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读后感

时间:2022-09-14 18:58: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乡愁读后感(精选24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读后感(精选24篇)

  乡愁读后感 篇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回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自古以来,有多少思乡的名句流传下来。牵肠挂肚对家人的思念,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及故土的依恋。

  由《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至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滇越铁路与富良江平行,依着横断山脉蹲踞的余势,江水滚滚向南,车轮铿锵向北。也不知越过多少桥,穿过多少山洞。”作者在抗战之中奔波,迁徙,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多次与家人聚散离合。这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诗人敏感而又细腻的心。

  《乡愁》中,余光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实体化,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理解。引起终日奔波、阔别家乡的人的共鸣,引起人们无尽的哀愁与相思。它将自己对祖国统一的期望与乡愁结合在一起,在内在感情中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乡愁》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篇幅虽短,但表达的感情却滔滔不绝。对母亲、对妻子、更多的是对祖国的思念。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

  余光中先生在《浪子回头》中写道“一百六十里这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当年过海是三人同渡,今日着路是一人独飞。”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大陆的向往。《舟子的悲歌》中所说“昨夜在海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即使在梦中,也希望自己回到大陆,这是一种多么深切的希望。纵使他只到过中国的九个省而在美国的足迹遍布二十八个省。而他对中国的思念却没有在美国的喧嚣中迷失,相反而是更加的深厚。当作者阔别大陆二十余年,内心对大陆的思念如滔滔洪水一般倾洒在洁白的纸上,一字一画都是对大陆深沉的思念。《乡愁》是作者在厦门街的故居中,仅用了二十分钟完成,这怎么不是对大陆深沉的思念与爱的见证。

  游子的乡愁,是渴望大陆统一与亲人团聚的乡愁。诗人那颗火热赤诚的心脏,燃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乡愁。无论你身在何处,思乡之情是不会被那无边无际的大陆和海峡所阻碍。

  乡愁读后感 篇2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是文学史上一颗星辰的陨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等候回家的灵魂,带着满腔的乡愁,在世界上消散于烟云之中,只剩下精魂留存于世。

  余光中先生的身世是让人唏嘘的。他二十二岁时,写出了多首流淌着浓浓思乡情的诗歌。比如《乡愁》这首广为人知的,读来让人悲哀婉转的诗歌。尽管只有只言片语,可是诗人将自己的思乡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无尽的乡愁。

  余光中先生活至九十岁,却依旧像二十多岁——年轻时候那样,思念着故乡。那是他永远回不去的热土。

  虽说余光中先生在文学史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实际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浓浓乡愁。他的每一首诗,都融入了自身的真情实感,是他呕心沥血而写就的。他用浓浓的思乡情,创造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从古至今,乡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去不复返的乡愁;有久别重逢的乡愁;也有短别重回的乡愁。可是,命运捉弄人,偏偏让余光中先生只能在一去不复返的悲哀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带着深深的遗憾,最终魂归天堂。

  乡愁可以创造出艺术,但更多时候却会创造出无奈。余光中先生迫切回到故乡的心情,使他走向了创造艺术的道路,在一场轰轰烈烈中走向沉静。但他的离世,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索。

  乡愁读后感 篇3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给这片大地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但是他留下的情怀,让我们始终铭刻心中。

  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但是我们依然觉得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低声絮语,那么温暖,那么亲切。他的离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尤其是李叔同先生。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李先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不吃不喝。他一直在窗户边仰天长望。有时候待在那里,几个小时下来一动不动,述说着无言的哀伤。

  虽然诗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广为传诵的诗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回味无穷。没有他,就没有这一首首震人心魄的诗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回到大陆的决心。只是没有办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乡愁。所以他笔耕不辍,用这种持续燃烧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乡愁。

  我很敬佩余光中先生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这么伟大的成就。正如诗句中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否则“老则老矣,无能为也矣”。

  乡愁读后感 篇4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成语聊以慰藉:聊:姑且;慰藉:安慰自己。姑且用来自我安慰。如:鲁迅《“呐喊”自序》:“有时候乃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乡愁读后感 篇5

  乡愁也许是一枚邮票,也许是一张船票。总而言之,这就是诗人——余光中内心想表达的含义。如今,诗人已经离我们而去。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吧。

  余光中本是福建人,后来辗转来到了台湾。然而他的这首《乡愁》感动了无数的华人读者,红遍了大江南北。诗中,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心灵为之一颤。

  当时他才22岁,却被国军所抓。离别前夕,余光中对家人说“我会快去快回的。两三年的光景,我就会回来团聚。”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他一别大陆好多年。他的母亲在大陆这头,默默地等待了漫长的半个世纪。然而,大海无垠,海上没有一只扁舟将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送回来。她一直盼啊,盼啊,盼白了头发,盼干了泪水,直至生命的尽头,依然没有盼到自己的儿子。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段感人的片段。当年蒋经国偶然看到路边的一块石碑,上面深深地刻着“我要回家”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对我的感触很深。当时这些有家不能回的老兵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排遣自己的思乡情绪。然而,从这四个大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想要回到祖国大陆的决心。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梦中,他们回家了。发现那里只有一片青草地。再望过去,只是一片大海。海的另一边,是母亲苦苦等待了半个世纪的云崖。那里,有母亲流过的泪水,有母亲踩过的脚印,有母亲无奈的身影。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掉落下来。

  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在诗中说不尽,道不完。那时诗人的心情,又有谁能深深理解呢?

