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人生》读后感

时间:2023-01-04 15:35: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单人生》读后感(精选2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单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单人生》读后感(精选20篇)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

  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写下坦诚的文字。许是应该像作者一样,从平静得如往常般的一天开始,平铺直叙。

  前半本就像往常毫无波澜的日子,冗长、乏味,却又带点苦涩和若隐若现的甜。博格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它只是被遗弃的经济残骸,只是这样混乱、萧瑟的环境下,平庸到碌碌无为甚至毫无生气的生活却莫名令人向往。

  自闭地将一个个文字锁起来,关进心里,将书行清空。活着,总是孤寂而被误解的。因为经常,它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可是,哪怕带来些许慰藉的环境一成不变,我们也终将被人心蛊惑。幸好那是一群无知而无畏的孩子们。他们大大咧咧地闯入布里特?玛丽的生活,强行而真诚地填满一点一点空白,驱散阴霾。如果我们可以种下光明,那大概,可以收获孩子。

  即使借了孩子们的勇气,生活依然只是生活,该有的选择、纠结和烦乱,依然会到来。麻烦总会如期而至,除非时间停滞。爱情、感动、妥协和面包,该怎么选择。后半本是高潮,情节波澜壮阔,我们期待着作者的选择,一如等待着生活的结局。

  命运,大概是在自己做出无数次选择之后,生活的面目。我们总在期待命运,却也总被生活束缚。当选择与生活妥协,我们每个人都是预言家,能看到自己平铺直叙的结局。可是,作者笔锋回转,布里特?玛丽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决定,是被孩子们赤忱之心推动着,作出的最勇敢无畏的决定:做最渴望的自己。

  假如只剩下三天生命,该如何活着。我们大概不会再努力妥协,大概不会再肆意挥霍。也许会懊悔从前,也许会感叹再来不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为什么有些事情趁着大把的光阴不去做呢?所有的妥协,最后都会变成命运。

  世间皆有因果,今天的自己,是昨日自己的果,是未来自己的因。看透了古往今来生命的轨迹,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做一点点改变,期待一下未曾料到的惊喜,让生活丰满一点。毕竟,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努力的结果在思考之外。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2

  布里特玛丽发现丈夫出轨后,离开了她在衰败的小镇博格找了一份娱乐中心管理员的工作。但这却是一个令她完全不快的地方,衰败、肮脏、满口脏话,甚至有老鼠,这和她以往整洁有序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所以她需要清单,一份可以按着办事的指导,来让她的生活按照轨道行走。

  然而,来到博格本来就是一件偏离轨道的事情。这也注定了,她的清单必定不可能持续下去。其实看书的封面就能获得很多信息了,比如上面的菲克新、老鼠、足球。

  1、关于菲克新

  虽然布里特玛丽喜欢用小苏打,但是对她来说,无可替代的还是菲克新。那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始终不变的东西,日复一日的擦干净窗户、打扫房间、往花盆里撒上小苏打,每日等着肯特回家。把他的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把叉子、勺子、刀摆在不同的分格里。这样日复一日的人生,停滞在自己时间里的安定,对布里特玛丽来说,就是一切。

  所以当她发现外面的超市已经不卖菲克新,一切的事情都已经发生改变了,她是惊惶而愤怒的。肯特说:“经济危机已经结束了。”但是布里特玛丽出去亲自一看,发现不但没有结束,而且情况更加糟糕。但是她的本能是拒绝——拒绝相信和肯特不一样的说法,也是拒绝了外面的世界。

  在伯格,这个衰败跟不上外部节奏的地方,却依然为布里特玛丽提供了一瓶菲克新。可以说这里是布里特玛丽软着陆的地方,从一瓶已经停产的清洗剂上,她找到了和过去生活的接续点。为她善意找到菲克新的小镇人民,也用宽容的胸怀接纳了她。

  2、足球

  足球在书中一个隐喻颇多的词。布里特玛丽来博格的第一天就被足球砸了头。故事里的几位主人公都是(曾经是)足球队员。足球是博格以往兴盛的象征,也是整个小镇的希望。球赛是把人们聚起来、推动故事进展的关键环节。支持不同的球赛象征着不同的处事方式。布里特玛丽也是当上了足球队的教练,固执古板的人生也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

  谁能想到一个古板的老太太竟然能变成一位足球教练,带领一群小孩踢球,她成立球队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点名(这很清单)。虽然最后博格的球队没有没有胜利,但是最后却收获了一个球场。原本打算离开的人,也因此留了下来。博格的未来,一定是会慢慢恢复生机的。

  3、老鼠

  老鼠在文里并不是一个可怕的东西,甚至有点可爱,会舔布里特玛丽的脚。

  她会对老鼠说话,给老鼠士力架(虽然一开始是为了捕鼠)。给老鼠士力架也成为了玛丽新的仪式。

  在文末,两只老鼠的脚印也暗示着玛丽可能的新恋情。老鼠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也是看着布里特玛丽改变的见证者。对于爱清洁的她,最后能够坦然面对老鼠,也是一种破茧成蝶的暗示吧。

  我能够理解布里特玛丽对于organized、整洁有序的强迫,我心情不好就会把东西重新整理,渴望归零重新开始,那是一种对安全感的渴望。可是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在整洁有序的家里,不是在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的确定,是在于你觉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你都有勇气重新开始。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3

  连着读了巴克曼的三本书,一如既往的幽默,一如既往的充满人生哲理,也一如既往的给人带来温暖。

  布里特—玛丽一直都是为别人而活,从来不曾表达过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自我,内心孤独,直到被丈夫肯特背叛,独自来到博格工作,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

  布里特—玛丽认真,刻板,干净整洁,不允许打乱事物的顺序,生活严格遵循事先制定的清单。博格是一个经济萧条死气沉沉似乎已经被人们放弃了的小镇。布里特—玛丽的到来,无形中改变了一些人和一些事,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博格开始生气勃勃,布里特—玛丽也在此找到了自我,一切都源于永不放弃。

  说实话,我急切地猜测过结局,我想布里特—玛丽会留在博格,会选择彼此有些喜欢的斯文,然而看到后来肯特为布里特—玛丽所做出的不同往常的举动,我以为巴克曼会安排她随肯特回家,回到原有的生活中去。但是巴克曼没有这样,没有让布里特—玛丽选择任何一个男人,他让她选择了梦想,布里特—玛丽选择了为自己而活,去往了一直梦想的巴黎。

