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产品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产品调查报告1
一、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支撑不强。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够、品牌杂而乱、 经济 效益低,这是农产品开发加工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溧阳市农字头的 工业 规模企业只有9家,销售额8.7亿元,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56%。缺乏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带动农户增收的大型龙头企业。
(二)技术支撑不深。只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产品的 市场 竞争力,而目前溧阳市农产品的开发仅有原料优势、 地理 优势,缺乏最关键的技术优势。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来开发农产品的能力不强,农产品80%为初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原 材料 浪费多,附加值偏低。二是缺乏自己的农产品研发基地,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 农业 科技、农产品技术推广不够充分。
(三)产业支撑不够。农产品产业链的缺失往往造成加工链的断层。溧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多数企业的农产品开发仅停留在清洗、分割、消毒、包装上,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还远不能利用 物理 、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形成从粗到细的产品链。
(四) 环境 支撑不力。一是硬环境方面,丘陵山区开发与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质量。二是软环境方面,在政策扶持、专项资金投入、市场导向、降低开发风险等方面,推动的力度不够强。三是目前溧阳市还尚无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基本属于就地加工, 公共 资源利用较低,商务 成本 较高,信息交流欠畅,区域竞争力不强。
二、农产品开发与加工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一)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发挥人才效应:(1)组建农产品深度开发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基地。逐步建立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依托、质监局现有检测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研发,采取课题公开招标、委托攻关、科研单位+实验基地+龙头企业等各种形式,形成产学研、科工贸的一体化,实现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2)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形成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国内外农产品深度加工的科技领军人才来创业,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 管理 人员的选拔培养,加大对职工的 教育 培训力度,每年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变化趋势及现代深加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讲座。(3)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 营销 队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尽快成立溧阳市农产品协会,将溧阳市农产品推向大型超市、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参照其他地区做法,可在大型超市设立溧阳市农产品专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实行溧阳市农产品总代理。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贸工农一条龙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企业与经纪人、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动农民的致富能力。
(二)以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2.建立农产品深度开发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降低率先深度开发与加工企业的 投资 和开发成本,对深度开发与加工的企业进行重点资金扶持,改变目前上级项目资金天女散花的状况,重点向深度开发与加工的企业倾斜,建议建立300万元的专项基金,并逐年有所增长。
3.通力打造天目湖系列品牌农产品。参照天目湖牌白茶的做法,协会运作,将溧阳市各类农产品加工品均冠名为天目湖系列,企业可以有各自独立的注册商标,保留其个性化特征,如此既宣传了天目湖、宣传了溧阳、宣传了溧阳的农副产品,又提高了溧阳农副特产品的总体知名度,做到溧阳天目湖系列农产品和企业个性化产品兼而得之。严格把握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对当地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要优先考虑进入超市,让当地市民享受自己的成果。
4.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的关键,而标准化生产又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按标准生产,对通过各种认证、获得各层次名优产品称号,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要保护天目湖系列来之不易的农产品名优牌子,建立相应班子,有序开展定期检测,强化长效管理制度。
5.引导农副产品企业走商标发展之路。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运用商标监管职能,实施全市农副产品商标战略,促进实现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化,积极深入 农村 ,宣传 商标法 律法规,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的影响力量,组织专题讲座,宣传农副产品实施商标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农民的商标意识;同时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引导农民走“品牌兴农、品牌富农”之路,对已形成规模没有注册的,要上门服务帮助注册,对已注册的,要积极引导其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
6.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利用媒体,营造氛围,由协会牵头对全市天目湖系列产品在销地实行捆绑式广告宣传。在做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创造好软环境、服务部门要简化手续、提高效能、 指导 不指责、帮忙不添乱,服务不刁难。
参考文献 [2]《溧阳 统计 年鉴》(20xx年版),溧阳市统计局编辑
[3]王金凤,《宁安市订单农业的实践与思考》,中国 工商 管理 研究,20xx年第2期
[4]王华鑫,《深入贯彻“四个统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年第11期
农产品调查报告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水平不容乐观,有毒有害食品时有暴露,猪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链中的重要一环。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规定,在从农场负责人到餐桌的安全监管链中,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即种植和养殖环节)的监管,并承担源头把关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依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是从农田到市场;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统一监管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控制和监管的监管体系和执法依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和农业执法局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监管,加强了对农产品的日常监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根据近年来进行的常规监测和监督取样,我县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蔬菜监测合格率稳步提高,生猪养殖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目前,大多数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日益规范,有机磷、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的经营和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逐年改善。近年来,该县未发生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完善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
近年来,县农产品监管中心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在原有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督站,明确农产品安全监督员,建立多层次监管网络。
在责任落实方面,根据我局各分局、站的职能,明确了责任的范围、内容和追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年由局领导与各分局、站和街道乡镇农业厅、办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落实监管任务。
(2)加强检查和监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明确监测任务,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为提高监测覆盖面和及时性,江甸眉山设立了两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快速检测和自检设备,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进建设。
(3)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一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夏秋季等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高峰期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引导农药、化肥等农资门店建立连锁经营模式,实行标准化经营,严厉打击剧毒禁用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和经营,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统一发放农业生产记录并发放给经营单位,规范农业经营记录,利用现场监管和技术培训加强监管和指导,不断规范生产行为。
(4)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县农林局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三产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推进诱虫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安全标准体系,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农业残留等措施具体化、标准化、简单化,让农民有标准可循,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市场主体,发挥其作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有效载体的作用。目前,已建立9个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3.29万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加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和农业技术下乡等方式,加强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为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向农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印制和发放蔬菜种植生产基础知识、畜禽水产养殖基础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汇编等技术和宣传资料,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同步宣传。根据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重点开展科学培育和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一)职责分工不明确
农业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和不安全的农产品。实践中,行政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这种规定虽然简单明了,但往往在管理体系中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定义并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哪些类型的标准和级别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的适用原则并不统一。在农药残留的国家标准中,有很多农产品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比如常用的杀菌剂腐霉利,经常检测药物残留。而叶菜类蔬菜在国家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残留标准,只有茄科蔬菜、黄瓜、韭菜的残留标准,标准值之间差距较大。很多情况下,叶类蔬菜参照茄科蔬菜检测结果合格,参照韭菜超标,给监管工作带来混乱。
(三)零售生产经营实体管理困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违法行为有具体规定,但对家庭零售生产的违法行为缺乏约束机制。我们县很大一部分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种植和养殖的散户。而且外国人租用土地耕种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员流动大,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零售生产者,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他们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需要,而是为了征收补偿和银行抵押贷款。农产品零售生产者比较多,比较弱。难以依法监督、处罚和执行。需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
(4)监管和技术支持不足
农产品安全监管任务大而广,但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少,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而乡镇农产品安全监管站只是加了个标签,明确了职能,没有增加人员编制,很多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基层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常用的监管手段是采样监测,包括快速检测、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目前,我县主要从事快速定性检测,但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可能导致误判,损害被测者利益,难以全面评估农产品安全性。然而,定量检测耗时长、成本高且时效性差。由于农产品流通迅速,检测结果出来时,农产品已经销售,可能已经造成危害,所以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事后警示或问责的依据。
此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能查封、扣押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能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很多农产品都是新鲜的产品,比如蔬菜,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养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执法实践中很难操作,上述经济损失或资金由谁来承担。
(五)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质量问题难以追溯。
初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种类很少。除了猪肉等个体农产品外,许多初级农产品都是在没有原产地证书或质量检验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仍较低,市场准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来自河南和湖北的农产品涌入我国各地,对农产品市场造成了冲击,使得对所售农产品来源的监测更加困难。目前,我县虽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平台,但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些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标准化措施不能有效实施。特别是那些由散户生产的农产品,品牌意识低,生产规模小,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很难追踪质量,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核心,需要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首先,要根据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的层次和类型,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其次,根据农产品标准的特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确定起草和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体,统一农产品的定义和检测标准;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使这些标准能够被广大农业生产者广泛知晓和广泛采用。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应建立在明确、合理、科学的责任分工基础上。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也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多头管理,而在于部门之间是否有合理明确的分工。然而,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分工不明确,这往往导致争吵。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脱节反复说明了这一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真正实现“国家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共同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真正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3.创新监管执法联合执法手段
在法律法规上,要明确快速检测可以作为执法依据,最大限度地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公众消费安全。农业监管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针对市场监管,共同发现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快速地防止问题农产品流入销售渠道。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复审不成的,复审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责任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责任追溯制度,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处罚上限,以发挥更大的威慑作用,更好地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我国农业还不发达,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规模小、分散性强,责任难以追究。除了对农产品造成的损害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外,还需要规定一些法定的免责情形。可以更好地确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督促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积极记录和收集农业信息,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保证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真正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农产品调查报告3
一、我市农产品冷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冷链的关键环节冷冻冷藏骨干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已有三家上规模的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包括三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盛冷冻食品公司、枝江市荣昌肉联厂,分别具有储藏、加工、销售蔬菜、水产品和猪肉一条龙产业链初步功能。二是冷链关键基础设施已经具有一定能力。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已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总储藏量为2万多吨的冷冻冷藏库容,冷库建设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三是储存结构由单一的猪肉开始扩大到多元化。除了生猪养殖、交易、屠宰、储藏、运销具有完整产业链外,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也开始向种养、收购、加工、储藏、运输、分销一条龙方向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冷冻冷藏能力,对平抑市场物价、打击过分投机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农产品冷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大量农产品堆积压库,无处存放和运销;一方面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高附加值配套不够,推销渠道不畅,农民往往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值,农产品严重卖难。二是贮藏容量与现实生产能力反差大。一方面,各种肉禽蛋和水果水产品蔬菜及其加工品批零销售市场看好,但收获季节高峰因运力和销售速度影响,大量需临时冷藏的鲜货,因储藏设施不匹配烂掉坏掉,损失巨大。三是现有冷库设施陈旧落后,功能不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名优产品的质量,使优质产品大打折扣,影响了农产品声誉。
三、“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市场前景及其特点
枝江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优质肉禽蛋和水果、水产、蔬菜生产基地,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体特点是:
一是农产品资源丰富。先后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70万头瘦肉猪、7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5万亩砂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8万亩速生丰产林等10大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已成规模。
二是农产品质量闻名中外。全市有近40件农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培育出“百里洲砂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董市白瓜”、“银山白桃”等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柑橘和大蒜等还远销世界各地。三是上下游产业包括粮食、油脂、水果、蔬菜等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世联公司、湘宜水产品加工,鸿新、隆华等柑橘加工等企业,均已成为我市规模骨干企业和出口基地。四是我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水、公、铁、空运输及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农产品资源丰富,20xx年全市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30.
