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学实录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文体是?
生(齐答):读后感
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读后感?
生:就是读过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下的真实感受就叫读后感。
师:嗯,大家说说写读后感最基本的要求是?
生(齐):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师:我们还一起阅读了《“渔王”与渔民》这篇文章,完成了读后感的初稿。今天,我们要以一些同学的读后感初稿当作例子,进行讲评,使自己的读后感初稿修改得更好,所以我们今天课堂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来评改自己和别人的读后感。【板书:评改】这两天呀,张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大家的读后感初稿。全班同学都能按时上交,有95%的人书写比较工整,77%的同学语句是通顺的,还有18%的同学没有错别字,64%的同学在写后进行了修改。针对读后感这种文体,我们有93%的同学在刚刚接触读后感之后,就能够像教材中作者写的《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这篇例文那样,清楚、简练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好,我们先把《“渔王”与渔民》原文拿出来,谁先为大家声音洪亮地朗读一下这篇文章。大家边听边回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生:(朗读原文一遍)
“渔王”与渔民
一天,一个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的人和一个普通的渔民相遇,情不自禁地诉说起自己的苦恼:“我捕鱼技术一流,可我的三个儿子为什么捕鱼技术这么差?”
渔民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渔王”说:“从他们懂事起,我就给他们传授捕鱼技术,怎样织网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能够捕到更多的鱼……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
渔民沉思了片刻,问:“他们长这么大,独自下海捕过鱼吗?”
“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陪着他们。”“渔王”回答。
渔民笑了笑,说:“老兄,你从不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或失败,他们捕鱼技术怎能提高?”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王”向渔民诉苦,自己的捕鱼技术特别好,可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很差,然后渔民就告诉“渔王”,如果不让他们独自体验成功或失败的话,他们的捕鱼技术是不会提高的。
师:嗯,同学们还在读后感当中,自拟出了一些题目,我们看看这些同学拟定的题目,你们来向大家汇报一下。(出示课件)
生1:我的题目是《亲自体验是成功的源泉——读〈“渔王”与渔民〉有感》
生2:我的题目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生3:我的题目是《实践出真知——读〈“渔王”与渔民〉有感》
生4:我的题目是《体验的价值》
生5:我的题目是《让雄鹰飞翔——读〈“渔王”与渔民〉有感》
师:感觉他们的题目怎么样?
生:(纷纷点头)
师:挺好的!我们还有95%的同学能够用凝练的一句话,明确自己的感受点。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写的,并且还呈现出了许多角度呢。好,课件上出示了谁写的感受点,你就来给大家读读,并且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实践出真知。我是从第一个角度“实践出真知”来谈我的感受的。
生2:亲自体验是多么重要。我是从第二个角度谈的。【课件将角度二变红:亲身体验对于学习和成长多么重要】
生3: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亲身体验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也是从第二个角度谈感受的。
生4:家长不能什么都包办代替,否则将一事无成。我是从第三条来谈感受的。【课件将角度三变红:家长要让孩子亲身实践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生5:家长不能不放手。我也是从第三个角度来理解的。
师:咱们班王雪岩同学的角度也挺独特的,他说:“在生活中我们要当像渔民那样善于总结,发现问题的人。”他是从第四个角度——“要像渔民那样寻找问题的根源”去说的。在读后感当中,我们有91%的同学结构是比较完整的。看到大家完成了上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认真的写作态度,我真替你们感到高兴。但是大家的初稿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征得王泽鑫同学的同意,我们先以她的这篇读后感初稿当作例子,进行评改。好,王泽鑫,请你给大家读读你这篇读后感的初稿,边听请你边想想:这篇读后感除了具备刚才所说的优点,还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什么不足?
生:(朗读自己的读后感初稿)
亲自体验非常重要
——读《“渔王”与渔民有感》
读了《“渔王”与渔民》这个故事,我感到亲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被人称为“渔王”的人和一个渔民诉苦,自己的捕鱼技术一流,可是自己儿子的捕鱼技术很差,渔民觉得要亲自体验成功或失败,他们的捕鱼技术才会提高。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去年我想向妈妈学习做饭,但妈妈怕油烫到我,所以半途而废了,一直到今天,我才只会蒸米饭。
“渔王”太溺爱自己儿子,为了让他们不走弯路,就没有让儿子体验过成功与失败,所以,捕鱼的技术迟迟不能提高。
“渔王”应该让自己的儿子体会什么叫成功,什么又叫做失败,成功的感受是什么,失败的感受又是什么。没有风雨怎会见到彩虹,只有体验过,才能知道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自己觉得不让儿子走弯路是在帮他,可你却不知是在害他。要懂得什么叫放手,小鹰翅膀硬了,总会飞向蓝天。
师:我们来评一评王泽鑫同学写的这篇初稿吧。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优点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但这篇文章的不足是她的“感”写得不够具体。
师:她能运用我们上节课我们学到的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但是同学们觉得她的感受写得不是很具体。还有吗?
