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歌曲《剪羊毛》教案
小学三年级歌曲《剪羊毛》教案
一、概述
《剪羊毛》是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我根据音乐《标准》里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指导学生于聆听中学习,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是采用 “宋君五字教学法”——顺、激、起、导、思。指导学生看中听,听中辨,顺利解决教学中难点;练中听,听中做,突出学科特点显成效;听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乐学;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情感体验,还运用了模唱法、听唱法、学唱法。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逐步展开,环环相扣,直至完成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活泼,非常好动,在学习知识技能时采用 打击乐器学得更有激情
2.用情景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
3模仿表演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一)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科学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
(三)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时综合其他艺术手段进一步表现歌曲。
媒体教学法:在教学开头小练习中辅以影视媒体,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该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开心融入到音乐课。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机境。
(1)播放音乐,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
(2)我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有什么?
(二)音乐小练习
教学中我运用投影机课件,播放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牧场,首先走出一个小男孩,接着又跑出一匹大马,这时,在牧场的栅栏上出现了两条节奏不同的旋律。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旋律,引导听辨:哪一条旋律是表现小男孩“走”过来的?哪一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的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的,并通过模仿大马跑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科学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率。所以,在学生初步感受附点节奏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音乐小练习。此练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拍击,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表现出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如:拍肩、拧指等),从而保证节奏拍得准确。第二步:于音乐声中进行节奏练习,其方法是带领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形式练习——A、拍手;B、模唱;C、手势。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音乐声”正是歌曲的旋律,伴随着三种形式的练习,歌曲旋律也相应出现了四遍。这样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技能练习,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作了有利的铺垫。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如:这首歌是谁写的?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人们为什么要剪羊毛?剪羊毛的时候小羊疼不疼?工人是怎样给小羊剪羊毛的?等等。在与学生共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外国民歌的由来——在民间生活劳动中产生并广为传唱的歌曲,更可以借此契机向学生播放画面,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将人文地理的知识渗透于教学中,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师先范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学生听辨歌曲分几个乐段?
3、学生唱第一段时先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句。然后要求学生转声唱歌词。
4、生学唱第二乐段时,师先范唱该乐段,引导学生听辨哪一个乐句是第一乐段中的重复或变化。再要带领学生视唱一、二乐句的旋律,然后要求学生完整唱歌词。
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时,师先用语言启发:同学们,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接着师范唱带有这些词语的乐句。让学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演唱。
(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歌曲
1、带领学生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分组演奏,要求集体评价,找出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2、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时综合其他艺术手段进一步表现歌曲。如:A、请1—2名学生领唱第一乐段,其他学生齐唱第二乐段;B、让学生讨论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C、学生自选头饰——小羊、剪羊毛工人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D、学生创编图画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六)听音乐出教室。这一环节与开头听音乐进教室互相呼应,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歌曲,全面实现了本
【小学三年级歌曲《剪羊毛》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生三年级心理健康的教案(精选17篇)04-27
小学毕业教案(精选8篇)06-15
小学计算机教案09-18
小学《詹天佑》教案(精选13篇)11-08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案(精选13篇)11-28
小学识字天地教案(通用11篇)09-09
小学教案检查情况总结(通用11篇)05-16
三年级音乐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案02-22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3-25
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的分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