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24 17:38:11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本次对本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二、地区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沟口办事处,距离城区较远,学校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经营果园和农产品,经济产品比较单一,被规划为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速,本地区人口逐渐减少,有75%居住的是老人,还有一些是租地种粮和租果园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是这一地区家庭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二至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四、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所得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再结合访谈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55%;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83.35%。

  (二)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乐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约占68.65%,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约占26.74%,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约占4.61%。

  (三)从家长的教育观念来看:几乎所有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智力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从“投资让孩子课余参加培训”来看,小学家长比较重视“唱歌、跳舞、美术”等,而初中学生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补习”,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满意看,小学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高,而初中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低。

  (四)从家长的教育内容来看:还是重视书本知识,课外阅读书籍极少,但从“您孩子经常做的家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扫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饭”方面做得比较好。

  (五)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来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围较浓,从“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采取的教育手段”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心”,“责骂、打罚”较少。从“您教育孩子最大的烦恼”来看,“孩子个性强,不听话”较多,其次是“没时间”。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二)家长不主动与学校的联系

  被调查的老师均表示,目前家长与学校联系的较少,很多家长不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状况。目前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些家长还不一定到,来的家长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二是班主任老师电话联系,有的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来学校。三是教师不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家长在家。

  (三)家庭缺失家教知识不足

  从我校学生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格局,还出现了较多的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良好夙愿仍旧是每一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当家长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严肃批评教育,但总感现在的孩子不服管、不听话,所掌握的家教知识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六、建议和对策

  (一)家庭层面

  社会在发展,竞争在加剧,家长应把子女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每一位家长都要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要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赖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且积极主动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的好孩子。

  (二)学校层面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改变家长会形式,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和考核办法,落实好家长学校的任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指导要跟上形式的发展。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密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社会层面

  政府应加强社区家庭教育的管理、研究和考核,举办家庭教育学校,落实家庭教育经费,配备家庭教育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进一步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合力,形成时时处处教育的网络格局。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25.6%,与父亲住一起的有15.8%,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35.6%,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12.9%,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10.1%;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周镇小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了西周镇“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教育资源家校合作

  城乡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状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相比差异明显,不可同级而语。绝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在于硬件,在于师资,在于生源。其实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师资可以培养,生源也并无绝对优劣。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或者说是家长素养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全指家庭的贫富,家长的学识,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调查和分析家长目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的正式问卷于20xx年10月中旬发放到西周镇小学二、四、六年级家长手上。共计发放问卷708份,约占全校学生的60%。由班主任教师请学生将问卷带回家,请学生家长填写。11月中旬共回收到问卷597份,回收率为84.3%,剔除无效问卷43份,得到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3.1%,问卷的填写和回收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见表1。

  2、西周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结果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周镇小学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水平,笔者分别算出了所有被调查家长的总体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的总体平均分,并进一步算出各自的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包含9个题目,其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的总体平均值/9,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与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计算同理。在比较平均值中,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很好”。具体填答情况如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周镇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及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均在3—4分之间,其中教育态度的得分略高些,为3.84分,教育能力的得分略低些,为3.52分。可见,西周镇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总体教育素质都很“一般”,从而说明,西周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教育态度的理性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程度均处在“一般”水平。就总体水平而言,我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水平尚可,但还存在很多比较薄弱的方面。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在小学学生家长中,教育观念“好”的占总人数的22%,“中”的占64%,“差”的占14%;教育态度“好”的占总人数的30%,“中”的占60%,“差”的占10%;教育能力“好”的占总人数的34%“中”的占52%,“差”的占14%;教育行为“好”的占总人数的39%,“中”的占49%,“差”的占12%;总教育素质“好”的占总人数的31%,“中”的占56%,“差”的占13%。

  3、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期望值高。90.83%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其二,过度溺爱。18.27%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庭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每周一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如此,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接送,7.6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14.83%)。其三,重物轻育。这种类型的家长不在少数,基本表现是:平时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不闻不问。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则暴跳如雷,对学校、老师横加指责,对子女则非打即骂,或者干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其结果往往是招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叛逆,从而破罐破摔、离家出走,甚至于对人生彻底丧失信心而走上绝路。

  二、构建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表明,农村学校要创建优质教育的障碍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和家长的差异。学校只有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有条件创建优质的教育。同样从学习心理科学来讲,“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之一。这“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占很重大比例的肯定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以及一定范围之内的社区环境。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家校合作的优劣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孩子的学业成绩。因此,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家庭、学校、社区”齐心合力有三个关键策略:

  策略一:创造家校相互理解互动氛围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1)“形式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2)“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像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均可列入此类。(3)“管理的参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低层次参与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参与则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农村孩子学前教育的相对薄弱,新课程容量大灵活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再加上教学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增强,师资队伍的快速更替,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显现纯技术的特征。