  这是最好的结局。

  巴克曼式的充满温情充满希望的结局。

  寻梦,实现自我,哪怕你已年老,哪怕你曾经习惯于一成不变,哪怕你一直以来内心怯懦,都没有关系,只需面对自己的本心,无论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4

  最近看了有关列清单的书籍,其中一本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清单人生》。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布里特·玛丽的老太太。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是个老套的故事。布里特是个死板守旧、个性保守的老太太。她嫁给了离异男肯特,没有生孩子,后来肯特出轨了,几十年没有工作过的她出来找工作。她在博格这个新的地方认识了新的人,开启了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人生。

  在我看来,布里特的形象不分国界,代表了很多挣扎在自我实现和服务家庭之间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布里特非常喜欢列清单,任何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要列在清单上并且严格执行。她有自己的矜持和优雅。和所有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庭主妇一样:衣服要熨烫整齐,搭配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刀叉勺必须按一定次序摆放;清洗沙发要用固定牌子的小苏打;晚上六点是文明人吃饭的时间,不能受打扰……

  她曾盲目崇拜自己的丈夫。布里特曾认为自己的丈夫是权威:“我的丈夫是银行家”、“他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她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些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她也想过工作,但总是被丈夫嘲笑。布里特告诉肯特自己要工作,肯特的回应就是赚那么一点钱还不如我给你。后来布里特偷偷去面试,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机会。

  她没想过和粗鲁的人交朋友。她在博格遇到了很多困难,当然也遇到了朋友。但是如果是当初的布里特,应该从来没想过会和这些粗鲁的人成为朋友。坐在轮椅上的银行、对她暗生情愫的警察斯文、热爱足球的薇卡……这些人的生存状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她。后来,她也接受并认可了这些可爱的朋友。书的结尾是个开放式的结局:肯特发现自己的生活不能没有布里特,他来到博格找她,请求她的原谅,希望她回去。

  另一方面,在博格的朝夕相处中,布里特和警察斯文也产生了感情。作者并没有写出布里特最后选择原谅肯特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还是选择斯文,继续留在博格,而是安排她自己开车离开,暗示她第一次完全独立做决定。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借这个爱列清单的老太太的“意外”经历,提醒我们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可能是我比较悲观。也可能是互联网放大了普通人的不幸。一打开公众号,很多文章都是关于出轨之类的,给我一种女性结婚生子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赌博活动的感觉。

  身边也有同学已经结婚或者有了孩子,但是没有听到一个人告诉我,她们过得比单身的时候更好。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接触到的人都是穷人的原因吧。

  单身或者结婚都是一种选择而已,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永远都是比恋爱结婚更重要的事,爱情可能没了,婚姻可能破裂了,但是至少还有自己。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5

  因为《外婆的道歉信》所以想看看开车选择开启新生活的布里特玛丽会有怎样的精彩。

  把原有的习惯打破,从原有的熟悉生活中走出来需要巨大的勇气,原来的布里特玛丽束缚在日复一日的思维方式里,束缚在自己指定的条条框框里,束缚在自己欺骗自己的假象里。

  在博格这个偏远的小镇,却把原来那个怕死、讨厌足球、害怕改变的布里特玛丽敲击成了粉末,她没有因为肯特爱上足球,而因为一群热爱足球的孩子们爱上了这项运动,她在原来的生活氛围里一直欺骗自己,严格按照清单列出的内容逐条营造自己被需要的景象,而在博格,她却有勇气把清单的一页撕扯下来。

  我很喜欢巴克曼为布里特玛丽选择的结尾,让这个照顾别人情绪,一直被需要了60多年的人,重新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自己梦想中的巴黎,并不是他抛弃了肯特,也不是她拒绝了斯文,而是她终于有勇气拒绝,终于有勇气不再攀附,终于有勇气去尝试自己想看的风景和想要的生活。

  人生,可以有清单,让我们明确什么是生活;人生,可以没有青岛,让我们明确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6

  童年时代比自己更优秀也更受父母疼爱的姐姐在全家出游的途中车祸去世后父母突变的情绪让布里特—玛丽变得只为讨好他人而活,包括选择的婚姻。在60多岁,继子女长大离家,丈夫出轨后出于对独死无人知的恐惧她选择了重新工作,因为这样,“当你没去上班的时候别人会知道你出了意外”,来到刚开始厌恶的博格后在慢慢的相处中她认识到了很多“不曾放弃”的人。

  她是一个偏执的人,只认准清单上的事,必须强迫一切干净整洁,始终秉承“文明人”的做法,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她只想过一成不变的正常生活,但“她想知道,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直到在博格的所见所遇,在“真正朋友”和孩子们的鼓励下,她在回头的丈夫和正义警察斯文的追求中没有“敲开谁的门”,带着孩子们赠送的汽油,开着自己的车,往前开,去她一直向往却不敢前往的巴黎。

  想要改变,想要做自己,想要为自己而努力,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7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当63岁的Britt—Marie遭遇丈夫的出轨,跳上雷诺车出发,来到博格重新开始工作,从刚开始的种种脏乱差,到慢慢适应,不断地反省自己,最终突破自我,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这真是振奋人心的时刻啊。

  人啊,总是习惯处于舒适圈

  就这样,一年变成了几年,几年变成了一辈子。直到某天早上她醒来,才发觉光阴虚掷,来日无多,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63岁的刻板、固执、有强迫症的老太太都能做出改变,年轻的我岂能就这样在生活的打压下停滞不前呢?也许只有真正做出改变的那一刻才能发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我年纪大了,不适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纪多大?”