  乡愁读后感 篇6

  在我读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但也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读“蓝宝宝菜市上六块买来的,在我所有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弃它的。”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宝宝的喜爱之情,因为蓝宝宝是最乖巧可爱的。从“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写出了蓝宝宝对我的重要性。小小的鹦鹉也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心理。如果你平时对它不好,他只要能出来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对他好的话,它不但会用小喙亲吻你的手指,还会把“雀栗”与你一同分享。在我读“人类之间,禁止别人发言或强迫从千口一词,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兽去行人道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残忍,为了让人语推行而违反了人道。这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世界属于人,也属于花、鸟、鱼、虫。我们不能为了私欲而破坏这个世界。

  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让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献一份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成语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如:清·龚自珍《太仓五中堂奏疏书后》:“是故君父之慈臣子,无所不容,教诲委曲,至夫斯极。”又如:他的气量大,几乎是无所不容。

  乡愁读后感 篇7

  在南国暖暖的春阳中捧读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真正体会到了“读好诗文如饮醇酒,让人齿颊留芳”这句话的含意。席慕蓉将萦绕于心头的情愫,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让人沉醉,引人共鸣!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筑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起句比喻精巧,乡音如歌,如清远悠扬的笛声,在每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吹响,飘荡在游子的耳边,缠绕在游子的心房!试想一年四季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人紧接着用了第二个比喻:“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筑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时光流逝,故乡的轮廓在游子的脑海中是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心头便会因此油然而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仿佛与亲人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朦胧的泪光中看不清对方的容颜。此句竟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贴切。“离别后筑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写出乡愁的永恒,无论离开故土多远、多久,游子心中的那份思念将永远不老,永远鲜活如昨。品读全诗,我不由得为诗人精妙的连环的比喻喝彩!

  余光中先生也曾作脍炙人口的《乡愁》诗,诗中用“邮票”、“船票”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故园之思、家国之恋。相比之下,我认为席慕蓉的《乡愁》更含蓄隽永,更意味深长。诗人用巧妙贴切的比喻、清新飘逸的文笔,抒发内心深处那至真至纯的乡恋。那字里行间洋溢的诗情画意,如迎面吹来的缕缕杨柳风,如浅香飘飞的幽幽香茗,让人心醉神迷!

  乡愁读后感 篇8

  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人感觉到故乡是如此地让人牵肠挂肚。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的邮票让人感叹流逝的时光偷走了美好的童年。把母亲和邮票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老先生的童年一直有慈母相伴,而收集或者把玩邮票则是老先生童年的最爱。童年总是因为单纯,无忧无虑而让人难以忘怀。大多数人读到这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有美好童年的开始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童年不快乐的就开始羡慕老先生。

  长大后那窄窄的船票和新娘联系起来,让人遐想那张船票引发了一段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许这个爱情故事伴随了老先生大半身。爱情一般发生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恋爱中的人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相信世界充满爱,往往把以前认为是恶的事物看成是善,同时变得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也变得特别感恩,甚至感谢上天赐给了自己生命。经历过爱情的人回首往事,细嚼当年的痴情、浪漫和甜蜜,感觉十分美妙。

  后来写到老先生在母亲的坟头前祭拜,在与母亲两世相隔的事实面前,老先生十分无奈和悲伤。人生六苦里面就有伤离别,与亲人的分离造成的痛苦可见一斑。

  最后老先生为大陆与台湾因一湾浅浅的海峡不能统一而忧伤,展现出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和解的渴望。浅浅的海峡与两岸六十年的分离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团结才能强大,让人感叹智慧的中国人不应该被这浅浅的海峡阻隔这么些年。期望两岸统一也表达出老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短短的几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前后四句每句都把乡愁比作一个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并用我在这头和思念的人或事物在那头做进一步的描述(或者说是应答),这头和那头的呼应突出了老先生和思念的人或物之间的距离,正是这时空阻隔的距离产生了无尽的乡愁。四句话的对仗也十分工整,让人想起唐诗宋词和对联的严谨。

