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方山子传的教案设计

方山子传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2-05-29 16:55:39

方山子传的教案设计

方山子传的教案设计

方山子传的教案设计

  一、课型、课时

  1、课型【新知教学课】

  2、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

  2.能力目标:理传主事迹,抓传主形象

  3.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和传主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感悟情怀。

  四、目标分析

  苏轼的《方山子传》是高中学段选修课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主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与鉴赏”的要求之一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苏轼是北宋年间中国文坛上最耀眼的巨星,一生经历宦海沉浮坎坷多难,但他没有沉沦,永远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乐观豁达、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其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方式可谓蕴含着其熠煜闪灼魔力。《方山子传》是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抒发对人生的透彻感悟,“管中窥豹”的略见其智者仁人的聪明睿智。可以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以求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情感共鸣作用。情感是这篇文章最意味无穷、耐人寻味之处,也是语文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真情实感的根本。文中描写的陈季常是作者志同道合的好友,苏轼无法摆脱的现实生活的羁绊,向往陈季常的生活状态。美好的情感可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人生。“文学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些事件,增加对人生的感受”,可见真切地感受人物的情感,深刻地体悟人生的况味,也应该成为教学目的。

  五、学情分析

  本课文安排在高二上学期的。高二的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课上再总结人物特点,是理解延伸的基础。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苏轼的情怀也难以共鸣,教师要在情感态度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陈季常和自己身世的共鸣,也能联系现实生活对人与人交往、交流、沟通方面有自己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网络行走,常见“呵呵”二字。论坛灌水,QQ聊天,博客留言,出没在不同场合的这个语气叠词,可以是率性默许,可以是保留意见,可以是偶逢知己时的会心一笑,可以是发表异议前的情绪缓冲。如此方便快捷物美价廉,堪称网络时代居家旅行回贴聊天之必备良品。可是谁能想到呢,早在900多年前,就有人如你我这样,时不时漫不经心留下“呵呵”二字。如今越过时空相见,方知这“呵呵”二字的先祖竟然就是苏东坡。比如他给因“河东狮吼”出名的陈季常写信:“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意思是只要晚上睡得爽,写词只是小意思。而这个陈季常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方山子。

  (一)、预习认标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通过检测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检测(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为学生预习指明了方向,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见导学案)

  (二)、观察学习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点拨、评价)

  (1)对比方山子前后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探索方山子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到了穷山中呢?是像苏轼那样被贬到这里的吗?

  明确:不是,是他自己“皆弃不取,独来群山中”的。

  是他无缘无故放弃了那一份通俗意义上的闪亮人生吗?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

  他的人生不遇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

  明确:闾里皆宗之,折节读书,自谓一世豪世。文武全才。

  方山子人生不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朝廷,政治黑暗。

  当朝廷,人生不遇一般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陈季常呢?

  明确:随波逐流,曲意逢迎,谋求富贵。坚持自我,做官场的异类,身世浮沉。陈季常远离官场,洁身自好。

  总结:通过一系列问题及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过什么样的生活最终还是自我的抉择。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起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回归生命本身。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

  (2)通过苏轼的生花妙笔我们走进了陈季常的跌宕人生,大家想一想东坡居士交游甚广,一生写过11篇人物传记,却只有2篇是写同时代的人,其中一个就是陈季常,为什么偏偏选中遗世独立的方山子来立传?

  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传主身上有令作者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曾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十九年后的偶遇更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了解一个古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作品,所谓“言为心声”,我们回忆一下学过的东坡的作品,结合你了解的东坡,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跟陈季常志同道合。(温故知新,自由发言)

  明确:预设《江城子.密州出猎》于密州知州任上写出猎之行,抒豪情壮志。

  补充:

  材料一: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赤壁赋》在政治上碰的头破血流之后便接受佛道物我两忘,精神解脱的人生哲学及淡薄适意的生活情趣,用清风明月来抚慰自己失落的情怀,来求得心灵的超脱与宁静。

  苏轼和陈季常两个人骨子里都流淌着豪放的血液,有一颗不羁的心,这是让他们聚到一起的原因。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使酒好剑,轻财重义,他们是什么人?侠客!

  千古文人侠士梦,但也只是梦而已,作为文人来说,在官场中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或彻底放弃,自甘淡泊。陈季常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归隐山林。这正是苏轼的理想而他之前却为盛名所累,欲隐不得。

  补充:

  材料二:《方山子传》作于1081年,也就是元丰四年,苏轼经过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的第二年,政治失意生活艰苦,人生中多么艰苦的一段日子,他乡遇故知,邂逅了隐居在此的老朋友陈季常,陈季常听说苏轼被贬,曾“北迎二十五里”,不再春风得意的顺境里逢迎巴结,而在贬谪潦倒的困顿中倾注真情远足相迎。

  他以前却从来没有像陈季常这样的彻悟,尤其是从来没打算这样实行过。只有这次当他一头从“琼楼玉宇”跌落到社会下层的时候,他才仿佛忽然看到了急流之上的觉迷渡口。他愧悔自己的冥顽不灵,而发自内心地羡佩陈季常的先知先觉。歧亭一遇,他像发现一眼古老而清新的思想甘泉,舀而饮之,它便自然、适然地融化在其血液中,融化在永载千秋的作品里了。这之后苏轼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总结:本文篇幅短小,但有事,有人,有景,有情。信手拈来,随意为文,却又富寓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黄州,这个本为苏轼官场的低谷,也成了其创作的颠峰。苏轼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但他绝不是一个悲剧人物。

  (三)、测评调控

  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了解了苏轼眼中的方山子,那你眼中的方山子是怎样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导学案)

  对照方山子,作者找到了人生失意时的生命抉择。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像方山子那样坚守生命的清白与达观,追求心灵的自由。

  【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林语堂《苏东坡传》

  黄玉峰《千古风流人物:说苏轼》

  【推荐研究】中国“侠隐文化”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在黄州

  仕途多失意,悲愤出奇文——中国古代贬谪文学

  (四)、梳理反思

  一课一得,请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方山子传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表格教案设计:《方山子传》06-12

《方山子传》苏轼07-04

采桑子重阳的教案设计06-03

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06-03

我是文明家庭一份子教案设计06-21

教案设计精选06-15

关尹子教案09-08

《七子之歌》教案06-10

读《父与子》感想07-31

aieiui教案设计07-0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