  巴克曼真是一个有文采的人,书中精彩的句子不胜枚举。

  雨又下了起来,博格的雨就是这样,反正它也没有别的事可做,闲得慌了就下一点儿。听到这里,薇卡忍不住了,因为她的耐心异常短小精悍。博格的下午变成了晚上,既迅速又无情,黄昏仿佛拿出一块创可贴遮住了阳光。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8

  最近比较忙,所以是历时两个周末看完的一本小说,名字叫《清单人生》,是瑞典的一个80后作家,叫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写的是60多岁的女人,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在老公出轨后的一系列反应,平凡处发人深省。

  女主叫布里特 玛莉,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每天依靠清单过日子的人,一个接受不了咖啡杯不用杯垫的人,一个几十年没有单独出过家门的人,一个很normal的女人,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有很多,可平凡的人也有不少,优秀的人虽然获得的已然很多,但大多还是贪婪,比如布里特的丈夫,肯特,曾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是属于布里特玛莉的所有,她的生活就是让他的生活过的更好,布里特是一个平凡且较真的人,从小有个姐姐,大概是她所有特征的反面,一个绝对优秀出色的女孩,但是却英年早逝,在那次车祸中布里特却活了下来,父母很是遗憾,对于出事的是那个优秀的孩子而不是布里特,姐姐死后,家里的阴郁久久没有散去,布里特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谨慎的过活着,直到遇到他的丈夫肯特,肯特是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离异男人,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于是很正常,布里特照顾肯特的生活,照顾肯特的孩子,甚至都没有要自己的孩子,她把他们的生活打造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很有条理。

  直到后来,六十多岁的她在一次肯特犯心脏病时,发现了自己老公出轨一个年轻女人的事情,她没有哭没有闹,但是一个较真的人也无法当作没有发生,无视这些的存在,于是她离家出走了,去了劳动就业保障局去找了一份工作,在经济危机洗礼后的社会,连一个正常的人找一份工作都很难,更何况是她,布里特,一个大半辈子没有过工作的年迈的老人,但是在她的再三坚持下,得到了一份工作,可以说对她来说是一份前所未有的挑战,去一个叫博格的社区去做为期三周的临时管理员,她的生平应该都没有到过如此脏乱差的地方,这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到处充满了绝望,这里的人一直在经历着经济危机带来的持久的伤害,到处是绝望的破败,除了有一群孩子,对足球有着执着的感情。

  这里有一个警察,一个心存善念的警察,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布里特,并且充分的展示着好感,后来,阴错阳差,布里特成了那群踢足球的.孩子们的教练,从一个对足球无感甚至是厌烦的人,开始变成一个因为足球或者因为踢足球的人而不断改观的人,虽然她依然觉得足球是项野蛮的运动,但是她会和孩子们一样因为足球而感动了。

  后来,肯特来找她回家了,没有布里特的生活,肯特过的一团遭,直到离开才发现曾经拥有的多么重要,然而这个时候的布里特已经不是几个月以前的布里特了,她学会了这些年她都不曾理解的东西,人要为自己的梦想而活着,只是为了进一个球,摔的腿骨折,脸擦伤,也在所不惜,依旧可以笑出声,因为那是梦想啊,无论做的结果怎样,毕竟他们努力了,即使没有胜利,他们也心怀希望,他们支持的使利物浦队,无论结果怎样,也不会放弃的球队。

  后来的后来,布里特经过一阵的摇摆之后,谁也没有选,没有选择跟肯特回去继续以前的生活,也没有选择斯文留在博格,在替孩子们申请了一个球场之后,她去了她儿时一直梦想着的巴黎,故事就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听,那就仅仅是个故事,然而,从布里特的经历,肯特的经历中我想作者想告诉人们的更多,Do what you want ,人只有为梦想努力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时候,and 珍惜你所又拥有的,不要太贪婪。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9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作品一如既往的让人温暖和感动,很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和《外婆的道歉信》、《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两部做样品一样都是描写平凡普通的人,发生的事情好像就在我们身边。 主人公布里特。玛丽是一个63岁的老太太,脱离社会在家做家庭主妇近40年,因为丈夫出轨被迫离家找工作,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博格这个地方,做娱乐中心的管理员。

  刚开始我被布里特古板的性格和必须按照清单做事的生活方式古怪到了,怀疑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吗?

  虽然她是一个家庭主妇,但是一点都不懒散,总是保持最精致的发型,衣服不能有一丝的褶皱,特别爱整洁干净,床罩和沙发要用小苏达清理,擦玻璃必须使用菲克新清洁剂。社交能力很差,说话直来直去,很难有回旋的余地,想要讨好人会说“你的发型很好”,回头还会补一句“额头窄不适合这个发型”。和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约见面时间,被推脱说晚上六点,六点已经下班了,是吃饭时间,她就真的买了吃的,去做了晚饭,六点一起吃的晚饭。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样的人能找到工作吗?怎么适合社会生活,和人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老太太了,不知不觉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博格是一个因为经济危机影响被废弃的小服务区,一个做轮椅的酗酒女人经营着一个脏兮兮的混乱小超市,是小镇的中心,兼有披萨店、快递、邮局、修车行、医疗中心的功能,足球场被关闭了,孩子们随意在小广场上踢着足球,时不时的会砸到人的头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人们懒散消极,却因为布里特的到来发生了改变。

  喜欢被别人需要是因为心里盛着满满的爱。

  布里特是孤独的,她一个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沟通,孤独到每天和老鼠聊天,不停的打扫卫生。当孩子们邀请她做足球教练的时候,尽管她对足球一窍不通,连世界杯是什么都不知道,她还是答应了,因为她感受到了被需要。她一辈子都是为别人活着,照顾丈夫的父母,丈夫的两个孩子,每天很忙碌,忙碌到没有时间出去工作,甚至没有要自己的孩子。

  当感觉被需要的时候,她的心就满了。

  她和视力不好但是懂足球的胖女人银行一起带孩子们踢足球,给孩子们把秋衣洗的干干净净,带孩子们去参加比赛,重新燃起了小镇的热情,人们不知不觉的发生的变化,重新喜欢上了这个小镇,不再想卖掉房子搬走了,也喜欢上了布里特。

  布里特也因为孩子们和小镇上的人们发生了改变,她被更多的人需要,就有了一份责任感,非常投入的去做每一件事,甚至来不及顾及自己的生命,在持枪抢劫犯面前,敢用身体挡住其他人,尽管害怕的要命,也不给歹徒打开收银箱。执着的去镇上给孩子们申请建足球场,把要做的事情列到清单上,坚决不改变,被告知不可能就天天去,因为薇拉说踢球的时候会忘记一切,孩子们在踢球的时候可以不顾一切,非常开心,大人们在踢球的时候可以忘记经济危机带来的烦恼。比赛的时候,孩子们的第一个进球让布利特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一个不懂足球的老太太,居然因为足球体验到了激情,激情是什么?那一刻她发生了改变。

  到了一定年龄,人生所有的疑惑几乎都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活着?