  最初读这首诗,是在电视上听温总理读最后两句,当时觉得这两句道出了爱国志士对祖国统一的祈盼。很快我找到全文细读一遍,发现这首诗浓缩了老先生一身的情感,童年、爱情、亲情、爱国情,婉婉道来,让人禁不住遐想诗句背后的故事,并对老先生人生经历中这些最难忘的情结产生共鸣。接着就迫不及待的再读一遍,才发现他表达出的这几种情结,原本就是当代普通中国人一生的经历。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文化,老先生描写的四个场景都让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童年的邮票让人想起当时邮票作为新事物被大众关注(连小孩也参与其中)的邮票文化。船头的新娘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用同舟共济来形容恩爱夫妻的爱情文化。在坟头怀念母亲展现出中国人追思亲人的祭拜文化。浅浅的海峡阻隔两岸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的统一文化。离乡的人乡愁,经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亲人的印象也许会变得模糊,但故乡的文化被代代相传下来,这种文化常常让散落海外的华人子弟不辞万里奔波,到炎黄故里探寻祖辈的足迹,最终形成一种华人特有的寻根文化。

  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诗,普通大众的诗,也是寓意深刻的诗,所以注定要广为流传。有人说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要说人生如梦,岁月如诗。

  乡愁读后感 篇9

  幽幽,何时归。

  悠悠,心影碎。

  一地幽兰,数不尽的惋惜。极目远眺,数不尽的哀伤。

  安能故地重游呢?离你太远了,故乡!又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感叹呢?

  小时候,我们依偎在母亲怀里,倾听着母亲清脆的歌声,甜甜的入睡,时时刻刻感受着母爱,在这种伟大的情感面前,我们悄悄地成长。

  可是,也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缤纷的童年,独自在外闯荡。也许就是这种经历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余光中,还有他那流传最广、最为宛然动人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年少离家的他,时刻怀念着故乡,想念着母亲,那种积累在心底的思念,都倾注在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上。小小方寸,连着两颗彼此牵挂的心,这种思念,只有等到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才会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乡愁》可以窥见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对母亲,他心中好像总是觉得亏欠什么,是亏欠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乡愁,思念母亲。

  成年了,结了婚,多了一份缠绵,多了一份期盼,与妻子的聚少离多,乡愁变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而这窄窄的船票,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怅然,又有痴痴等待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绵绵思恋,也是这种淡淡的哀愁,体现出了他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乡愁,思念妻子。

  不惑之年,他的人生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退出了他的世界——慈母故去。坟莹上衰草累累,满野空旷。那一份怀念,那一份伤感,那一份无法倾诉的无奈,都撒作这一抔黄土,都化作这一方坟墓,生死两茫茫。如今,剩下的是他斑斓若星河的泪水。或许,他面对他母亲的那方矮矮的坟墓时,只有低头,因为,他亏欠了她太多。乡愁,思念离去的母亲。

  而今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虽然这一切都是历史所造成的,但他仍在盼望,盼望着台湾能与大陆统一。因为,他觉得,台湾就像大陆的孩子,分离了太久,想要回归母亲的怀抱了,不要像他一样,知道珍惜的时候,母亲已经驾鹤西去了,等到母亲主动拒绝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却已无处寻觅。乡愁,思念祖国。

  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横笛之声,可为什么他的人生充满了遗憾?他已经错过了太多,与太多想珍惜的人相隔一湾浅浅的海峡,可就是偏偏不能再有一步的接近。那湾“浅浅的海峡”,却隔开故土四十载,隔开亲人四十载!此时,这浓浓的乡愁,恰似一江春水,滚滚东流!所以他会不停地回顾从前,自己对自己不停地诉说着浓浓的乡愁。

  戚戚,白首离。

  凄凄,愁几许?

  成语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如: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又如:她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

  成语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如:《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又如:痛伤情,一抔黄土,高冢卧麒麟。——明·吾邱瑞《运甓记·蒋山致奠》

  乡愁读后感 篇10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在外漂泊的人对家乡忧愁的思念。近代著名文学家余光中老先生就在他的诗歌集《乡愁四韵》中写道:”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一样。乡愁是忆童年,乡愁是海外游子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急切心情。乡愁是故乡的改变,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乡愁是一曲怀古的柔歌……乡愁在余光中老先生看来是一个地瓜干,地瓜干并不好吃,可他独好这一口,地瓜不管落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地瓜是他对故乡的怀念,也是乡愁。

  我的老家在陕西,我出生却在江苏,我来到这里就在这里生活,也回老家转转,看一看家乡的变化,看看自己的至亲。看看家中后院那颗老枣树。看看以前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一起回忆小时候的糗事。少不了的是家乡的小吃,小时候奶奶做的凉皮,饺子。让我玩不了的是老陕的甑糕,用糯米和大枣做成又香又糯、又香又甜。也忘不了家里那曾经玩的小玩具,跑到后院看见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玩具,不知道为什么鼻梁一酸,眼泪流了下来,脑子里全是像过电影一样的记忆。乡愁是什么?我想他是心里永远放不下的思念永远忘不了的事物。

