.敢于未开化的边疆。
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样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于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心得体会:
敢于探索和开辟是一种创新精神。我们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尤其在小学任教,很多思想都受到限制,变得胆小慎为,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教材,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怕出安全事故,怕担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责任。也不敢开拓新领域,怕家长责怪教得不规范。所以,不管是班级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循规蹈矩。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小学教师所走的路子,所以,读过此文之后,我们要大胆开拓,不断进步。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2
暑假里,我捧读了《陶行知名篇》一书,总能感到似有一位老人在向我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书中陶行知以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或者娓娓道来,或者一脸严肃。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徜徉在教育界泰斗陶行知著述的理论海洋中,我感触颇多。
首先,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其次,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学习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边行边知,边知边行,坚持到底,矢志不渝!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3
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概括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合格的教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一是只会读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二是不是在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我认为这两种教学方式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而老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回想自已十年从教的过程中,不禁不吃一惊,原来这就是典型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喂饱鸭子就可以了。真的很惭愧。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坦诚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4
初闻“爱满天下,知行合一”,还是在大学军训时,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训,要记。却不知这几个字如随风潜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润物细无声般深入我心。
暑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整书由浅入深,虽是教育箴言,却如沐春风般感受字里行间的温暖,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
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必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爱的教育,作为工作室的学员,一直深受乔利荣老师教温暖的数学影响。爱无处不在,爱温暖童心。
爱上自己教育工作,陶行知一个重要思想“教学合一”,在我看来,教与学的融合,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教师要爱上自己的所教学科。爱上它才能从心底想着把这份对学科的爱传递出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自我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去学习,把老师教的方法与自己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老师学的更多,于我而言,爱上所教学科,才会本能的去充实,去完善。唯有芬芳才能散发芬芳,唯有爱自己的学科才会让学生体会你有这份爱,跟随老师的脚步,逐步爱上你,爱上这门学科。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爱溢于言表,教育理论便是最好的印证。乔利荣老师暑期让学生制作2021年的日历,看着孩子一个个精美的手工日历,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爱着这份事业,才会想着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温暖孩子的小学生活。
爱上自己的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师对学生有爱,师生关系便会更加和谐。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乐学,主动学习,不同方面都有所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着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让他们与自己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陶行知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认为:“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想,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爱是默默无闻的,但爱也要大胆的表达出来。小学阶段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有时真的“没心没肺”,但爱自己的学生,一直坚持着,学生终有那一刻的顿悟,用心去对待你。我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六年级了。尤记得一年级时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教室乱跑,被要求回座位后大声喊叫,着实头疼,每天就让他跟着自己,没有“自由”的他见我就说,“老师,我讨厌你”。对于那时刚工作的我来说,这句话无形中快浇灭自己的工作热情,但心底透着陶行知爱的教育那束光。随着学习的深入,不仅有习惯的要求,还增加练习的要求,这个孩子依然抱着讨厌我的态度。但我依然彼此“陪伴”,作业的再练习让他更讨厌我,一个零食仅仅让他对我有个笑脸,彼此相伴已五年,有一天,主动找我,说“老师,虽然你有时对我很凶,但我很喜欢你,也喜欢数学”。那一刻的自己热泪盈眶。爱真的润物细无声。我也将继续秉承陶行知的那句格言,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对待他们。
爱满教育,爱上自己的教育工作,爱上自己的学生,这是我读《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最大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5
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师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以这样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导着教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继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陶行知的名言02-1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反思10-08
关于陶行知的名言精选03-02
陶行知爷爷的声音作文2篇01-25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03-02
初中初二作文800字:陶行知爷爷的声音01-25
陶行知名言01-20
行知小学怎么样02-27
《琵琶行》根据白居易名篇改编而成的诗剧12-21
琵琶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