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有的人导学案设计及参考答案

有的人导学案设计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6-24 23:58:22

有的人导学案设计及参考答案

有的人导学案设计及参考答案

  一、目标导学

  1.学习诗歌的朗诵。

  2.理解鲁迅的精神。

  3.体会对比、反复手法的作用。

  二、自主预学

  1.作者简介。

  臧克家, ,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他的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2.写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释题:“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哪两种人?

  三、互动探究

  1.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然后齐读全诗。

  2.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三读全诗,深入探究。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3)学生背诵第一部分。

  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女生齐读诗歌第二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对比,这一部分是从哪个角度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3)思考:这部分是如何进行具体对比的?

  (4)思考:这首诗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感”具体形象。如果将这一部分中的第一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请陈述你的理由。

  (5)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然后争取背诵下来。

  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男生齐读诗歌第三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一部分又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对比的?

  (3)思考:这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具体进行对比的?

  (4)思考: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两句诗又该如何理解?

  (5)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然后背诵第三部分

  4.学习小结 。

  总结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5.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四、课堂练习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

  2.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1. 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 )

  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

  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2. 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天折而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3. 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

  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 )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阅读臧克家的诗歌《老马》

  《有的人》参考答案

  二、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诗人 《臧克家文集》

  2.“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

  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课堂互动探究

  2.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3、4节):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5、6、7节):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3.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作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远流芳人间。

  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②明确:是从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来进行对比的。

  ③明确: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1)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2)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百世”;(3)残害人民,养肥自己。 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④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骑在人民头上”这典型动作,加上“我多伟大”这典型语言,二者连接起来,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这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②是从人民群众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的。

  ③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④把名字刻人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

  遗臭万年。 “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4.学习小结

  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使主题更加突出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四、课堂练习

  1.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2.D

  五、拓展阅读

  1.C 2.A 3.C

【有的人导学案设计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07-28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06-20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秋天的雨》导学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通用12篇)03-14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07-27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导学案(通用10篇)07-19

《有的人》优质教案(精选10篇)10-1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