  乡愁又是什么?乡愁是朴素的亲人。奶奶从小就对我很好,总给我做好吃的。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乡间不知名小花,不知多少次把它摘下。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曾经。有一个词语叫做“落叶归根”。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好比一片叶,一生在“树顶”上拼搏吸收“太阳的能量”。到了死的那一天,落到生你养你的“树根”上。这是一个教我打乒乓球的老人告诉我的。我的理解是:一个人,一生都可以在外面打拼拼搏拥有财富。可到了死了的那一天,总得回到家乡葬在那生你养你的那一片熟悉的故土,我想这也是乡愁。

  乡愁,乡愁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乡愁读后感 篇1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总能悄悄勾起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妻子的不舍和国家的热爱。

  整个小诗充满着音乐之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还有四个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韵律之美。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少时,在外求学,和母亲用书信传递彼此间的挂念,用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到了中年,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还有一条浅浅的海峡阻隔着两岸人民的交往。

  作者没有用十分华丽的辞藻,气势磅礴的句式,却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将这种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印在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乡愁读后感 篇12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简洁而有韵致的美让人感动,读完后对于诗歌所传递的那份思念似乎也有了切身体会,诗不长,却很意味深长,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乡愁读后感 篇13

  离家有多少个风雨漂泊的日子,就有多少个想家的黄昏;离家有多少里不可逾越的路,就有多少里乡愁的延伸;离家有多少个曲折,就有多少次泪蒙双眼。再一次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思绪就再一次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渴望投入蓝天的怀抱,用双翅划出自己人生的美丽弧线,却怕遇到狂风雨淋,一个带着慈爱的声音如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您的嘴边滑出:孩子,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就勇敢地用双翅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天地,于是我学会了飞。

  如一匹刚会独立生存的小马渴望投入草原的怀抱,用双腿跑出自己奔跑的人生,却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一根能看懂人心事的目光如一根坚韧无比的擎天柱从你的眼中泻出:孩子,既然你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于是我上路了,当我不经意地回首时,我看到您滴落的泪,在屋舍的那根炊烟的伴随下,显得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感动,真实得让您苍老。

  开始了离家的生活,失意时我想起您用锄头坚强地砍倒一个个葵花根如同不容阻挡地排除万难,于是我不再失意;成功时,我想起每一次您拉着那头黄牛从太阳里走出,如同平淡地送走今天,迎来明天,于是我学会了怎样对待成功;泪落时,想起您乡音浊重的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使我知道我的泪是什么……

  漂泊在异乡街头,没钱的时候最想家,也往往在这个时候问自己,当我有钱的时候我会是那个最想家的人吗?

  会!我会的!家乡您在精神上给我如此之多,您让我学会了飞,学会了跑,学会了面对生活的种种,我无时不刻不在想您。您是我的精神源泉,更是家园。每逢佳节更是如此,但家乡的距离让我无奈,却想起席慕容的诗句:曾在绿树白花前,那样的轻易的告别,二十年后的我魂魄夜夜梦归故里。

  冒着淋淋细雨,走出两行走向家乡的足迹,我渴望有这么一天,这种渴望强大如山崩,庄严如死亡。

  乡愁读后感 篇1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抒发过这种“思乡之痛”。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隐埋在思想深处的痛。大部分写乡愁的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它们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

  余光中在《乡愁》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富有新意的乡愁情绪,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极其钟爱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诗除结构、韵律很美外,在语言上还表现出以下五美。美在表事物的名词。“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表事物名称的词表现的是意象美,乡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用这些词表达出来后就将其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也就是说,诗人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此外,诗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这四种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联缀起来,使整首诗构成了一种真诚柔和的基调。美在富于变化的量词。“枚、张、方、湾”这些量词运用得很精当,它们在诗中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词到表大事物的量词,体现了诗人的乡愁是一步一步升华的,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美在重叠的形容词和反复的句式。“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各节中重复出现的“乡愁是……”,音韵和谐,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挥之不尽的乡愁之心表现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美在表示时间的词。“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四个时间词,表现了人生的四个阶段,以空间上的阻隔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强,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充满着无穷变化之美。美在显示空间隔离的方位词。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很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就能营造出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它们还与结构相似的小节共同形成节奏美和整齐美,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乡愁读后感 篇15

  当风吹起,追求自由的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断绝了羁绊,在未知的世界中尽情的探索,忘记了远方的思念,忘记了故土的牵挂,似乎在这片新的天地中可以找到永久的寄托。然而,当暮色降临,夜空中没有了熟悉的星影,月光冷冷寂寂再也没有温暖,泪,无知无觉,悄然流下,在眼眶,在心田。