生:我觉得她这篇读后感能够抓住原文的关键词句,结合文章谈感受,但我发现了她的一个不足,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成功的感受是什么,失败的感受又是什么”她没有把自己具体的感受写出来,就能看出她没有以感为重点去写读后感,还需要再改一下。
师:好,一课时她学到了这种方法,运用结合原文关键词句谈感受。但她只有一个最终的结论,你到底感受是什么呀,没有作为重点去写。王泽鑫,你最想让大家先帮你改哪个段落啊?
生:我最想让大家帮我改第四自然段。
师:哦,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段落。【课件出示此段落】王泽鑫同学在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板书:亲身经历】并且她写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她没有学会炒菜,第二个是她学会了蒸米饭,那我们再对照她的感受点——亲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你觉得这两个内容重点写哪个,会更好啊?说说看法。
生1:我觉得应该重点写她学会了蒸米饭更好一些,因为她的感受点是亲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她要重点写她亲自体验蒸米饭,才学会了。
师:那你看我们在谈这个内容时,就要突出自己的感受点去写吧。【板书:突出感受点】咱们班同学谁亲自体验过蒸米饭呀?
生:(纷纷举手示意)
师:这么多同学呀,你们都从事爱家务劳动的同学。那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我们要突出亲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亲自蒸米饭这个内容该怎么写呢?如果你是王泽鑫,在亲自蒸米饭时,都会有什么想法呀?
生1:我觉得蒸米饭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怕水放多了变成一锅粥,又怕米放少了,大家不够吃。
师:没错,得动脑筋。
生2:我觉得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都会从中获得道理。
师:从中会获得一些启示,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受到什么启示了?
生3:我在蒸米饭时心情非常激动,也特别焦急,希望第一次蒸米饭能蒸好,家长表扬我。
师:可能我第一次蒸得不是特别理想,那我这时又会想些什么呀?
生4:会想家长会不会责备我什么的,而我又会想这次要吸取教训,下次争取能蒸得更好。
师:经过这次亲自体验了,我就能总结出一些方法、技巧,下次能蒸得更好。如果能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自己亲自动手蒸米饭时的想法、感受都谈出来,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就会写得更具体了,使你的读后感更具有说服力。【板书:的内容写具体,有说服力】我们再来看看王居然同学的这篇文章,请同学们默读他的这篇初稿,边读请你边找一找,王居然的感受点在哪儿,找到后请你画下来,看看他又是怎么来突出感受点写具体的? 生:我觉得他的感受点是:不要让我们成为笼中的金丝鸟,请让我们展翅飞翔。
师:实际他文章的最后一句就是他的感受点。通过王居然这篇初稿告诉我们了,我们在写感受点时可以像大多数同学那样,在开头就明确,也可以像他这样放在结尾深化主题,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还可以出现在中间呢!读后感的结构不是单一死板的。那他是怎么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的呀?
生:他文中有一个他读过的别的故事来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这个自然段吧,这也是我们在第一课时学到的引用?
生:(齐答)相关资料谈感受。
师:【随即板书:引用资料】看来,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到的书目中的相关资料。在初稿中,老师还能读到有些同学是这样写感受的,先摘录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对某个词、某个句子谈出了自己的感受,你们出声音读读倪博雅同学写的这段话,请你边读边想想:她把感受写出来了吗?