  布里特的丈夫肯特来找她,请求她原谅,布里特没有选择和前夫回家,也没有选择在博格认识的新的追究者警察斯文,最终选择独自驾车前往巴黎,因为去巴黎是她从小的梦想,一直想去确没有勇气去,即使63岁了又能怎样,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实现都不算晚。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务必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但是只要努力,勇敢的坚持,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改变可以发生在很多年以后的遥远的将来,也可以发生在当下。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0

  读一本书,不求让自己变得深刻。

  在看《外婆的道歉信》的时候,对于布里特·玛丽丝毫没有好感,甚至有点讨厌,直到看到她帮助艾莎向警察隐瞒了呜撕的存在,才有一点点的改观,老太婆没有那么坏,后来了解到她毫无存在感的前半生,直觉得可怜。当看到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布里特·玛丽,暮年有了出发的勇气,告别熟悉的一切,重新上路,我就知道《清单人生》对我而言就是故事的延续。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博格的每一个人都不是,足球让所有人产生了联系,对于足球的热爱,让博格这个破败的,甚至没有像样足球场的小地方变得熠熠生辉,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只是因为布里特的到来开始变得生机勃勃,有了色彩,从来没有想到一个人可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同时博格的人也改变了布里特,这个固执,别扭,按清单生活的老太婆,终于打破自己的常识,听从内心。

  在这么特殊的时刻,让我读到这本书,开心的时候哈哈大笑,心疼的时候潸然泪下,一直不相信感同身受,相同的经历才会共情,感叹于作者细微的描述,让那种相通感觉跃然眼前。

  《清单人生》是布里特的自我救赎之旅,只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像她一样有勇气,能带领自己走出困境和低谷,和错的挥手告别。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1

  布里特·玛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她每天就是以“肯特”为中心,料理他和他的孩子们生活。她每天都将房间、阳台打扫干净,对厨房餐具的摆放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每天做的事情她都会用笔记录到自已的清单里,几点起床,几点买东西,几点吃饭,反正一切需要完成的事情……

  这次“肯特”出轨了,玛丽平静有序的生活彻底打乱。她已经63岁了,有将近40年没有出去工作过。但是,她毅然取下了长在右手食指上的戒指。

  为了找到一个容身之所,只要能领一点点薪水,她当了博格娱乐中心唯一的管理员。经济危机后的博格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机,镇上的居民剩下大多是老幼妇孺。坐轮椅的女人、盲人房东、警察、推销员还有一群野孩子。玛丽独自开车带着一个未拆封的宜家箱子来到了这里……

  初来乍到的玛丽没有朋友,她拘谨的和身边各种性格的人友好相处,渐渐的她包容了每个人不同的,小镇上的人也都喜欢并信任她。她接受了一位朋友的随口嘱托,她也开始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她还有一位喜欢吃士力架的"宠物"朋友。

  后来,一场杯赛点燃了大家的激情,野孩子、盲人房东还有扶着行走器的老太太。他们都为足球的疯狂起来,仿佛这个小镇上的所有人都在参加这场比赛。

  “肯特”这时候又出现了,他后悔以前做的傻事,并恳求她重新开始,就像他濒临破产的生意一样。玛丽是野孩子们邀请的教练,她虽然默认了“肯特“的请求,但内心却一直在寻找理由一次又一次的留在了博格,当“肯特”让她做最后的决定时,一位孩子提醒了她“这辈子有没有最想做的一件事”,于是,队员们为教练准备好了足够往返的汽油……

  翻看了前面几页发现内容有点面熟,应该是以前在哪个咖啡馆随手翻过的。玛丽是位非常合格的家庭主妇,因为总是在包容家庭中的每一们成员,却将自已摆在最后一位。如果,她不是在时间和精力放在打扫卫生上,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出色。这在她担任管理员工作的时候已经显现出来。

  玛丽在新生活开始时,总会与以前的生活进行对比。她在接触人和事的时候总会提醒自已,不经意看看右手食指上的白色印子。但是当肯特重新出现时,她内心极其纠结,一方面是对平静规律生活的认可,另一方面又有对开启新生活的渴望。

  当大家都站在悬崖边上,勇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就是:一个跳下去寻求生机,而另一个却始终在犹豫……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2

  我无法理解,1981年出生的瑞典作家弗雷德克里˙巴克曼,内心有多温暖、多悲悯,才把视线投向被丈夫背叛、被儿女遗忘、被社会嫌弃,当了40年家庭主妇已经63岁的布里特—玛丽。《清单人生》讲述的是主人公布里特—玛丽发现丈夫有外遇后,离开原有的人生轨迹、摆脱清单的桎梏,舍弃过去,开始新生活的故事。

  看了作者介绍,才知道这是一位出生于瑞典的专栏作家,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故事只关注55岁以上、10岁以下的人群,他们是最不在社会既定法则、不被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人群,忽然想起曾买过他的另一本书《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听过有声读物,尚未阅读),是作者的处女作,那也是一个充满温情而感人的故事。作家在30岁时就创作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个作品,为他的敏感、幽默、善良、温暖而感动。

  依旧利用碎片时间,在这一周有时间的夜晚读纸质书和在午休时间读电子书交替阅读的方式,读完了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因为某一些小小片段而忍俊不禁、因为某一些人物的苦乐人生而感慨不已、也为玛丽最终放下一切而独自踏上前往巴黎的决定而惊呼、赞叹,这一周,她仿佛成了我身边一位熟悉的人,当她的丈夫前往她离家后工作的小镇博格去接她回家时,我甚至以固化思维觉得她重新认识自己后,会回到原来的家,没想到,在一群博格人的支持下,她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独自踏上了前往巴黎的旅程,为破茧成蝶、重获新生的玛丽而高兴。

  童年与性格:玛丽的童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中,优秀的姐姐一直是人群中的焦点,一次家人出行,姐姐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离开人世,父母却更希望死去的是玛丽,小小的玛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讨好、敏感而坚强地活着,形成了她自卑、刻板、缺乏安全感却善良的个性。文中的前半部分,提到玛丽曾想出去工作,在应聘过程中,放弃了竞争将岗位留给了更需要工作的年轻母亲,为后文玛丽无私地帮助博格人进行了铺垫。这与之前读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涵解:无畏真实》和接下来要共读的《易中天中华史:祖先》预告中提到的有共同之处,童年时期的我们多半都是无意识的,快乐、难过、激励、伤害,都在黑暗的意识中流动、冲击,留下隐秘无形又难以磨灭的痕迹。今日和妈妈一起拍写真,聊起爸爸和妈妈的童年得到的父爱和母爱并不多,但爸爸和妈妈却给了我们最幸福的童年,给了我们最多的爱和安全感,让我们快乐而无虑地长大。在此,感谢爸爸和妈妈。

