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时间:2024-10-11 12:01:12 炜玲 游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阿炳故居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1

  阿炳,江苏无锡人,生于1893,卒于1950,民间音乐家。本名华彦钧。自幼随当道士的父华清和习音乐。15~16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35岁时双目失明,人称为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贫穷潦倒的阿炳开始了流浪艺人生涯,至卒。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民间艺人,却谱写了一首流芳百世的乐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尚德礼乐之乡,又是民族民间音乐之乡。秀丽的太湖山水自古以来就是孕育音乐大师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的阿炳就是这块土地上聪慧悟性的结晶,是众多大师中最杰出的一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无锡百姓收听有线广播,阿炳的《二泉映月》每天作为终了曲播放,每天晚上他的琴声穿过大街小巷,进入千家万户,无锡人几乎都是听着这首曲子进入梦乡的。

  我一直以故乡出了这样一位民间音乐家而自豪。一直痴迷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无论是拉二胡还是小提琴最喜欢拉的曲子也是《二泉映月》。因为这首曲子最能叩击我的心扉。如果说屈原的《天问》是诗歌界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音乐届的《天问》。

  阿炳故居早在2007年就修复了,和我工作的单位相距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心里一直惦记去看看,但也许是离的太近了的缘故一直没有去拜谒过,只是去锡惠公园他的墓地参祭奠过。2012年11月21日中午一个冬日暖阳的时刻,我决定独自一人去他的故居看看,了却我心底的愿望,毕竟我用他创作过的名曲《二泉映月》的名字在榕树下成立过一个文学社团。另外年轻时我喜欢拉小提琴,最喜欢拉的也是他的《二泉映月》算是他的忠实粉丝吧。

  走进崇安寺老图书馆的广场上就看见他的雕塑,一个投入的拉着二胡的阿炳映入我的眼帘。一个愤世嫉俗的阿炳惟妙惟肖。

  走过阿炳的雕塑,就看见他故居的大门,也是阿炳的纪念馆。我想一个乞丐般的瞎子阿炳除了几首流传于世的音乐作品,还能有什么遗留物给我们展示呢?刚想走进,却有售票员提示我说要十元门票。于是买票进入,居然只有我一个人!也好,让我静静地看,静静地拍。阿炳生于此,逝于此。走进这个大门就听见低回婉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在园子里飘荡,一如阿炳在如泣如诉。

  此地原来是一个道教的祖庭洞虚宫,雷尊殿就是阿炳父子当年栖身的地方,但是这里的牌坊已经不是原来的遗物,为了增加些故居的内容是从别地移来的。

  我能够理解崇安区政府修复阿炳故居的愿望,他们觉得阿炳故居里应该有些文物的。但窃以为: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民间艺人,能够有一间茅草房安身立命已经不错了,除了他的音乐能有什么贵重的物件留下呢?

  阿炳和他父亲华清主持的道教道场雷尊殿。当然是2007年重新建造的。

  门口的对联: 上天无私霹雳一声惊世梦 下民有欲电光万道照人心

  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聆听阿炳创作演奏的以《二泉映月》为代表的六首乐曲。要认识这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必须走进他充满传奇坎坷跌宕的艺术人生。阿炳出生于道教世界,家世凄苦。一生处于社会 动荡和变革的时期,经历军阀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等多个时期,生命终极时才赢得解放。人民在水火中煎熬,个人命运的艰难坎坷,给予他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也为他的音乐创作赋予丰富的内涵。传世的《二泉映月》等六首乐曲,给人以悲壮深沉的美,是音乐的天问,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阿炳是音乐的奇才,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从小受到道教音乐、民间音乐的濡染,一生勤奋好学,刻苦磨练技艺,多方拜师,广文博采,学而化用,因而他演奏的`乐器具有独特的创造和个性的魅力。音乐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的灵魂,是他生命的呼吸和人格的尊严。听他的乐曲总是觉得有浩然之气浸润全身,触发你的隐微,令你潸然泪下!他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他特别善于运用时事新闻,编词说唱,揭露时弊,嬉笑怒骂,痛快淋漓。他的“说新闻”成为无锡人民喜爱的“一绝”。

  阿炳的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而且也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启示。不朽的阿炳,不朽的《二泉映月》!(我把前言拍下,回家将文字一一打印出来。)

  阿炳的一生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坎坷人生路,一把辛酸泪。

  走进雷尊殿,这里已经布置成为一个展厅,一些图片和寥寥无几的纪念物。“处于逆境中的阿炳从来不肯舍弃音乐,也不向命运屈服,《二泉映月》回肠荡气充溢天地的气韵。他向命运的挑战,《二泉映月》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电脑合成的几位无锡籍的音乐大师合影。最左边的是阿炳。

  阿炳的六首乐曲,我最喜欢的还是《二泉映月》。我理解的《二泉映月》不仅仅是哀怨委婉、愤世嫉俗的情愫,更有屈原的《问天》般的风骨。也是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真是倒不尽的人世苍桑、酸甜苦辣,都凝结在这潺潺流淌如二泉水一般的音乐中了。开始的一段由突兀起头,再平缓、舒畅低回,像是向人们倾诉着内心的不平和对旧世界的愤恨,浅唱低吟过后,是一阵急回宛转的高音,像是泉水湾过了九道湾似的面对一马平川的太湖水一泻千里,淋漓畅快的表达着阿炳的问天气势,问一切天下不平之事谁人能与评说?旋律反复、跌宕起伏,尾声部分急促高昂,像是透过黎明看到一丝曙光照亮着阿炳的心,使他的冰冷的心升腾起红色的火焰。这就是我聆听到的《二泉映月》啊!

