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2-26 09:27:06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2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25篇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这是《孟姜女》中的唱词。新春佳节,人们喜气洋洋,欢乐一堂,走亲访友,看花灯猜灯谜好不热闹。

  喜庆的春节刚过,盼望已久正月十五元宵节转瞬即到。十里长街早已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流光溢彩,一片繁荣喜庆的景象。一眼望去仿佛置身无瑕的月光和彩灯的海洋中。整条街虽不是白天的车水马龙,但看花灯的人仍然是人山人海。今年元宵节电厂的花灯好好像比去年多一些,各大分厂做的花灯样式不一,有的长达4-5米,有的小到半米。有的以现场实物为模型,有的以今年的金牛为主题,各式花灯惟妙惟肖,争奇斗艳。每年这个时候看到这些灯的海洋,人们的心情总不由得欢乐起来。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这是每年的惯例。人们常说吃汤圆这节日是最重要的节日习俗。在这一天全家一起吃汤圆来祈求来年的全家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晚饭过后,各家大人们便进行各自的`娱乐活动及看十五元宵晚会。我们这些小孩却是提着各式各样的小灯笼比着谁的的灯好看。伴随着鞭炮的声响,人们的脸上也变幻着欢乐的色彩,露出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好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很宠爱戚夫人,想立其子如意为太子,因皇后吕雉阻碍未成功。从此,歹毒的吕后对戚夫人怀恨在心。

  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其母吕后手中。吕后为解心头之恨,用毒酒毒死赵王如意。接着砍掉戚夫人的手足,把她变成又聋又哑又瞎的废人,终年囚禁在永巷的厕所里。汉惠帝对母后的残忍和骄横极为不满,但又无力抗衡,最终忧郁成疾,不久便死了。此后吕后独揽朝政,为把刘氏天下变为吕氏天下,排挤老臣,残害忠良。吕后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密谋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吕禄的女婿是刘氏宗室的'刘章,他闻讯大惊,将此事通知哥哥刘襄,敦促他起兵讨伐众吕。往日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文臣武将纷纷而起,平凡之事势如破竹。诸吕之乱最终被平定。

  而后刘恒登基,就是汉文帝。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位民同乐日,这天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贺。每逢正月十五,汉文帝不仅大宴群臣,还微服出巡,赏景观灯与民同乐。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乐的汉族民间节日。

  元宵赏灯始于“火把节”,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汉族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4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在元宵佳节之际,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你瞧:什么猜灯谜啊、什么放烟花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怎么样活动都有。我家也不例外。

  夜晚到了,汤圆,汤圆就表示团团圆圆,所以我们一家坐在月光底下吃汤圆,一边望着美丽月亮,一边吃着热腾腾汤圆,一边聊着一年收获,真好啊!妹妹忽然提出要做游戏,我说那就猜灯谜吧!我首先出了一个简单:“风平浪静(打一个浙江地名)”妹妹眼睛一转,随口就说是海宁。妹妹答错了,我就非要在她衣服上添一只乌龟,我添好了,我们大家都笑得前仰后铺。正当我们只汤圆吃到一半时候,爸爸看了看钟,边说:“我们放烟花吧!”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好啊。”

  于是,爸爸点燃了烟花。我们大家屏住凝视,顿时鸦雀无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过了很久,只听见“嘣”一声一束束五颜六色烟花升上了天空,形状有像菊花,有像星星,有像光环,有像流星雨,有像皇冠,还有……最后,天空中又出现了千姿百态繁星,响声震耳欲聋,惊心动魄。

  这真是一个难忘元宵节啊!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5

  昨天是元宵节,是春节最后一天。晚上,我一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地拿着魔棒花灯,和妈妈一起到楼下玩。

  到了楼下广场,我向四周一看,已经有许多小朋友跟着大人出来玩了。他们也像我一样,个个挑着花灯。那些花灯形态各异,有汽车花灯,有纸兔花灯,有啦啦棒花灯……其中有个小女孩可有趣了:头上戴着一对“牛角”,她只要一按按钮,那对“牛角”就亮了起来,还不停地唱着歌,十分引人注目。

  我们走出大门,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什么东西,我们十分好奇,便凑了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买花炮。那些五颜六色花炮令人眼花缭乱。我买了一盒响炮和一捆手摇烟花,又到超市买了个打火机。我和妈妈来到花坛旁,点燃了一根手摇烟花。我拿着手摇烟花甩来甩去。它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黄色,一会儿变成紫色,一会儿变成绿色,美丽极了。我想,这烟花应该叫变色烟花才对。放了会儿手摇烟花,我又去放响炮,妈妈接着继续放手摇烟花。我把响炮在擦纸上擦了一下,然后把它扔了出去。只听“砰”一声,响炮炸开了,我和妈妈都吓了一跳。