31、30.
12、8.8
4、0.9
5、6.25万吨,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现实物质基础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四、“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与长江经济带大物流相对接,将我市富有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容进一体化,实现取长补短、优势共享;二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养殖)、交易、加工、冷冻冷藏、运输、批发零售等一条龙大市场,形成跨行业跨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实现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快物流速度,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产品变质,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费用,让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四是加快与现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规模相配套的储藏设施,在我市交通便利和运载吞吐量大的地方新建、扩建冷库,同时在农产品产量大和具有相对产业化规模的地方建加工厂,就地加工。
五、“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发展规划的项目
一是在城区建设大型肉禽蛋冷冻区和生鲜品冷藏区。以现有荣昌肉联厂冷冻设施为基础,
扩大容量,使之承担起供应市区10几万市民日常生活肉食品的重任,同时也起到加强储备,
保障供应、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肉价的蓄水池作用;集中城区周围几个乡镇的农产品,
包括虾、鱼水产品,梨、瓜、菜等水果蔬菜,进行集中进库保管,保质保值,平衡供给。二是适当扩大七星台冷库容量,
使之成为该镇大蒜和油脂品等特色农产品的大本营。三是在我市与城区交界的安福寺,建设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以该镇拥有省级食品加工工业园为依托,以该镇内拥有铁路编组站、高速公路道口、国际机场和高速铁路等大运量载体为优势,以该镇柑橘、桃等水果产量最大,其他生鲜食品品种多为基础,建成与新火车站地区大物流一体化的、融生鲜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冷藏、加工、装卸、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区。四是在顾家店镇以现有强盛冷冻厂为基础,以该镇仔猪交易中心为辅助,扩大强盛冷冻规模,使其成为乡镇肉品生产贮藏区域中心,以调剂市区市场。
六、“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把该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要站在解决农产品卖难、
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农产品冷链物流。二是各个部门要大力扶持。
出台扶持农产品冷链的优惠政策,利用各级部门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投资,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仓库群、
冷冻冷藏室、冷冻冷藏设备、专用运输工具和与销售配套的信息网络等。三是要结合市内冷链现有基础条件和物流要素优势,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或不顾现实条件“拉郎配”(即把冷库建在冷链农产品量小的地方),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冷链物流。四是主管部门要加强跟踪优质服务,做到规划到哪里服务到哪里;项目建设到哪里,哪里就有方便,项目建设不受阻碍。
农产品调查报告4
为了解xx市品牌农产品的消费状况和市场需求,掌握全市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和消费心里,更好的开展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市农委于20xx年08月03日至20xx年08月30日在xx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对xx市品牌农产品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请问您的年龄是?
18岁以下占0%
19岁—28岁占7.69%
29岁—38岁占46.15%
39岁—48岁占15.38%
49岁—59岁占30.77%
60岁以上占0%
2、您的性别?
男性占53.85%
女性占46.15%
3、您一般去什么地方购买农产品?
集中性菜市场占38.46%
超市占34.62%
网上占15.38%
农产品品牌专卖店占3.85%
其他地方占7.69%
4、哪些农产品是您喜欢或者经常购买的?(多选题)
禽蛋类占16%
水果类占18%
蔬菜类占26%
主食类占12%
杂粮类占10%
水产品类占18%
5、您认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合理吗?
合理占15.38%
一般占76.92%
不合理占7.69%
6、品牌的农产品和普通的农产品,您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
贵10%占61.54%
贵20%占30.77%
贵30%占7.69%
贵50%占0%
7、您获知品牌农产品的渠道是什么?(多选题)
电视广告占20%
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占32%
杂志、报纸、宣传栏广告占8%
亲戚、朋友推荐介绍占24%
其他占16%
8、您经常选择品牌的农产品吗?
经常占0%
几乎不38.46%
偶尔占61.54%
9、您选择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口味占42.11%
品相占5.26%
档次占5.26%
安全(可追溯)占47.37%
我不会选择品牌农产品占0%
10、您采购农产品会关注什么?
营养占27%
包装占2.7%
品牌占8.11%
价格占32.43%
安全占29.73%
11、您知道我市的农产品品牌有哪些?
答:暂无结果。
二、 调查分析:
参与调查的男性占x%,女性占x%;其中,19岁至28岁占x%,29岁至38岁占x%,39岁至48岁占x%,49岁至59岁占x%。参与者购买农产品的场所首选集中性菜市场,占x%,其次是超市,占x%,网上占x%,农产品品牌专卖店仅占x%。参与者购买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类占x%,其次是水果类和水产品类各占18%,之后是禽蛋类占x%,主食类占x%,杂粮类占x%。参与者中有x%的人认为农产品价格合理,且有x%的人能够接受品牌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贵x%。参与者获知品牌农产品的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占x%,亲戚朋友接受占x%,电视广告占x%,其他占x%,参与者有x%的人几乎不选择品牌农产品,有x%的人偶尔会选择品牌农产品。选择品牌农产品主要原因是安全占x%,其次是口味占x%。参与者采购农产品主要关注点是价格、安全、营养这三方面,对包装和品牌并不看重。
通过对比数据的分析,我市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比较传统,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全市消费者更关注农产品的安全品质和价格。近年来,我市农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但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也意味着其相比普通农产品价格更高,而我市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念中。
新媒体在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媒体渐渐式微,新媒体不断壮大,而新媒体的大部分受众是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水平较高的年轻消费群体,而对于物美价高的品牌农产品来说,抓住这部分消费群体,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溢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农产品调查报告5
一、调查情况
沁水县郑庄镇南大村,是一个苹果专业村,共有324户,9o7口人,耕地3600亩,其中新老果园140o亩,占总面积的38%,有成年苹果树5万余株,平均单株产量40斤,200个经营户可年产苹果200多万斤,去年苹果每斤平均售价2.5元,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今年平均斤售价2元左右。全村要减收10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专业经营户郭虎保种植苹果12亩,总产苹果6万余斤,平均亩产5000斤,虽比去年增产,但收入反比去年下降,至今仍有很多苹果销售不了。
沁水县固县乡安上村,是一个蔬菜专业村,共有304户930人,总耕地275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55%。200多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瓜、茄子、青椒、西红柿等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南瓜、豆角、茄子、红白萝卜、白菜、大葱等大田菜售价均比去年略有下降。
陵川县西河底乡岭东村,是一个玉米专业村 。全村150户600余人,耕地1200亩,共种植玉米1000亩。平均亩产达千斤,今年总产100万斤,去年每斤售价1.2元,今年0.8-0.9元,因此全村少收入40万元以上。其中最大的种植户毕五保承包100亩,共产玉米10万斤,虽比去年增产,却比去年减收4万多元。
沁水县胡底乡李家山村,种的谷子比较多。去年共种谷子100多亩,亩产800多斤,总产近10万斤,每斤谷子售价4元左右,小米5-6元。农民很高兴,种植的积极性大增,今年共种谷子200多亩,亩产与去年一样,总产约20万斤,比去年增加了1倍,但每斤只卖2元多一些,价格降了近一半,结果增产不增收。有几户两年都种了10亩谷子,由于价格下降太多,今年的收入基本上只有去年的一半。农民气愤而无奈地说:“米价卖了个谷价,老百姓吃亏太大,是谁坑了农家,谁能给咱补差?”