  杯垫与清单:玛丽把咖啡杯没有配套杯垫视作不文明的行为,文中多次提到了杯垫,玛丽得知丈夫出轨离家出走,为了生计去劳动就业办公室申请工作,等待工作人员为倒了咖啡的塑料杯杯配备杯垫;在博格,玛丽甚至为孩子们的饮料罐下面都垫了杯垫;当博格的孩子萨米离世时,玛丽为每一位吊唁者都配足了杯垫。杯垫是玛丽对安全感的追求、是玛丽墨守成规的标识;再说说玛丽的清单,根据清单生活的女人,无疑是无趣而刻板,但为了照顾丈夫及他和前妻留下的孩子、玛丽放弃了工作、放弃了自我,按照她的清单生活着,每天6点准时起床、12点必须用午餐、晚上6点吃饭,从不在天黑后出门,尽心做好家务,去超市从不采购清单以外的商品。一位做了40年家庭主妇的女人,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我想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了。如“有书”解读:长大后,就是漫长的、大气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奉行谨慎自持、规避风险的人生信条,让我们不再为了纯粹的快乐大声欢呼,即便笑得出来,也总有一丝羞耻感挥之不去。

  老鼠与足球:来到小镇博格后的玛丽,与二只老鼠做了朋友,为老鼠准备士力架,和老鼠聊心事,文中写到“老鼠吃掉了布里特—玛丽为它准备的晚餐,可并没说喜不喜欢这顿饭”、“老鼠过来吃完饭的时候,迟到了一小时零六分”,看来也不是只文明的老鼠,文明的老鼠也该在六点前用完晚餐;玛丽“还想告诉老师,希望它能找到共进晚餐的同类,因为她觉得老鼠不应该一只鼠吃饭,一只鼠的孤独意味着两只鼠在一起的机会被浪费,对人类来说也是这样”,风趣幽默,让人嘴角上扬,这既是爱干净的玛丽重生的信号,也蕴含着一些哲思。玛丽原本一点也不喜欢足球,足球夺走了玛丽和丈夫相处的时间,但来到博格后,从玛丽被足球击晕、到为孩子们洗球衣、当他们的教练、为他们进球而欢呼以及最后在工作和足球场的选择中,毅然放弃了职位益,为博格的孩子争取到了足球场。足球,是属于玛丽的另一个重生的信号。虽然玛丽仍一无所有,但63岁这一年,玛丽收获了博格人对她的尊重,收获了认识自我、重新开启新生活的勇气,为这样的玛丽而鼓掌。如80岁开始学画的摩西奶奶说的:“总有人说,现在已经晚了,但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是今年在“有书共读”APP领读下的第三本书,还好仍跟上“有书共读”进度,但回头想来,读书不该是功利的,不该因为阅读而阅读,应该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快乐、与作者的思想连接、主动思考沉浸于阅读过程而阅读,加油吧!姑娘,让阅读带我去到更远的地方。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3

  这是一个关于重新开始的故事。关于爱、勇敢与成长。

  你们觉得,人生,能用一纸清单来规划吗?

  布里特玛丽,一个超级无趣的63岁的女人。她从未出过远门,每天6点准时吃饭,打扫一定要用菲克新牌的小苏打,每天都要列一张清单,不允许有任何的波澜。但是,一个让她50多年都没有取下过左手无名戒指的人——肯特,却出轨了。她开始害怕,自己死掉的时候,就像新闻上那些老人一样,没有人注意到。于是她来到了博格,找到了一份工作。博格是一座足球小镇。这里有一群野孩子,一群小混混,一个酒鬼和一个盲人。这些人,这些事,让她的生活开始脱离了正轨。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是这本小说的作者。他十分擅长用细致入微的文字,把这个人物的一切都扎根在你的心中,控制你哭,控制你笑,仿佛有一种魔力。比如说,这一段:“推购物车的总是肯特。布里特玛丽会走在他的身旁,扶住购物车的一角。并非为了掰直车子指引方向,而是因为喜欢抓着肯特也正抓着的东西。正因如此,无论去哪里,他们基本都会在一起。”读完这一段,很真实,但是也让人很心疼:为了别人而活呀,也许自己看来很快乐,但是却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清单人生》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一切未知的东西。我们不需要为了别人而活,也不需要笼罩在别人的阴影下面。每个人的心中都得有一个信仰吧。为它而活吧!像布里特玛丽一样,尽管已经63岁,也要重新开始,一路驶向人生的远方。也许,会在一个转角处遇见更好的风景,或是直接抵达自己的心之所向。没有人可以指挥你——只有你,紧握着生活的方向盘,嘴角咧开。就算你已经老了,踩下油门,向前吧。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4

  《清单人生》这本书对于每个人来讲。初读时,琐碎无奇;再阅时,却已于其中。人生从没有太晚的开始,要让独立和行动成为你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清单人生》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暖心三部曲之一。它讲述的是一个喜欢按照清单生活的老妇人玛丽为婚姻付出了40年,却在花甲之年遭遇危机,最终她决定离开熟悉的地方重新开始的故事。虽然书是以情感生活为主题,却映射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我们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禁锢在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婚姻,和工作中。就像书中最初的玛丽,当爱情已经散去,亲情也已成为了习惯,却始终只能承受,无法逃离。当你无法忍受,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不要想了,就出发吧。愿你有盔甲也有软肋,能抵挡酸甜苦辣,也感受这美好温暖。书中的玛丽虽然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却在博格小镇收获了温暖与尊重。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朋友,也遇到了互生情愫的斯文。

  生活也许没有奇迹,但却不乏惊喜。生活中的得与失,我们无需太计较,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这场中年危机,也许玛丽还陷在日复一日的清单生活中,洗衣做饭,等着一个晚归的人。如果不是生活踹了她一脚,她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失控带来的惊喜,无法与儿时那个消极自卑的自己和解,也无法从姐姐的阴影中脱离出来。这一路,更像是自我救赎。这一路,她收获了一份纯粹的爱情,即使没有开花结果,但被人爱着,被人欣赏的感觉远比在婚姻里默默地付出却被忽略来得舒心。我们的生活从不会一帆风顺。忍受和勇往直前都是我们的选择。何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让泥活开出灿烂的花来。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愿你的生活,勇往直前,开枝散叶,灿烂而美好。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5

  没有欧维好看,后半部分比较无聊,有点看不下去,结局在情理之中但却又在意料之外,这种意料之外倒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布里特去巴黎前面早已有了铺垫,一开始我想的也是她会去敲斯文的门,但是没想到的是几个小孩最终让她选择了她想走但不敢走的路。走出舒适圈,重新开始,看似容易,但是真正要去做,太难了。

  期待《清单人生》拍成电影!