  快乐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回家时间到了,我恋恋不舍地跟妈妈回家了。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6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的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的,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的,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的`,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7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国内的传统佳节,都很热闹,大家主如果观看放烟花。但今年与往年不同,由于今年是龙年,大家是龙的传人,所以大家看了一场很精彩的戏。

  正月十五那天,我去了世纪广场,那里人山人海,有几千人,大伙都围成一个圈看节目,我和我母亲赶到时,节目已经开始了。有玩龙灯的,有玩狮子的,有跳舞的等等。听说玩狮子的人是从广州请来的,要花几万元才能请来,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玩龙灯。

  玩龙灯开始了,这个时候上来了一条巨大的长龙,前面有一个人举着一个球,而龙就在后面追那个球。当那条长龙走到中央时,向对面的'观众敬礼,拜年。那条龙又接着在空中飞腾,忽然那条龙仿佛弹簧似的形状绕了起来,愈加快,愈加快,这个时候观众们的尖叫声和掌声大起来了,接着那条龙慢慢的盘成了一圈一圈的,像一个大饼,接着又散开了,最后向大伙敬个礼就登场了。

  看完节目,亲戚们都到我家去吃午饭,桌子上摆着一碟碟美味佳肴,大家坐到了桌子上。“大伙吃吧。”父亲说完,我对着一大桌被人垂涎三尺的佳肴,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因为盆子里的冬菇实在太滑,我夹了很长时间才夹到,可是不小心把冬菇汁贱到了父亲的脸上,把父亲搞成大花脸,大家全都哈哈的笑,母亲却捂住嘴偷笑。父亲一看,立刻装出可怜相,大家笑得更厉害了,父亲拿出纸把脸上的冬菇汁擦干净了。“咦,如何有一股焦焦的味道呢?”父亲说道。“天哪,我的汤圆。”于是,母亲像火箭似的冲进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母亲端了一盆黑黑的东西出来了。父亲一看,笑着说:“你好棒呀。”黑汤圆你也做得出来。“哈哈。”这笑声奏出我家和谐乐曲。

  今年的元宵节大家全家人在广场看了精彩的表演,还在一块吃了汤圆,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真好!这快乐幸福的元宵真被人难忘呀!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8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玉帝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

  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纪念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我刚读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书,我觉得很有趣。我突然听到外边放鞭炮的声音,我觉得很有意思,再说今天又是正月十五,放鞭炮也是应该的。我就给爸爸妈妈说,我想放鞭炮,他们同意了。爷爷奶奶和哥哥姐姐也去放鞭炮了。我们先拿了一个鞭炮,又拿了一个烟花。我们先放了鞭炮,爸爸拿了一根烟,吹起来一点,他赶紧跑回来,害怕炮把他打住,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我之前买的擦炮,伸到点燃的蜡烛上,只见白色的火光闪烁着并伴着“嘘嘘”的声音,这时,赶紧往地上扔,没过几秒就爆炸了。

  炮放得时候,我们欣赏着,我觉得很美,爸爸也欣赏着,感受也不错。我看妈妈比我更喜欢。爷爷奶奶也在那看着。爸爸说该放烟花了,让我哥哥来放。哥哥刚一点着,也跑了。还有个小烟花,爸爸让我点,我把烟花刚一放到地上,我就把烟不小心点到炮芯上了,我马上急着跑了,把烟都快扔到哥哥身上了。

  放完烟花,我们就去捉迷藏了。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9

  在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时候,有蒸刺猬的习俗,据说刺猬可以给家里驮来粮食和金银。每到元宵节前两天,每家每户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的小刺猬。

