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备课人:王红英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有4 篇阅读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描述了少先队员的植树活动,描写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小故事,还介绍了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2个会写生字,要求会读、会写。5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生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培养学生精确、细致的观察,学习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5. 掌握“拟人”的写作手法,学习将建议表达清楚。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话。
四、教学难点:
1.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准确生动描写,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描写动物的外形,并进行迁移训练。
五、分课教学思路
《走,我们去植树》用孩子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并展现了植树造林给人们、祖国、大自然的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号召大家投入到绿化祖国的行列中来。首尾呼应、讲究形象是这首诗歌的特点。讲读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一节诗歌的大意,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和体会植树的意义,以及少先队员们植树的快乐。要加强诗歌的情境教学,避免上成关于植树的常识课。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
课文的三段之间是典型的分总关系,有别于以往的段落结构,可以据此进行“篇”的训练,又可以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写人文章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梗概,把握情节,其次,要让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人物的品质。就课文而言,那就是竺爷爷和孩子的两次对话。竺爷爷对话时的神态尤其要注意,要出示有关句子,让学生去品味。最后的总结侧重于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其它方面的教育。
《燕子》这是一篇颂春的文章。在作者笔下,燕子是那么的活泼机灵,春天是那么的烂漫无比!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理解每一小节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让学生感悟燕子的动静之美,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传神的描写之妙;还要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从而明白燕子与春天两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字里行间那份浓浓的春情。
《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通过对春天优美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独特感受的。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著名的写景诗。前两句写江南秀美的春景,第一句自然景观,第二句是生活场景。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诗人的视野之大谓之“千里”,所以说这两句是对江南春景的整体概括。后两句诗人寓情于景,既抓住江南烟雨和南朝寺院的特点,又借古讽今,真是一举两得。写景诗如此高的意境并不多见,难怪人们称其为“小李杜”。
《春日偶成》全诗的诗眼是“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乐”?“云淡风轻”春天的景色使人平生一份轻松;“傍”、“随”、“过”三个连续的动作,表明诗人郊游时愉悦的心情。此时,“我”“乐呵呵”地在想些什么?一个年老之人不服老,怡然自得,热爱春天的感情跃然纸上。
《习作1》是一次写春游建议的习作练习。教材分为导言、例文、习作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文,领悟写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写作,还可以建议学生配上插图货游览过的照片。
《练习1》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在学习中,让学生感知“拟人”的表达手法并运用迁移层面能写一写。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师要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推荐自己。读读背背对词语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图片来理解,并能选择一、二个词语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写日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爱护图书的要点,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写日记的方法及爱护图书的要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图画。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月21日,累计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写日记的要点,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祝贺大家又长大了一岁,相信大家在这个学期会有更大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2.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正常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特别对于已经是四年级的我们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犹为重要。每册语文教材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本学期要养成的两种重要的习惯。对照一下自己的学习,你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学生交流)
3.这一册教材向我们提出了需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出示:坚持写日记 爱护图书
二、培养学生掌握写日记的方法。
1.说说什么是日记。
2.说说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我国的很多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如雷锋、鲁迅等,作家周国平在他的《在日记中成长》一文说:“学生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那就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他认为: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是灵魂的密室,是忠实的朋友,是作家的摇篮。魏书生老师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并全面高度概括为:记日记能以美滋润心灵,能以美启迪智慧,能以美强健体魄,能以美提高悟性,能以没美激发创新。简单地说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积累材料的能力和习惯。
3.明确日记的内容及格式。
出示日记范例:
2006年2月23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 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校园。
校园的景色真美,水泥路两旁长着各种奇花异草。一 些小草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里探出小脑袋张望着,一 阵微风吹来,花儿们便翩翩起舞起来。
路尽头是一 棵绿油油的青松,经过寒冷的冬天的考验,依然是那样精神抖擞, “百年青松永不老”,这话说得一 点也没错!
青松的前面是一 座假山,假山上的石头千奇百怪,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那倒立的石头像调皮的猴子,那体形粗壮的像庞大的猛犸象,那黑不溜鳅的像憨厚可爱的狗熊……
校园真美啊!
(1)自读,思考这则日记写的是什么内容?格式与我们平时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
内容——这篇日记写的是自己开学第一天进校园的所见。
在我们平时的日记中可以写些什么?(可以写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中印象最深的,觉得最有意义的。可以写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可以写自己的烦恼与忧愁等。)
格式——几月几日 星期几 天气情况 日记内容
4.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写日记?(午间、晚上做完作业后)
三、布置作业。
每位同学准备一本日记本,练习写第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月21日,累计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爱护图书的要点,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说出关于书的名人名言。
2.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看图,明确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图书。
1.观察图一图二,你看到了什么?这两位同学是怎样爱护图书的?
2.交流:这两位同学在自己家里,她们把书柜里的书整理得井井有条,能分类排放。
3.观察图三图四,这些同学在干什么?
4.交流:这些同学在修补图书。他们找到破损的地方用固体胶认真修补。
5.观察图五,这些图书管理员在干什么?
