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教学 要求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
重点 难点 | 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理解陈赓为什么会说“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
教学 课时 | 两课时 |
[1]倔强(jué jiànɡ)的小红军
[2]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3][①“深情”一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句导读:这句话体现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苦条件,“常常忍饥挨饿”更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4][②两个“疲惫”说明了什么?]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5][③从“黄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什么?]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6][④从“上马骑一会儿吧”感受到了什么?]
段导读: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十分虚弱的小红军,想帮助他。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7][句导读:“摆出”意思是装出,小红军是想通过这样的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加上“微微一笑”更能使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⑤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段导读:小鬼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赓先走。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8][⑥“命令的口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同志知道小鬼走不动了,命令他骑马。
[9]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10][⑦小鬼是想让陈赓相信什么?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小鬼装出自己很有力气的样子,让陈赓相信他走得动。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11][⑧为什么陈赓提出一块儿走?]
段导读:陈赓提出和他一块儿走,互相照顾。
[12]“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段导读:小红军又找出一个理由拒绝了陈赓。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13][⑨“无可奈何”一词指什么?]
段导读:陈赓没有办法说服小鬼,想给他些干粮充饥。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mɑ)。我的比你的还多呢。”[14][⑩小鬼为什么要“轻轻地拍”?]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终于”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陈赓在小红军一推再推的情况下,只好自己朝前走去。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了陈赓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15][“心情老平静不下来”说明了什么?]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上了马,但仍然放心不下那个小鬼。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16][陈赓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段导读:陈赓忽然明白自己上当了,可当他看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了地上。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17]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句导读:“牙印”说明小红军曾经啃过这块骨头,暗示他曾处于极端饥饿的状况下。][你从“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体会到了什么?][18]
段导读:陈赓发现了小鬼干粮袋的秘密。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19][陈赓明白了什么?]
段导读:小鬼最后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ɡ di)呀!”[“搂住”“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反映出了什么?表达了陈赓当时怎样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感到深深的歉意。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插图,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时代作必要了解。
一 导入
(出示插图)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意,说清在什么环境下,谁和谁在干什么,两位红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还没有学习课文,对学生的表述内容不应要求过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
2.小组自学生字。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标出来,集体交流。
3.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中的收获。(说说字形、字音上易错的地方。)
4.指导几个易错的字音。
(1)“忍饥挨饿”的挨(ái)不要读成“āi”。
(2)“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读成“bó”。
(3)“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读成“qī”。
5.小组合作,互查字音是否读准确。
6.书写指导。
(1)倔:右边是“屈”,不要把“尸字头”写成“户字头”。
(2)饥:末一笔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提”。
(3)薄: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第9画是“横折”。
(4)段:注意右上部分是“竖撇、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狠:注意右边不是“良”。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他的青稞面,最后牺牲的故事。)
2.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往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以前的事,这里指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发生的事。)发生在什么地点?(荒无人烟的草地)
3.老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4.作者有序而生动地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小组自由讨论。
5.小组汇报,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跟他一块儿走。小红军不仅没有接受帮助,还说服陈赓骑马先走。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去找小红军时,发现小红军已经牺牲了,他深深地自责。
四 小结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充分,领悟深刻。
3.要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找出重点词语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最终悟出了运用这些词语的匠心所在。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1.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写有人物外貌、语言句子的投影片。
一 导入
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他们高尚的心灵。
二 学习课文
1.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
(指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自由读一读这一句,想想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
(1)学生边读边说体会。
学生甲:天气很冷,小红军双脚冻得又青又红。
学生乙:小红军又冷又饿,还坚持往前走,他非常勇敢,很坚强。
(2)请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3)这位勇敢、坚强的小红军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最后牺牲了。)
(4)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读第14自然段的句子: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还有哪一段也是写结果的呢?
(第12自然段的句子: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3.“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陈赓明白了这位小同志没有食物,又累又饿,是用假象欺骗了他。)
(1)(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
①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牛膝骨?