  我喜欢列清单又不喜欢列清单,高兴于做完了清单里列的事会有成就感,可是往往人生哪会什么都是安排好的呢?俗话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总会有一堆意外出现,导致清单里的事呢,堆了又堆,到最后焦虑的还是自己!不过可怕的不是没时间去做,最可怕的是明明能挤出时间但是却给自己找没时间的借口说服自己做不了……焦虑!

  人生的乐趣本来就少得可怜。无论是谁都很少有机会留在原地,拒绝在时间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在快乐的漩涡中永远沉溺下去;也无法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充满激情。在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条件适合,可能有几次机会能够做到上面这些。长大后,就是漫长的、大气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谨慎自持让我们不再为了纯粹的快乐大声欢呼,即便笑得出来,也总有一丝羞耻感挥之不去。还记得成年后的你痛痛快快地笑过几次吗?一一《清单人生》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6

  这是作作上了高中后的第一篇作文,作妈比较喜欢这篇文章的视角,没有常规地去谈梦想,而是脱离了大多数人的观点,从夹在书里的杯垫式的书签开始,通过玛丽的执拗,发现她的真诚善良,最终回到圆圆的杯垫。作妈跟着小妞看了这本书《清单人生》,的确写得很暖心,推荐给大家。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清单人生》

  一翻开书,掉下一个硬硬的圆形纸垫子,像平常在咖啡馆里常见到的杯垫。浆黄色的外圈上面印着一行话: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而橙黄色的内圈,什么也没写。

  为什么书里放着的不是传统的书签,而是一个小杯垫呢?我举起垫子,手指轻轻划过弯弯地排成一条弧线的这一行话,“舍弃-开始”,慢慢地绕一圈,又是“舍弃-开始”,犹如人生的轮回,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也是另外一个起点。

  我的阅读,从这个咖啡杯垫开始。

  “我得把我们今天会面的要点全部都记下来,列个清单。”

  书里的布里特—玛丽,把每天每次要做的事情都会列一个清单,然后一件件做完。看到玛丽的固执与较真,我常常会找到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的那个自己,真诚、善良、做事完美无缺。

  因为自己一个随性的人,从小就很不喜欢列清单,想到那儿做到那儿,一阵风一阵雨的,也因此常常丢三拉四,忘东忘西,妈妈最是讨厌我的散漫,一天到晚地数落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要做的事列个清单,多清楚省力啊!”暑假军训前,她追在我后面,逼着我用纸列了要带的东西清单,然后强迫我按照清单一条条地准备。别说,这招还真是特别管用,当用笔一条条地把完成的事情打上勾时,很有成就感。

  可能正因为自己总做不到这样清晰地列清单,所以清单于我来说,是一种有逻辑的象征,每天清晰地知道要做什么,可以不让时间白白流失,每天不会浑浑噩噩地过。清单式的人生,或许就是为了不错过生命的每一天而做的坚持吧。

  叉子、刀子、勺子。

  就得按照这个顺序来。

  63岁的玛丽,她总是做着我想做却一直无法做到的事,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固执刻板的玛丽,可笑而又不讨人喜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如劳动就业办公室的那个女孩一样,不明白杯垫、合适的杯子以及镜子有着怎样的价值。井然有序的生活,慎重体贴地待人,是一种教养,更是一种善良。

  杯垫是一个圆,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有时,生活亦是。玛丽的固执而有秩序的生活, 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也是一剂生活的毒药,她天真地相信,只要什么都不变,生活就能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她没变,周遭的一切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她明知肯特外面有了女人,却选择自我欺骗,直到接到那个女人的电话,打破了她的幻想,她执拗而又懦弱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婚姻的不幸。

  她想找份工作,是因为怕自己一个人死在家里,而没有人发现。她小声地说:我希望有人知道我在这里。读到这里,我鼻子发酸了,这个完全没有自我,没有任何存在感的老人,从来也没有工作过的老人,该如何去工作,如何重新开始生活呢?

  玛丽来到了来到小镇博格,看管废弃娱乐中心,可迎接她的却是一只砸向脑门的足球……从此,一群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只老鼠将她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她的执拗同时也改变了小镇里的人,她勇敢的面对劫匪,她清洗整理每一个有污渍的地方,诚实、善良的她找回了博格人的希望,人们接纳了她。在这里,她找到了被人需要的感觉,她眼里不仅仅只有肯特,有了别人,同时也让别人,看见了自己。

  或许,很多人在书里读到的是勇敢、梦想、追求自我等等,但是,我却常常感动于玛丽的固执、真诚、善良。她会告诉老鼠,希望它能找到可以共进晚餐的同类;她会在破旧的娱乐中心门口,放上系了蝴蝶结的啤酒瓶,体贴地写上:吃完以后无需把碟子放回去,这不会给我添麻烦;她会为找到一个安置阳台植物的地方而热情洋溢,勇不可当;她会固执地走进坐轮椅女人的厨房,拉开餐具,按照正确的顺序整理里面的餐具。我想,博格的改变,正是因为她的这份坚持,最终,玛丽的真诚善良接纳了生活的改变,她改变了博格,改变了博格的人们,更改变了自己。

  玛丽学会了从容地细数自己的心跳,开上了足球队孩子们帮她加满汽油的车子,开向了那个她一直想去,却从未去过的地方——巴黎。

  合上书,固执的玛丽一直在脑海里转着,她再也不用担心没人知道她在这里了,在博格,在我们心里:

  “不管发生什么,

  无论她在哪里,

  每个人都知道布里特-玛丽来过这里。”