  十几年的风雨拼搏,终于,在那一刻,熟悉的故土,眷恋的家人,再也无法成为羁绊,潇洒挥手,面朝夕阳,踏上远方征程,没有一丝留恋,不再顾及挽留的目光亲情,留于身后的只有柏油路上淡淡的斜影。

  或许,就像那一颗颗刚刚离开母亲怀抱的种子,在这片未知的新奇世界中,一切都可成为前进的理由,都可化为强而有力的脉动。无尽的好奇充斥于血液之中,仿佛兴奋剂般催生着四射的活力。这里,似乎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是我为之奋斗的一切,这里会有我的荣光,会有我的骄傲。

  时间,真的流水般,白驹过隙的消散,不再是初来乍到,没有了原先的兴奋,短短的岁月消磨,突然间心中有了莫名的悸动,想要在夜风中狂奔,在月下嚎叫。

  那夜,在冷寂月光的陪伴下,我走向了荒无人烟的丛林小道。

  风,狂奔中,在耳畔呼啸——呜呜……,伴随心碎声,突然泪流满面,慢慢的缓行,任凭泪水肆虐,无意间静静的抬头,月,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那莫名的悸动,真的好熟悉,好熟悉——故乡的月,故乡的风。

  仿佛一瞬间,回忆,蒙太奇的闪现,流水似的在脑海中流过,徒劳地双手掬起,却在指缝间流逝,默默的倚树而坐,任风呼啸,任月萦绕。

  回忆,努力的回忆,淡淡的模糊影像,勾起的没有视觉,却是难得味觉,当风捐杂着草木的在鼻尖飘过,恍然间,久违的味道,深深刺激了味蕾。那是家的味道,家的芳香,强忍了眼际的泪,缓缓合眼,慢慢品味瞬间的感觉。刹那间,家,瞬间置身于以为原本早已淡忘的家中——那是门,厚重的门,缓缓打开,打开了外界的封闭,打开了心中的枷锁,走入短暂离别,却恍若隔世的家。手,慢慢的抚摸,家具的丝丝纹路,书桌上熟悉的刻印,阳台上那颗颗翠绿的植被。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都是那么的催人。

  心际间,暖流淌过,恍然明白,家,就算风筝飞的再远,控线的手永远在那刻有羁绊的家中。

  或许,追求自由的种子,不会永远的耐住寂寞,总有一天要展翅翱翔,想要冲破家的羁绊,然而,无论飞的多远、多高,总有一天会明白,家,是生命中永远的羁绊。

  乡愁读后感 篇16

  星期天,我读了粽子里的乡愁这篇文章。虽短,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从标题上就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在看的过程中,用让读者有重重味蕾。使人想起家乡粽子的味道……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和母亲给乞丐们发富贵棕的故事。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不由的有些忧伤,有些同情那些乞丐,他们真可怜啊!在看这个故事时,我都恨不得立马钻入故事中去,收留那些所有的乞丐。但在看完的过程中,我又在想,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穷呢?他们都做错了什么?而且,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福要靠自己来取。做乞丐的,或许有的并不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有的只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他们到底有什么罪过的呢?想着想着我就有些瞌睡了……

  总之,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它教会了我,做人一定要善良,不能有恶意,长大后好人就一定会有好报!

  乡愁读后感 篇17

  读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绿涛,是那片群山。余光中先生用精短的文字写出了对祖国无限的怀念,而我只是对故乡太多的思念,却也是这支拙笔所能承受的。

  家乡的山,不知从何时起牵动着我的心……

  小时候,山是普通的,永远披着那件墨绿的纱衣。

  我的家乡在高原,到处是山的海洋,像一座天然的屏障,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山,可能就是因为太常见,就觉得普通、太熟悉,便不懂得珍惜。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却没有答应她的挽留,匆忙离去,只留下她那黯淡的墨色背影,像一件纱衣……

  长大后,山是神秘的,绵延而来却不知要走往何处。

  我已不再是那个无知的女孩,各方面的压力重重压上来。终有一天我疲惫的坐在长椅上,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眼前的墨绿已不再普通,像那一位身着青衫的小姐,让人不由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来,怪不得许多画家喜欢画山。作家喜欢写山,因为她散发着国最古老的气息,庇护了我们一代又一代。

  爸爸曾说过,祖先们是被人陷害贬到这大山里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座吧!山抚固化了他们的愤恨,平静了那颗争斗的心,吸引着祖先们而忘记世俗的隐忧。他们也为我们留下生存的印记,可能是眼前的这棵大树,也可能是脚下的青石板,透明的明月记下了这一切,饱满深邃。山给了流浪之人一个安宁的处所,给了后人一个神秘的身影。