生:自由朗读倪博雅同学写的段落——“我对第3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很有感受: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我觉得“毫无保留”就是说明“渔王”把自己一生总结的技术全部、一点儿都不留地告诉了他的儿子。”
生1:我觉得她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她写到:“我觉得“毫无保留”就是说明“渔王”把自己一生总结的技术全部、一点儿都不留地告诉了他的儿子。”就像在考试中联系上下文解词一样。前面还写了“我对第3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很有感受”,这都是废话。
师:显得不自然,还很罗嗦是不是。那我们怎么能自然,又很真切地将感受表达出来呢?【出示课件: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请你试着自己读一读,填一填吧。
生:自由朗读,试填。
师:请同座位两个人互相读一读,填一填。
生:同桌两人互相交流
生1: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虽然“渔王”把捕鱼技术毫无保留地告诉孩子们,但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平时我们都说“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他如果不让儿子亲自下海的话,儿子们是不会亲自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技术就不可能提高。
师:他引用了生活中的一条俗语谈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2: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因为实践出真知,如果不亲身经历,永远不会成功。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尝尽酸甜苦辣。
师:她也把生活中的一些俗语、谚语引用了过来,还对“渔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生3: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渔王”这几十年来捕鱼的经历,他一下全部都告诉儿子们,他的儿子肯定吸收不了,得让他们去尝试,慢慢的,捕鱼的生活就会告诉他们。陆游有一首诗中的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说什么事,都要自己去体验过才可以获得成功。
师:你看,她由文中“渔王”说过的一句话,联想到了自己曾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真好!那我们“读到这里”,哪里啊?
生:自由读:“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
师:读到这句话时,你都想什么了?
生1:我想“渔王”毫无保留、尽心尽力地教儿子们,可他的儿子还不见长进,说明他教的方法有问题。
师:你都觉得“渔王”?
生1:太辛苦了!
师:她走进了“渔王”的内心世界,刚才我们先谈到了原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又产生了自己的一些联想,【板书:产生联想】再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了。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初稿,先请你读一读自己完成的读后感初稿,想一想:能不能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了?然后你当堂修改一下你认为还不太理想的地方,使你的读后感更具有说服力,语句也是通顺的。
生:(当堂修改)
师: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当堂修改的成果?
生1:(到实物投影上展示修改稿)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最深的感受点是:我们都需要独自体验生活。我重点修改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那个自然段,请大家来帮我评一评。“在我的生活中,我对我的父母不像渔王那样感到很满足。记得我在学习滑冰时,总想依靠他们站稳脚步,而他们却推开我,走上岸命令我,摔了几次后,我发现已经增加了许多胆量,便不畏惧地又站了起来,又开始一步一步地练习了。渐渐的,我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我终于学会滑冰了,这就是我独自体验成功或失败所带给我的进步。”我还在这段话中把我的父母与渔王进行了对比:“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不像渔王一样,他们总是让我独自体验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感受,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父母。”“我发现已经增加了许多胆量,便不畏惧地又站了起来,在这时我想:我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呀!现在虽然失败了,可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开始一步一步地练习了。我终于会滑了,是呀,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去亲身体验成功或失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大家觉得我修改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你在结合生活实际时写得更具体了,把自己的感受突出了,这点挺好的。
师:她刚才说在写感受时不光在叙述这个事例,还把生活中我的父母和文中的渔王进行了?
生:(齐答)对比
师:【板书: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感受谈得更加深入了。
生1:谁还想评一评?
生3:我觉得你能适当地引用名言把你的感受点写得更清楚了。
师:不是名言,“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是?
生:(齐答)俗语
师:看来我们在谈感受时还会许多种表达方式,使你的感受更具体。【板书:……】
谢谢陈紫琪,还有谁愿意展示自己修改的?
生4:(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修改稿)我的感受点是:家长的溺爱是多么可怕。我读了原文之后,又对我的感想进行了补充。我修改后是这样的:“文中渔王说过‘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陪着他们’这看似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但最终的结果呢?他的孩子却一事无成。父母当然会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父母不能做文中的渔王,因为这是溺爱,后果也会不堪设想。渔王对他的儿子的溺爱将使他们一事无成,这足以说明溺爱的可怕。”请大家为我评一评。
生5:我觉得你在初稿时把感受点写得很清楚,在老师的指导下又把自己的感受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家长溺爱的可怕。
师:那我问问赵奕,你在这个段落谈感受时,先结合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加上的内容就是对这些关键词句产生的?
生:(齐答)感受
师:产生了自己的联想,用到了咱们课上学到的方法,很好,请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利用课上这些谈感受的方法,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得更加具体了,使自己的读后感更具有说服力,但我们只改了其中的一些片段,今天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对自己的全篇读后感进行修改。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两种阅读记录卡,如果你能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可以为自己今后写读后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了。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学者培根说的这句名言吧!
生:(齐读)读书可以使人充实,而写下读后感更可以使人精准、明智。
师:如果,你能将写读后感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养成习惯,你的读书之旅一定会更加精彩、更有收获!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读后感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劝学》教学实录07-29
《散步》教学实录12-05
诗歌教学实录11-08
《燕子》教学实录02-28
船长教学实录03-01
观潮教学实录08-25
《离骚》教学实录10-22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11-27
离骚教学实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