  拿起夹在书里的杯垫,在什么字也没有的橙黄色的内圈,我提笔写下:

  “人生最艰难的不是重新开始,而是自始至终都坚持着真诚善良。

  如果,不坚持,那么,你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没有。”

  玛丽的杯垫,垫的不仅仅是一只咖啡杯,而是此时此刻正在喝咖啡的我们。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7

  刚开始我很讨厌这个老太婆布里特玛丽,我觉得她是个重度强迫症患者,所以子女才不愿意回家过圣诞节。但是我读下去才知道她丈夫出轨,子女不是自己亲生的,我开始同情这个老太太了。她不过是希望自己死的时候不要烂在家里,不要打扰到邻居,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她开始出来找工作了。

  于是,她去博格工作了,一个被世人遗弃的贫穷、混乱、落后的小镇。在博格经历了一切,让63岁的布里特玛丽重拾了心中的梦想,开车去了大巴黎。

  布里特刚到博格的时候,一直都是说着肯特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肯特是个企业家。我觉得她在炫耀,她丈夫是个企业家,懂得很多。往细致里再感受,我能感受到肯特就是布里特生活的主心骨,当她想出去工作的时候,丈夫嘲笑她不就是个服务员,工资少,还不如帮他在家带小孩,他来给布里特发工资,当把孩子带到大,布里特又想出去工作时,又要帮丈夫照顾母亲。于是拖着拖着,就一直在家做了家庭主妇,连知道丈夫出轨了也只能装做不知道的样子。直到丈夫心脏病发,被那个女人打破一切,布里特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于是独自离开了,去寻找工作了。从这里我看到的是当一个女人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和梦想的时候,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背叛的故事。

  此刻,深思我自己,29岁的年华,刚刚结婚,跟着另一半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不称心之后离职。找工作总会碰到问题,比如你生孩子了吗?用人单位总会把这个作为一个大的考核项,于是我怯懦了,决定就给自己随随便便找份工作,安度这几年。但是这几年是我最好的时光啊,怎么能安度呢。幸好我关注了行动派,知道了彭小六老师、babellF老师,潇洒姐,这些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我又有了为人生奋斗的冲劲,虽然目前工作不如意,但是我觉得无论何时何地,不断充实自己,好的机会总是会到来的。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人生最焦虑的问题就是,我年纪这么大了,我还能改变什么?我现在就在彷徨中,我需要学习一些职场技能来维持我未来的职场生活,可是我亦不愿放弃我所喜好。当我不知道我该选择什么?我觉得遵从内心,来日无多,无关金钱,做自己当下想做的即可。

  博格的人为什么都喜欢利物浦球队,因为利物浦代表着永不放弃。利物浦系着他们的希望,虽然所有人都放弃他们了,但是他们不放弃他们自己。这一群孩子心里依然有着梦,或者有关足球,或者只是希望不被放弃。故事的最后,他们的不放弃让他们重新组织了一个球队,获得了一个球场,让这个小镇又充满了活力。

  微卡为了赢得比赛,半边脸都被打青了,麦克斯也断了腿。那种对梦想的热爱值得我去深思,如果我能做到这样,为了梦想不惜一切,我也会实现梦想的吧。想起一句话,当你对成功的渴望足以与你对呼吸的渴望相媲美的时候,你就会成功!我想换成,当你对梦想的渴望足以与你对呼吸的渴望相媲美的时候,你的梦想就能实现!

  萨米去了镇上,去保护某个值得保护的人,然后再也没有回来,看到这里我很难过。我不喜欢这个结局,我喜欢所有人都和和美美的。但是或许这就是萨米,始终遵从着自己的内心。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选择时,需要拿出一种坚定不移的勇气。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一个叫博格的小镇,曾经有一个叫萨米的年轻人,打动过我的内心。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8

  《清单人生》是“催泪王”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继《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外婆的道歉信》之后的第三部作品,幸亏早已识得他的“催泪套路”,这一次有所防备,只是间歇地、短暂地起了些鸡皮疙瘩。

  主角名叫布里特·玛丽,63岁,按巴克曼以往选角的作风,布里特·玛丽也不例外,行为费解、性格古板。

  正如开篇第一句所说,“叉子、刀子、勺子。 就得按照这个顺序来”,布里特·玛丽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份清单,不能乱序,清单外的事情一概不做。其实我可以称呼她为布里特或者玛丽,但她只允许别人叫她布里特·玛丽。

  她的丈夫肯特是一名企业家,在这个年纪出轨了,哈,外国人真年轻。她独自离开,怕自己老死了没人发现,于是决定找一份工作,巴克曼很擅长用荒诞幽默的口吻刻画人物性格,也包括了找工的理由。

  被问及学历时,她的回答是“我完成过许多填字游戏,如果没受过教育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被问及工作经历时,她的回答是“我一直帮我丈夫打理他的公司……担任的职务是……照顾孩子,把我们家收拾得体面像样。”

  其实在现在我们的眼里,她只是一名大半辈子依赖丈夫、如今没有劳动价值的老妇人。但她依旧执拗,劳动就业室的女孩只好让她到博格一家待拆的娱乐中心当管理员。

  要说布里特·玛丽能做什么,只能说是搞卫生了,而且特别擅长,她有不轻的洁癖,即使一个人哭也不能让泪水落在地上,因为会留下印子。她只相信的清洁品是小苏打和菲克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它们清洁干净,并且任何事物都必须清洁干净。

  她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窗户,她可以用菲克新擦窗,每天都擦,坚持了一辈子。这个梦想的萌芽只因一张广告:一个女人站在干净的窗口向外张望,下面写着“菲克新带您看世界”……看到这句话真觉得她可爱但又可怜。

  她自小就没有得到爱,姐姐英格丽德是父母的心头肉,而布里特·玛丽只是她的背景,但她甘心,姐姐是唯一在乎她的,姐姐为她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一起去巴黎。可惜一场车祸夺去姐姐的生命,布里特·玛丽陷入深深的内疚中,父母和她自己都觉得救错了人,该死去的是她,母亲自此躲在房里,父亲离开了家门,一个家庭就这样破碎了。

  母亲离世后,肯特成为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她崇拜他,因为他会做生意,可惜他邋遢,不在乎她,但她忍受了。

  肯特出轨之后,布里特·玛丽来到了边远的博格。经历了经济危机,博格破败凋零,居民不多,都非常热爱足球,唯独布里特·玛丽不爱,她不能忍受穿着白衣服去踢球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行为。小镇很荒凉,唯一的商业是一家破乱不堪的披萨店又是医疗中心和邮局,兼小超市及修车店,店主是一个坐轮椅的女人,布里特·玛丽的社交开始于此。

  布里特·玛丽来到博格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包括了路边的年轻小混混和有钱的宝马男,性格温和的警察斯文还上门“献殷勤”,加之作者对布里特·玛丽的心理描写,我一度以为她其实是个少妇,可她是个63岁的老妇人啊。好吧,主角光环,外国人真年轻!