  而现在,山是神圣的,却不知从何时渐渐模糊了。

  即将离开家乡,站在人来人往的月台上。这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人们不停地走着,来的脚步声掩盖了去的脚步,而去的脚步也掩盖了来的脚步,今夜的我已是它送走的第几批游子呢?月台是流动的浮土,我不知道自己的'脚步显示出了什么,或许是浮土焉能扎根……

  踏上远行的火车,夜里隐约看见山在向我挥手,是挽留还是告别。再醒来已是午后,窗外是一末末绿影闪过,是山,正如我当初不肯为她停留一样,只是匆匆而过,而我,只是呆呆地望着。时间渐渐从山肩爬过,染红了那件绿衣,却又多了几分妖娆,最终仍被黑夜吞噬了。

  再次醒来时,习惯向窗外看,山呢?我呼,竟像走丢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就这样,连最后的告别也没有对我说。就匆匆离开了。有时望着天出神时,仿佛会看到那模糊的身影,仍是绵延伸长,是伸向故乡的吧!

  归巢的鸟儿到底是倦了,清叫了几声,便消失在山中,因为山,是故乡!

  乡愁读后感 篇18

  初中开始,我就不和姥姥住了,搬到了离学校较近的房子。

  从前,因为爸妈工作忙,而且年轻,不会照顾孩子,所以我人生的第一轮,就全由姥姥带大。小时候的我,“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算是尝遍了,就没有姥姥不会做的菜,只要吃过她做的饭,你的舌头就绝不再是普通的舌头,而是“贪吃舌”。也正因为如此,我变得比其他小朋友都胖。想当年我出生三个月的时候,重量就已经赶超我妹妹现在一岁零三个月的重量。姥姥却还不嫌弃我,倒是怕我负重过大,把腿压弯了,连路都不让我走——得抱着。

  渐渐长大,姥姥操心我的事反而更多,早上一定要扎麻花辫,或做各式各样美丽的发型。她开始教我礼仪,教我如何打理自己,晚上,她又会拿白醋给我泡手,再搓上蜂蜜,最后抹油,必须是从大洋洲来到的绵羊油。那精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一个手模的护理。

  后来,我走上荧屏走上剧院,她也不会错过我任何一次演出。同时也更加会注重我的形象和身材,给我熬了一种她所谓“秘方”——红豆汤。所谓红豆汤,听起来简单,制作起来相当困难,红豆、薏米、大枣、绿豆、花生、葡萄干、黑豆、一点点蜂蜜……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神秘组成成分,都是需要前一天晚上泡上,第二天再大火熬制两小时的,同时也配合着槐豆水,一粒一粒槐豆,都是我上学的时候她上树采的,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一个寒假瘦了八斤!这“秘方”真是管用,哈哈。

  红豆,又名相思子,现在啊,我每天最想念的就是豆香里带蜂蜜甜味的红豆汤。

  乡愁读后感 篇19

  本文的主题是“乡愁”,但是文章并没有用大量华丽的辞藻或者煽情的句子来渲染思乡的情谊,本文所描述的乡愁是非常具体的一盘菜——“猪头肉”。

  通篇写了作者对猪头肉的喜爱,本文中“猪头肉”就像是一条线索贯穿了文章的始末:开心要去吃,不开心也要吃,无聊还是要吃,即便内心觉得猪头肉可能不是什么高雅的食物,即便对吃它略带害羞,还是依然喜欢。猪头肉不知不觉中伴随了作者多年,而这盘菜就像一个人,见证作者的青葱岁月,见证了作者的变化与成长,而作者对这盘菜也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后来,作者出国了,出门在外难免想家,想家的时候就会想到“猪头肉”这盘菜,然而国外很难再找到这盘菜,于是“猪头肉”也成了作者的乡愁。一想到猪头肉,就会想到家乡,想到曾经的点点滴滴,想的时候很暖同时想而不得却又使内心忧愁。

  有时候,对于在异国他乡漂泊的人来说,最亲切美好动人的也就是一盘冒着油花的猪头肉,不高雅不精致不上档次,但是就像胡同里认识多年的老邻居一样,能让你放下所有的伪装和客套,安心的顶着油头在街边撸串,安心的在那一瞬间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乡愁读后感 篇20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大约在我三四年级吧,我不晓得在什么刊物上抄下了这首余光中的乡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晓得什么是乡愁,也不晓得那弯海峡隔着我的亲人不能回来。我只记得那时对诗很狂热,不管懂与否,照抄不误。同学们看到这首诗,特别是男生,对我挤眉弄眼。就因为“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大概我上初中后,那个我从未谋面,抛下妻儿老小,在海峡那头的外公回来了。他白发苍苍,我的母亲和姨母的泪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坟墓把外婆隔在里头。那深深的遗恨除了外公,我的母亲和姨母又有谁能体会出来呢?外婆吗?她的怨,她的恨应最深。但她活着时,从来没有自怨自艾,她把爱给了我们姐妹几个。女人,谁说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个小脚女人,从三十岁就失去了外公,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外婆用她日复一年,年复一日的沉默,书写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海峡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头青丝熬成白霜也没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无音信,那份热情一点一点的熄灭,父母妻儿竟被那湾浅浅的海峡阻隔着。遥望大陆,梦魂牵也系,这就是乡愁吗?多想闻闻故乡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乡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对外婆,我的母亲和姨母是怎样的一种缺憾啊!小时候,我的母亲和姨母,她们不晓得自己的亲人在那遥远的地方,梦里没有父亲,有的却是生活的艰辛。等到她们头发斑白的时候,才晓得父亲是什么样子。