高平市寺庄镇南峪村,是一个黄梨专业村,全村126 户507人,共有耕地 1000亩,共种植黄梨和酥梨树3000余棵, 梨的总产约30万斤,去年市场梨价每斤约2元,最差的也不下0.8元,今年市场每斤梨价1.5元,差的0.5元,平均每斤降价0.5元,全村损失10多万元,且销路不畅。典型户崔国章有梨树100多棵,产梨1万多斤,因降价比去年少收6千多元。
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是周村镇第二大村,包括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1178户3027人,总耕地4800亩,农作物种植多元化,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油菜、葵花等,20xx年底人均纯收入为9130元。20xx年小麦每斤收购价为1.1元, 和20xx年基本持平。玉米收购价为每斤0.7-0.8元,比20xx年价格下降0.3-0.4元。谷子每斤2 元左 右比去年下降一半。高粱每斤下降0.5元,大豆基本持平,油菜籽每斤下降 0.5 元,生猪价经常波动,最近毛重每斤为8 元左右。鸡蛋基本持平。羊价毛重每斤去年售12-13元,今年一斤9 元左右。牛肉毛重每斤仍是13-15元。獭兔皮前几年一张70-80元,今年一张最多20元也没有人过问。在周村镇现在种一亩玉米需投资化肥200元,种子150元,犁地60元,种地30元,机收60元,共需400-500元。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每斤售0.8元,毛收入一亩800元,除去成本400元,纯收入还不如养一箱蜂高。
二、全国情况不容乐观
农产品降价滞销并非我市独有,据媒体披露,在其他一些地区乃至全国也普遍发生。可以说今年是多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一年。今年3月,陕西省礼泉县出现近百万斤贡梨滞销;4月浙江温州苍南遭遇大面积番茄滞销;5月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全县损失超过1.5亿元;同月,福建南安百万斤杨梅滞销。陕西泾阳县的圣女果出现卖难。5月以来,被媒体公开报道的西瓜滞销现象就出现在广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多地。陕西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桃生产基地,6月中旬,油桃成熟了,却没有客商来收购,果农们无奈之下将滞销的油桃倒进村头的河道里。还有很多桃子烂在了树上。早熟葡萄,受前期水果价位下降的影响,产地销售价也下降了很多。今年农产品价低卖难导致农户收入下降,严重伤害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使农民成了市场疲软的最大受害者。
三、对农产品降价滞销的几点看法
今年农产品的降价滞销,既是全国性普遍现象,又有区域性季节性特点,在有些地区不太明显,在有些地区格外严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波动也属正常。
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上的原因,是两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从客观上看,
一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仍受气候条件制约,比如晋城今年风调雨顺,玉米谷子丰收,导致这两种产品因供应过多而降价。又如陕西省周至县竹峪镇兰梅塬村生产的油桃,就因为当地连续多天降雨,导致油桃无法采摘而烂到了地里。
二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减少,购买力相对下降,导致农产品经销商对销售市场缺乏乐观的预期,收购积极性下降,出现压价收购行为。
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部分农产品进口过多,冲击了国内市场。
从主观上看,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所致。
二是农产品种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问题,市场竞争力太低。
三是农产品经销的中间环节太多,绿色通道不畅,过路费太高,拉高了终端农产品销售的价格,抑制了消费。
前几年晋城围绕煤炭产业做事的人收入和购买力很高,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期望值很高的农民对今年市场向下波动缺乏思想准备,因而反应强烈。
四、个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今后要多到生产和销售现场,以及农民中间了解情况,少在办公室听汇报,少通过电脑了解相关信息,要通过多接地气努力掌握市场动向,及时准确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正确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努力消除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通过降低过路费,减免相关税费,开办公益性农贸市场等措施,为农民自产自销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推动保险救助机制建设,引导农民多为农产品投保,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保险机制,防止“粮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重演。
第四,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促使农民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不断变化的形势。
农产品调查报告6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涌现出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企业,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乡有从事加工的各类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74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厂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碾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为100%私营经济。按加工品种可分为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砖制品加工三大类。这些小企业围绕服务农业、农村、不同行业农民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首先,它促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它可以转化各种农产品资源,造福农民,激励农民种粮,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动经济发展从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第三,龙头企业发挥“龙头鹅”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行业的载体,是市场的驱动力,是龙头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可以带动农民实行订单农业,改造本土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赢效应。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购销难的历史难题。
二、我乡加工工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的加工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制约其各方面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深思、研究、探索和解决。
第一,整个行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稳定,农业支柱产业转化为工业产值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大多在自己的村子里卖,没有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售面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长缓慢的客观现实。
第三,资源和加工之间存在矛盾。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融资难。金融业流动性贷款的门槛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瓶颈”。
第三,下一步
1、坚定不移、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表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加快产业突破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农业和工业并重的基础。
2.加快加工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现有企业建设多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有远见,不要停留在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想向前滚动,必须努力升级产品。第三,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支持企业依靠质量进入市场,依靠名牌提高效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积极协调和支持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研发。
3.引入支持和激励机制。对于各级财政支持,扶贫资金应给予加工业。
4.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好的加工项目,争取金融支持。信用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要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效益好的加工业给予贷款支持。
5.加强领导。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衔接,全面推进加工业大发展。
农产品调查报告7
第一,严谨的治学
教师的工作作风不是像其他职业一样使用任何工具,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蒙者,学生情感的陶冶者。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和学习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学和心理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新形势。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掌握它不容易,需要不断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第二,团结合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维护其他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生的荣誉学校。
第三,尊重父母
除了做好课外,还要积极联系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好学生。
第四,诚信与教学
在工作中,要坚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杜绝向学生出售教材等商品;或者接受学生、父母的财产或者有偿家教来授课谋取私利。
第五,以身作则
要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老师,就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注意言行,更要注意以身作则的教学。我们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用我们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思想进步的指导者。我们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习学风等方面树立榜样,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我们所说的教书育人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做教师,教育者首先要展示自己的行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高尚而有魅力的师德是活的教科书,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潜移默化的,有益于生活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八项原则,我对自己一直很严格。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农产品调查报告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规范和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近期,我们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产地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平时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解决,今后要结合鲜活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十二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
一、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形势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分类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606家,占地面积64.86万亩,从业人员达到262.38万人,投资规模1101.97亿元,市场年交易额13422.5亿元。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范围广。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全国从综合市场到专业市场、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到特色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范围基本覆盖了各农业产品。目前在全国360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综合性市场1367家,占37.9%;专业市场达2342家,占64.9%。其中粮油市场212家、蔬菜市场992家、水果市场390家、畜禽市场320家、水产品市场182家、特色产品(含花卉、食用菌等)市场246家,批发市场经营范围涵盖了种养业各产品。
(二)产地市场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含产销结合市场,下同)2627家,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 72.8 %,其中规模以上的产地批发市场1037个,占产地批发市场的40%。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年交易额6709.23亿元,占市场年交易总额的50%,带动农户 1.1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十分明显。主要特点:
一是蔬菜市场是产地市场的主要代表。调查显示,大多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占市场比重大,运行机制较为健全,社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目前,全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689个,占产地市场近三分之一,带动蔬菜种植1.58亿亩,相当于全国蔬菜面积的60%。产地市场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占全国的80.6%。其中东部地区330个,山东占57%;中部地区217个,河南占44%。经营品种除了蔬菜外,还有季节性水果和其它农产品,常年经营,交易活跃。亿元以上的蔬菜产地市场286个,年交易额13123.2亿元,成为产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代表,形成了“产地市场——运销商——销地市场”的大流通模式,是向大中城市和外省市供应蔬菜瓜果的重要源头。