(烧得发黑的牛膝骨,说明很难吃。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说明小红军啃过它。)
②教师范读这句话,学生再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在这之前,小红军是怎样向陈赓同志说的?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3)这时,陈赓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陈赓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筋疲力尽了,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没有粮食,饿得受不了了。(板书:无粮)
学生乙:明白了小红军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
①小红军真的没力气了吗?自由读一读第3~6自然段。
②他为什么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为什么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这么说是为了能让陈赓骑着马走出草地。)
③分角色读第3~8自然段。
引导:想到这里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丙:陈赓明白了小红军其实是没有力气,装作很有力气的样子。(板书:无力)
引导:陈赓还明白了什么?自读第7、8自然段。
(板书:无伴)
(4)这时,陈赓全明白了,刚才小红军说的全是假的,其实小红军说的“干粮比你的还多呢”“体力比你强多了”“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全是假的。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4.再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体会“终于”和“只好”这两个词。小红军装得太像了,像得把陈赓同志都“骗”了。
5.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那些孩子也和这位小红军一样那么高尚。
6.这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小红军……
(再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7.同学们,你们不要小看那一小包青稞面。当时,它对于小红军来说,可能就是生的希望。但小红军却把“生的希望”给别人,而把什么留给了自己?(板书:死的危险)
8.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要死得轰轰烈烈,像小红军一样死得有价值。现在,请用你深情的笔,把此时此刻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三 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请你来夸夸小红军。(真英雄、很无私、有志气、很顽强、了不起。)
1.课前应准备一番,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的录像集锦,听长征故事,特别介绍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使学生奠定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基础。
2.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可以用议词义,或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情景,加深感受,体会小红军的良苦用心和陈赓同志的善良与无奈。如“满不在乎”“命令”“倔强”“腰一挺”“无可奈何”“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3.学完全文后,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写小红军的细节,找出小红军骗人的破绽,让学生会联系第2~10自然段,从环境恶劣、小红军饥饿疲惫、处境危险、“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这些细节发现小红军的破绽。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他牵着那匹(pǐ pī)瘦马,慢慢地(dì de)走着。
(2)小红军摆出一副(fù fú)满不在乎的样子。
(3)他倔(jué juè)强地说:“好,那就比一比吧!”
(4)他立即(jì jí)掉转马头。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地 的小脸
地捶着 地拍着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游泳池里的人真多呀,没游几下,就会碰到人。
(1)公共汽车里真挤呀,
(2)他的歌声很好听,
(3)小弟弟真有礼貌,
(4)他太胖了,
4.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骗”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一骗是说“走得动”。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叫他“上马骑一会儿”,而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并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而小红军为了表现身体强壮,“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来欺骗陈赓。
二骗是说“等同伴”。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他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三骗是说“干粮多”。陈赓同志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或一块儿走的情况下,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时,小红军却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帮助。
小红军就是这样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当陈赓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掉转马头……向着来路跑去”找小红军时,他已倒在草地上了。
5.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中的“终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作者简介
陈靖,中国作家。苗族人,1918年生于贵州。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猎鹰记》等。陈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名誉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苗族文学顾问,文史研究会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2.陈赓
陈赓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知识点详解 ↑
回顾:回过头看。这里指回忆。 ↑
往事:过去的事情。课文指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候的事。
①说明陈赓同志讲这件事时很动感情,对讲到的这个人十分怀念。 ↑
②说明陈赓当时人困马乏,在艰难地行军。
小红军:这并非是他的真实姓名,在红军长征途中有许多这样不知姓名的孩子。这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后方中“小家伙”“小鬼”都是指这个孩子。 ↑
③小红军长时间忍饥挨饿受冻,已经非常虚弱疲惫。 ↑
④陈赓想小红军一定是走不动了,一心想帮助他。说明陈赓非常关心战士。 ↑
⑤小红军不想拖累陈赓,于是用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不用骑马。说明小红军很聪明。 ↑
⑥他对战士的关怀和疼爱。 ↑
倔强:性格刚强。 ↑
⑦自己有力气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他是个倔强、懂事而又机智的孩子。 ↑
⑧关心小红军,这样便于照顾他。 ↑
青稞:大麦的一种。颗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是当地的主要粮食。 ↑
⑨陈赓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也没有办法让小红军和他一块儿走。 ↑
⑩如果重重地拍,陈赓就会看出破绽,可见小红军是一个多懂事的孩子。
陈赓想方设法地帮助小红军,可小红军却用种种理由拒绝了,说明了小红军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也突出了小红军的机灵。
说明一直放心不下,可见陈赓对小战士的关心和疼爱。
说明陈赓醒悟过来,意识到小鬼因疲惫、饥饿,面临死亡的危险。
体会到小红军的高大形象。这牛膝骨上的牙印烙下的是革命战士赤诚的信念及坚定的意志。
小红军编出种种理由,拒绝帮助。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给别人增加一点儿负担。
重点句解析:反映了陈赓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没能及早救小红军而感到深深的悔恨,表现了革命前辈对下一代无限的关怀,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小战士优秀的品质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他后悔、愧疚、自责、伤心、感动、敬佩等复杂的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06-12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05-31
倔强的小红军的教案06-18
关于盼红军的音乐精品教案设计05-16
《盼红军》教学反思08-16
小珊迪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6-02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18争吵教案设计06-1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6观潮教案设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