6.交流:这些图书管理员在认真整理排列图书柜上的图书。
三、联系实际谈做法。
1.小组交流:你爱护图书吗?你平时是怎么爱护图书的?
- 指名交流。
3.小组交流:怎样爱护我们图书角的书?指名交流。
4.为我们的图书角想一条爱护图书的标语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
四、布置作业。
检查家里的图书有没有损坏的,把它修补好。
1.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等难理解的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月23日,累计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去植树》。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2.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3.同学们,走在春风里,你们的心情怎样?
4.请你们把这种心情朗读出来。(朗读第一节)
二、初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版图 荒滩 沟渠 和煦 青翠 迈开 音符
(2)指名试读课文,纠正读错的音节,结合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和煦 音符 版图 参天
3.认真逐节朗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二、(2-6)讲植树的好处及少先队员们参加植树的决心。
4.随录音练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1、心情轻松愉快。2、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走”表现出少先队员们植树的决心很大。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四、指导书写生字
版:左窄右宽,注意“片”(共四画)的笔顺(第二画是短竖)
乖:指导笔顺(第四画是短竖,最后一画是竖弯钩)。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新词(见习字册)。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月24日,累计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师引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绿色宝库
7.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1)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指导朗读“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3)说说“绿色的希望”是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大树”后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
“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途?
指导朗读:“离不开”、“宝库”读重音。
8.练习背诵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3.齐读第六节。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语文视野:
树木的作用
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l公顷阔叶林1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出 0.73吨氧气。
树木是粉尘过滤器。当含尘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颗粒较大的粉尘会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木的表皮长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出油脂,它们能把粉尘粘在身上,从而使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大大降低。
树木是杀菌能手。许多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杀茵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据调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百货大楼为400万个,林荫道上为58万个,公园里为1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大楼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差7万多倍。
此外,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
、
2.第一朵杏花
教学目标: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月25日,累计课时:5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4.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词认读。
精确 估计 掌握 程度 绽开 顷刻间 仰起脸 皱(纹)
一株杏树 泛红
(2)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相机指导读长句子。
三、再读课文
1.反馈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 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月28日,累计课时:6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2.运用各种形式训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句子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卡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句子,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2月28日,累计课时:7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 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2、对话练习。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 精确观察 →掌握气候变化规律
↓
科学态度→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语文视野:
《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描写,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描写动物的外形,并进行迁移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日,累计课时:8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出示生字词,指导字形。
聚:上下结构,上面左右两部分要靠拢。注意下部的写法。
翼:上中下结构,注意不要拉得太长。
偶:注意中间的竖和提不要连在一起。
3.描红。
三、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燕子。
2.自读,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它们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四、图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气息。
1.观察图画,春天美吗?美在哪儿?
2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用直线划出来。想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交流。(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智力)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美在哪儿?
(1)风:轻轻地、柔柔地。
(2)雨:细细地。
(3)柳条:千万条、柔软、嫩叶。
(4)草:青色、绿色的。
(5)花:鲜艳的。
(6)小燕子:可爱活泼。
●如果单有其中的某一种景物你觉得这是烂漫无比的春天吗?这是具有许多生趣的春天吗?
●小结:是呀,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种景物,我们眼里的春天就不会这么烂漫无比、就不会这么生机勃勃,因为各种事物之间表面上看是都是单独的个体的,事实上每一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事物只有相互联系在一起看才会觉得是那么美,这就是一个系统。我们刚才运用了系统分析的方法。
五、联系图画中飞行的燕子和落在电线上的燕子,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过度: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哪些生趣呢?
1.听朗读,看图画,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两类燕子?
2.交流:作者描写了飞行的燕子和休息的燕子。
3.仔细阅读这两个自然段,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燕子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4.交流(结合看图),指导感情朗读:
飞行的燕子:动态美——轻巧、灵活、迅速。(斜着身子、掠过、“唧”的一声、横掠、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休息的燕子:静态美——安闲、美丽。(这里的“五线谱”是什么?“音符”是什么?你觉得形象吗?)
六、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春天真的很美,你能用一些词来描绘描绘这美丽的春天吗?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关于春天的诗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日,累计课时:9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明确写作方法,指导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嫩绿 聚集 偶尔 圆晕 痕迹 掠过 小心翼翼
二、明确写作方法。
1.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按从近到远的顺序写。
(2)能抓住特点写。填空。P16页。
三、指导背诵。
1.寻求背诵的方法。
2.自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燕子
燕子: 外形美 动态美(飞行) 静态美(休息)
春光:烂漫无比(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各色花 、燕子)
语文视野:
关于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枯木逢春、百花竞放、杨柳吐绿、桃李争妍、繁华似锦、春花烂漫、大地回春
4.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这两首诗。
2.说说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
说说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学准备:录音 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3日,累计课时:10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背诵以前学过的诗歌(培养横向分析智力)
二、学习《江南春》
1.简介诗人杜牧。
2.介绍南朝: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
3.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4.欣赏配乐朗诵
5.读通古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字音。
6.第一句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1)看着图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2)学生说,教师补充。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7.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1)读一读第二句诗
(2)学生说,教师补充。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此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
三、背诵诗歌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4日,累计课时:1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春日”指什么?