二是水果产地市场优势区域集中度明显。在国家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的带动下,具有品种特色的水果产地市场正在快速成长,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国产地水果批发市场发展到184家,占全国水果市场总数的47%。产地市场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的山东、辽宁、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苹果优势产区,这些地区以苹果为主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84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的46%;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南闽西粤东三大柑橘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到47家,占全国水果产地市场近30%。一些优质水果产业带发展如山东栖霞、浙江黄岩、江西赣州等地产业带发展与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引导密不可分。
三是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全国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7个,占全国畜产品批发市场的68.5%。从分布看,产地市场大多分布于畜牧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82个,占产地市场的40%;西部地区65个,占产地市场的31%。大多数畜禽市场以活畜、禽和肉类交易为主。与果蔬产品相比,畜产品多数实行屠宰企业一体化流通,如新疆XX县古勒鲁克农村畜禽交易市场、内蒙XX旗丰绿畜产品交易市场、广东XX市白沙江南禽畜批发市场都实行活禽+屠宰+销售+企业加工为的一体化的流通模式。
四是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交易活跃。全国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黄渤海水产品捕捞和养殖带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等长江中下游淡水养殖带。目前全国水产品产地市场100个,其中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海南产地批发市场59个,占全国产地市场近60%,由于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产地市场交易活跃,市场辐射面广,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60个,从业人员3.8万人,年成交额625.87亿元。
(三)产销市场结合趋于紧密。各地根据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农产品市场。全国有产地市场2347个、销地市场1005个、产销结合市场280个,其中江苏苏州南环桥、广州江南果菜市场、山东维尔康肉类批发市场等发展快、规模大、机制活,成为销地市场的代表;江苏扬州联谊、山东寿光、青岛丁家庄、湖北麻城等市场结合其促进农业生产和满足城乡消费需要的特点,担当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双重角色;江苏东台华东山羊市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河北XX市金凤禽蛋农贸批发市场、新疆XX市华凌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因地、因时制宜,投资小,辐射面大,是产地市场的典型。
(四)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江苏XX县水产批发市场、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华东苗禽市场投资企业、苏州众诚鸭业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苗鸭产销集散地。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下属的蔬菜批发市场日成交量1200吨,水产批发市场日成交量200吨,鲜肉批发市场日成交生猪1500头,畜禽批发市场日成交40000 羽,干货批发市场日交易品种20xx种,是XX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二、当前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虽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存在功能不够强、规模不够大、政府引导和扶持跟不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势区域鲜活农产品集中度稳步上升。目前全国优势区域苹果、柑橘集中度达到50%以上,水产品集中度达到80%以上。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后,客观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鲜库。但目前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销地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目前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销地批发市场558个,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在1亿元的只有346个,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全国1个县不足1个产地批发市场,而东部占50%左右、中部占30%、西部只占 20%。特是中西部蔬菜、水果主产区,常年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0%、水果占45%,而年交易额上亿元的产地蔬菜市场只占25%,水果市场占30%,畜禽市场占不到全国的4%,生产和市场建设重倚轻的矛盾十分明显,这是导致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产地批发市场及集散地基础设施薄弱。总体看,全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为主,年交易额1—5亿元的占到30%,亿元以下的占58%,且多数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强。在被调查的西部10省(区)376个产地批发市场中,占地面积在20亩以下的小市场占到 52%,占地面积在2亩以下占到5%,交易额在5亿元以下的占到78%,80%的市场缺乏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信息或质量检测设施,许多产地批发市场的场地没有硬化,缺乏遮阳挡雨的设施,甚至连上、下水道都没有,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市场交易方式陈旧,交易效率低。目前,大多数产地批发市场仍沿用对手成交、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处于自发、紊乱状态,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影响交易安全,还往往导致强买强卖等欺行霸市现象发生。据调查,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不到 20%,9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对手交易销售,只有不到10%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交易效率低。调查显示,42%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只有不到3%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这些情况使得我国农产品一般要经过3-4级流通环节,既降低了流通效率,也增加了流通成本,不利于农民增收,对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由于农民个体户或农村经纪人是目前承担农产品运销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而且,运销商与生产者之间是一种买断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讨价能力,又不能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
(五)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较快,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尽管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现有的一些管理规定散见于《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但要么缺少配套措施,要么贯彻执行不理想,有的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特别是缺乏专门针对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非常突出,这使得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混乱无序,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管,难以形成市场各方主体良性互动机制。而在发达国家,如日本专门制定有《批发市场法》,并和其他法律一起对批发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国内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农业更加对外开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步伐,完善市场功能,构建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产地批发市场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和改造一批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必要的储藏保鲜设施和产后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备,支持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市场功能。一是在鲜活农产品优势产区新建或改扩建产地批发市场。在蔬菜、水果生产集中连片,面积在20万亩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畜产品、水产品生产集中度较高、商品率达70%以上、商品量达10万吨以上且没有交易场所的地区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对已有市场但基础设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实施升级改造,重点考虑对既是鲜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是农业部定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是加强市场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等系统的改造建设和交易棚厅的改扩建,切实改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功能拓展。在批发市场提供交易场所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拓展价格信息汇集、产品质量控制等功能,鼓励市场开展加工配送、质量监管、规范包装、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公共服务等。三是加大产地批发市场辐射效应。指导各地编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市场经营领域和建设区域,处理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传统市场和新型业态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市场功能上的衔接和配合,发挥市场体系群体效能。
(二)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减少产后损失。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特别是果蔬保鲜、冷藏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窄、发展滞后,果蔬采用低温物流只有10%-20%(每年果蔬产后损失高达25%—30%),冷链物流肉类只有10%,水产品只有20%,而发达国家果蔬保鲜物流占总产量的80%,果蔬菜损失率在5%以下。支持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市场储藏货物仓库、气调保鲜库、恒温库、冷冻冷藏库、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过程的冷链“断链”现象;二是支持优势产区和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建设鲜活农产品产后预冷保鲜、冷藏冷冻、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使主产区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冷藏冷冻及储运能力明显提高。
(三)支持配套清洗分装等初级加工设施建设和市场交易环境改善。强化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配套清洗分装主要建设:产品清洗设施、分选操作台、自动分选机、水果打蜡设施、包装设施等。市场交易环境改善主要包括:水电道路系统改造、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和卫生保洁设施完善。
(四)支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建设。引导、扶持农民合作营销组织购置必要的冷藏保鲜和冷冻运输等设备,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储藏和运销。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带动能力。
四、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措施及建议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产地冷链物流作为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于公共投入。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建设应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分级规划与管理。部一级负责对具有全国性或区域影响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当前重点是组织编制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十二五”建设专项规划(20xx— 20xx),理清市场建设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区域布局,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规模及其商品流量流向、地理区位和交通状况、消费群体规模和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正确处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的关系,经过科学论证,形成布局合理、统一有序、流通顺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为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做好必要准备。省级负责制定辖区内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严格防止受局部利益驱动盲目布点,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有场无市”,浪费人财物和土地资源。