  今年过元宵节的时候,媽媽又在做刺猬,只见媽媽首先拿起一块面团,在案板上使劲地揉,揉成碗状,里面放上豆馅儿或煮好的红枣,在把面揉成一个半圆形光滑的面团,把一边捏尖,接着横切约二厘米深的一刀,拿一颗泡好的.黑豆粒横放在切口里,就是咬着豆粒的“刺猬”的嘴巴。接着,把“刺猬”横托在左手上,“刺猬”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贴着“刺猬”的背,轻轻剪约一厘米长的小刺儿,并向上稍微一提,刺儿就翘了起来。“刺猬”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儿,每行刺的数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顺序照空儿排列。最后在“刺猬”的脸上嵌入两粒红小豆或绿豆,当作“刺猬”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后面。一只肥肥胖胖、憨态可掬的刺猬便跃然手上。我看呆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媽媽,你真厉害,太像了,简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只。”媽媽说:“好啊!你做吧。”于是我就拿起来一块面学着媽媽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面团在我手里不听话,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猬的形状。我生气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说:“这么难做,我不想做了。”媽媽帮我拾起面团,说:“什么事都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做下去会成功的。”听了媽媽的话,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里也不听使唤,我做得满头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终于做成了一只小刺猬。尽管我做得很难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别开心。而媽媽还直夸我哪,“你做的小刺猬的刺特别细,像真的小刺猬。所以说,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你认真去做,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功。虽然你是第一次做,相信自己的实力。”

  通过这次做小刺猬,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0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和妈妈跟着人群,来到大街上赏花灯。

  来到街上,各式各样的彩灯遍布着街头巷尾。瞧,灯的种类可多了,让我目不暇接。有传统的兔子灯,有栩栩如生的小猴灯,有能飞上天的孔明灯,有八面玲珑的莲花灯,还有大红灯笼、兔耳朵灯、宝剑灯……五花八门,让我眼花。我拉着一只兔灯,在大街上左顾右盼。啊!灯的点点星火已经波及大街小巷,大街上似乎落下了无数颗星,成为了大地上的点点火光。看,那儿有个用纸扎的大兔灯,有一把椅子那么大,四周印着蓝色花、兔子、胡萝卜等精美的'图案,真令我和路人啧啧赞叹,深深折服于中国人民的智慧。

  正当那个小男孩拉着大兔灯从桥头经过时,那边就升腾起一片火光。是什么东西发出了火光呢?我好奇地拉着妈妈去看热闹。哦,原来是在放孔明灯呢!只见他们点燃了下方的油料,油料便烧了起来,燃出的油带着蓝色的光向下滴。油料已经烧得焦黑焦黑的了,孔明灯也慢慢鼓了起来,似一个大包,里面装着许多东西。这时,他们放开了孔明灯,孔明灯先是被风吹得向西北飘了几米后,就扶摇直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变小,变小,再变小,最后变成一个忽明忽暗的亮点,如同天上一颗闪烁的星星。

  就当孔明灯一个接一个升入高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孔明灯大军时,一声清脆的“砰——啪!”响了起来,天空掠过一阵烟。哈哈……他们正在放爆竹。我也买了一盒摔炮,一边走一边摔。“啪、啪、啪”的声音不绝于耳,给正月十五这个节日增添了一份喜庆。看,那儿的“飞天鼠”,一个接一个地射出,犹如朵朵金色的菊花在夜空绽放,可真漂亮!

  走在回家的路上,灯、焰火、星星已经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火,哪是灯,哪是星,天空中只剩下颗颗银色的夜明珠。

  啊,正月十五可真热闹!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1

  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老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之后,老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老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2

  今天是元宵佳节,但是元宵佳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正月十四过元宵佳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佳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佳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过元宵佳节。正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著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佳节改为正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佳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佳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佳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佳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佳节的习俗了。元宵佳节真热闹,真开心。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3

  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又到了,我又兴奋又激动,下午1点就随着妈妈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学校,我们来到三楼会议室一看,啊!

  真是漂亮极了!

  会议室的灯笼真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形状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这些漂亮的花灯把会议室打扮的光彩夺目,这给光秃秃的冬天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

  我觉得王子汉的灯笼做的很棒,又精致,又逼真,他是用电线做的飞马、河马、海马……,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有谭若雪做的‘五马迎新春5匹不同颜色的小马,真是活灵活现,好象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同学们做的灯笼都是很有创意,又漂亮,都很棒哦!

  灯谜会开始了,我们都各自忙碌着找自己会猜的谜语,首先我猜的第一个谜语是4+4+4+4=?我在想四个四相加太简单了吧,不就等于16吗,又一想:这是谁出的灯谜呀,这么简单,我刚想说16,再一看原来是打一水果名呀,16斜音是石榴,啊!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最爱吃的、香甜可口的.石榴啊!