  阿炳留下最为有名的六首民乐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走到这里,广播里的一曲终了,我觉得灵魂得到了一次透彻的荡涤。感觉阿炳的音乐是在灵魂中的沉淀中撞击着我的心灵,用凄凉,悲恸的音符让人感知浮华之外的真实。它像是一个精灵,衔着歌声的翅膀,盘旋在我的内心深处。与其说是我读懂了阿炳,不如说是阿炳读懂了我们。每次倾听,我便拥有一颗感激的心,虔诚地思索和感动着,拥有了美好的静谧的心灵,仿佛听禅一般透彻的洞悉了这世界。

  有人问,阿炳出身道教世家,文化不高有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沦为街头卖艺的艺人,他怎么会成为一代民乐大师,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他的六首二胡琵琶曲又怎么会传之于世?要解开这些迷,我们不妨走进远去的时空和阿炳进行一次对话,触摸一下和他冷暖相知的琴弦。那把琵琶据说是他用过的原来物件,那把胡琴却不是。

  走到他斑驳陈旧的老屋,感觉沧桑依旧。

  阿炳的穷家里该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啊?

  只有一顶旧蚊帐,一片单薄的竹床。墙上挂着阿炳和他妻子董催娣的照片。那个桌子上的青瓷瓶是原物吗?

  家里的东西少的可怜,只有最基本的用具。

  这张照片据说也是邻居发现的良民证上他唯一的一张存世照片。梳着道士头,面容清廋。

  一些碗盆和油灯。也不知道是否真是他的遗物。

  据说这个皮箱是阿炳的原物。

  二胡、琵琶、旧被子旧草席破衣烂衫,从这些东西可以看出阿炳的穷困潦倒。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2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3

  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来到崇安寺,一幅巨大的《二泉映月》乐谱映入我的眼帘,乐谱的后面矗立的是阿炳雕像,他神情专注地拉着二胡。

  往东南方向走,我来到了一座古老建筑跟前,它就是著名二胡家阿炳的故居。阿炳住的`地方不大,由三间矮平房构成。故居坐落在高楼大厦之间,显得特别的渺小而破旧。

  进入故居往北走,我来到雷尊殿,了解阿炳传奇的一生。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在无锡东亭,少年时他勤学苦练,精通乐器,34岁时因眼疾双目先后失明。可他身残志坚,没有放弃音乐,以街头卖艺为生,创作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二泉映月》等乐曲。随后,我向南走来到阿炳的起居室,低矮的平房灰白斑驳,大概只有十几个平方。在这里,一切都好像没有了生命,一张床、一个矮衣柜、一套八仙桌、一盏煤油灯、一个缺了一角的菜篮子……所有的东西都那么破旧,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阿炳艰辛的一生。接着来到起居室的西边,大概是阿炳学习和练琴的地方,雕塑家徐诚一捐赠了一座阿炳艺术雕像,我们仿佛看到了无锡旧城区的巷子里,在风雨中拉奏二胡的阿炳。走出阿炳故居,耳边似乎还回荡着他委婉连绵的二胡声,久久不能散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胡艺巅峰无人越,乐坛美名天下传。”瞎子阿炳用最普通的双手拉出了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即便是那颗最黯淡无光的星星,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成为最闪耀的那一颗!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4

  外面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虽然天公不作美,却依旧阻挡不了我们去访阿炳故居的脚步。阿炳故居南靠人民中路,西接崇安寺商业街,位于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市中心。来到崇安寺的二泉映月广场,只见一个巨大的《二泉映月》乐谱映入眼帘,而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就在旁边。

  我们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不过几尺见方,十分清冷的.色调,灰白斑驳,是那种旧时的江南民居院落。院落地面铺着青砖,也许是青砖阴暗潮湿了,所以覆上了点点青苔。穿过“通灵桥”牌楼,岁月在这座石头的牌楼上留下了斑斑驳驳的痕迹。院中最大的建筑就是雷尊殿了,这应该是旧时道观的主殿了。现在里面被分为几个展厅,分别为我们介绍了阿炳生平故事以及他的音乐成就等。阿炳的生活起居室在雷尊殿前面的一排低矮的平房里,里面十分简陋,一张破床,黑黑的蚊帐,缺了一角的破碗……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破旧的,阿炳曾经的生活是那么清苦而艰辛。回到院中,坐在亭子里休息片刻,眼中看到的是墙上关于阿炳生前故事的石刻壁画,耳中听到的是《二泉映月》。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创作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名曲《二泉映月》。走出阿炳故居,耳边似乎还回绕着《二泉映月》那委婉连绵的乐声,令人难忘。

  虽然阿炳双目失明,家境贫寒,但他用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努力追求理想终能实现。我们要向他学习,树立前进的目标,努力前行。

【参观阿炳故居作文】相关文章:

参观鲁迅故居作文11-05

参观刘天华故居作文10-31

参观鲁迅故居作文(通用50篇)09-07

参观鲁迅故居300字作文(通用28篇)08-01

参观陈毅元帅故居四年级作文07-24

鲁迅故居作文02-09

游鲁迅故居作文11-03

(优选)鲁迅故居作文07-21

【经典】游鲁迅故居作文09-15

(精选)游鲁迅故居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