(二)争取各方支持批发市场建设。一是协调中国农业银行落实与我部签署的《共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亚行贷款进行批发市场建设。20xx年拟选择安徽、宁夏、江西、重庆、山东、辽宁等6个省市为备选试点省,项目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5亿美元。三是研究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扶持政策。参与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研究科学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担;研究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土地使用税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用水用电价格等问题。同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对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公益性设施建设给予直接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支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质量检测系统、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帮助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增强流通效率。
二是对市场其他设施和优势产区、西部地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营销企业建设储藏、运输、冷链和保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主要用于市场土地平整硬化、水电路配套、交易厅棚建设、储藏保鲜库土建工程等,建议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予以支持,以引导鼓励利用信贷资金。
三是将鲜活农产品物流相关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专项中增加农产品物流设施相关设备购置项目。主要包括储藏保鲜机电设备,鲜活农产品清洗、分选和装卸设施设备,农用运输设备、畜产品分割设备等,帮助增强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将尽快研究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法》或《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明确批发市场的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对市场类型、设立条件、参与人构成、交易原则、投资方法、上市商品规格要求、行情波动、风险控制、上市商品组织等做出界定,并及早列入立法计划,解决法律缺失和空白问题。
农产品调查报告9
前言:为深入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价格,小组两成员于5月16日至29日期间,在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调查各种蔬菜、肉禽蛋的价格。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并设有铁路货运专用线。市场辐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保障着省会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年成交额35亿元,日客流量4万余人次。因此,该市场可以代表石家庄地区的农产品物价水平。
摘要:针对现如今的农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市民呼吁吃不起、菜贩叫苦卖不起、养殖户反映养不起的情况,本文以5月16日至29日的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调查的蔬菜、肉禽蛋价格,通过反映石家庄地区的农产品价格水平,探索农产品价格走势,初步分析价格上涨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措施。
关键字:CPI、农产品、价格浮动、通货膨胀
近几年,网络上衍生流传出了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猪坚强”等新词汇,成为了老百姓的口头禅。这些词汇看似玩笑,却充满了实际性和讽刺性,却是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严峻现实。农产品价格高了,“菜奴”冒出来了。通胀压力已经从专家口中的数字变为普通人的“体感”。天灾、供求、流通等原因,一点也不新鲜。这些理由,在20xx年初的冰灾中已经被充分运用。当年冰灾过后,蔬菜价格也很快恢复常态。但是在这一轮蔬菜价格上涨中,关键词已经不仅仅是“上涨”,而是“持续上涨”和“加速上涨”。
一、调查背景
(一)名词解释
CPI是反应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尽管我国一直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但是CPI仍高居不下。
(二)国内背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创20xx年5月以来37个月的新高。食品价格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数据显示,CPI依然维持涨势,且在高位运行。
(三)地区背景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发布的5月份河北省的CPI数据,7.4%的同比涨幅比上月又扩大了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猪肉和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
二、调查数据
蔬菜价格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类蔬菜都有价格浮动,整体呈上升趋势。
肉禽蛋价格
单位:斤
从上表可以看出,肉类产品有小幅上涨,蛋禽类在小幅上涨后有回落。
三、原因分析
(一)成本因素
虽然成本这个因素也并不新鲜,但是在这一轮的价格上涨中还是有其特殊之处。除了基本农资,如农药、化肥、种子价格高企之外,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的价格都有了上涨。这种成本的提高是不可逆的,导致价格一旦上涨就很难再跌回去。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蔬菜价格之所以在高位运行,只是其他领域价格上涨的后续反应。
(二)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也是造成当前蔬菜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历“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社区蔬菜供应点、超市蔬菜供应点”等5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推动菜价居高不下。
四、解决对策
(一)建立蔬菜的调节基金以及蔬菜的国家、地方两级收储制度
在蔬菜价格偏低情况下,政府拿出一定资金来去收储一些蔬菜,便于储藏的,比如大蒜、洋葱、土豆,在价格偏低情况下,为了保护菜农的利益,国家可以储备一些。当价格暴涨的时候,国家又可以投放一些来抑制菜价。
(二)进一步推行“农超对接、农批对接”
减少流通环节,使生产基地的蔬菜直接进入终端市场,进入超市或者进入批发市场,这样减少蔬菜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也降低蔬菜价格,保障安全的食品、安全的蔬菜进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五、调查结语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希望政府能够提高对农产品的重视,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使农产品价格能够平稳运行。
在此次社会调查中,我们付出了汗水与努力,对社会市场也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社会调查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产品调查报告10
一、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x家(粮贸市场不在此列),分属x个建设和管理主体:波月市场占地x平米,共有各类摊位近x个(含固定和零担摊位),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水产品、干货等农副产品,归属农业局,由波月市场管理处管理;禾青市场占地x平米,有各类摊位x多个,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干货等农副产品,归属禾青镇,由禾青市场管理所管理;冷江市场、禾青三角坪市场、陶塘市场、株木山市场、桃园市场、集中市场、东站市场、布溪和谐市场、同兴市场、枫树坳市场、铁厂家属区市场等11个市场归属市场服务中心并由其管理,其中冷江市场有各类摊位x多个,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主营蔬菜、肉食品、禽类、水产品、冷冻食品、熟食、蛋类、干货等农副产品,承担了市区x%以上农产品的供给,是全市家禽、蔬菜、水产品等的主要集散地;桃园市场经营面积x平米,有各类摊位x来个,划分蔬菜、肉类、水产、家禽、综合类五大功能区;禾青三角坪市场位于金信社区内,室内面积x平米左右,室内摊位x多个,蔬菜销售摊位占用马路成为马路市场;陶塘市场位于北矿,有各类摊位x多个;株木山市场位于南矿,有各类摊位x多个;其它6个市场地处市郊,以蔬菜摊位为主,共可安置零担x担左右,兼营少量肉食、水产品;江南市场刚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其权属存在争议,暂由市场服务中心和波月市场管理处共同管理,相关问题正在协商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管理不到位。一是市场准入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服务中心、波月市场管理处、禾青市场管理所等部门都没有建立系统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哪些农副产品可以进入市场、农副产品进入市场需要哪些检验检测资料和凭证没有详细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靠其他职能部门把关。二是市场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农贸市场农产品的经营监管涉及城管、农业、工商、畜牧、商粮等多个执法部门,这些部门大多各自为政,对日常监管及监管发现的问题与市场管理主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能与市场管理主体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市场内部管理不很规范。冷江市场、波月市场、桃园市场等较大的市场安排有专人管理,制定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精细化管理、零摊零担管理等制度没有完全落实,除冷江市场外其它市场没有设置母猪肉专柜或实行挂牌出售,自产自销区农产品产地不可追溯,占道经营个别存在,郊区棚架市场管理水平与城区市场有明显差距;相关台账资料不齐全,市场服务中心、波月市场管理处、禾青市场管理所等市场管理主体都不能提供多少管理资料,市场内摊主的进货凭证、票据随意放置、丢弃,没有按相关规定建档保存。
(二)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一是监管存在盲区。农业、工商、畜牧、商粮等部门对城区的农贸市场进行了监管,对一些偏远的、规模小的农贸市场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这些地方成为监管的盲区,如禾青镇没有定点屠宰场,瘦肉精检测、疫病检测、索票索证等监管难到位;郊区市场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基本上是空白。二是质量检测能力太弱。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当前只能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等进行抽检,而且检测的频次很低、品种很少,不能全覆盖;干货、禽类、水产品、熟食、冷冻食品等其它农副产品质量的鉴定还处于眼看、手摸、鼻闻的原始阶段,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际上难见成效。
(三)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禾青市场消防通道本就不宽,还被非法占用搭建遮阳棚,导致消防验收不过关,工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营业执照,自20xx年至今一直处于非法经营状态;禾青三角坪市场地处交通要道口,范围狭小,市场周围没有排水沟,环境卫生、交通状况都很差,周边群众意见很大,强烈要求将其搬迁。
三、建议意见
(一)强化市场管理。要尽快建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体系,列出市场准入的产品目录和相关要求,市场管理主体按照准入制度严格把好准入关口。要规范市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要建立市场管理联动机制,城管、农业、工商、畜牧、商务、质监等执法部门与市场管理主体之间要及时通报有关信息,根据实际适时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并赋予其相应职能。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延伸监管触角,着重加强对偏远的、规模小的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大巡查、检测力度,派出专人驻守值班,消除监管盲区。要整合检测资源,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重金属含量等抽检的品种和频次。
(三)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要花大力气抓好禾青市场的消防通道建设,争取早日通过消防验收,办好营业执照;要做好禾青三角坪市场异地改建的可行性调研,或提出原地改造的可行性方案。
农产品调查报告11
一、我县农产品销售协会建设现状
1、农产品销售协会组织建设在我县初步展开。
目前,对农产品销售协会组织建设,县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乡镇也已初步引起了主要领导的重视,在大部分乡镇也已展开。乡镇领导对协会组织的作用、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建立协会组织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一定的认同。大部分乡镇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该项工作,设立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管的良好局面。如xxx乡有一名副乡长分管,有办公室和工作人员;xxx乡在充分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召开了有乡领导、有关站所负责人和销售、生产大户参加的大会,成立了该乡林果销售协会,通过选举,组建了组织工作机构,制订了协会章程,各项工作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规范的。
我县政府组织销售农产品工作也有了一定进展。xxx5个乡与xx秦来公司签订了5000亩西红柿的种植收购合同,收购价0.26元---0.29元/公斤。xxx乡与xxx金利达公司签定了1万吨土豆的种植收购合同。xxx乡与xx畜牧公司签订了1万吨以上的饲料玉米种植收购合同。
这些虽然相比较我们这个农业大县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但这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农副产品销售种类不断增加,销售地域不断拓宽。
目前我县大宗的农产品主要有林果产品、畜产品和一些民族手工艺品。林果产品主要有鲜杏、杏干、葡萄、石榴、巴旦木、核桃等;畜产品主要有活牛羊、家禽、鸽子等;民族手工艺品主要有羊毛毡、民族乐器、蒙古包、针织刺绣品、扫把等。在县乡镇的扶持培育下,有些农产品销售到县外、甚至疆外,在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3、经纪人在我县农产品的销售中充当了主力军作用。
目前,在我县的农产品的销售中,经纪人的作用功不可没,充当了绝对主力。20xx年,我县销售鲜杏2.2万吨、杏干4000余吨和其他果品9700余吨,基本都是农民自己或经纪人外销的。今年除极少量的鲜杏由政府组织销售外销,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也都是是这样。主要方式是经纪人从农民手中收购,通过自己的渠道外运销售。这种方式在我县比比皆是。如xx乡经纪人毛拉.依明与喀什个体老板xx签定了8000吨土豆的种植收购合同。xx乡经纪人艾尔肯.肉孜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将该乡4000张的羊毛毡出售到伊犁霍城县,合同金额20万元。该乡经纪人艾力.艾买提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将该乡360吨牛肉出售到上海、广州。xxx镇4村农民经纪人与县教育局签定了加工制作5000把扫把的合同,每把5.4元,合同总金额2.7万元。 xxx的石榴、葡萄、红枣在收购后,有的运到xx市,那里有他们约20人销售队伍,在那里分级、包装、销售。如xxx乡的蒙古包制作,由经纪人联系需求信息,反馈到该乡,有人组织农户按标准加工制作,再由经纪人运输到用户。在多年的合作中形成了大家认可的规则,涌现了5个蒙古包制作经纪人,每个经纪人都联系10多个农户。经纪人根据每年的销量,还通过培训不断扩大自己联系的加工农户,使农户和经纪人双方受益,也把蒙古包制作不断作大,从业人数达到近100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渠道。在合作当中,逐渐有了分工,如有的负责原料购进,有的负责生产,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销售。如xxx乡4村2组的农民艾尼玩.吐地看到该组农民都加工羊毛毡子,就利用关系购进羊毛,卖给该组农民,年购进销售羊毛150吨,纯收入约4.5万元。