  另一方面,农村乡镇范围内各村小完小的撤并,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都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以往家校之间的亲情日渐消失,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教学应有的魅力。如何改善这种局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发挥现代通讯的优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使用大容量高速度的校讯通平台之外,学校还是要和家长及社区建立更为人性化的沟通渠道。首先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学期至少一次的家访活动。对交通不便的村庄社区,学校应该组织集体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建立所有学生的成长档案,共同和孩子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发展计划,从而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赢得家长的自觉支持。其次,欢迎不同年级的家长走进学校大门,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校园生活。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增进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为学校和教师,只要把握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小步行进、渗透指导的原则,定能创设家校联系的喜人局面。

  策略二:建立家长学校长效学习机制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农村家长和城镇家长一样具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但缺少方法和相应的环境。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难教育。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观念决定行动,意识决定未来。一个不具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怎么能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呢?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现代家长必须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的脱节,沟通不良甚至误解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学校在办学中越来越显得势单力薄。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应,就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一定的学习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中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形成家长带头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作为现代家长,在加强自身学习以及陪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会学习。重点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指导: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其实,只要学校积极主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就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让人头疼的家庭作业监管不力,质量不佳问题。针对农村家长素养欠缺的现状,要让家长有效参与,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学习潜能开发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性的培训辅导项目,使家长和孩子全程参与,同步提升。为了提升家长素养,农村学校也可开展“亲子共读,快乐同行”为主题的亲子素养提升工程,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中增长知识,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家庭的书香气息。

  xx学年度,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王鹏博士作了一个精彩的“感恩教育”报告,现场感动和震撼了上千名家长和学生。一些家长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做到家庭教育和谐、融洽,爱严有度、宽严相济,尊重孩子的一切权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不能将孩子“私有化”。同时,很多学生含着眼泪表示:以后要爱父母、爱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策略三:整合社区村、镇有效教育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因此,让教育依托社区就变得日益需要。家校合作要求家庭与学校除应努力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外,还应重视其彼此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重叠影响力的发挥,在孩子发展的任何阶段,学校都应主动设法将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力纳入学校教育过程中。

  1、抓好社区、村庄的团队作用。建立社区或村庄学习小组,为孩子们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发挥高段学生的帮带作用,营造浓浓的区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

  2、发挥镇妇联的关爱作用。西周镇妇联建有巾帼联谊会,由女企业家和各村妇女主任组成,联谊会与学校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心妈妈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寂寞的花朵绽开了笑脸。

  3、重视关工委的帮扶作用。老教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老教师的威望、学识、经验、亲情、时空是做好关工事业的最大资源。西周镇关工委老教师积极开展对“德困、学困、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并自发筹资每年1万元钱设立奖学基金,奖励“双优生”和“进步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目前,为了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已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教师都有这种意识了,并能主动积极与家庭、社区配合,必能体现出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创造出明天教育的全新景象。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4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抑制;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68.2%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脏话流话就象“家常便话”;二是学习环境需要营造。在农村,很少看到家长捧上书本,孩子在一边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氛围很淡薄;三是娱乐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家长对网络教育很难把握正确的导向,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较为严重,一旦变成“网虫”,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间就被颠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高中学生中比较普遍。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5

  一、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现状

  1、组织网络健全。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职责。目前,全市17个乡镇均建立了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县、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两级网络已经形成。全县24所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学校,绝大多数家长学校做到了有机构、有师资、有教材、有计划、有考核,基本形成了以各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站)为触角,家长学校为主阵地的家庭教育组织网络。

  2、宣传氛围浓厚。县妇联联合县宣传部运用现代传媒和各种宣传渠道,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送到千家万户。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成功家长围绕科学教子、“母亲”理念、生活智能等话题进行访谈。在全县举办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结合社会创新管理,挑选一批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优秀老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家长,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采取“菜单式”培训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受到广大妈妈的一致好评,被她们誉为“送到家门口的精神食粮”。举办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儿、赏识教育、感恩教育、道德讲堂等大规模的教育指导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3、工作成效彰显。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新闻媒体上开辟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栏目2个;组织家庭教育报告会、讲座场;举办咨询服务活动场,受益家长逾万。全县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兼职工作者有人,其中有人参加过专题业务培训,业务培训率达到80%,建立了一支以学校老师、离退休老同志及优秀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骨干队伍。目前,全市有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示范家长学校”,所被评为“示范家长学校”,所被评为“双合格”家长学校。

  (2)家长学校基本状况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县现有家长学校24所,其中,80%的家长学校建设较规范,具备“有领导班子、有教学计划、有师资队伍、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场所”的办学要求。目前,我县家长学校总体运行状况基本良好,呈现出以下特点:

  1、领导思想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把家庭教育纳入德育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家长学校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平台,促进和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我县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和网络比较健全,学校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制定了具体的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2、坚持开展活动。多年来,我县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立足实际,开展各项活动。从对家长的所做的调查也表明,40%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活动,50家长学校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活动,10家长学校每学年开展活动。内容主要有举办家长会、讲座、亲子活动、心理咨询等。

  3、家校关系密切。各家长学校十分重视与家长间的联系,建立了一系列家校联系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系方式,主要有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卡。

  二、我县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为巩固提高家长学校的家长参与面,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认知能力,各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普及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校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印发宣传资料,扩大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的覆盖面;三是开展咨询,解答家长教育子女中的困惑。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帮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理念。