  月残了,还有圆了的时候,就连那牛朗和织女还会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后再也没有相见。现在,或许在天的那边,他们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台湾啊,母亲的头发白了又白,那声声亲喃的呼唤,唤不醒沉睡的你吗?同样的炎黄子孙却要有两种身份吗?外公的坟墓就埋葬在故乡的山坡上,远处是澎湃的大海,坟前是开满一地的蝴蝶花。

  乡愁读后感 篇21

  最近,老师在班级里给我们上了《走进琦君》专题阅读。渐渐地,我对琦君——一个温州籍女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家,我在书架里搜寻着,如蜜蜂采蜜一般,找寻着琦君的书。书架上,《粽子里的乡愁》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等着我去采撷。封面是浅浅的橙色,一下子就让人有种怀旧的感觉。翻开目录,“故乡情怀”、“千里怀人”、“儿时有味”、“浮生小记”、“宠物良伴”一个个章节映入眼帘。很显然,琦君是将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怀想,对童年的回忆,都藏在了她的文字里。

  这本书里,我对《粽子里的乡愁》这篇散文印象特别深刻。仍然记得,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第一遍读时的那种欣喜。因为,我们可以在文童里读到那么多熟悉的味道:豆沙粽、火腿粽、猪肉粽、灰汤粽……令人最最欣喜的是白米粽。我知道,只有温州才有那么多种类的粽子,只有讲温州话的地方,才有如此特色的白米粽。我的妈妈是宜山人,每逢端午节,她总是要回宜山去买白米粽,然后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如今我们居住的灵溪的大街上从来看不见白米粽的踪影,妈妈爱吃白米粽,是因为它有故乡的回忆吧。读到这个细节,我一下子被文中的“粽子”吸引了,被“粽子”背后的画面、情感感动了。琦君,12岁跟随父亲去了杭州,温州对于她,就是心底最深的思念。

  回家后,我再次阅读《粽子里的乡愁》。这回,我不仅看到了家乡的美味,还看到了文字背后淡淡的思念和乡愁。透过隐隐的粽香,我仿佛看到琦君的母亲蹒跚着行走在潘宅大院,忙前忙后;偶有乞讨的路人经过,她总会让琦君为他们送上一两个热气腾腾的粽子。时间流转,岁月交替。六七十年后,远在美国的琦君独坐窗前,她依然会想起故乡的一切,想起最最思念的母亲。

  在这本散文集里,除了《粽子里的乡愁》外,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琦君总是借物抒情,将自己淡淡的乡愁融于回忆之中,融于叙事之中。比如,《水是故乡甜》,从矿泉水着笔,引发对家乡山泉水深深的怀恋,这样的笔调一下子就带人走入了思念之中。

  的确,游子在外,永远忘不了生她养她的故乡。乡愁,是游子们笔下永恒的主题。对于张籍来说,乡愁是“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犹豫;对于王安石来说,乡愁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乡愁是“山一更、水一更,身向榆关那畔行”的一路飘摇;对于琦君来说,乡愁是“藏在文字背后淡淡的记忆相册”中的回首。

  乡愁,总是藏在淡淡的记忆里……

  乡愁读后感 篇22

  《乡愁四韵》的作者把乡愁比作了江水、烧痛。是的,乡愁令人痛苦,就像蛆附在骨头上。家乡就在眼前,眼眸却不能回去。

  作者小时候,乡愁像邮票,可以你来我往,可长大后,船行不太方便,后来啊,与母亲已是阴阳之隔。现在,目送着大陆,在海湾的另一头。

  余光中曾受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那这种乡愁是单薄的…”。而《乡愁四韵》增势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最早接触余光中诗人的诗是初中是血的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这头;长大后,乡愁十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方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借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是武将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思念,渴望祖国的的统一。

  但是,在《乡愁四韵》一诗中,是人将他炽热的思乡之情系成一根红线,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个意象系统的组织起来,是的乡愁不再只是纯粹的距离,更具有沧桑之感。

  读完了《乡愁四韵》,我对诗人和他的诗有更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执着。作为一名出生在大陆,成名与港太的爱国诗人,他的字里无不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和执着的坚持。深受思乡的煎熬,是人喊出了他心中的呐喊:“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如此一咏三叹,热情而又奔放的爱情跃然纸上。

  已是远在他乡的游子,随着时间的消磨,乡愁并未减,只能一杯一杯地饮酒。可李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肖邦曾在生命结束时说过:“请把我的心脏运回我的祖国。”即使叶落了,也要归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不是和树一样吗?