二、我县农产品销售协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协会的组织、成立、运作不规范。
目前各乡镇对农产品销售协会的组织成立、运作程序基本不了解,大多数乡镇认为开个会,研究成立个领导小组或协会,下发一个红头文件,就认为协会成立了,也无章程。在调研中,听各乡镇介绍成立了25个农产品销售协会,除xxx乡的林果销售协会较规范外,其他都是如此。而且没有一个协会真正把农产品销出去。xxx乡在协会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2、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势必会凸显。
一是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副产品的量会逐年增加。我县的林果总面积已达25.6万亩,结果面积达15.4万亩,预计全年果品产量达9.6万吨,而且将以每年1万吨以上的速度递增。尤其是我县的林果产品中以杏、葡萄、石榴居多,成熟期集中,且不耐贮存和运输,造成销售难的问题,有的农户只得将农产品低价销售,畜产品也是如此。
二是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联系不够,生产水平不高,市场销路好、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量不多。
3、现有协会基本未发挥作用。
大部分乡的协会从其准备、成立都是党委、政府少数几个人在闭门操作,宣传组织不够,覆盖面太小,根本没有对本乡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摸底,也就不可能将这几方面的人员充分组织联系起来。也不是自下而上的逐级成立的,缺乏群众基础,因而这样的协会只能是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很正常了。这当中,也有极个别乡为了应付检查。此外,大部分乡镇也未申请社团登记,属于非法或地下社团。
4、现有的协会很笼统,专业性不强。
有的乡只很笼统的成立农产品销售协会,以为把有关农产品销售的所有事xx可以包罗进去,这样的乡有4个。
5、对现有的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的扶持、培育不够。
表现在对经纪人的数量、年销售量、销售种类、销售去向不清。有的乡对此也只能说个大概,也就无从谈及对他们的扶持、培育了。因此,全县的经纪人大部分在自我发展,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
6、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外包装也很落后。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针对各乡镇主要领导目前对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的态度,必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一是县委、政府研究建立农产品销售组织工作机构,确保这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做。
二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农村经济考核体系中,并加大分值比例,尤其是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和政府组织销售农产品的力度作为重点,以次来促进乡镇的重视程度。
三是加强督察,作到平时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四是各乡镇每年年初制订农产品销售计划,并报农产品销售组织工作机构备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和政府组织销售农产品的力度。
五是县乡投入一定量的工作经费。
2、加大宣传、组织、调研、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由县领导牵头,组织各乡镇对目前全县农产品销售及协会组织建设情况、农产品销售经纪人情况做认真、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并汇总备案,从而摸清全县农产品销售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是大力开展培训工作。针对目前县乡对协会建设都不是很熟悉这一实际情况,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一支指导协会建设和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工作队伍,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可以派出干部到一些协会建设和作用发挥好的地方去学习取经,也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来讲课培训。
三是搜取其他地区、县在这方面的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3、认真开展示范工作。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对一些条件成熟的,可以先摸索着成立协会组织,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加以完善。如塔什米力克乡的蒙古包制作协会,站敏乡、萨依巴格乡的扫把制作协会,吾库萨克乡的民族乐器制作协会等等,这些行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很有代表性,对农民的增收作用也很明显。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做为我县协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推动该项工作的全面铺开。阿瓦提乡的石榴、葡萄、红枣协会和塔什米力克乡的林果销售协会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作到规范运行。
4、加大对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的扶持、培育力度。
当前,经纪人在我县农产品的销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心和重视。
一是乡村要为他们建立档案。
二是加强对他们的服务,在收购、运输、资金方面提供方便,使他们能够把我县的农产品销售到外地,增加我县农民的收入。
三是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使他们加强信息沟通和联系,变自发的、无序的、分散的销售逐步规范化,组织他们形成合力,逐步走上联合,避免各自为战,损害我县农民的利益的现象发生。
5、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的数量。
6、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加工、贮存、保鲜、包装水平,提高附加值。
7、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搜集、发布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调查报告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经济不发达,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在这些地区推行新的农业耕作方式,发展高效农业,进行绿色农业改革,还有许多路要走。
乡位于沅水河边,在中方县来说,地处偏远,大多数农民还是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但也有一部分种植户在施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进行一些生物防治,注重农业环保,重视农产品品质,绿色高效农业初现端倪。当然,绿色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施用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进行生物防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达到绿色标准。基于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活动,以期能给的绿色农业一些有益的帮助。
金秋十月,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实行绿色食品生产的种植户舒大和的香椿种植基地、谢玉剑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他们探讨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施用问题,讨论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生物防治的问题,以及生物农药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问题。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种植的作物,不施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灌溉用水也是地下饮用水,没有外来污染源,不存在农药、化肥残留和污染问题,施用的是生物肥料和经过腐熟、检测过的农家肥料,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综合防治,作物长势喜人,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组织生产实践,产品品质得到了保证。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要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既要看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也要看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施用的农药、化肥是否符合标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因地制宜,选择自然条件优越,远离污染,适宜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块,生产管理严格按绿色产品的标准进行。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少用甚至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多施用生物肥料和农家肥料。由于生物肥料和农家肥料的养分比较均衡,效用持久,可以充分保证绿色农产品营养元素的转化,这样,就可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品质。当然,化学农药的残留也是影响绿色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施用生物农药,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绿色农产品的化学农药残留量,保证产品的品质。因此,施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进行生物综合防治,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趋势,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模式,必将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发展绿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建议是:
1、深入街头巷尾,进行广泛的宣传,转变农民的观念,使广大农户明白生物农药与绿色农产品的关系,让绿色农产品,绿色农业的观念深入到广大农民的心中,让他们体会到生产绿色农产品,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种种利益,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2、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让广大农户掌握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施用技术和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掌握生产绿色农产品,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
3、树立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户,让广大农户学有榜样;招商引资,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建立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基地,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的绿色品牌,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调查报告13
一年来,XX县物价局农产品成本调查队在省监审分局正确领导下和帮助下,在本局领导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省物价工作的中心任务,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下达的各项调查任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三农”问题,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大量的详实数据和文字调查报告,圆满完成了我县全年的成本调查、成本监审工作任务。
一、 深入农村,做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
1、开展种植意向和农资购买情况调查
新年前后我们农本队工作人员到调查点村委会和调查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下一年种植意向,农资购买计划。农民种植意向多数根据当年农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决定下一年种植计划,今年农资购买农民也有变化、特别是化肥购买数量有所减少,农户认为农家肥(鸡粪、猪粪)比施化肥便宜,肥效时间长,作物生长快,生产成本低。因此少买化肥多买农家肥。
2、帮助调查户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播种玉米的土地多年来不施农家肥,只施二铵的底肥,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肥料。我们向调查户推广科学施肥的书籍,让农产使用含氮、
磷、钾的复合肥,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提高产量。有些农户玉米亩产量不高,主要是种子问题,发芽率低,不抗倒伏,影响产量。我们与农业科技部门联系向农户介绍优良高产稳产的玉米种子,向养猪户介绍科学饲养方法和预防疾病的书籍,减少生猪死亡,避免经济损失。
3、开展农产品专项预测、直报调查工作,认真完成统计报表和分析材料上报工作
根据省成本局的工作部署和我们年初的工作计划,高质量的完成了农民种植意向的调查、农户农资购买情况调查、农户存售粮情况调查;开展了全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和玉米直报调查。
4、加强领导、重视农调工作
农产品调查工作,国家和省、市、县三级领导非常重视。县物价局一名副局长兼管这项工作,并纳入工作日程。分管农调工作的领导与农本队同志经常一起下点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农调工作人员经常学习农产品调查文件、有关书籍和材料,不断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业务素质,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实践工作和学习,对做好农调工作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记帐户要求记帐要及时,情况要真实,数据要准确,这样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组织调查员学习培训