  (二)重视管理,建立规章制度

  中小学、幼儿园普遍重视对家长学校的管理,主要做法有:一是健全机构。各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健全,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务主任具体抓,相关人员共同抓的层级管理体制。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并把家委会建到年段、班级,畅通了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各家长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会议签到制度等,各区根据实际提出管理办法,把家长学校工作情况列入每年中小学幼儿园文明学校暨教育教学评估中;

  (三)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示范县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等单位每两年联合表彰“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各家长学校都坚持开展“好家长”、“文明家长”评选表彰活动。学校组织好家长为其他家长进行现身说法,与家长们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家庭教育榜样,在家长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有的.“好家长”成为家庭教育的骨干,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工作,撰写家庭教育的理论文章。

  (四)创新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许多家长学校在坚持以讲座、家访、简报等传统的方式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工作内涵,探索家长学校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使得家长学校的工作在创新中提高。一是创新工作方式。家访是家长学校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许多家长学校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学校尤其重视家访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传统的家访工作,赋予家访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对家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家访时从学生积极、可喜的一面谈起,积极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将每个老师的家访心得编成专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家长学校为了提高家长会的效果,把家长会开到农村、社区,从而提高家长的到会率。针对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多,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与社区、村委会联系,利用双休日或晚上到家长较集中的居住地和农村开家长会,从而使每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二是创新教学载体。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我县一大批家长学校运用现代便捷的网络技术为家长学校服务,家长们在网上学习、探讨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专家在栏目上开设家庭教育讲座,许多家长养成了及时上网站了解学校、年段、班级信息的习惯,及时在网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三是创新活动内容。为了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内容,有的家长学校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和做法,成立了“家庭教育互助协作小组”,由老师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家庭教育知识的充实。家长与子女利用休息日组成小分队自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从小培养子女高尚情操,密切亲子、家庭之间的关系。四是创新教育对象。在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同时,延伸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对象范围,使得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更加注意融入科学教育子女的理念。

  (五)开展研讨,提升理论水平

  坚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一大批家长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积极撰写文章参加研讨,许多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工作中,及时总结家长学校的经验,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促进家长学校的工作水平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家长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高。而在农村,特别是较为偏僻的边远地区,地理条件和生活条件落后,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于城镇的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传授渠道也相对较窄,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二)家庭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家庭教育的对象、环境和内涵也发生着变化,对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三)家长学校工作发展不平衡。各校对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一,家长学校工作的发展状况不平衡,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小学好于中学;中心校好于一般校,城市好于农村的状况;公办校好于民办校。相当一部分家长学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甚至名存实亡,以家长会取代家长学校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四)师资队伍力量缺乏培训。我县家长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本校领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老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本校的优秀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介绍教育子女经验体会,理论成分较少;三是学校聘请的心理教育、保健、法律教育工作者,哪个学校需要给家长上课,便临时请这些人员去举办讲座。由于师资队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

  (五)对家长学校的管理督导不够。我县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约束机制。

  (六)家长素质参次不齐。调研中了解到我县家长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长不理解学校、学校难教育家长的情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付钱给了学校,就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工作忙,难请假参加家长学校举办的活动;有的家长则对家长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有的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简单粗暴。这些情况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尤为严重。

  (七)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家长学校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制约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

  四、思考与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家长学校工作,推进家长学校的健康协调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动工作整体开展。家庭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在既有组织网络已经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县妇联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整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将政策举措适当向农村倾斜。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各类家庭教育组织的创建。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

  (二)深化家庭教育活动内容。要通过建立跟踪评比,动态回访等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家庭教育进展情况和家长需求,适时调整跟进,增强活动内容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要广泛开展调查,着力研究新形势下家庭结构、功能、环境的变化给子女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研究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和薄弱环节,研究单亲、特困、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形成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让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与时俱进。

  (三)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机制。为促进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领导机制。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家长学校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办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二是加强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定期进行考核测评,表彰奖励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

  (四)加强研究,提高家长学校工作水平。一是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增强理论指导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二是加强家长学校热点、难点工作研究,为我县家长学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出谋划策;三是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机制的研究,探索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提高家长学校工作实效。

  (五)加强建设,增强服务家长的能力。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统一培训一次,帮助教师掌握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知识。要形成一套适合我县家长学校使用的教材,实现全市的资源共享,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要增强家长学校的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有所得。

  (六)加强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影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观念,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可尝试推行家庭教育专业证书制度等形式,家长必须经过家长学校或社区家庭教育学校培训,取得相应的证书,并作为其子女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必备要求之一。通过强制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家长从“自然父母”向“合格父母”转变。

  (七)加强投入,促进家长学校良性运作。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拨给家长学校办学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通过“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力”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学校家庭受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9-13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03-22

关于基层学校关工委情况的调研报告12-15

特困家庭妇女健康检查情况调研报告06-13

妇联对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12-15

教材调研情况报告02-20

乡村情况调研报告06-10

钢厂情况调研报告11-13

交通情况调研报告04-07

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报告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