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时间:2022-06-25 00:00:25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3篇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3篇

  篇一: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好长时间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篇二: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本期以来,我校大力推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体现了“导”与“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引领学生找到出口;另一方面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导学案还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案,知道学生有策略的学习。

  导学案的使用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空间。导学案改变了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既落实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在近一期的使用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一些体会。

  第一、导学案必须整个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

  同一个备课组应达成实践课堂导学案模式之初就要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课时都有主要负责人,然后至少经过三个人的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授课前二周完成),再次集体备课来讨论补充和完善。所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每节课后我们同一个备课组对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电子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可以再加工修改为复习学案,装订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提供给以后的备课组,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第二、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导向性。

  导学案设计重点一定要突出一个“导”字。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等栏目,将问题设置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体现出本导学案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第三、导学案活动版块中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和有效性。

  导学案活动版块的问题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可以让全体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型,而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合作学习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和讨论中升华、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等。

  第四、导学案当堂检测版块的检测题要有层次性。

  检测题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达标体验”,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课堂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第二个层次是“成功体验”,是经过组内合作讨论后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三个层次是“挑战自我”,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如此,课堂检测设才有效;才能真正在课堂中才能讨论,才能交流,才能合作,才能提高。

  第六、导学案的批改要注意及时性 。

  教者导学案的批改一定要有及时性。批阅时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如此,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情况,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当然有的导学案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要批改的,老师检查可以粗略了解,可以做“淡化处理”,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从导学案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才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

  但是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困惑。

  一、因模式的固定而困惑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学案的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在刚刚开始编写导学案时,总是有些迷惑,怎样才能利用好眼前的导学案纸呢?怎样去充实导学案纸上的内容呢?对于物理学科来讲,它的课型大多都不一样,能都用这一模式吗?这一模式能适应所有的知识特点吗?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一固定的模式不

  适应物理学科,物理导学案应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编写物理导学案时,不能以某一固定模式编写,应以知识的特征去确定它的 具体模式,把知识与模式完美结合,使导学案的模式适应知识的特点,而不能让知识去迎合模式。

  二、因空间、时间的分配而困惑

  当自己采用了灵活的导学案纸以后,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也失去了空间分配的指导、时间的分配,这些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我有些迷惑,怎么办?突然灵感来了,我为什么要想这些呢?我不能让知识去决定他们的分配吗?于是,我就以知识的内容需要来分配导学案的空间、时间的分配,根据知识的特征、知识的探究形式来定板块。从而避免了空间和时间分配的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

  三、因内容的设置而困惑

  导学案上都是些什么内容呢?怎样编写才能真正的起到导学的作用呢?看了自己的导学案以后学生能学到知识吗?他们愿意去看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吗?带着这些疑问和困惑,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摸索,最后找到了一个编写导学案的规律。也就是,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为这两个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关键,也是我们编写导学案的出发点。其次,就是在编写导学案时,使编写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再次,就是要把课本知识结构化、层次化、生活化、简单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导学案的处理而困惑

  导学案的特色就是容量大、效率高、拓展深。可是使用起来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初中物理上课时间少,很难满足导学案的容量大、拓展深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办法,让他们课下去处理导学案上的习题,上课让他们展示的办法,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使我们的课堂达到真正的所谓高效。

  篇三: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相关文章: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06-20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07-28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秋天的雨》导学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通用12篇)03-14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07-2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导学案(通用10篇)07-19

关于导生工作的总结(通用13篇)08-02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