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时间:2023-06-27 12:06:35 松涛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字书写】:举一反三

  【汉语注音】:jǔ yī fǎn sān

  【成语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第七章.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定语、谓语、状语;含褒义;可活用作“举一反四”、“举一反十”等。

  【举一反三的意思】:反:类推;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来比喻从一件事类推从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也比喻善于推理,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问牛知马、融会贯通、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一窍不通、不求甚解、按部就班、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墨守成规;

  【举一反三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有一天对他的弟子们说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书先生举出一个墙角,学生们就应该要进得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从而可以联想并类推到其它的三个墙角,然后再用其它的三个墙角来反证老师先前提出来的这个墙角;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像这样用心的去学习和思考问题,让推理思维能够更加灵活的话,教书先生就不用再费很多力气去教这样的学生了。

  【举一反三例句】

  《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我道:‘学两句话还不容易么,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从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推求众理,庶几操纵在我,不致因噎废食。”

  【举一反三造句】

  悟性不高的学生通常更要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不耻下问,从而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课本里的知识点不可死记硬背,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掌握知识要点。

  举一反三造句

  1、“举一反三”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用于启发式教学很有效。

  2、“理解”都强调要能在变化了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认知来获得个人意义,也就是举一反三。

  3、并进一步督促有关机构针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式自查,主动上报违规问题和整改情况。

  4、此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技巧并不十分复杂,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中去。

  5、从而不仅查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且可以举一反三,了解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6、但凡每一次重大事件以后,我们总要认真总结一下事件的教训,以期通过事件举一反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7、而且,我们更需要从实例的角度对它的作用进行探讨,以便举一反三。

  8、忽视了语法的作用,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结果造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会后,及时召开厅长专题会议,通报检查情况,传达贯彻俞部长、卢省长指示,研究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认真反思。

  10、简单的数据库操作示例源代码。通过它举一反三能很快入门。

【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相关文章:

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4-02

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01-21

举一反三的成语故事04-09

口蜜腹剑成语故事及解释09-16

安步当车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3-23

海枯石烂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3-24

人微权轻的成语故事及解释12-09

以逸待劳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4-12

杯弓蛇影成语故事及解释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