  我连忙给离我最近的阿姨说是石榴,阿姨说对了。我又跑到另一个地方,突然,我看到一个谜题是:圆圆脑袋一撮毛,无心之徒披紫袍。(打一蔬菜),我想了想:身上是紫色的蔬菜只有茄子和洋葱,还有一撮毛,洋葱头上是有一撮毛,于是我就大胆和阿姨说是洋葱,阿姨竟然说对了,我真是太高兴了。就这样,我接二连三的猜对了6个谜语,到了第7个,我摸着脑袋,一个劲的冥思苦想,最后终于让我给想出来了,我兴奋的拿着纸条去摸我心仪的奖品了。

  同学们都不示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己的胜利品。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猜谜游戏结束了,老师宣布:这些灯笼都不摘掉,要等到4月份,泰国小朋友来参观的时候,让外国小朋友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今年的猜灯谜活动真是有趣无比,真是令我难忘啊!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4

  "我的家乡在江南,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满月之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我从小听爸妈讲,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很多关于元宵的历史传说。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也写道“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吃元宵,意喻着每个家庭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在江南,最好吃的“元宵”当属宁波产的了,据说是从宋代开始流行开来的。“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江南做生意的人还叫“元宝”呢。元宵也就是汤圆,有甜的和咸的,素的和荤的,风味各异。可汤煮,可油炸,可蒸食。

  元宵,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一年之中也只有元宵节,妈妈才会亲自做一次,平时吃的`都是在超市里买的宁波汤圆。我家的汤圆有芝麻馅的,有豆沙馅的,妈妈做的豆沙馅里还加了玫瑰和枣泥,芝麻馅加了桂花,少了甜腻,多了花味的清香,还有红枣的清甜,营养丰富又可口。

  今年的元宵节,我们一家人做汤圆,我也动手学习包和煮,吃元宵自然就增添了很多乐趣。元宵节前一天,妈妈就准备好了馅,爸爸准备好了皮,我们包好放冰箱里冻着。元宵节的清晨,我负责煮好,给爸妈端上两碗。别说煮汤圆也有讲究,妈妈说要开水下锅,不然会黏糊一起。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把一个个冻的硬硬的小白胖子放进沸水里,看见锅里的小白胖子一个挤着一个,从下沉到浮起来,从硬变成软。白里透红的一看便知是豆沙馅的,是妈妈爱吃的;白里透黑的,是我最爱吃的黑芝麻馅的。一个个汤圆翻滚着,我吞了吞口水,早晨的胃口就这样被这香甜味打开了……

  我喜欢元宵的香甜可口,喜欢元宵的白如羊脂,但我更喜欢吃元宵的那份欢乐与祝福。祝福祖国大江南北,家家户户,健康平安,幸福团圆。"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5

  元宵节,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爸爸不禁回忆起他的童年,便讲起了他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

  “元宵节,玩灯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记得我十二岁时,我妈给我扎了一个纸龙灯。”

  “当然,龙灯是纸和小竹条做的,比不起现在的电子花灯。”

  “啊,那个灯好玩呢!头一摇一摆的,亮堂堂的。我可喜欢这个灯了。人家来了,我第一件事就是拿着龙灯,向人家炫耀。别人羡慕死了。”

  “好不容易,元宵节到了。我们一起走上村头。乖乖,人太多了!大人们在猜灯谜,小孩子玩灯,可热闹了!”

  “小孩子,最怕‘打灯队’了。‘打灯队’里都是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拿着长棍子或小石头。他们头领喊吃什么,其他人就一起上,去打那类的灯。”

  “‘玩灯的霞子,砸灯的麻子!’不好,“打灯队”来了!”

  “吃鱼肉!”这下子好了,我旁边的一个孩子正好拿着一盏鱼灯。打灯队的开心的不得了,前面几个马上冲了过去。顿时,几根竹竿插进了他的灯笼,蜡烛熄灭了;接着,几颗石子砸了过来,灯上蒙的纸被打得千疮百孔。头领过来了,使劲一踩,孩子的灯就烂了。‘哈哈哈!’旁边的打灯队哈哈大笑。有的笑得捂住肚子,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泪。‘站住!’大人来了,一把拎起一个小孩,狠狠地打他屁股。其余打灯队员立马溜之大吉了。”

  在一旁的'奶奶忍不住背起了《瞎子观灯》:“小把戏要玩灯,满街都是玩灯人……堂里挂的是张仙的送子灯。”

  “还有个好玩的呢!”旁边的爷爷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懒婆娘巴的是正月半,好玩吗?”

  “为什么呢?”我连忙问。

  “因为那天啊,女人们不用烧饭,不用做事。我记得,你奶奶年轻时正月十五还曾跪过茅坑呢!”

  “什么原因呢?”我问。

  奶奶想了想说:“跪茅坑神能生子!”

