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客至》教案及练习

《客至》教案及练习

时间:2024-08-18 19:20:42

《客至》教案及练习推荐

《客至》教案及练习推荐

《客至》教案及练习推荐

  《客至》教案及练习

  客至

  梁世桢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 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 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蓬门荜户 蓬筚生辉)

  四、鉴赏

  1、 解题:“喜崔明府相过”中的“相过”如何理解?

  明确:拜访我

  2、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3、“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4、如何理解颔联?

  明确: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请写出此联含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5、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6、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友情深厚

  7、尾联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明确:肯与临翁相对饮?(酒兴渐增,邀临翁对饮,达到兴奋的高潮)

  板 书

  孤独——欣喜——兴奋(高潮)

  《旅夜书怀》学案

  一.抄写《旅夜书怀》并翻译

  翻译:

  二.教材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朗读诗歌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四.赏析诗歌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3.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4.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5.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

  6.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之三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万壑( ) 赴( )荆门 明妃( ) 朔( )漠 青冢( )

  2.解释词语

  ①“空”:

  ②“春风面”:

  ③“环珮”:

  3、翻译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4、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

  二、赏析诗歌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用“ ”

  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 。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 的图景。

  2.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

  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 ”与“ ”的色

  彩对照,“ ”与“ ”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 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3.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由 转向了 ,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一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 ”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 的环境气氛。

  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点明了全诗写昭君“ ”的主题。本句妙在本应是 ,却依就顺应全文,按照昭君的形象绘出一个蓝本:千载以来,胡乐中诉说着她的怨恨。若作者介入描述,直抒议论,则昭君的愁怨之美就失去了 。

  《旅夜抒怀》《客至》导学案

  主备人:孙莉 审核人:高二备课组

  使用时间____年___月____日 使用人________

  目标展示: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学导结合:

  1.通过“旅”字 看背景

  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 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书怀” 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自读《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梯度训练

  阅读《旅夜书怀》完成题目。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描写旅夜所见景物;后四句着重抒怀,写出诗人触景而生的感受与情怀。

  B.由于江水奔流行舟动荡,远看天空星星似要垂落,更显得旷野的空寂,所以写为“星垂平野阔。”

  C.“垂”“涌”两字为炼字的典范,它恰切而生动地表现了平野的辽阔和水月交融的景象。

  D.“月涌大江流”一句,景中寓情。朗月照江,洪波翻涌,好像明月要被江水涌出。天高地阔,大江东去,诗人的忧愤如江水一样奔流不止。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近处写起,点明泊船的时间与地点。一个独字,成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且突出了诗人的境况和心绪。

  B.颔联写诗人从不同视角往远处看,所见到的景色,从中显露出诗人的目光在注视更为广阔的世界。

  C.颈联是反语,充溢诗人的激愤。诗人有政治抱负,仅因诗文著名于世实非本愿。他的被贬、弃官、辞职,一生坎坷,都非由老病。

  D.尾联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兼用象征手法,抒写诗人孤独漂泊的伤感,将他的人生境遇和况味化为生动飘逸的艺术形象,具有不尽之意。

  阅读《客至》完成题目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堂周围绿水环绕、清幽淡雅的环境。

  B.颔联中“不曾”与“今始”呼应,重在表现诗人独居江村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C.颈联中“无兼味”“只旧醅”表明诗人因家贫地僻,只好用最简单的菜肴和浊酒来招待客人。

  D.尾联用探询的语气,言客人如果愿与邻居老翁共饮的话,就隔着篱笆唤他过来一同饮上几杯。

  4、对这首诗的赏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本诗从静景写起,渲染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

  B.本诗描写了客人来访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真挚的淳朴的友情。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也抒发了对生活贫寒的感慨。

  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写一个“至”字,但客至时殷勤待客的欢快情景跃然纸上。

  跟进反思

  小结:

  《旅夜书怀》旅途之夜作者面对旅途之景,以沙鸥自况,抒写了自己失去依托、漂泊无定的孤独愤慨之情,作者写小舟、写沙鸥都是为了写自己,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写照,漂泊无依的沙鸥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客至》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叙事诗,前四句虚写客至,后四句实写待客,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一、二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成都草堂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颈联作者指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尾联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

  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丛书》127—128页4-8题14-18题

  背诵《旅夜书怀》《客至》

  教后反思

  杜甫《客至》阅读练习及答案

  12、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3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4.尾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客至》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准确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并能顺利朗读背诵。

  学生能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学生能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诗的诵读与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三、教学方法及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辅助工具: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同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面,我们将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和友情有关的,那就是杜甫的《客至》。

  (二)、背景材料: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历尽了颠沛流离之后,终于在严武等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友人的帮助和接济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平稳,闲暇时也不时有友人到访,这样也有了生活的情趣,这一时期他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这首诗就是作于到成都之后的第二年春。

  (三)、解析字词,理顺文章:

  词语注释:

  盘飧:泛指菜肴。 2、旧醅(peī):隔年的陈酒。 3、取:助词。 4、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5、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6、蓬门:茅屋的门。 7、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几种菜,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樽酒:指代酒食。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8、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客至》 - 诗词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四)、品读课文: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首古诗,肯定就是要读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一定要注意有感情的朗读,把握好节奏。

  接着播放一份朗读音频,让学生听。再请同学起来读一遍,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五)、内容品读: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明确:写的是草堂春天的美景。作者从草堂外的景色着笔,点名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以及客人来访前诗人的心情。前一句写简陋的房屋前后春水环绕,绿意浓浓,这一个“皆”字写出了春江水满,给人以一种茫茫一片之感。下一句写“群鸥”“日日”到来,有的飞翔于水面之上,有的停驻在水边,更显得生机勃勃。

  但是大家注意了,这里有一个“但”字,意思是只,只有。为什么要用一个“但”字呢?