加强调查业务的培训工作,提高调查员业务水平。一年来我队采取了集中下点培训的方法进行。一年中分别三次集中基层调查员召开调查培训会,在培训会上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提出存在不足之处,对照规范化、制度化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认真的培训,使调查员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给我们的农调工作起到较大的帮助;平时结合住户调查下到调查点去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培训,针对调查户记帐情况和调查工作进行具体的辅导,同时对调查户和调查员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全年集中辅助调查员培训次受训人员100余次,下点培训调查户60余次。并组织队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为价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成本监审工作
成本监审是规范政府价格行为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的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成本监审制度与价格听证制度、专家评审咨询制度、集体审价制度,一起构成了价格决策体系。
我队在成本监审的实际工作中,从成本监审的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探索成本监审办法,完善成本监审制度,贯彻执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了严格的成本监审,取得了实效。并在绥中召开了全省成本监审局长会议,与各市共同探索成本监审办法,完善成本监审制度。
1、加强队伍建设,为做好成本监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本监审是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显而易见。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队伍,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强化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过硬的成本监审工作队伍。在具体工作时严格按照《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和省物价局《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实施细则》,在内部建立了《集体审核评议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做到监审程序规范化,监审结果标准化,使得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保证。同时我们严格按照成本监审办法,在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审过程中,明确成本监审法律责任,依法获取成本资料,依法核算成本项目,依法处理监审结果。
2、探索成本监审办法,是做好成本监审工作的关键
在成本监审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探索具体行业核算办法,严格“核增核减”定价成本,总结各不同行业的成本监审办法。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相关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时限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要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和规模拨离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投资经营等发生的成本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的总体原则对投资等发生的费用重点考证是否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与工程是否决算无关;关于“效率性原则”我们遵循的是社会平均成本,鼓励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支持
个别生产成本,目的是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约束成本;关于“时限性原则”我们重点考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其成本构成因素水平高低不均,表现是人员工资水平差异较大,超前投资公用服务设施。这些因素在成本监审过程中从严掌握。
20xx年我们开展了商品楼价格成本调查、核定XXX自来水供水成本、核定XXX出租车有限公司出租车运营成本。
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监审,为政府确定价格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和合理的价格补偿,切实体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3、完善成本监审制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提高企业成本约束能力,我们一是实行制定价格前监审,防止经营者的不合理费用支出,通过提价得到补偿;二是实行定期监审,实现对经营成本的经常性监督,约束经营者成本不合理上升。
20xx年,我队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认真做好省监审分局布置的农本调查各项工作。
一是做好玉米成本直报、生猪成本直报;
二是做好农调户生猪情况调查表及其他调查数据上报工作;
三是加强对成本调查资料的利用,及时发现并反映政策落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服务。
农产品调查报告14
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营运中心,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增加附加值、提供全程服务等综合功能。一个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既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又能促进当地的劳动就业和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近日,为全面掌握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县委农工委组织专人对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各位领导参阅,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分布情况。据统计,全县共有156家(以下所涉及企业数字均为正常生产的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甘薯加工企业56家,米面加工企业42家,酒葡萄加工企业12家,饲料加工企业10家,果品加工企业6家,乳制品加工企业4家,畜禽产品加工、豆制品加工及其他加工企业26家,这些企业充分依托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资源优势布局,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如蛤泊乡、木井乡、卢龙镇一带的薯制品加工,刘田庄镇、蛤泊乡、县工业园区范围内的酒葡萄加工,印庄乡、双望镇的饮料和果蔬加工,县城副食品加工,刘田庄一带的畜禽、乳品加工,205国道沿线的米面加工等。
(二)经营规模情况。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956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319万元,实现利税3548万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27家,20xx年实现产值42786万元,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的48,实现工业增加值5253万元,占总增加值的39,实现利税1481万元,占总利税的42。
(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到目前,全县已有高成食品有限公司、华新食品厂、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香格里拉(秦皇岛)葡萄酒有限公司、大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金豆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企业注册的“香格里拉”、“奥星”、“皇威”等7个商标被评为国家或省级著名商标。永平牧业有限公司和环增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的生产基地获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称号。
(四)主要经济成份构成。我县15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其中外资独资企业4家,即红堡(秦皇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高成食品有限公司、龙泉食品有限公司和大湖果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2家,即大天龙食品有限公司、鑫马腾祥食品有限公司;内资企业151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就全县来讲,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已达156家,但其规模较小,辐射范围不宽,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带动能力明显不强,无法带领更大范围农业和更多的农民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我县15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创产值还不到9亿元,平均每家仅为577万元,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延缓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
我县蛋鸡养殖业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所产鲜蛋基本上用于群众直接消费或外运,没有一家鲜蛋加工企业;蔬菜加工上,我县仅有春平酱菜厂和蛤泊酱菜厂,而且规模较小,我县的蔬菜大部分仍还只是筐装、袋提、草绳捆。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
现代市场是知名品牌的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县也产生了像“一奇”、“香格里拉”、“秦康”等农产品品牌,但无论从品牌质量,还是从知名度上,整体来说还不算高。如甘薯粉丝是我县的一大特色产品,并已经有“一奇”、“十八里”等20余个品牌在有关部门注册,但获省级以上商标仅有2个,许多品牌还未能被消费者认识,甚至有部分小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同时,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使用木薯淀粉,使产品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品牌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我县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限制,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质量较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且受资金投入及企业主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还显得势单力薄,产品销路不太顺畅,效益不够高。因此,亟需做大做强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一)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首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全面开展和利用县域资源优势。我县甘薯、酒葡萄、猪、禽、蛋、果、蔬和淡水鱼等资源都很丰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其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立足我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农产品加工发展要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县工业化的重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乡村工业”格局。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
一是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做大做强品牌的意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二是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要加强科技攻关。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生产。同时,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五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
(三)要营造宽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流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为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确立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并挂牌予以保护,同时要着手试行并逐步健全推广“绿色110”制度;要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公布报警电话及责任人姓名,实行重点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偷、扒、抢、盗和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加强对“三乱”的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让农民敢于、勇于放手调结构促发展。
(四)要抓好项目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进项目、技术、人才;要逐步完善县、乡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规划,联系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商和链条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龙头,洋龙头,名龙头,对重点龙头企业要鼓励实行贸、工、农、技结合,积极为企业销售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允许的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金融部门应按照上级精神,继续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各级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商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要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和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要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六)要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一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重点推进经营模式由“公司+农户”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转变;鼓励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签定合同订单中充实最低保护价,在种子、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农户提供无偿或低偿等系列化服务,为基础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等内容,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二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科技人员、农村经济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各龙头企业要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积极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或协助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三要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农口各部门要牵头负责建立行业协会、商品协会等中介组织,争取让每一条主导产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发挥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农产品调查报告15