  我不禁大笑起来。

  通过这次采访,我不由地发出感慨:在那个年代,元宵节是多么有趣呀!但是,现在的正月十五节味却越发淡了。我多么向往以前的元宵节气氛啊!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汕头市的一个小乡村,那里虽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尤其是家乡的元宵节走会活动,更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村里的老人说,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会下凡,为凡人送福气、送运气,所以我们这儿的走会活动也称“营老爷”。因为每隔四年才举办一次,所以全村人都会准时参加,非常看重。还有五里八乡来看热闹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那场面蔚为壮观。

  为了这个活动,在腊月的初旬,村民们便开始张罗着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悬挂街旁渲染气氛。

  眨眼间,到了正月十五。天刚泛起一丝亮光,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贩们也凑热闹摆摊营业——有卖小吃的,有卖玩具的,有卖日杂品的,小孩儿则在人缝里穿梭嬉戏……

  八点整,走会活动便正式开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块,鼓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再往后是表演队,队员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煞是好看。随着一声哨子响,鞭炮、锣鼓齐鸣,响彻云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锣鼓所到之处,都会有群众前来观看英歌舞,没有加入游神队伍的,大都尾随而行,自动组成一个方阵,欢笑着一路走去,不图看精彩的节目,只图热闹欢腾。

  游神完毕后,大家各回各家。孩子们匆匆饭毕,便飞奔到广场上疯玩。大人们也不闲着,把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又张罗着在前庭后院挂上一个又一个小灯笼。

  夜幕降临,人们纷纷到街上赏花灯。那一盏盏精致的花灯,在夜景的衬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烟花,看哪,朵朵绚丽的花儿在空中绽放,交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

  我爱家乡的元宵节,那独特的“营老爷”活动,承载着村民们的美好愿望,愿这太平盛世,年年岁岁,长长久久!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7

  记得年年元宵节,不论身处何方,都要去赏花灯。

  我们驱车赶往花灯会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夜幕笼罩下的建筑多了一抹神秘感。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全挂着闪烁着橙黄色灯光的花灯。这些灯有各种形状,最多的还是上宽下窄的方形灯,想来是因为比起其他形状各异的花灯,它的制作更加简单吧。小铺门前挂着各形各色的花灯,灯谜字体是娟秀的楷书,排列整齐。

  妹妹身穿红色衣裳,手里握着红彤彤宛若金乌的糖葫芦,拉着我去猜灯谜。“风平浪静……是宁波吧?”我边猜边问。“姐姐,那这个呢!”妹妹兴致正高,仰着头指着一条灯谜问。“这个我也不会,不如,我带你去看表演吧?”“不要,你用手机查一查。”妹妹的倔脾气上来了,抱住我的胳膊绝不撒手。无奈之下,我只得用手机搜查。“好了,谜底是‘当’,可以走了吗?“嗯!”

  悠扬的乐曲声从不远处的水潭旁边传来,挤进人群,向前看,是几名舞者在表演。明月当空,潭边树上是一盏盏花灯,像漫天星辰遗落人间。舞姿曼妙,让我忆起陈滢评价羽生结弦的`一句话: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舞至高潮,柔中带刚,恰如“燕婉回风态若飞,丽华翘袖玉为姿。”

  这边乐曲刚停,那边舞狮的锣鼓就敲得震天响。激昂的锣鼓声盖过喧闹,两头狮子争得水深火热,红、黄两道身影交错穿插,一时分不出高下。上蹿下跳的两头狮子累了,小贩的声音渐渐高过了锣鼓声,又与其一同渐渐矮下。

  回家时,早过了吃饭的时间,家里才开始煮元宵。不一会儿,一个个白白胖胖、热气腾腾的元宵跃进了碗中。“吃了这碗元宵,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吃过元宵,听外婆讲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在西汉那会儿就受到重视了,不过啊,真正推广到民间就在汉魏之后了……”外婆的声音绵长,催着我缓缓入梦。

  元宵节的时光偷偷溜去,美好的时光也短暂而温馨……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8

  “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学校特意组织了乐趣无穷的做元宵活动。

  我们来到食堂,围成一圈,在家长义工的指导下,准备做团圆。盘子里已经有了家长们提前用糯米粉搓好的面团,圆滚滚的,活像一个个胖娃娃。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黏黏的面团,一边放在手心里搓,一边观察着姚晔黄奶奶的动作。只见她把团子放在左手手心位置,而右手则娴熟地在团子上按出一个洞来,一边捏一边旋转,将小洞逐渐变大,最后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而且据说皮越薄越好吃呢!