  明确:这个字透露出诗人生活虽然悠然,却几乎是与世隔绝,十分寂寞。这两句就为下文客人的到来做了一个铺垫,同时也是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诗人把笔触由户外的春景移向庭内,由于经常没有客人来,平日也就不免偷懒,庭内的花径不扫,蓬门不开,表现了诗人甘守寂寞的情绪。

  这里的“君”字指代什么?

  明确:指代的是到访的客人。因此这一句就是写的“客至”了,大家想象一下,当很久没有响起的敲门声突然响起,诗人肯定是一跃而起,开门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不由得喜出望外。“始”,第一次。从这一个“始”字可以看出,由于很久没有了客人的来访,在这位老朋友刚来的时候,不由得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样的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足可见诗人与友人的友情之深。

  这两句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互文见义。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描写的是什么情景?诗人与客人的关系如何?

  明确:是款待客人的情景。我们知道,有客到访,肯定是需要款待的,但是家因离市区太远而“无兼味”,家中贫困只有没过滤的陈酒。这写出了酒菜不丰盛的原因,但也流露出诗人竭诚款待的情意和歉疚之心,语言朴素真率,暗示了诗人与客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并不会因为一顿简单的款待而变质。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我在前面讲了,这个“肯”字是向客人征询的意思,那么这里就是一种细节描写。“尽余杯”什么意思?就是说已经喝了很多了,还剩下一些,这三个字可以看出,此时的酒宴已经到了高潮,两位挚友越喝兴致越高,就像现在我们喝酒一样,诗人高声呼喊邻翁来与客人对饮,表现出了农家的率真,更增加了兴奋和欢快的气氛。而在尾联,诗人是只问不答,就结束了整首诗,就更显得余音袅袅,情意不尽。

  从整首诗来说,诗人的情感是一个怎样的变化?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寂寞孤单 惊喜 欢快中带点歉疚 兴奋(高潮)

  全诗感情基调:喜

  总结: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前两联写客至,后两联写待客,全诗语淡情真,朴实感人,表现出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七)、板书

  《客至》教案教学设计2(苏教版高二选修)

  客至

  主备人: 李明 复备人:王其英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

  2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评讲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

  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课堂小结: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四、作业布置:

  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五、板书设计:

  客至

  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 着意描画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客至》《宾至》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客至》《宾至》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客至》《宾至》系自学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增进对杜甫个性的了解,对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感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风格。

  4、背诵。

  本文增加目标:

  领会诗歌中细节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学习对比阅读。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朗读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严武等友人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时期他也写了不少的闲适诗。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

  三、理解

  1、理解下列加线词句,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班级交流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互文,放一起交互理解。缘,因由。

  盘飧——泛指菜肴。

  兼味——几个味道,即菜的样数少。

  旧醅——自酿的隔年低挡陈酒。)

  取——助词,无实义。)

  3、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今天正为贵客上门而扫;

  柴门不曾为客而大开过,

  今天为贵客上门才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四、赏析

  1、首联中“但见”有什么韵味?

  (“但见”——只见,言下之意:只见群鸥天天来访,难见亲友到来,不免单调,诗人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这里既是乐景写哀,又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颔联两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情味在哪里?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令始为君开。”此句采用宾主对话的方式,突出诗人见到老友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尾联是个细节表现,这个细节有何作用?

  (尾联突然撇开客人不提,可仔细一想,却依旧表现客到的高兴心情,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个细节的运用,让人回味不尽,别有一番情趣,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五、比较阅读

  1、阅读杜甫另几首来客的诗歌,和本文比较,看看在情感及感受方面有什么不同?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

  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有客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过客相寻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客至》亲切、喜悦、热烈;《宾至》谦逊、客套、自嘲;《有客》亲切、敬重、愉悦;《过客相寻》意外、热情、忙碌。主要在“亲之”和“敬之”之别。)

  2、判断以下解说

  (1)几首诗里都看得出杜甫的好客,都有小的细节描绘。

  (2)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

  (3)《宾至》可以想到,也是一位贵客上门,不过诗人少了些许亲近,多了几分敬而远之。

  (4)“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选择具体事情,表现出待客的热情。

  (1、2、4正确,3错,虽少了些许亲近,但也未必敬而远之。)

  六、背诵、作业

【《客至》教案及练习】相关文章:

关于《信客》的教案模版03-19

数学1至5的教案设计03-20

《练习一》精品教案(精选12篇)11-11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归去来兮辞的试题练习07-0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