一、农产品市场现状
(一)畜产品市场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20xx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20xx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20xx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场。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20xx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场。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菜园街市场、路西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二)果品市场
1、果品批发市场。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2、品集贸市场。城区果品集贸市场,年销售量在1000万公斤,年交易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平遥等邻近县区,该市场属于自发的果品集贸市场,无专人组织,没有形成正常的管理体系。
3、营销大户。我区销售大户有北田镇豆腐庄村陈二棉,异地批发红星和新红星,年销售量500万公斤,年销售额300万元;庄子乡下黄彩赵石爱,异地批发红星、新红星,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600万元;庄子乡义井王承林异地批发红星、红富士,年销售量60万公斤,年销售额130万元;东赵乡训峪的阎贵虎异地批发梨、苹果,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我区红枣营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出现较大的营销企业,红枣销售以大户营销为主,红枣销售大户有10多户,较大的营销大户有王连贵、王大跃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销量约100万公斤。
4、营销企业。我区的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庄子乡榆城坪新顺果脯厂,都是正在兴起的果品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企业。新顺果脯厂占地1.5亩,年果品加工量20万斤,年销售产值52万元。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万斤,年产量7.2万斤,年产值64万元。
5、营销协会。榆次枣业协会,主营枣类产品的储藏加工,有经营场地800平方米,20xx年9月开业,年销售量250万斤,年销售额250万元,年利润额110万元。晋中市果业协会也吸纳了不少我区的果品销售经纪人,带动了全区果品销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营枣类品种,年销售量2吨,年销售额1.5万元,年利润额0.6万元。
全区果品年销售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额7200万元,其中批发市场销售1500万公斤,销售大户销售1170万公斤,占销售总量的45%,剩余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发。
(三)粮食市场
1、加工营销单位
(1)粮食加工营销企业。我区有生力面粉厂、东阳、魏岳、郭村、修文、源涡等20多家规模型股份或私营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超过全区小麦总产量。
(2)油脂加工营销企业。晋北油脂厂、诚信油脂厂等,年加工销售油料15万吨。
(3)酿造营销企业。以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厂为重点的酿造群体,食醋年产销量6万余吨,转化粮食1000万公斤。
(4)饲料加工销售企业。鲲鹏饲料集团、亨通饲料公司和强大饲料公司,三大饲料企业年产销饲料达10万吨,转化粮食1亿多公斤。
2、粮食批发市场。什贴镇葵花籽交易市场是发展我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现已建成农副产品储存仓库2400平方米,交易货场20xx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托什贴、郭家堡、张庆等供销社,重点解决我区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建成山西最大、可辐射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预计全年可收购葵花籽1500万公斤,小杂粮、豆类、玉米等200万公斤,可推销各种农副产品4000万元。
3、粮食营销大户。雷贵友,1998年开始经营粮食业务,有场地300平方米,年粮食销售量1400万公斤,年利润额10万元。
(四)蔬菜市场
1、蔬菜批发市场。
(1)东阳镇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2亩,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积5250平方米,20xx年6月开业,年交易量2.5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建有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站,开通了蔬菜国际互联网站,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年交易量为一亿余元。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2、蔬菜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3、蔬菜储藏营销企业。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85亩,设有业务洽谈室、农产品检验室、产品包装室及产品装卸车间,交易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销往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达1500吨,交易额达300万元。
4、蔬菜营销协会。主要有蔬菜贮藏协会、贮藏研究会、蔬菜营销协会等。蔬菜贮藏协会,发展土窑洞、地下窖、机械恒温库,引进最新保鲜袋贮藏法、气调保鲜法、空气电离子保鲜法等对蔬菜进行贮藏,年贮量8000万公斤,增值3200万元以上。蔬菜流通协会,有会员113人。蔬菜营销协会,有经营场地1667平方米,1998年开业,年销售量50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年利润额4万元。东阳镇贮藏协会带头人、东阳镇支部书记杜玉富于1998年10月破土兴建大型恒温库,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鲜1000吨蔬菜,年纯利润20万元。
5、蔬菜营销经纪人、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经纪人达到 1000多人,其中销菜量200万斤以上的大户达34人,并涌现出了像王二只、孙校、郑贵、王四守、张新卫、赵四清、许月喜等一批年销菜量造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销菜量5亿公斤。
二、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我区紧邻省城太原,又地处晋中市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80%的农产品需要外销和供应本地市场。我区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汇隆批发市场、榆次商贸城市场等,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经纬厂市场等,设施简陋,多属于马路市场。这些市场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大多数市场不具备。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我区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我区农产品市场的拉到作用不明显。如我区的红枣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xx万元。但全区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档次低、加工能力小,现在加工企业只有5家,以初加工为主,销售企业没有出现,销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无特色。20xx年以来,我区农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机构调整以蔬菜、红枣、畜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蔬菜、红枣、畜牧产业获得迅猛发展。20xx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4万亩,蔬菜总产量11.63亿公斤,全年蔬菜销售总收入5.47亿元。红枣从20xx年前的4万亩猛增至30万亩,红枣产量500万公斤,产值20xx万元。畜牧业按照“稳猪鸡、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43吨、9770吨、8117吨,奶牛存栏4288头,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可见,我区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少、无特色的情况仍很严重。如我区红枣种植面积与太谷县不相上下,但中国红枣之乡的牌子却被太谷县拿走了。我区的蔬菜,20xx年就申报注册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响,运作不起来。
三、建议与规划
(一)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我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难点。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既增强了统一服务的功能,又发挥了家庭经营的潜力,是一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此举能够在农村与市场间架设桥梁,突破区域界限,扩大农业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形成一批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采用电子商务网络等现代交易手段和流通方式的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完整通畅链条的引导带动下,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产销联合,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
(二)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我区财政经费比较紧张,无能力为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此同时,重视带动、吸引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参与到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来,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如我区的山西普家乐商贸有限公司,围绕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目标,努力营造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的格局,从 20xx年7月开始实施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项目,计划在农村发展和建设49个连锁超市,同时建设一个占地60亩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0xx年经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是我区“五大中心”建设重点工程,晋中市“双百”项目重点工程。目前,配送中心建设已完成工程量60%,我区农村连锁已建成东阳、张庆、永康三个连锁店。三店试营以来,深受农民欢迎,已有跨区3乡10村村民来超市购物,甚至永康店已有太原南郊村民光临,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为三农服务。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今年6月,商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单位起草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业技术条件》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级划分及评定》两个国家标准,目前正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社会意见,在年内一旦修改完成后,将按场地环境条件、设施设备条件、综合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把全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四个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四a级(aaaa)、三a级(aaa)、双a级(aa)、a级(a)。主要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技术标准,比如要求市场“应设在交通方便之地,应考虑与周围商圈服务的协调性”;交易大厅“宜建单层结构”;市场“以生鲜肉类交易为主的应与国家认定的定点屠宰点场厂挂钩”等。我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应参照国家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农产品市场。
(四)新建一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我区农产品供应,主要集中在汇隆市场和窑新街及大同街的马路市场。这些市场担负着我区85%以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供应。这些市场多为马路市场、露天市场,已不能适应我区农产品市场需求。有鉴于此,我区拟在榆次东南城市边缘兴建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该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北托消费市场,南依生产基地,辐射华北,通向全国的农产品中心市场。该市场为我区现有市场的升级版,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还具有储藏保鲜、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并积极做好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准备工作。在软件上,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交易方式,规范的交易行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建一个市场,创一流品牌,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该市场建成后可容纳经营户300余户,面积为90亩。这项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