  我也学着姚同学奶奶的样子,一手托着软乎乎的小面团,另一只手以大拇指为中心,从团子的正下方轻轻地往下按,再慢慢从中间向四周碾开,好不容易捏成了一个像样的“小碗”。接着,就是装馅儿了,姚晔黄奶奶帮我放入了适量的豆沙馅儿,这也是个技术活呢!过少了,会导致小面团“营养不良”,但过多了,又会发生一系列露馅事件。最后,就是将“碗口”封上了。我将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空心圆,再将团子放在里面,一边旋转一边慢慢合拢,最后就是把多余的一个“小尾巴”拔下来。

  不过,如果想更加美观,就要进行加工——搓圆。我开启了“搓搓大法”,把扁平的团子放在手掌中,两只手默契配合着搓着。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它变得跟乒乓球差不多圆了呢!看着我用心的杰作,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吃过午饭,我兴致勃勃地去排队盛元宵,品味一下同学们的手艺。我看着碗里热气腾腾,还隐隐透着豆沙馅暗红色的元宵,忍不住咬上一口,啊!软软的糯米粉皮加上甜滋滋的豆沙真可谓是人间美味啊!一想到这是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的,就觉得更美味了。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做元宵的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收获时的快乐,真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元宵佳节啊!"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19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风轻轻地不停飞过。虽然是快到春天了,但还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还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点起来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较随意,但绝不能少。可以放各种蔬菜,各种菇类,各种肉……切成丁,让菜羹变得更加很浓稠香美,尝起来咸咸的,热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这样的早餐,是多么的'幸福啊!

  外婆在楼下慢慢搅着菜羹,发出的香气把我和妹妹从睡梦中唤醒。我猛地跳起来,胡乱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冲下楼后就听到菜羹在锅中“啵啵啵”的沸腾。香气不断从锅里涌出,直扑我的脸庞,我兴冲冲地问外婆:“菜羹好了没?”外婆慢悠悠地说:“还没好。”等一会儿才好。

  随后妹妹也跑了下来,揉了揉睡朦胧的眼睛,奔到锅前说:“菜羹真香!”外婆又说:“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开锅盖,热气向上一冲,妹妹眯住眼睛,看到锅中的豆子都被煮烂了,肉也煮得十分松软,青菜已不知了去处。水很少,很浓稠,香气迷人。

  妹妹看好后说“那让它多熬一会儿吧”便拉着我的手出去玩了。过了几分钟又跑回外婆旁边问:“好了吗?”“没有。”于是又出去玩了。过了两三分钟又回来问。外婆依旧说没好。妹妹来来回回好几次,外婆总是说没好。等到爸爸妈妈睡眼朦胧地走下来,外婆才喊开饭了。菜羹熬得更加浓稠,是比饭店里的还要好。桌上总有剩下的几颗汤圆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唇上的剩菜,满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瘫坐在椅子上。

  这菜羹据说是以前戚继光抵御倭寇时,没有了军粮,百姓们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炖成一锅给戚继光和战士们吃。于是这菜羹就流传了下来。

  再出门,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换上了金黄色的锦衣。这几碗菜羹提前温暖了春天。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0

  今天是元宵节,但是元宵节的祝福在昨天就络绎不绝得到来了——那是因为在我的家乡(临海),我们的传统是一月十四过元宵节。

  这说起来还有个传说——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在我们家乡(台州)抗倭时,曾打算过完元宵节攻打倭寇,战机密被泄露后倭寇决定元宵节当晚趁百姓过节、戒备放松时大举进攻台州府城——临海。戚继光又截获了倭寇的信息,决定将计就计,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一月十四)过元宵节。一月十五,过罢节的百姓躲了起来、众将士在临海县城设下埋伏,倭寇进犯时整个城市红灯笼高挂一派过节气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军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败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窜,恰被潜伏在白水洋上峰岭的戚家军再次予以重击。这就是著名的上峰岭战役。后来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就将元宵节改为一月十四过了。

  这个传说是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去上峰春游参观戚继光纪念祠堂时,当地的百姓讲给我听的。传说归传说,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习俗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一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说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节,一般的.地方习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乡,我们元宵节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们独特的习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两种,咸羹我们方言又名“菜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豆面,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一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没有吃了,这么一说,口水就出来。哎呀呀……

  当然,元宵节观灯、舞狮子、踩高跷也是习俗,还是很热闹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爸爸自制的高跷,每年元宵节都会拿出来玩的,可惜呀,后来被我们弄坏了!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1