  博格有一支由小屁孩组成的杂牌足球队,因为没有教练的足球队不能参加杯赛,博格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布里特·玛丽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教练。执教第一天,布里特·玛丽在她的清单上写下了“第一点名、第二‘白痴往返跑’”,没有第三项了。

  执教后,布里特·玛丽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但丈夫肯特来了,带着他的交横跋扈,肯特希望她一起回家,她很纠结。也许是男人之间特有的敏感吧,肯特察觉到了情敌斯文的存在。

  书中很有趣的一幕是某天“疯子”穿着黑衣来抢劫披萨店。人在被枪指着脸的极端状态下做出的反应,常常连自己都理解不了,被枪指着的布里特-玛丽却说: “您得先买点东西才行啊。” 她这么一说,让疯子嚎叫了:“打——开——它!”“您必须输入一个金额,然后才能开钱箱。您瞧,否则收据会出错的。”疯子气急败坏地朝她晃了晃手里的枪,布里特-玛丽更是烦躁地低头盯着疯子的鞋: “我刚拖的地。”而后众人把“疯子”赶跑了,肯特和斯文赶来,展开了唇枪舌战,两个男人争论着女人该跟谁,而布里特-玛丽片的回答是你们把地板踩脏了,赶紧滚!

  第二天肯特为她送来了紫色郁金香——知我心式的浪漫,斯文为她修好了门——老实巴交的的讨好,一个63岁的女人能让两个男人争得不可开交,能说这不叫芳华吗?外国人真年轻!

  在男孩萨米与退役女球员银行的帮助下,小屁孩球队终于参加了杯赛。第一场打进了第一颗进球,以1:14输了比赛。第二次成功地扑出了一个进球,以0:5输了比赛,小小的队员都拼尽了全力,有用脸接球的,有踢断腿的。第三场2:2平,这是博格人久有的不输的比赛。小队排除万难参加的杯赛就这样告终了。这个过程中,虽然布里特·玛丽始终不明白足球的价值所在,但她居然也在观众席上激情呐喊,甚至双脚离地跳起来了。

  本以为故事将走向大团圆结局,却响起了悲剧的尾声,疯子是萨米的朋友,因为疯子欠人钱,萨米为了友情搭上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孤零零的薇卡和奥马尔,最后他们被收养中心接走了,足球小队也解散了。

  虽然剧终人散去,但博格已经静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了博格踢足球,博格复兴了。

  结局是,想和她一起回家的肯特和想和她牵手的斯文都等待着布里特·玛丽敲响自己的门,但她都没有敲,当白昼之光完全倾泻到博格的屋顶上时,她开着一辆带着一扇蓝车门的白车往巴黎出发了……

  她做了清单外的事,不再介怀一丝不净,开启了新的人生。

  结语

  引用书中的话,“人生的乐趣本来就少得可怜。无论是谁都很少有机会留在原地,拒绝在时间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在快乐的漩涡中永远沉溺下去;也无法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充满激情……激情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予我们什么,而是它要求我们如何冒险,有时候甚至需要放下尊严,忍受别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19

  童年时代比自己更优秀也更受父母疼爱的姐姐在全家出游的途中车祸去世后父母突变的情绪让布里特-玛丽变得只为讨好他人而活,包括选择的婚姻。在60多岁,继子女长大离家,丈夫出轨后出于对独死无人知的恐惧她选择了重新工作,因为这样,“当你没去上班的时候别人会知道你出了意外” ,来到刚开始厌恶的博格后在慢慢的相处中她认识到了很多“不曾放弃”的人。

  她是一个偏执的人,只认准清单上的事,必须强迫一切干净整洁,始终秉承“文明人”的做法,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她只想过一成不变的正常生活,但“她想知道,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直到在博格的所见所遇,在“真正朋友”和孩子们的鼓励下,她在回头的丈夫和正义警察斯文的追求中没有“敲开谁的门”,带着孩子们赠送的汽油,开着自己的车,往前开,去她一直向往却不敢前往的巴黎。

  想要改变,想要做自己,想要为自己而努力,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

  《清单人生》读后感 篇20

  她去了巴黎,有时候做选择时,不要考虑往左还是往右,等人或是找人,直走就好。这是我看过的一本结局挺让人意外和开放的小说。你以为一帆风顺的人生,或者一丝不苟的人生是别扭的、无趣的,甚至让你不屑的人生,正意外地成为某些人生命里灿烂的故事,她也正在被意外的人所指引,一路向前。只要清单里有的,只要是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一定要做到的!

  对于足球,也可以不是足球,特别特别喜爱的,有很多很多人共同喜爱的,好像就会产生特别巨大的能量,吸引住不同的目光,不容轻视。我们或许正是缺少了这一类的喜爱,才越挫越败,应该喜欢到哪一种程度,才能触底反弹,越来越勇敢,哪怕失败也无比激动欢喜呢?唉,一生何求……

  还有她的人生,活在不被喜欢不被重视的阴影下,只想被人需要,而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生,坚定的、又强迫式地封闭着。很多没有夸大成小说的人物,不正是这样的吗?一直在被否定,一直在做以为是擅长的事,然后就没有故事了

  听说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人们精神上更丰富,根据需求理论,这倒不合常理,也许“危机”其实是“生机”。没有了就会发现本可以有的。

【《清单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清单美文01-22

人生的清单哲理散文06-11

人生清单作文06-06

人生清单美文摘抄07-02

生命清单人生哲理02-15

《清单人生》读后感12-26

关于《清单人生》的读书笔记12-14

关于《清单人生》的读书笔记12-14

关于《清单人生》读书笔记10-13

《清单人生》精选读后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