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0 19:43:05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目标

  1.知道气温的观测,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目标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板书

  由于篇幅较大就节选一些了,看着省事点!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下面是另一位的备课

  关于“气温的变化”,主要讲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建议步骤如下:

  1、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入手,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为什么?(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

  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征的描述)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材分析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知识,也是区域知识的基础知识。气候是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所以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天气入手。教材以天气预报为例,引出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时很自然的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即天气是对大气状况的定量描述,而气候是对大气状况的定性描述 初中化学;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天气部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能够从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中各项内容的含义。

  这部分教材紧密结合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初二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范文03-05

初二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精选11篇)10-19

频数分布表和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通用8篇)04-03

初二上册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09-29

《学校生物分布图》教学反思(精选11篇)03-16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