(春天的某一天)
(2)“偶成”是什么意思?
(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3)“春日偶成”连起来怎样理解?
(春日郊游,偶有所感,意兴所至,写下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二、初读质疑
1.学生自读,读准音
2.师范读(配乐)
3.学生质疑
(1)“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傍,依傍、靠近;随,沿着;过,到;川,河流)
(2)“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时人”指当时的人,与诗人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不识”指不理解。程颢是博学严肃的理学家,怎么也像少年一样贪玩偷闲?)
(3)“偷闲”是什么意思?
(挤出空余时间,方言又谓偷懒)
三、再读解意
1.学生再读诗歌。
2.品读第一句。
(1)想想第一句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景?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2)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样行动?
(披花拂柳,漫步徜徉,不知不觉到了河边,沉醉其中了)
(3)读读这一句想想作者此时什么心情?
(陶醉于眼前春色,十分快乐,几乎到了忘我程度。)
3.品读第二句
(1)指读,齐读。
(2)“余心乐”
(“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是理学家,也许以往无此等闲情逸致,所以人们难以理解)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
(不是。诗人如同少年一样,面对美景流连忘返,有着难以言传的内心快乐,这才揣测人们要说闲话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正在享受独有的快乐呢!)
(3)诗人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景,又去漫步徜徉,他此时的心情你能感受到吗?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4、再读这首诗。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诵读《春日偶成》,细细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描写美景 绚丽春光
慨叹兴亡 愉快心情
语文视野:
《江南春》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称。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创立了程朱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
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作有《二程集》。北宋时理学兴起,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新儒学者面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和儒学式微的局面,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创建理学思想体系。如果以天理论作为体现宋代理学思潮最本质特征的理论的话,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程颢、程颐提出天理论思想体系,才意味着宋代理学的创立。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教学重点:了解建议应该怎样写?写好一篇春游的建议。
教学难点:把春游的建议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日,累计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写一份春游建议,内容为推荐一处景点,把理由写充分。
2.例文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课题
师:春回大地,花红柳绿,小蜜蜂在万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鸭子也跳进小河,享受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快乐。明媚的春光呼唤着小朋友们投入春的田野,春的山冈。同学们想到哪儿去春游呢?不妨大胆提出建议。(学生自由谈)板书“我的建议”
2.明确写作内容
今天我们就把春游前的讨论写下来,写出建议。那么怎样来写“建议“呢?
二、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例文《我的建议》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迷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C、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自读例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油菜地特有的美写详细的。(写了什么)
- 看清景物有哪几部分组成。再看看这些景物的色彩、形态等。
师:把一处景物写详细就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只有全身心地去体验,去感受,写出的内容才会给人一种真切感。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最好能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描绘其形态、色彩,以至声响。
3.作者介绍池塘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4.小结写法。
写“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议什么,也就是建议的内容。
(二)是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建议,也就是建议的理由。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2.怎样写你推荐的地方呢?
仔细观察,认真体会。
抓住特征,具体描绘。
按照方位,写出条理。
有详有略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日,累计课时:13课时)
教学目标:
写草稿,并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
一、写草稿
二、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三、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详略
文章结尾 点题
练习1
教学要求:
-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 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 写好钢笔字。
- 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重点: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学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7日,累计课时:14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2.按要求改写拟人句。
教学过程:
- 处处留心
(一)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1.去年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秋天》,小芳正在背诵这首诗。
分角色读读小芳和爸爸的对话
2.苹果、葡萄本来不会说话,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3.这样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让它们和人一样有情感,会说话,这样的写法叫“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有趣,让人觉得亲切,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4.从学过的课文1和3中,你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二)改写拟人句
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一读。
1.你能用这样地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试写拟人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
3.试写。
4.有声有色地全班交流。
二、回作:预习8个成语。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7日,累计课时:15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读读背背。
- 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8个成语。
1.请学生自己读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描写景色的)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学生认读“植、轻、祖”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予于纠正,再练习。
三、回作:背诵并默写8个成语。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9日,累计课时:16课时)
教学目标:
推荐或自荐班委。着重说明推荐人为什么适合担任班委。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1.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我们人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一定要选出令大家最满意的班委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可以自设岗位)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是不是一定要推选出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同学?有的同学工作热情很高,愿意为大家服务,但某方面不够优秀,我们能不能给他机会?
3.如果你特别想担任班委,也可以自荐。
4.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那怎样推荐自荐班委呢?
(1)要简洁明了地说清楚你推荐谁担任什么职务。
(2)要具体地说你推荐他或自己的理由,以得到大家的赞成。比如,可以说一说他或自己平时是怎样关心集体,为大家服务的等等。不妨举一个小例子,以增强说服力;也可以说说你推荐同学担任某班委所具备的相关优势和条件。
5.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意见。
6.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7.全班交流。评出最佳推荐奖或最佳自荐奖。
三、布置作业:预习课文5。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3月9日,累计课时:17课时)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集体备课】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集体备课语文1~3单元03-19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2-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2-1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03-2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11-1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点02-2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03-19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3-19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总结(通用18篇)04-03
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4单元复习题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