  按照温州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总要举行一次灯会。

  在正月初七、初八,温州各地便进入灯会准备。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话说这灯会,是温州正月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灯会真热闹。各个铺子都要挂出几十甚至几百盏灯来:珠灯、挑灯、渔灯、百鸟灯、布龙、首饰龙、拼字龙……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来。万千灯火加上夜色的繁华,交织成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景象。

  灯会中最有意思的就属鳌江大龙,这可是灯会里的'重头戏。许多外地人跑到鳌江来,就是为了来看抬大龙。据说这大龙是鳌江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或是庆祝丰年而盛行的,它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还在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大龙约有三四间房那么大,要一百多号人来抬。抬龙者身穿红服,头戴金帽,十分显眼。龙口中的舌苔上躺着一颗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龙身有着金灿灿的鳞片,与抬龙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压压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到处是闪光灯发出的亮光,到处是议论声。

  在灯会中,总会有小贩摆摊儿卖汤圆。汤圆可是元宵节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着“团团圆圆”。把汤圆下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待着,单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样儿,闻闻那种清甜的香味,就够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况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两粒汤圆送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觉来,咬开汤圆的皮,里面便流出汤圆的馅儿。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还可能是红枣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它是什么馅儿,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节就这样在汤圆的香味、在灯火、在大龙的欢送中走向尾声,但我们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2

  元宵和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虽然它们味道相仿,可是做法和来历却各不相同。它本有多种名称,如粉果、面茧、汤饼等。在明永乐年间才定名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因为“元宵”和“袁消”同音,就下令让人们不许叫“元宵”,只能说“汤圆”了。

  不仅名字相异,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有很大区别: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则是包成的。黑芝麻加糖,油和一些坚果,摊成饼后切成小块,沾上水后放到糯米粉里摇晃,反复五六次就可以制成面皮劲道,爽口有黏性,汤汁浓郁清香,馅料紧实,让人难以忘怀的元宵。

  和元宵相比,汤圆的做法更接近饺子,糯米粉和水以后切成小块,把它们压成饼,再将芝麻馅均匀地包裹进去,揉成球状就可以了。尽管馅料和元宵相同,但是松软的外皮却使它融化得厉害,吃起来十分软糯,汤汁相对稀薄,不粘牙,但是更容易被弄破。

  汤圆和元宵本是一种东西,相传古时候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地劳作,吃的饭也十分粗糙。玉帝担心再这样下去,人们都会生病。太白金星建议先让人类都生一场小病提醒他们。衲陀祖师听了,往人们的锅中放了疯人药,让人们都疯了:女人做饭待客,男人杀猪送酒,孩子们到处玩乐,人们都不下地干活了。玉帝见药效过了头,便命菩萨给人们治病。她用芝麻当药引,白糖花生为辅,用糯米包裹后下在人们的汤里,大家吃了以后继续干活,男耕女织,也学会了要劳逸结合的道理。从此以后,人们每年春节后都吃汤圆。

  做饭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做成实心的面球,和吃剩的元宵放到油锅里炸,等到外皮金黄即可出锅。这样做的炸元宵外酥里软,形状较扁,油而不腻,很好吃,但不能用汤圆做,容易爆开。

  元宵的吃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它蕴含的团圆愿望却是相同的。裹在糯米里的芝麻,饱含着亲人们对你的关怀和祝愿,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跟期待。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3

  时光飞转,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来赶赴这团圆的盛会。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这个历久弥香的传统佳节不但没褪色,而且愈发的蓬荜生辉。

  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大家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碗里漂浮着白白皙嫩的元宵,腾腾热气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父亲指着它们说:“吃元宵的知识也有不少,四个四喜临门,八个代表八面玲珑,十个代表十全十美。它们可是寄托着大家无数的心愿呢!”携带这部分美好的祝福,品着嘴里入口即化的甜蜜,大家家的猜灯谜比赛也拉开了帷幕。

  母亲不紧不慢地读出了谜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词。”我脑筋一转,竟与父亲同时报出了正确答案:“高花费!”母亲赞许地址点头:“很好嘛,脑袋非常灵活,每个人奖一个元宵!”我暗自得意:这个我在网上看过,现学现用。下面,我也尝试了一回考官的'滋味:“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这下可把父母给难倒了,我摇头晃脑地公布了谜底:“哈哈,不知晓了吧!是‘感谢’。”听了这个答案,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了一会儿,随即,银铃般的笑声便久久萦绕在我家上空。这个时候,绚烂的烟花绽开了笑靥,映得人间溢彩流光。仿佛在点缀元宵佳节,又仿佛是在庆贺虎虎生威的崭新的一年。