  我从未有过乡愁,从未离开过哺育我的土地,熟悉的泥土依旧芳香,鸟啼依旧清脆,河水依旧清澈。

  乡愁读后感 篇23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出去外面看一看,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考完高考曾放下豪言,分数上了一本就报外省的大学,去长长见识。可惜梦想就如一个玻璃球,你握在手中越紧,它越容易破碎。最后,我选择了一间离家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大学。原本以为会很洒脱的我,却饱受思乡的痛苦,仿佛离开了家,灵魂就丢失了一半。

  如果思家的感觉有味道,那它会是什么味道呢?是咸的吧。分明记得军训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常常在夜里啜泣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病倒在床的时候,一个人在宿舍孤单的想着家的时候,那眼泪的味道就是思家的味道。是酸的吧,分明记得打电话时候故作坚强告诉妈妈我很好,那在眼里打转的眼泪告诉我,思家的味道是酸的。是甜的吧,不善表达的父母却不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关切的叮咛和嘱咐,让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爱,那种像孩童渴望棒棒糖而又如愿以尝的快乐的甜。

  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承载着思家的感觉,那它会是什么呢?是诗人笔下的长江水或海棠红?是那一条电话线,牵扯着两头的思念;是那一张车票,搭建了两头的牵挂。常常看着电话,想着电话那头可能会发生的遥远却又熟悉的事情,想要回去加入那看似沉闷却又承载着幸福的生活。那一条我时常梦到的回家之路,那条宽广的大道时常让我做着一个美丽的梦,那条记忆深刻的小道时常会召唤我回到她的身旁,她是如此的近而又如此的遥远,在眼前浮现又飘向远方。常常望着学校边的铁路,等待那一天它把我送回我的亲人身边。

  思家,一种触摸不到却无处不在的感觉,很微妙却又难以形容。我把思家的味道装进记忆的瓶子里,偶尔打开呷一口,别样宜人:把对于家的思念珍藏在记忆的那个最柔软最纯净的角落,偶尔把它翻出来温习。有人说:乡愁未必真的是愁。对啊,有了那种对于家的牵挂,对于家的思念,才算是真的长大。

  乡愁读后感 篇24

  趁着美丽月光,细嗅风中那微不可查但熟悉的味道。——题记

  对于乡愁,人们所思念的究竟是那片土地更多,还是思念在那的人更多?我们现在生活在高楼林立、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耳边却充斥着扰人的车鸣声、重金属音乐的声音。而故乡那连墙皮都开始脱落的小土房,承载的却是最天真无邪的我们。

  故乡有的是清新的夜露,也不愁深裹的浓云以及云海里闪烁的星光。从郊外的稻田、半空的飞燕到雨过苍茫的满庭绿荫,都好像淡描着依稀的梦景。

  眼前好像总会浮现一个场景,母亲站在田埂上感受着稻田成熟的味道,父亲在旁边悠闲地喝水,而奶奶在一旁看着她那几只雪白的大鹅。一切都那么祥和,安静,连微风也带着稻香,好像回到儿时……

  带上一抔故乡的黄土踏入那个灯火阑珊的世界,那抔不起眼的黄土却也成为一种心灵的依托。“乡愁,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爱,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是一种对故土和亲人浓浓的思念和依恋。”我思念故乡,思念那片留下我深深足迹的土地,思念门前那在秋天结满果实的大树,思念那条任我嬉戏的小河,思念那早已腐朽的木桥。也时常会想起爸爸带我去那颗他年幼时栽下的果树下摘果子,会记起妈妈带我在河边看那些自由自在的小鱼,会梦见奶奶拉我去镇上买零食……

  黑夜中倦牛夜嚼,水草间小虫底唱,茂林中老树吐绿,村子里炊烟袅绕,白水青田,记忆的深处始终对那方土地有着清晰的画面。

【乡愁读后感】相关文章:

《乡愁》读后感03-21

《乡愁》读后感01-05

乡愁读后感11-15

乡愁的读后感11-22

乡愁读后感范文12-09

《中国的乡愁》读后感09-01

《乡愁》读后感范文09-08

《乡愁》读后感大全09-08

乡愁读后感大全09-16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