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作文

时间:2024-02-16 09:20:03 选择 我要投稿

(热门)选择的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选择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选择的作文3篇

选择的作文 篇1

  9月30日晚,前几天的选择仍然令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时间要追溯到星期三下午,当体育委员问我可不可以参加运动会的1500米比赛时,我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事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当初做了一个多么可怕的决定。1500米比赛,是运动会所有比赛项目中最辛苦的一项,这也是为什么从前跑过1500米赛的同学这次都不愿再参赛的原因。

  于是,我开始陷入无尽的懊悔,为自己这个轻率的选择而后悔。我的体育能力在班上还能排前面,但在年级里是绝无可能拔尖的。这次参赛,很可能吃力不讨好。我想当时自己怎么就这么傻呢?我怎么就做出了这样愚蠢的决定呢?这样的念头一直充斥着我的脑海。

  经历了那个无眠的夜晚后,我决定向父亲诉苦。因为当我迷惘时,总是父亲为我指出前进的方向。听完我絮絮叨叨的诉苦后,父亲一脸严肃地看着我说:“无论你是否拿奖,无论你是否累得半死或倒在半路上,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认真对待自己这个选择,有没有信念去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

  这时,我忽然想起那天体育委员鼓励我的.话:“别在乎结果,你决定为班级出战已经很好了。”他的这句话,一度被埋没在巨大的压力之中。

  “所以,既然这是你的选择,你就必须去完成,无论结果如何。如果一定要做的事,为什么要紧张呢?这不是你的选择吗?”父亲接着说。

  我的选择?没错,参赛的确是我的选择。

  “我的选择”这四个字,我第一次从中感觉到它的力量而非沮丧。是啊,从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要准备接受这样的结果。

  我不禁想到《哈利·波特》结尾的一句话:“该来的还是会来,既然会来,你必须学会接受。”

  面对当初的那个选择,如今我能欣然接受,不再犹豫,因为我不再惧怕那些痛苦和失败,反而为自己敢于向痛苦与失败挑战而自豪。

选择的作文 篇2

  从30号说我开始封闭自己到现在已经几天啦,这几天我回忆啦以前很多的事情,让我联想啦很多,想想过去,我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怕走出去,不愿意与人接触,怕和人交往,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以至于我对初中以前没有什么特别的回忆,无非就是看着同学们一天天快快乐乐的样子,我羡慕他们,嫉妒他们,我为什么做不到,或者是想想自己的经历。在去想都不知道……

  到啦高中我开始住校,一切就开始这样改变着,我依然愿意自己待着,可是环境不允许,寝室12人,我开始观察她们看看我怎样能融入进去,因为我要改变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的这样下去,虽然我做啦心理准备但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我不知道怎样去做,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还是喜欢独来独往,每天除啦上课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上啦集体生活,感觉在这个大家庭中我能学到很多,我也不在干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去啦,总是喜欢找同学陪着,不在在晚上她们谈论事情时默默地待着,永远是听众,我也开始与她们交流。那时我就想我可能已经开始融入集体啦吧。

  刚开始我学习不会去想太多,我只想把成绩提上去,后来我讨厌学习,我就多啦思考,想过很多很多,因此我处处小心,我总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所以我和同学之间不管有多大摩擦我都会一笑啦之,从不会去计较什么,有的人认为我这样是被人欺负还不敢……其实不是,我是想既然我们认识又在一个学校这就是缘分,不能毕业后成为仇人,那样的话太可悲啦。也许是我这样的想法错啦,也许我把事情看的太简单啦,也许……

  带着尝试我高中毕业,高中三年我学到啦很多,也失去很多,因此报考时我选择啦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专业,很多人都不愿意学的专业,因为我想改变自己,我也知道自己的`性格,虽然尝试的去改变,但是太难啦。所以我选择啦我现在的学科。

  大学生活过啦一学期啦,离我进入社会越来越近啦,都说大学就是小社会,我开始去面对这一切,可是我的各种尝试下来,我发现还是封闭的自己是最现实的我。因而我再次选择封闭自己,希望以后……

  面对?封闭?改变?我该怎样选择?

选择的作文 篇3

  如果我们把那天在山上发生的事做一次回放,结论似乎蕴涵了选择的合理性。这里有一个合情合理的逻辑:因为你救了那个人,所以自己得到了拯救。和所有的商业理论一样,它的意思是谁投资,谁受益。于是,这就引出了一个令人并不愉快的推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受到了结果的利益驱动。

  和所有的童话和寓言一样,好人受到了好报。这作为一个故事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我们知道这世界的真相并非如此。如果用这种方式去理解一次心灵的选择,这和在佛前烧一注香,借以换取升官发财,生双胞胎一样,并非是选择,而是投机。当好人的“好报”成为行善的动机时,那就连一点善的影子都不复存在了。

  记得在《圣经》中上帝为了考验一个虔敬的老信徒,夺走了他的羊群,杀死了他的独子,让他身受恶疾。最后,上帝问他的.信徒,你现在怎么想?信徒回答:“既然因我的信仰而受到了那么多恩惠,当这信仰带给我苦难时,我为什么不能一样接受呢?”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发远远大过登山的故事,在已知“好人好报”的结果后去讨论选择的正确与否,其实是一种误导。圆满的结局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很大可能是两个人都死在了山上。知道自己有很大可能丧失生命,依然坚持内心的信念,慷慨赴死,把所有的结果都一样地承担下来,这才是一种心灵选择。

  回到我们的山上,有个人身陷困境,却突然见到一个更需要帮助的人,他应该怎么做?是独自逃生还是留下来救人?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对的。当一个人自顾不暇的时候,他所做的任何拯救自己生命的选择都无可指责。二战结束后,在集中营里协助纳粹的犹太人并没有在犹太法庭上被指控为“犹奸”。法官的解释是:一个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所做的一切都不应受到谴责。

  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做为自己的道德观,自然难以理解独自逃生的行为。只是这样的道德要求,对于要求别人是合适的,用到自己身上却未必合适。所以,我们在二战时出现了那么惊人数量的伪军,解放战争时“太原五百完人团”逃得一干二净,这足以证明这种虚伪的道德观念只适合存在在书本中,并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价值。

  一个人忍受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舍己为人;或者别过头去,独自偷生,忍受一生良心的折磨。这是两种选择是等同的,因为好人好报而选择,那是可耻的。这种等同地位非常重要,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如果没有放在一个平面上加以权衡的可能,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心灵的选择”。