  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是国内很有名的传统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进步而扩展的。起初只不过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流传到今天。这个传统节日是大家情感的一种载体。它让平常不可以常常见面的亲朋好友们能有一个机会聚在一块,共享天伦。传统食物元宵那圆圆胖胖的形象就是含义着一家人能幸福美满,那馅儿也被人甜到了心里,不由地对将来一年充满了期望与信心。

  元宵,你是国内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你让无数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联结大家情感的一座桥梁,你让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的温馨;元宵,你是闪耀在雄鸡心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让炎黄子孙为古老而富有魔力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啊,我爱大家的节日——元宵!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4

  每每春节落幕,就是元宵登场之时。题记

  元宵的风头不比春节逊色,它是春节的另一个化身,彼时家家户户忙碌着,消散已久的年味儿再次弥漫开来。

  天蒙蒙亮,总会有堆积如山的活儿催促着,似夏日的鸣蝉,声声聒噪,使你不得不离开温暖的被窝,接受寒风的洗礼。炸面鱼、地瓜鱼、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渍便喷溅出来,看着它们快活的在油中吐着泡泡,就犹如清澈溪涧的锦鲤舞跃、盘旋。此时,灶台前却是一片‘枪林弹雨’,滋滋作响,这只不过是些小插曲罢了。

  待到午后,一家子就聚在一个小圆桌前,摆弄着糯米和馅儿。黄昏打在面盆旁,一个个白胖的团子就制作成功了,他们如天边飘散的云彩,忽聚忽散的面粉扑撒在它们身上,为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把它们一个一个放入锅中,沸腾的水拥抱着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来,更带来了些许清淡却浓郁的香味。等它变得微微塌下来,就是象征出锅的迹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来,热气腾腾的。看着碗中荤素相间的汤,各色的'汤圆,花里胡哨的紫薯汤圆、五仁汤团、花生汤圆。但我还是更为喜欢最经典的黑芝麻馅,那种甜是自身所带的,是没有一丝的杂质的,伴随甜味的还有香,一种让你仿佛置身于秋收麦田的错觉。

  饭后的凉爽惬意使人不禁赞叹,望望四周店铺亮着的灯,散发着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际黄昏出现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独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马灯,给青年猜的测想的谜语灯,为老人赏的淡雅的山水灯,一波接着一波,好似带着夏季的热浪,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仰望眸际那皎洁残月,微光洒下来,似千万萤火扑闪在淡夜中。让我记起,从前在夜色中寄托心愿的孔明灯,漫游在无际苍穹,抬望着那繁灯千盏,虽是封建迷信之说,但却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气。

  元宵虽不如春节热闹,不如七夕浪漫,不如中秋更有诗意,但是这一盏盏花灯,一颗颗汤圆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团圆佳节的气氛,更是祖宗先辈留下的传统。‘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元宵,似永不退色的花灯,在夜空中彻夜未息。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2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人地辽阔,幅员众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在全国大都一样:比如春节要吃团圆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元宵节之所以吃元宵,是因为元宵寓意着来年幸福团圆,财源滚滚。

  记得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超市里买汤圆来吃。可超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冰柜里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扫而空了。正当我和爸爸垂头丧气之时,妈妈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今年我们自己买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来一个包元宵比赛!我们听后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也邀请过来参加比赛。

  首先,我们应该先准备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馅芝麻或花生馅。正当我要准备去买时,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可这元宵馅肉!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从来没吃过肉馅的元宵,这样能好吃吗?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厨房。

  一会儿,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做起了元宵。看!妈妈和奶奶动作好娴熟,爷爷和爸爸在一旁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着,包得还不错。于是我也赶紧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包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里压成圆形,然后放在旁边备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进皮里,揉成圆形我是这么想的`,可手却不听使唤,包来三不像,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啥都还没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花猫”。大家见到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爷爷笑得直跺脚。我见状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脸上,结果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大花猫”,于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折腾了半天,终于做好了。于是妈妈把做好的元宵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元宵在锅中“打着转”,想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儿水。一会儿,元宵煮好了,妈妈捞起元宵,我赶紧端给奶奶和爷爷,爷爷奶奶都夸我越来越懂事,还奖励了红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馅儿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没有胜负,元宵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来帷幕,那幸福地笑声飘得好远好远。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元宵节风俗作文01-29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02-16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04-20

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05-24

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05-30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常用01-14

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03-28

元宵节家乡风俗作文10-24

元宵节风俗作文(精选28篇)01-31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精选20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